《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整个事件中,刘备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刘备从二十八岁开始起家,一直奋斗了二十年,才稍微有些成绩,在荆州地区站住脚跟。可是刘表防备他才能太高,所以只给了一个小县城让他镇守,后来刘琮在襄阳投靠了曹操后,刘备不得已之下,只能抛弃樊城,跟江夏的刘琦会合。此刻荆州的大部分人才,都来到了刘备身边,这个时候开始,除了武力拿下荆州的曹操外,刘备基本上属于荆州地界的一把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借荆州的事情呢?

第一,孙权派周瑜去攻打南郡,久攻不下,在刘备的帮助下才打下来。

孙权本来就想着插手荆州的事情,这次趁着打败了曹操,他自然要在荆州地盘上沾些光。所以他不惜派遣周瑜前来攻打南郡。南郡是荆州赋税最多的大城市,如果南郡丢失,那么曹操在荆州南部的控制点基本上都被拔出了。曹操当然不会那么傻,所以周瑜不仅没有打下南郡,反倒是受了致命的箭伤。刘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主动出兵帮助孙权拿下了南郡。所以说,南郡是刘备和孙权一起打下来的,而且刘备的功劳更大,后来之所以借南郡,也不过是面子上说得过去而已。

第二,刘备被孙权推举为荆州牧,并且将妹妹嫁给了刘备。

帮了自己这么一个大忙,孙权自然是要在面子上给刘备一份大礼,所以他主动向朝廷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这么一来刘备在荆州的地位就得到了合法的保证,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治所的问题,他现在在公安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比较小的,根本不能算一个州牧该待的地方,所以刘备就看中了南郡。南郡这里地大物博,赋税又多,而且是从荆州北伐的唯一通道,夺取南郡,也就掌握了对付曹操的主动权。所以刘备便开口用公安和江夏作为南郡的交换,成功入驻了南郡。

孙权也不是傻瓜,他知道刘备的用意,南郡这个地方确实是好地方。但是孙权为什么要交换呢?首先孙权需要刘备这个盟友,他不惜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其实就是希望刘备能够跟自己一起对付曹操集团,好让长江以南的地区保持和平。其次孙权占据的南郡是一座孤城,周围所有城池都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北方直接要面对的就是曹操集团的军队。而公安和江夏地区跟孙权是挨着的,他自然是认为拿下这两个地方是比较划算的。所以这一次的交换是公平合理的交换,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吃亏。刘备的借那算是给孙权一个面子了。

第三,借到伐蜀被拒绝后,孙权有了借口攻打荆州。

这个时候孙权有了新的想法,他再次盯上了荆州其他地盘,总不能大战一场,就拿下个夏口和公安吧?但是孙权又不好意思开口,只能跟刘备说,自己要带兵攻打益州,希望你能让个道。谁都知道假途灭虢的道理,所以刘备一口拒绝了这个请求。这本来也就作罢了,后来刘备自己打下了益州,孙权眼睛可就红了,凭什么你能打下益州这么大的地方?孙权连忙派人厚颜无耻地要回南郡,说这是借来的,必须要还。刘备这边哭笑不得,分明是交换的,为什么说是借来的呢?可惜当年没有订立交换合同,只能任由孙权在这里耍无赖。

第四,兵锋相对,湘水大战一触即发。

刘备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孙权染指荆州的地盘,尤其是南郡地区。因为南郡是刘备北伐的跳板,此刻如果南郡给了孙权,他就失去了北方的可能。然而孙权见要不到南郡,就直接带兵前来攻打,这个时候镇守南郡的是关羽,他自然是刚的很,要打仗那还不容易。刘备知道关羽守不住南郡,所以自己带着人马冲了回来,双方各自带了几万人马,准备在湘水一带大战一场。而这个时候以外发生了,曹操支援汉中地区的大军来了,刘备不可能有这个实力两面作战,为了能够稳住汉中,刘备只能在荆州这边做出让步。他将长沙桂阳再次割让给了孙权,孙权这才收兵。

第五,耻辱的侵略后,再次背后插刀。

其实这就是一场侵略战,孙权早就看到了刘备要应付汉中的局势,所以才趁机在荆州捞一把。他可不想跟刘备展开大战,很可能两败俱伤。但是他必须要占便宜,长沙和桂阳到手以后,孙权依旧不知足。然而刘备这个时候已经稳定住了汉中的局势,所以那一招已经对他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孙权想出了另外一招,那就是可耻的偷袭。在关羽北伐的时候,他偷袭了关羽的大后方,使得荆州全境陷落。所以刘备真的是苦的很,不仅要奋斗,还要受气。

我是江湖小晓生,我觉得刘备挺可怜的,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呢?

《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许多人对刘备借荆州这个事情存在误解,认为荆州是刘备打下来的,孙权为什么要刘备归还荆州呢?到底谁是无赖?让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荆州原来是刘表的,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讨刘表,刘表吓死。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小儿子刘琮。刘表死后由刘琮继任荆州牧。

这时刘琮镇守荆州治所襄阳,刘琦镇守江夏郡的夏口,刘备镇守樊城。襄阳和樊城隔汉水对立,离得很近,互为犄角之势。

荆州原来有七郡,看下图,分别是汉水以北的南阳郡和江夏郡。汉水和长江之间的南郡,以及长江以南的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

后来,刘琮没有通知刘备就投降了曹操,致使刘备被曹操赶到了江夏郡的夏口和刘琦汇合。曹操夺取了江陵以北的全部荆州区域,江陵以南的区域也正派刘巴去收复。随后曹操和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大战,战后曹操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夺取了江陵,曹仁败退到襄阳固守。

这样的话,荆州两座重镇,襄阳和江陵分别被曹操方和孙刘联军所占领。江陵被攻占后周瑜出任南郡太守,负责防御曹军的进攻。刘备怎么安排呢?毕竟人家也出了力。于是为了安抚刘备,孙权将长江南岸的一个油江口的小地方借给刘备,让刘备去安家。刘备将油江口改名为公安。看上图。

此时,刘琦还没有死。刘备表刘琦为荆州牧,借刘琦这个旗帜开始招揽荆州的旧部。于是荆州原来的势力都去归附刘备。刘备趁机打着刘琦的旗号夺取了长江以南的四郡,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

刘备这时拥有了荆州四郡的地盘,此时刘琦病死,刘备正式取代刘琦成为荆州的新贵。孙权有点忌惮,于是和刘备结好,将妹妹嫁给刘备。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了周瑜的位置。而此时刘备以公安地方太小,做治所不方便为由向孙权借江陵。刘备去见了孙权多次,在鲁肃的极力劝说下,孙权将江陵和汉水与长江之间的南郡借给了刘备。所以,借荆州其实就是借南郡。那么孙权为什么会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呢?

其实孙权也不傻,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是为了让刘备去抵挡曹操的进攻。孙权没有料到的是刘备后来攻取了益州。这件事情是孙权最为恼怒的。为什么呢?

因为孙权早就跟刘备提过,要求双方共同攻取益州的刘璋,然后平分益州的土地。刘备以同是皇室宗亲,况且刘璋没有什么过错为由拒绝了。后来,孙权想单独去进攻刘璋,刘备派人堵住长江水路,不让吴军过境。但是随后刘备被刘璋邀请去帮助防守张鲁,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实力大增。

这时,孙权不乐意了。益州本来说好的大家都不动。你刘备偷偷的占领了。那么你将南郡还给我吧。这时刘备开始耍无赖,说等汉中攻打下来后再还给你。孙权相信了。

等到刘备击败夏侯渊,攻占了汉中。孙权又派人去讨要南郡,这时刘备又说等到我攻取了凉州再还给你。孙权彻底恼了,认为自己被耍了,于是派人去强取荆州南部的四郡。

刘备赶紧回来防守,双方在湘水边对阵,战争一触即发。此时曹操率军来夺回汉中,刘备陷于两线作战的麻烦,为了减轻压力,刘备做出让步,把湘水以东的长沙郡、桂阳郡割让给孙权,湘水以西的零陵郡、武陵郡归自己。

说到底,南郡仍然没有归还孙权。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归还南郡呢?因为南郡对于双方都太重要。南郡遏制长江上游,北上可以防守曹操,东下可以进攻孙权。地理位置优势太明显,因此刘备打死也不会放弃的,但是这也为后来孙权偷袭关羽埋下了伏笔。

刘备不舍得,孙权更不舍得。南郡是周瑜拼了一条命换来的(周瑜攻打南郡时受了箭伤,后来伤口复发,病死。),被鲁肃轻易的让了出去,现今要不回来,这个仇迟早要报,于是就发生了后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情。这就叫前有车后有辙,刘备不义在先,孙权无耻在后。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借荆州其实借的是南郡,刘备以公安地方狭小为由借了南郡,孙权出于让刘备帮助防守曹军的目的借了出去。后来双方因为益州的土地产生矛盾,孙权索要南郡,刘备不给。经过剑拔弩张的战争和谈判,刘备只给了孙权长沙郡和桂阳郡,孙权心中不忿。后来偷袭了荆州,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赤壁之战影响很大,史书上说是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实际过程并不是那么轻松。

赤壁战败,曹公北走,孙刘联军尾随追击。孙吴兵分三路,扩大战果,相继在荆襄、九江、淮南三地爆发大战。周瑜率领自家部曲和孙吴大军亲自攻打南郡,与曹仁大战一年有余。

(南郡地理位置图)

周瑜与曹仁相持不下,正需要刘备鼎立相助时,刘备去哪儿了呢?

刘备让张飞带着1000兵马协助周瑜攻南郡,却从周瑜那里借了2000兵马来经略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南四郡与北方联系隔断,且原就降于刘备表荐的荆州刺史刘琦。在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因此刘备很轻松就攻下了南四郡。

因此,就等于在周瑜抗伤害的时候,刘备去打野了。

刘备攻取了南方四郡后,回师南郡。他让关羽攻下夷道,断绝曹仁上游的支援,又亲自从夏水出兵,威胁曹仁后方。曹仁担心后路被断,撤兵北走。周瑜带兵进驻江陵(南郡郡治),顺势攻取了南郡其他城池。

但周瑜却发现,孙吴的战略态势很不妙。

(刘备派遣关羽偷塔)

荆州三分,刘备得了南四郡和江夏、南郡的各一部分;曹操得了南阳郡、襄阳郡;孙权得了南郡和江夏郡的一部分。

从纸面数据看,刘备是此次赤壁之战后收割战果最大赢家。周瑜因此嫉恨刘备,说:“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周瑜发现了一个比得利更少更为要命的情况:孙吴占据了长江沿线的重要据点,直接面临着曹操北方来的军事威胁。在过去的一年里,长期全线作战,兵力不敷使用,钱粮耗损巨大,而刘备却能在南方猥琐发育。

对于此时的刘备来说也同样局促难安,因为他空顶着一个荆州牧的帽子(从刘琦处继承得来),荆州最重要的南郡却被孙权占着,自己占的南四郡,看起来面积够大,但实际除了战略纵深和人口,基本没有什么战略价值。

曹操让曹仁在南郡与周瑜死磕,让孙吴折损了许多兵马,最终却把城池丢给了刘备。曹仁回去后本来羞愧难当,曹操大笑着说:“打的很好。”

因为曹操知道,曹军的存在是孙刘联盟的基础。如今,他已经退守江北襄阳,那么孙刘联盟必然会因为分赃不均而起内讧,他需要的只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如此,在公元210年南郡之战结束后,三方各怀心事,各归营寨,接下来了就开始了各种勾心斗角的外交战。

刘备两次写信给孙权,索要南郡。堂堂荆州牧,竟然只能在油江口新建办公室,太憋屈了。孙权计议未定,从后来的事态分析来看,孙权肯定是不想给的。鲁肃对孙权说:“将军虽然神勇无敌,但是曹操实在太强大了,只有刘备能够与之匹敌。我们应该借重刘备的马步军势力,分担我们的战略压力。”

(鲁肃是谋国者)

孙权应该是听进去了,“进妹以固好”,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吴国太嫁女的桥段。刘备为了得到南郡,也豁的出去,真的跑到了建业。当时曹操的谋士都在议论纷纷,说孙权肯定会杀死刘备,夺占荆州。程昱却说:“东吴有人,他们不会现在就内讧的。”这说明,曹操势力虽然北去,但是一直在关注江南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东吴也有定天下的方略——鲁肃面见孙权时提出的“吴宫对”。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吴的家底不厚,虽然江东六郡殷富,但也无力承担日渐多起的军务。当初打败黄祖,就让孙吴头疼不已。因此,孙吴实际上对自己的武力值一直缺乏信心。这种状况,在周瑜总掌军务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

周瑜的方略与鲁肃不同,周瑜要的是兼并刘备,进伐西蜀。周瑜的激进策略与孙权的冒进主义不谋而合,其实周瑜在南郡之战虽然取胜,但应是不甘心的。因此,周瑜提出了由孙吴直接出兵西蜀的计划,并立即付诸实施,派遣孙瑜统管大军西进。

(周瑜之西蜀策不得行)

可是周瑜行军到半路,因为在南郡之战中被曹仁射了一箭,箭疮一直未见好转(应该是破伤风),最后竟然病逝在半途,唯一能击败刘备的领军人物去世了。孙吴缺少周瑜这样独当一面的将才,孙权大哭,“孤何赖哉?”

周瑜的早逝,使得孙吴伐蜀功亏一篑。在周瑜去世前,他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可能周瑜也明白,孙吴国内已无执行单独取蜀的帅才了,于今之计,只有鲁肃的“联刘抗曹”才是正道。于是,虽然政见有不同,但是周瑜仍然推荐了他的这位鲁肃老友。

于是孙瑜的大军还在半道上,孙权就在鲁肃的建议下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刘备则把自己控制下的一部分江夏地方给了孙权聊做补偿。但是,南郡的意义与江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这种交换,实际上是孙权吃了大亏的,这就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至此,刘备获得了南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长沙郡五个郡;孙权只得了一个江夏郡;曹操依然占着南阳郡、襄阳郡。

曹操听闻孙刘两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当时一怔,手中的笔都掉落地上了。自此,曹公明白江南不可遽图,转而攻略西北关中、汉中。

荆州之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块跳板,可以西进巴蜀,东连吴越。因此孙权就想着跟刘皇叔再合伙做生意,把四川也抢回来平分。他把计划通报给了刘备。可是刘备现在有了资本,不想再跟孙权合伙,就软硬兼施,硬是不让孙瑜的大军通过。

刘备想自己独吞四川。孙权无奈,只好退军江东,坐视刘备发展壮大。

公元215年,刘备既得西川,孙权艳羡不已,就以刘备已据有两州之地为由,前来索要荆州(实际就是南郡),几次三番前来,刘备只是推脱而已。孙权派去的几个太守,哪儿会被傲娇的关羽放在眼里?被直接打跑了。孙权非常气愤,带领大军准备开战。

刘备也不是好相与的,也带着大军准备支援关羽开战。可是曹操此时已经杀进了关中、张鲁也投降了曹操。刘备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压力陡然紧张起来,因此就对孙权客客气气地进行了“湘水划界”。

刘备和孙权平分荆州,即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

(湘水划界后的蜀汉和东吴的形势)

这样一来,等于双方平分了荆州,看起来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但实际上,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矛盾,双方关系已趋恶化。

刘备在217年至219年与曹操在西北鏖战,终于取得了汉中大捷,兵威甚盛,连当年的曹公都没有办法抵挡刘备的攻势了。

汉中之战结束后,为了给刘备找场子,关羽也在南郡按捺不住,以假节钺的权力,发兵北伐,进攻襄樊。短时间内,水淹七军,收降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南阳的孙狼等人趁机发动起义,曹操以关羽势大,准备迁都躲避锋芒。司马懿这时候说:“不必迁都,可以前往孙吴,要其攻关羽后方。”

曹操立时明白,神色复杂地望了司马懿一眼,说:“你去吧。”

孙权此时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刘备的势力已经超过了孙吴,且占据了长江上游。关羽北伐势头正猛,一旦得手,刘备集团从长江顺流而下,孙吴哪儿会是刘备的对手?孙权一直就对荆州有想法,所顾虑的只有北方的曹魏趁机南下而已。见到司马懿前来约盟,孙权就定下来了“白衣渡江”的决心了。

(关羽北伐)

关羽很快败亡,曹操也下令勿追关羽军,将击败关羽的所有罪责都推在孙权身上。孙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斩杀了关羽。做了之后又怕刘备来寻仇,就派人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言下之意是让刘备认为,孙吴所做的一切都是曹丞相指使的,然后一脸委屈:“我能怎么办?人家是丞相啊!”

刘备在社会上混了40年,怎么能不知道孙权的小把戏?但是北有曹操虎视眈眈,而自己内部因为荆州新败,也需要整顿,因此就暂时按下仇恨,但是复仇的决心早已传递到东吴了。

一年后,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在数月后称帝。刘备为延续汉袏,也在成都称帝。公元222年,刘备倾全国之军东征。孙权一方面求和不成,也发全国兵以应对,同时派使者,卑辞厚礼请藩于魏。曹丕谋臣刘晔劝曹丕说:“孙权不是真心的。现在应该趁着他们内部火拼,与刘备一起攻灭孙吴。”曹丕认为战端刚开,应再观望,差不多时再收网。

刘备在夷陵连营700里,曹丕派遣的细作汇报军情时,曹丕已知道刘备必败,因此即刻点兵点将,准备收割。陆逊打败了刘备,不敢深入,立刻返回夏口和建业。刚好在2个月内就完善好了对曹魏的防御部署。曹魏果然寻找借口发大军来攻,结果无功而返。孙权度过一次严重的亡国危机。

(夷陵之战)

综合以上,刘备借荆州的背景比较复杂。简单说,即刘备借的是南郡,而孙权之所以借南郡,是想借助刘备之手抵抗曹操,缩短孙吴自家的防御正面。刘备打下来的也不是荆州,而是南四郡。南四郡的重要性,显然与作为荆州郡治的南郡没有可比性。

刘备“借”南郡时,也给了一半的江夏郡作为补偿。当然,这个交易孙权是吃亏的。因此在公元215年,又进行了湘水之盟,荆州6郡,孙刘各得3郡。至此,虽然南郡依然在刘备手中,但是从孙吴方面来说,已然不算吃亏了。

可是在关羽威震华夏后,孙权从自身角度考虑,担忧刘备势力强大后,对己不利,在取得曹操置身事外的保证后,偷袭了关羽。所以,孙权夺取荆州6郡的过程,难免有小人之嫌。

(夷陵之战后蜀汉版图)

孙权一直对出借南郡之事耿耿于怀。

鲁肃去世后,孙权曾有一个评价,“……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可见,孙权对当初做的这个交易,一直觉得吃亏上当受骗,一有机会自然就要找补回来。

《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打个比方,刘备和孙权二人手上都有一张硬座火车票,又正好是坐在一起的双人座。但是,有钱的孙权在没退掉硬座票的情况下,又买到一张卧铺票。这时,刘备又非常疲惫,很想躺下来睡一觉。便找到孙权商量,想借他的座位睡一会儿。

孙权想想,反正硬座暂时对自己作用不大,自己又没有空来坐,那就借给刘备睡一觉也无所谓,这样刘备睡的两个硬座便成了刘备借孙权的。但是,刘备非常无赖,霸睡不还,一会儿说让他再睡一会儿就还,一会儿又说等到站了再还。因此,这下气到了孙权,在无维权组织的情况下,孙权便采取了强硬手段,趁其上厕所的功夫,让一个好朋友迅速占住两个座位霸睡。

也就是说,荆州刘备打下来了一半,另一半则是孙权所借。而上面所说的两个硬座,则是荆州的核心之地“南郡”。

同时,刘备采取了一软一硬一骗一情四个策略,迫使孙权将半个南郡借给了自己。

一软是指,你可以先将半个南郡借给我,但我也不会白借,待我攻取西川益州后,便将整个荆州之地还给你;

一硬是指,如果我一直没有一个立足之地,万一曹操前来报赤壁大败之仇,就只能靠你自己去对付了;

一骗是指,你将荆州借给我,我也可以对曹操的宛洛这地形成威胁,减轻曹魏对江东的压力;

一情是指,我们本就是连盟的盟友关系,更何况我们还是亲家关系(孙权将孙尚香嫁于刘备)。

而此时的孙权,刚刚经历了赤壁大战,虽然大胜,但是由于此战是起倾国之力,国力耗损极其严重。同是,自己非常倚重的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名将周瑜又因病而亡,且曹魏还不时扬言将报赤壁大败之恨,很是担心独立能支。此外,孙权计议后认为刘备不可能夺取益州,就先借于刘备立足,也好帮助自己对付宛洛一线的曹魏势力,待自己缓过神来,再将荆州夺回来也不迟。

基于以上原因,孙权明知荆州是江东的南大门,刘备随时都可打开江东的南大门进入江东腹地,无奈也只好相借了。

谁知,当渐渐缓过劲来的孙权想要找刘备算帐之时,入川的刘备竟然出乎意料的顺利。刘备从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入川,至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不但降服了西凉马超,还一举逼降了同宗刘璋。

此时,刘备大势已成,孙权又同曹操处于敌对关系,便不好用强夺取荆州,只好以先前双方约定之言“待取得西川,便将荆州归还”为由,派使者进入成都向刘备讨要荆州。

但是,此时刘备却耍赖道:“待其取得汉中之地,便会归还荆州”。为此,孙权大怒,派都督吕蒙率领大军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而此时的刘备,士气正盛,岂会怕了孙权,紧急抽调马步军五万进入公安驰援关羽,准备对付孙权。但是,就在这时,刘备又闻探报说,曹操已经平定汉中,不日将兵犯西川。

同样不想两面树敌的刘备,只好忍痛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归还孙权,以暂息孙权怒火,但是荆州重地南郡依旧霸占不还。

这下,虽然孙权的怒火渐渐消了下去,但依然感觉南郡之地如鲠在喉,一天不收回,就一天难以心安。一方面,江东的基本国策就是全据长江天堑,克成帝业。所以,荆州之地关系到江东安危,又怎么可能不予夺取呢。

所以,在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夏,当刘备再次夺取汉中之地后,孙权再次派出使者又以“待其取得汉中之地,便归还荆州”为由,向刘备讨要荆州。

但是,刘备再次耍赖道:“待其取得西凉之地后,便会归还荆州。”这下,孙权的怒火已被全部点燃,再也顾不得什么盟友之义,亲家之情。

公元219年8月,时刻关注荆州动向的孙权,当得知镇守荆州的关羽已经离开,并与曹军大战于樊城。闻此,孙权一边同曹魏结盟,又一边派遣吕蒙率领大军袭取荆州。而吕蒙则采用陆逊所献“白衣渡江之计”,歼灭了荆州用于传信的烽火台,进而大军突然逼近荆州,荆州守将治中潘濬见东吴势大,随举城皆降。其实,在此之前,王甫曾劝谏关羽任用潘濬总督荆州十分不妥,奈何关羽不听其言。

之后,便是关羽败走麦城,接着又被孙权擒获,劝降不成,则将其斩首。后来,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令张飞起江州之兵,刘备起成都之兵,准备两路攻伐江东,谁知天不遂人愿,因张飞报仇心切,酒醉后鞭挞士卒,竟然被贴身小将范江、张达将张飞杀死于军帐之内,并割其头后投降东吴。最后,刘备不听众谏,强起倾国之兵,征伐孙权。大战中,却被陆逊一把火尽毁其七百里连营,大军皆没,刘备也差点丧命夷陵。

也许,这就是赖账不还的因果报应吧。

这些,也就是借荆州引发的连锁反应。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

《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不谈演义,只谈历史。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先从形势发展几个阶段来叙述荆州归属:

一、赤壁之战前

由于荆州牧继承人刘琮在208年9月赤壁之战前投降曹操,整个荆州名义上属曹操,但刘表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没有投降,并与刘备合军,占据江夏郡靠西边的一部分,江夏郡靠东边的一部分在更早的时侯,被东吴杀了黄祖夺去,赤壁之战前荆州之地已三分,孙刘各占一半江夏郡,其余6郡均属曹操,但曹操实际占领南阳郡与南郡,荆南四郡曹操并未实际占领,仍是刘表原班人马控制。

二、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后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留曹仁、徐晃守南郡江陵城,乐进守南阳郡襄阳城,孙刘联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猛攻江陵,历一年之久,曹军退守襄阳,孙刘拿下江陵,然后周瑜占据南郡江陵城及长江两岸地盘,而刘备在南郡之战时分兵攻占南郡的公安及荆南四郡,此时荆州形势为曹操占据南阳郡,周瑜占据南郡长江两岸及江夏郡的一半,刘琦病死,于是刘备占据南郡的公安、江夏郡的一半及荆南四郡。

三、孙刘谈判

刘备为了向益州发展,向孙权借用南郡之地,由于周瑜去世,鲁肃接任,在鲁肃的协助下,孙权答应借南郡给刘备,作为回报,刘备将自已所占江夏郡的一部分划给孙权。此时的荆州形势是曹操占南阳郡,孙权占江夏郡,刘备占南郡及荆南四郡。

四、湘水划界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讨要南郡,刘备起初不答应,后为应付曹操取汉中,与孙权议和,以湘水为界,将荆南四郡中的长沙郡和桂阳郡还给孙权,此时荆州的形势是曹操占南阳郡,孙权占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刘备占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五、襄樊之战后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令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随后关羽兵败被杀,此时荆州形势为曹操占据南阳郡,孙权占据除南阳郡之外的所有郡县。

回到题目,刘备仅仅打下荆南四郡及南郡的公安等地,并不能说刘备打下荆州,孙刘双方之所以会对南郡归属产生矛盾,皆为双方对各自利益的争夺。

孙权觉得南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扼守长江,东通襄阳,南下荆南,西进益州,东下江东,刘备只还了长沙郡和桂阳郡,孙权觉得自己亏了,所以一直耿耿于怀,对南郡虎视眈眈。

而刘备却认为自刘琦死后任荆州牧,名义上荆州的统帅,在孙权欲强占荆南三郡时差点与孙权发生战争,后议和并归还了长沙郡与南阳郡,并不欠孙权什么,而孙权趁关羽北伐偷袭南郡杀关羽,导致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除替关羽报仇,目标就是夺回荆州。

《三国》荆州明明是刘备打下的,为什么又说是借东吴的呢?

第一个问题:荆州是不是刘备打下来的?不是。

第二个问题:刘备从孙权手里借来的是整个荆州吗?也不是。

这里的荆州,指的不是某一座城池(如现在的荆州市),而是东汉13个州之一的荆州刺史部,它是由7个郡组成的,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先来盘点一下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当时荆州的7个郡里,有6个是在刘表的控制之下。不在刘备控制下的是大半个南阳郡,它在曹操的控制中,还有少半个江夏郡,随着前江夏郡太守黄祖被孙权消灭,至少有半个江夏郡在孙权手中。

赤壁之战主要集中在南郡和江夏郡展开,襄阳、当阳、长坂坡、江陵、赤壁、华容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都在南郡,夏口、樊口在江夏郡。

赤壁之战的争夺其实只集中在南郡、江夏郡,赤壁之战本身打得很简单,关键是战后扩大战果,周瑜率兵进攻江陵,目的仍是争夺南郡。

周瑜进展得很顺利,将曹仁逼出了江陵,占领了大部分南郡,但南郡北面的重要城市襄阳仍在曹操手中。

这时孙权占地盘的速度极快,因为周瑜是孙刘联军的总指挥,有指挥上的便利。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任命程普为江夏郡太守,驻守沙羡;任命吕范为彭泽郡太守,驻守柴桑。

这个彭泽郡是孙权新设的,以柴桑为中心(后来郡治改为彭泽),大部分是扬州刺史部豫章郡的地盘。也就是说,今湖北省的宜昌市、荆州市、武汉市一直到江西省的九江市,近2000里的长江沿线全被孙权占领了。

但是, 就过去的荆州七郡来说目前的争夺仍限于南郡和江夏郡,孙权新占的所谓3个郡,其实是江夏郡的大部分和半个南郡,南郡和江夏郡北部的一部分仍在曹操手中。

荆州七郡其它各郡情况是:南阳郡已全部被曹操占领,江南的四个郡目前处于自治状态,不属于孙、刘、曹中的任何一位。

刘备在做什么呢?刘备由于实力有限,再加上对能否打赢赤壁之战没有把握,所以赤壁之战后行动较为迟缓,只占领了一个叫油江口的地方。

油江口就是油江汇入长江的入江口,是一个镇子,连县城都不是。这时孙权表奏刘备为荆州牧,按理说刘备应该到襄阳去上任,但襄阳在曹操手中,刘备只能在油江口建立“临时州政府”。

刘备把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升格为县城,但也仅是个县城,它归南郡管,南郡太守周瑜就在离此不远的江陵,随时监视着刘备。

刘备觉得自己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分到这点儿地盘实在不合理,所以跑到京口向孙权借地盘。为什么要借?因为地盘是人家打下的,比如江陵,那是周瑜拼了命才换来的,与刘备无关。

但刘备要借的不是整个荆州,如上所述,孙权在荆州手里只有半个南郡和大半个江夏郡(彭泽郡不属于荆州),刘备的目标是这半个南郡。

孙权后来把半个南郡借给了刘备,刘备以此为根据地,迅速渡江去抢占了江南四郡,刘备在荆州迅速发展为4个半郡。剩下的2个半郡,曹操占了1个半还多,孙权只剩下不到1个。

孙权当然后悔了,所以不停地要刘备“还荆州”,后来发生了湘水分界事件,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江夏郡、桂阳郡、长沙郡归孙权。而曹操从所占领的南郡的一部分地区及南阳郡中又分出襄阳郡和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再加上南阳郡,荆州七郡变成了后来大家所熟知的“荆襄九郡”。

孙、刘、曹三家每家3个郡,实现了“三分荆州”,这种格局维持了很长时间。后来关羽失荆州,其实失的也不是整个荆州,而是刘备所占领的荆州的3个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