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东汉的时候刘表和刘焉一起保护汉献帝,汉朝会完吗?

我是江湖小晓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整个东汉王朝,皇帝的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尤其是传了三代以后,基本上都是儿皇帝。这就出现了外戚的力量和宦官力量交替着掌握朝政的局面,这两股势力势同水火。尤其是到了东汉末年,外戚大将军何进跟十常侍之间就非常不愉快,最终何进被诛杀,而十常侍也未能幸免。随后便是天下大乱,其实当时老刘家还是有人掌握权力的,刘表和刘璋就是代表人物,他们如果救助汉献帝,能否力挽狂澜呢?

第一,刘表和刘璋对付不了董卓和袁绍。

最初北方最大的诸侯是董卓,他手里的凉州军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兵种。当年十八路诸侯前去讨伐他的时候,都没能拿下他。所以董卓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对手,另一个对手是后来强大的袁绍。董卓内部发生了斗争以后,袁绍就逐渐露头了,他占领了天下九州中的四个州,声势浩大,数十万兵马跟随,大有一统天下的局面。而这个时候的刘表跟刘璋根本就没有能力对付这两位诸侯,他们能保住自己的地盘就非常好了。

第二,他俩自顾不暇,能够在自己的地盘上站稳脚跟就不错了。

刘表来到荆州的时候,是单枪匹马来的,他为了能够尽快融入荆州集团,果断采取了联姻政策,还将不少当地的豪族首领封了各种官职。这才逐渐站稳了脚跟,其实实权还是掌握在当地豪强手中,只不过刘表是可以制衡他们的那个人。所以如果让他倾其所有去保护汉献帝,这个难度有点大。而刘璋就更不用说了,从自己老爸那里接管来的地盘,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去救汉献帝,就算是救了回来,也会被人家夺走。甚至自己的性命都难保。

第三,真要是保护起皇帝来,很可能提前出现南北而治的情况。

如果刘表和刘璋事先已经达成了联盟,趁着孙策尚未南下进攻刘繇的时候,荆州和益州扬州,这三个老刘家的人掌管的地盘,连在一起。这就有希望重新振兴汉朝的江山了。至少他们可以跟北方的军方隔江而治。可惜当时的人私心太重了,他们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不会去管汉献帝的死活。

如果东汉的时候刘表和刘焉一起保护汉献帝,汉朝会完吗?

造成雪崩的绝不仅是最后一片雪花,压死骆驼的也不仅是最后一根稻草。大汉王朝四百年,经过外戚,宦官,天灾人祸之后,这座大厦已经烂到骨子里了,凭几个汉室宗亲是很难扶起来的。

而且在当时,汉室里最有力量的也不是刘表和刘焉,而是陈王刘宠和幽州牧刘虞。

大厦崩塌,难以扶持

董卓进京以来,倒行逆施,加上桓灵二帝时期的各种天灾,人祸,还有规模极其庞大的黄巾起义。大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少帝刘辩,献帝刘协又只是宦官,外戚,权臣的傀儡而已,根本就做不了大事。

曹操的《藁里行》描述了东汉末年民众的惨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在这种情况下,民众不会管你大汉王朝有过多么辉煌的过去,不会管你汉朝的国祚能不能延续,他们只晓得要活下去,必须推翻汉朝,推翻当朝皇帝。早在汉灵帝时期,许攸就曾经伙同一帮人密谋推翻灵帝,立合肥侯为帝。后面董卓,袁术,袁绍都有建立新王朝的打算和做法。汉室的号召力已经十分微弱,即便刘表和刘焉来辅佐献帝,也挡不住这时代的潮流。

况且在当时实力最强的汉室宗亲是陈王刘宠和幽州牧刘虞,但刘宠被袁术派来的刺客所杀,陈国因此衰落;刘虞被部下公孙瓒打败,死于非命,这都说明当时的天下已经没有仁义道德可讲了,有的只是鲜血和军队。

汉室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换谁来辅佐也都一样,曹操也仅能把它再延续二十多年而已。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如果东汉的时候刘表和刘焉一起保护汉献帝,汉朝会完吗?

一样会完。东汉的灭亡,不是一两个名臣能救得了的,何况按曹操的眼光,刘表与刘焉并不是英雄,庸俗之辈也。东汉的灭亡,是从恒、灵二帝就开始了,“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汉灵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公开竞标卖官的典型,他活着时许攸等人就想推翻他,另立合肥侯为帝,汉灵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刘辩、刘协都是傀儡皇帝,董卓、袁绍、袁术、孙坚、曹操、刘备等豪杰都有建新王朝的想法,黄巾起义的首领张角、张梁、张宝更是想推翻汉朝,在这样的情况下,靠刘表与刘焉,是很难力挽狂澜的。

从能力上看,刘表与刘焉也并非胸怀大志之人。刘表只想自守荆州,刘焉只想自守益州,二人的想法,只是在乱世中寻找一方相对安逸的国土罢了。汉末群雄,根本没有把他俩放在眼里,没有立即消灭他俩,只是没有腾出手来而已。最后荆州被曹操、孙权、刘备瓜分,益州落入刘备之手,从一个侧面说明刘表、刘焉及其后代的不成器。靠这两个平庸之辈保护汉献帝,董承等人就是证明,只能自取其辱,断送了性命。

如果东汉的时候刘表和刘焉一起保护汉献帝,汉朝会完吗?

艳齐说正史:

刘焉,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的后裔,官至益州刺史。

刘表,同刘焉一样,同属于鲁恭王之后,官至荆州刺史。

在东汉末年,两人都是割据一方的军政长官,他们当时拥有的地域合起来少说也有大汉疆土的五分之一,且他们当时也都兵多粮广。他们如若联起手来,保护献帝,大汉王朝也许会于败落中得以继续维持。可惜的是,这种可能在实际中又只能是一种设想。

汉朝导致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掌控了国家中央政权,其势力遍布朝野。

当时,汉献帝失去了应有的制约力,其帝位有名无实,已纯属曹操手上的尚可利用的一块招牌而已。曹操可以当着他的面捕杀他的已怀孕五个月的董贵妃就是实例。且守护皇城的御林军全是由曹操的亲信充任,任何人出入,皆得先得到曹操的批准,辄入宫门者,曹操可以格杀无论。在这种局面下,献帝最终若不向其子曹丕做出禅让,其性命难保绝无疑问。只有中止曹操当政,剥夺曹操的所有权力,大汉王朝的形势才有可能峰回路转,转危为危。但那时,二人联手的可能并不存在。

因为,曹操于公元196年8月迎献帝在许县建都,出任汉丞相,才开始专权朝政的,而那时,刘焉已于两年前死去。

如果,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刘表就已与刘焉联手,倒是曹操之子曹丕最后篡汉,也许还真有可能不会上演。

也就是说,在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氾当政的时候,二人就能够共同统兵率先攻入帝都,杀尽乱贼,曹操也就没有了救驾护驾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将朝政大权全盘接手的机会,曹操的权势也就不会到达后来的那种程度,曹丕同样也就没有了逼献帝让位的可能。

但这又只能是一种假设。

而这种假设仍存在难以变现性。因为在刘焉活着的时候,跟刘表已经结下难解之仇。

那是在刘焉出任益州刺史不久,也就是在董卓兵占长安的公元192年之后,刘焉见天下已乱,野心开始膨胀,要割据一方,自立称王,且已暗下制造出大量的当朝最高统治者才有权使用的器具车辆。是刘表上书朝廷揭发了他,说他像当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书时一样,被人当作圣人孔子了,使他的阴谋暴露于天下,不仅引起献帝的警觉,还受到了世人广泛的鄙视。这种过结,是刘焉无论如何也解不开的。刘表在那会儿,就已经让刘焉恨得欲食其肉,怎么还会有二人联手共保献帝的可能呢?

到了西凉马腾联结种邵等人企图诛杀权臣李傕、郭汜兵败,与马腾合伙的刘焉之子刘范死于非命,气急败坏的刘焉背痈发作,疼痛而死,二人联手更成了不可能会出现的事。

不过,我们倒是还可以做一番这样的假设:刘焉没有因为丧子过于悲痛发病而死,益州军政大权也没有由其另一子刘璋继承,他也能够不计前嫌,真的和刘表联手来保护献帝了。那结局又会如何呢?

结局同样不容乐观。

这在于他本人早就存有篡逆之心,而刘表此人生性多疑,不甘居于人下,二人就是在曹操羽翼未丰之前驱曹操至朝堂之外,也未毕能同舟持久。弄不好,两人为了争权,一上台就会闹翻。都想把对方踩在脚下,都想独自控制献帝,都想让献帝成为实现自己个人目的的一个工具,结果,自然会引发彼此间的兵戈相向,使天下陷入更大的混乱。

而到了那一步,献帝又绝无办法调停,绝无力量驾驭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能任其相互厮杀,那与董卓当政与李傕、郭汜掌权时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献帝改变不了自身傀儡的地位,自己没有其他维护者,不能一呼百应,制约不了二位,掌控不了时局,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照样会在又一轮的动荡中灭亡。

即使是这二人在自相争斗中有一方胜出,取代了献帝,延续了刘姓的天下,但那也同样不会长久。因为当时的地方割据已经形成,政令已经失去贯彻的通道,他们若是靠武力去征服,可以击溃其一部,但不具备将之全部摧毁的智慧和能力。

就是真到了那一步,胸怀大志早就有心一统天下的曹操也会第一个起兵与他们对抗。袁绍、袁术、吕布、张绣、孙策、马腾、韩遂等等众人也都不可能听任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位摆布,大汉威仪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早已无存,他们二人更都不具备天下归心的声望。谁想骑到这些人头上再想做其主宰,这些人都不可能从内心里予以接受。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

图片选自《铜雀台》汉献帝剧照,版权归原剧组

如果东汉的时候刘表和刘焉一起保护汉献帝,汉朝会完吗?

汉献帝是被董卓保护过,那个时候皇帝因为太监们杀了大将军何进,曹操,袁绍等带兵攻入宫内。“十常仕”杀的被杀,跑的快的还把皇帝一起给带着跑了。这个时候董卓带兵来刚好遇到,就这样被董卓保护起来。自己有个王牌,在宫内横行霸道。最后王司徒的计谋,拉拢吕布干掉了董卓。

本来这样汉献帝可以好好的当皇帝了,谁知董卓的手下开始反攻了,王司徒以为自己牺牲可以挽救战乱,结局是内乱更大了。

如果此时的刘璋能出兵,不过蜀道难啊,谈何容易,刘焉在江夏,也相距甚远。加上都是不想破坏自己的安乐窝,所以没法子。如果他们能够联手,再号召刘氏诸王,试问那个还敢把皇帝不放在眼中。

如果东汉的时候刘表和刘焉一起保护汉献帝,汉朝会完吗?

汉朝一样会灭亡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