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演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差别么?
谢邀!我觉得世上每个人看待诸葛亮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罗贯中眼中的诸葛亮了,且不论真实与否,至少他的观点是当时乃至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而罗老爷子的看法,其实也就是老版三国演义里所表达的那种。那么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跟电视剧中的有怎样的差别呢?
第一,两者的出场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诸葛亮的出场方式,无一例外地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结果。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前去南阳请诸葛亮出山,在历史上似乎也有这么一幕。不过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徐庶介绍来的,而是刘备早就风闻了诸葛亮的大名,主动去请的。并且诸葛亮跟徐庶还一起在刘备手下打工过一段时间,算是同事关系。
第二,两者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在电视剧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出神入化的。刚出场便来了一个火烧博望坡,赢得了众人心服口服之后,又设计了一场赤壁大战,使得曹操元气大伤。再就是帮助刘备入主西川,奠定三分天下。随后六次北伐,均创造了不朽的功绩。而现实中的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是很少插手军事上的事情的。因为他的主要任务可不是带兵打仗,而是管理好打下来的地盘。他不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却是一个统筹大局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蜀汉的二号核心人物。
第三,两者的性格不同。电视剧里的诸葛亮还是比较潇洒的,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信心,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运筹帷幄,显得十分豁达。而真实的诸葛亮是比较实在的一个人,他不会故弄玄虚,一直都踏实肯干。所以务实的很。可惜就是因为太务实了,所以五十四岁就把自己给累死了。
现在很多人都说,电视剧包括罗贯中都太美化诸葛亮了,他不过就是给刘备管理后勤的一个人,没什么才能。如果遇到有人这么说诸葛亮,直接不要理他,因为他还不配了解真实的诸葛亮,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千古名臣都想达到的彼岸。
电视上演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差别么?
首先说还是很有差别的,现在电视上诸葛亮的形象一般都是来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在军事、政治上都有极高天赋的人,用鲁迅的话说叫“多智近妖”。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更大的才能是在他治理内政方面,其实在军事方面他的成绩不是那么突出的。
一《三国演义》中描写赤壁之战把刘备、诸葛亮写成了了主角。其实,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周瑜。这里面基本没有刘备诸葛亮什么事,孙权本来就是要抗曹的,诸葛亮做的就是劝孙权和刘备一起合作抗曹。而且,刘备集团根本没有什么军队,三万多军队都是人家孙权的。这里更没有什么借东风什么事了。所以,“诸葛亮借东风一事是肯定不存在的。”
二《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作者都会把这些原因归咎于其他原因,比如说粮草不济,天突然降雨,部下不严格执行他的命令的问题。其实,在正史中诸葛亮也遇到了这些问题,但是仔细分析,诸葛亮作为主要军事长官还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比如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马谡没有听诸葛亮的话。但是,刘备曾经告诉过诸葛亮不要用马谡,但是,诸葛亮没有听。因为诸葛亮本人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指挥战争的经验,他以为他能指挥,马谡也可以,但是他错了,战争和书本上的战争还是有差别的。另外,诸葛亮本来希望赵云可以抵挡住曹真,但是赵云又没有抵抗住,所以,这还是诸葛亮的 失算。
所以,《三国演义》和正史中诸葛亮的形象还是有差的,正史中诸葛亮的形象更像一个人,也比较真实,毕竟诸葛亮还是一个人。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诸葛亮,只是说明诸葛亮在军事上是比不上他的政治上。在政治上,诸葛亮绝对堪称千古一相。
电视上演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差别么?
谢邀请。差别还是很大的。以《三国演义》为例,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诸葛亮,还任命他为军师。而历史上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为刘备参谋军事而已。
而且历史上,诸葛亮对于蜀国的贡献不是在军事方面,而是在内政外交和后勤。诸葛亮提出东结孙权,北距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但是看看他在军事方便的成就,六出祁山,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诸葛亮深知,一旦停止北伐,蜀国作为大汉的正统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国演义》里第一次北伐之前的诸葛亮,基本永远是意气风发那么一个形象,从失街亭开始,逐渐变得暴躁起来,跟之前冷静优雅潇洒的形象简直大相径庭。最后到了六伐,精神状态已基本形容枯槁,就和《后出师表》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对接了。但这种刻意的凄苦,悲惨的形象和历史也是不符合的,就像《诸葛亮集》里面的文章都是元气满满,实际上诸葛亮知道北伐会失败,遗表只是以防自己死在战场有个交代。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恰恰相反,在赤壁之战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电视上演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差别么?
有差别 电视剧上演的大多都是三国演义里的小说情节 有太多罗贯中赞美诸葛亮的人物色彩 小说毕竟是小说 真实历史上和小说中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譬如比较出名空城计 火烧新野 小说中出自诸葛亮 可在真实史实中却并非诸葛亮 而是另有他人 在小说电视剧中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蜀汉最出名的军事家 而真实史实中 他的军事才能却没有小说中那么厉害 军事上 更能突出他真实的人物性格特点的就是他行事特别谨慎 严谨 在真实历史上 诸葛亮最为突出的地方其实是他的政治才能 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在三国蜀汉分为三个时代 刘备时代 诸葛亮时代 刘禅时代 其中将蜀国治理最好的就是诸葛亮时代 所以其实还是有很多差别的 小说电视剧中更为扩大化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而真实历史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电视上演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差别么?
差别可定是有,只是差别大不大的问题。
单看《三国演义》里的孔明,多智近妖。
但看历史上的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极为推崇。历代武庙十哲更可以说明诸葛亮如何深入人心。
差别可能在于某种事迹的无从谈起,在于某些桥段与历史的偏差,但那一片赤诚之心,那报答知遇之恩,拳拳之心是没有差别的。
每次看到《出师表》总能眼中含泪,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电视上演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差别么?
三不朽,两个半——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诸葛亮一直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爱谈论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那三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虽然“三不朽”中并没有诸葛亮,但是显然,诸葛武侯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已远超排在孔子之后的王阳明和曾国藩了。尤其是,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忠德;“功盖三分国”之功劳;“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出师一表,已传百世,却经久不衰。
电视上演绎的与小说如出一辙,其出发点都是以迎合人民群众的追捧与对历史人物的情怀为基础,以实际诸葛亮为原型,所创造出的接近完美人物性格的角色。两者差距甚大。
实际的诸葛亮,已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了,我们只能在前人的只言片语中去了解他。其中,最有争议的便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里面主要是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上,后人认为陈寿评价的有失偏颇,但是,北魏三朝元老崔浩(结局很惨)曾经评价诸葛亮,说他从三分天下到用兵攻伐都不能算是历史上比较出色的将相。意思说陈寿不仅没有贬低诸葛亮,而且还过高的评价了他。当然崔浩当时作为强大的北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是比较自负的。
还有东晋的桓温,347年,征完蜀地成汉李氏之后,见到了一个据说是诸葛亮当时的小吏,诸葛亮是234年病逝的,这个小吏最少也得120岁了,桓温刚灭掉蜀国,名声大噪,甚为自负,其实他当时有篡位之嫌。就问这个小吏诸葛亮有什么过人之处,比起自己怎么样?小吏却说,诸葛武侯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他只是处理各方面事务都极为“妥当”。桓温听后,十分惭愧的走了。
还有一位就是唐朝大将李靖,他跟唐太宗谈论过诸葛亮的阵法以及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留下了一句名言:“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意思是说,史学家很少有懂得用兵的,所以记录的并不详实。
真实的诸葛亮不仅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他还在书法、绘画、音乐、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所成就。所以,这位做事“妥当”之人能名垂青史,受万代景仰!
梁甫吟·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二桃杀三士)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