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会怎么样?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实际上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了,但是日本没有达到目的,仗打完了,国内乱成一锅粥;俄罗斯也在战后元气大伤,国内本来就危机四伏,战争失败后矛盾表面化,冲突常态化,一战爆发后,打了几年沙俄就灭亡了。
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了,情况会怎么样呢?实事求是讲,这对亚洲都不是好事,对中国更是惨剧,“黄色俄罗斯”计划恐怕真的会实现。
一、什么是“黄色俄罗斯”计划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就是沙俄鲸吞中国北方领土的一个方案,它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的,表面是俄罗斯要占领从新疆的乔戈里峰直到海参崴连线以北的全部土地;这几乎就是长城以北所有区域。但是沙俄的野心不可能如此。
沙俄从彼得大帝时期,就想拥有四大洋的出海口,为此,他们打了多年的北方战争,在波罗的海建立舰队;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打败土耳其,完全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南下印度,寻找印度洋出海口、向东出击,建立太平洋基地。所有这些,除了没有进入印度,沙俄几乎都做到了。
最先进入沙俄眼里的是中国东北地区,这里连接北太平洋,有常年不冻的出海口,向北经过北令海峡还可以连接北冰洋,巨大的诱惑让沙皇尼古拉二世脱口说出:“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中国大陆上,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二、日本谋划东北已经很多年日本其实早就瞄准了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逼着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就包括割让辽东半岛。这下那些欧洲列强不干了:早就经营了几十年都没有如此大规模割中国的肉,小小的日本一下子就这么狠,把东北给霸占了。尤其俄国,他们正在打算这么把东北给抢到手,没想到让日本占先了。
于是,滑稽的“三国干涉还辽”出现了,沙俄还通过外交途径,正儿八经劝日本:“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日本人扛不住压力,只好朝清政府多要了三千万两白银,放弃辽东半岛。
日本人放弃辽东,不代表清政府就安全了,实际上清政府就是一块肥肉,这些国家争夺的是谁能吃到这块肉,并不是为了清政府。果然,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沙俄看到了机会,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担任远征军总司令,打着镇压义和团的幌子,分七路入侵中国东北。
三、沙俄不讲武德,霸占了东北就不走仅仅用了两个月,沙俄就占领了东三省,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这是沙俄欠下的血债。沙俄一贯蛮横,抢到的地方就是它的,谁说也没用。八国联军撤出北京,要沙俄也撤出东北。沙俄是坚决不干,不但不干,还成立了远东总督区,任命一个叫阿列克塞耶夫的贵族为远东总督,常驻旅顺。
为了让霸占东北成为事实,沙俄决定修一条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总长9300公里;为了让这个铁路完全受国家控制,成为国家资产,他们修铁路的资金全部从国库出,这样铁路沿线的一切都是国家资产。可见,但是的沙俄是下决心把侵略来的土地合法化。
沙俄还和清朝签了个《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主要内容是针对日本的: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双方应该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附加条件是:俄国要在中国境内修建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中东铁路。
如果这条铁路也修通了,不用想也知道,东北就完全丢掉了。清政府实在是被日本和沙俄这两条狼咬怕了,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皇家权力,哪里管得了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这也是封建王朝可悲的地方,国家是皇帝家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所以,老百姓对这些并没有什么感觉。
四、被逼到墙角的日本人但是日本盯着东北好多年了,当年甲午后,还签订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在列强的干涉下,不得已还了回去。现在沙俄就这么占领了,日本人想想就生气:凭什么沙俄可以霸占,日本霸占就要退还?
但是国家实力在那里,看起来打不过沙俄。日本人就想利用一下东北的最后价值,和沙俄进行交换:日本承认沙俄对东北的战略,但沙俄也要承认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战略。这就是日本人当时以为沙俄会同意的“满朝交换”的协议。
没想到沙俄压根就没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明确告诉日本:满州与日本无关,朝鲜半岛也关系到沙俄利益。也就是告诉日本,他们满洲、朝鲜半岛都要。这下把日本逼到了墙角,日本可怜巴巴地看着英、法、美等国,希望他们能和当年逼自己还辽一样,逼沙俄退出满洲。
但这几个西方国家却没有当年逼日本那么激烈,只是在口头上支援一下日本。支援最大的是英国,他们和日本签了个《英日同盟条约》,鼓励日本强硬应对沙俄,大不了打一战。因为英国是当时的世界老大,和它同盟,起码可以保证不会亡国。英国实际看沙俄不爽已经很多年了。
所以,被逼到墙角的日本,急匆匆地在沙俄铁路修好之前和沙俄打起来“日俄战争”。因为日本知道,等沙俄的铁路修好了,他们在和沙俄打战,一点胜算都没有。日本人是抱着“胜则国家飞跃提升,败则亡国灭种”的决心开战的,所以,他们用尽了国内一切资源来打这场仗。
五、日本打赢了,得到了什么1905年6月10日,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打赢了。在英美的斡旋下,日本和沙俄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其内容是:
1、俄罗斯承认日本对朝鲜半岛“政治军事经济上均享有卓绝的利益,如指导、保护、监理”的权利。凡是日本认为必要的措施,俄罗斯“不得阻碍干涉”;
2、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
3、俄国将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均移让给日本;
4、日、俄两国可在各自霸占的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十五名;
5、俄罗斯宣布取消在东北的一切有违机会均等主义的权益;
6、俄罗斯将南库页岛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并该处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之主权,永远让与日本。
自此,中国东北成为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出现从一国独占变为两国分据南北的局面。
六、沙俄如果赢了,得到的更为彻底好了,假设沙俄最后赢了战争,那么上面的条约就不存在了;之所以有上面条约明确日本的利益,因为沙俄和日本在这一方面有争议;沙俄赢了战争,没什么好说的,日本的好处都是沙俄的。所以,将会有以下局面:
1、俄罗斯将拥有对朝鲜半岛“政治、军事、经济上卓绝的指导、保护、监理”的权利,日本不得干涉沙俄一切必要措施;
2、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一切利益,日本必须尊重;(也就没有日本关东军,没有后来的满洲国,取而代之的是沙俄总督);
3、俄国将修好从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铁路和铁路沿线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均归沙俄所有,与日本无关;
4、东北以东的广大区域,包括北海道以北的群岛和日本没什么关系,全部为沙俄所有。在太平洋上,沙俄将实现拥有许多优良的不冻港,比如旅顺。
沙俄不但把它的“黄色俄罗斯”实现了,还会扩张,把“黄色俄罗斯”拓展在日本;只要愿意,他们可能会占领日本的一些地方,比如北海道等。以沙俄那永远吃不饱的胃口,日本这小体格,说不定全部被沙俄吞下。当然,英国、美国也会一如既往地反对;但只要俄罗斯说不影响他们在这里的利益,英美等国就会安静下来。毕竟这些白人在侵略别的种族时,还是有默契的。
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会怎么样?
如果沙俄赢下日俄战争,日本的经济可能会崩盘。即便不崩盘,也会元气大伤,暂时失去替英美在远东制衡沙俄的实力。
少了日本这个挡路石,沙俄肯定会认真落实它的“黄俄罗斯计划”。
什么叫“黄俄罗斯计划”呢?
简单点说,就是西至乔戈里峰,东到海森崴的中国领土,沙俄都要吞并。
后来甚至连西藏也被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纳入了吞并计划中。
为了落实这个计划,早在1864年,俄国就入侵了浩罕汗国,拿下了现在中亚的五国。并扶持中亚土著入侵新疆,准备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慢慢吞并中国新疆。
只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矛盾激化,双方大打一场。左宗棠又顶着朝野压力,趁着沙俄无暇东顾的空档,收回了新疆。打乱了沙俄计划。
否则,新疆早就丢了。甘肃、青海、西藏估计也可能保不住。
一计不成,老毛子再生一计。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主导下,沙俄斥巨资修建了连接莫斯科和海参崴、旅顺港,长达4500英里的西伯利亚铁路。
按照沙俄财政大臣的估计,这条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后,俄军和物资可以走陆路,避开英国在海上的封锁,源源不断的开到远东。
1894年,铁路正在修建中。日本对清政府主动挑起了甲午战争。
大战结束后,李鸿章昏了头,居然想出了联俄制日的计策。此举堪称是瞌睡了,主动送上枕头的昏招。俄方正愁不知道该以何种理由对东北进行渗透时,李鸿章恰恰在这时候主动打开大门,放老毛子进门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沙俄在组建部队参加联军的同时,还出兵十七万,单独入侵中国东北。
由于渗透早就进行了,所以东北九万清军压根抵挡不住俄军。在抵抗三个月后,东北守军全军覆没。东北就此沦陷。
虽说,后来在英美日的联手威胁下,俄军驻东北司令给了一个三年逐步退兵的承诺。
但承诺是承诺,行动是行动。俄军一直在故意拖延时间,就是不撤兵,打算拖到西伯利亚铁路通车,更多的部队和重型武器,以及战争物资,源源不断运送至东北,造成既成事实,吞下东北。
并在之后,扩大侵略区域,把朝鲜半岛也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
到了那时候,只要老毛子自己不走,谁也无法撵他们走。
清政府做不到,日本大概率也做不到。
估计日本本土也会受到沙俄的威胁。
而日俄战争,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日俄战争期间,俄军损失很大,海军折损七七八八,帝国颜面尽失。过去十年,对东亚的军事和外交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丧失殆尽。再加上,俄国内部闹起义,沙皇意识到“黄俄罗斯计划”暂时不可能实现了,把战略重心又移回到了欧洲。
东北这才又回到中国的版图内。
因此如果没有日俄战争。或者,日本在战争中战败了,丧心病狂的“黄俄罗斯计划”,沙俄必然会继续推行。
沙俄的战略重心,也肯定不会从中国东北移回欧洲。
而沙俄的战略重心不西移,那么,它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可能就缓解了。
起码的,俄德矛盾短时间内不会再激化。
而如果德奥与沙俄的矛盾缓解了,那么英国与沙俄,也就不会达成战略和解了。
因为众所周知,英国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国和沙俄分别和解,结为协约国。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国咄咄逼人,威胁英国的霸主地位。而沙俄因为日俄战争输给了日本后,被迫战略西移,威胁到了德奥,让英国看到了可以拉拢沙俄,夹击德国的可能性,才产生的结果。
而如果沙俄的战略重心没有回到欧洲,那这一切的一切,就不可能发生了。
最起码,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
所以,如果没有英俄协约,沙俄肯定会继续推行它的蚕食计划。而这个计划,肯定会激化英俄矛盾,促使英国出面干涉。
但由于英国是海权国家,陆军不多。同时由于当时法国已经与沙俄和解了。不太可能再像克里米亚战争那样,出动大量陆军,配合英国在陆地上与沙俄大战。
所以,英国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英国为了赢下与沙俄的“大博弈”,大概率会联合美国,继续扶持日本,并同时加大对清政府的扶持力度,流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血,把沙俄伸向东北的触手打出去。
然而像清政府那种嘴上喊着“中体西用”,实际却对西方仇视加排斥的腐朽政权,哪里能担得起如此“重任”呢?
所以大概率的,英国在手把手的教清政府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的同时,必然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了。
它既会扶持清政府这个扶持不起的阿斗,也会寻找替补代理人,比如以同盟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亦或是以北洋系为代表的汉人旧派官僚和资产阶级改良派。
谁行谁上,谁行就扶持谁。
如果一旦如此,中国大概率就烂摊子了。
因为英美扶持日本,扶持清政府,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着想。而是希望通过扶持代理人,流代理人的血,逼迫沙俄在谈判桌上退让,为自己牟利。
这就好比二战后,美国扶持日韩,并不是为日韩着想,而是美国人为了本身利益,想让日韩流血,帮自己在亚太地区牵制社会主义阵营。
至于代理人流血后的下场,是残废,还是流血过多而死,美国压根不关心。
同样的,英美让清政府牵制沙俄,清政府的下场,英美也不关心。他们只是找替死鬼罢了。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来演,估计会出现让中国很被动的结局:
清政府找沙俄玩命,在英美顾问指导下,派兵远征东北,打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起义把它推翻。然后新疆、蒙古、西藏趁机与新政府离心离德,寻求独立。
或者是清政府不敢找沙俄玩命,英美放弃清政府,扶持其它肯卖命的代理人,推翻清政府统治后,继续与沙俄死磕。然后边疆地区趁机与新政府闹分家,寻求独立出去。
至于咱们出兵,和沙俄玩命的结果,想想也知道,大概率不会有奇迹的。因为那些前清旧官僚,资产阶级,要是真有力挽狂澜的本事,民国也不会那么混乱了。
到时候,中国北方领土,只会越打越少。
山海关估计会成为国门。
极端情况下,英美可能会推动中国南部半独立出来。(名义和北方还是一国,但南方的军政外交和税收,已经和北方分开了)。
这个半独立政权,估计会联合日本,在英美的扶持下,对抗沙俄。
至于中国北方,英美才不会关心呢。那些列强豢养的帮办,也不会关心。
而随着时间流逝,中国的南北,可能也就慢慢的,不再是一个国家了。
当然,这属于极端情况。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在重压之下,中国人民必然会保护家园。
只是,不知道能保住多少。
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会怎么样?
那很大概率我们国家要失去当今一半的领土,连带整个日本和朝鲜都要被毛子控制。
要明白,毛子可是比日本野心更大的一个民族。从最早的东欧小国,到后来东征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吞并,即使如此毛子依然不满足。
当时的东三省、西边的新疆、西藏,中部的内蒙,哪哪都有毛子国的身影。日俄战争日本胜利最多将东三省拿下,他的手还远触不到内蒙和新疆地区。一旦这场战争毛子胜利了,修整几年后势必要对周边动手,连带整个日本和朝鲜都会吞并。
当年俄国战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侵略野心太膨胀,当他踏上这片土地时自家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未通线,资源供给有很大的不足。
偏偏这时旁边又出现个准备玩命的日本。要明白,当时的日本举全国之力高筑债台,一旦战争失败,日本的债务够自己还几百年,就算想当阶下囚都没人收留。
单就日俄战争而言,虽然这是一场凌辱我国的战争,但俄国的胜利只会对我们国家产生更大的危害。日本虽然三十年后发动了侵华战争,但这时的中国已经走向改革,旧体制已经大体剥离。俄国可绝不会等这么久,一旦西伯利亚铁路线打通,俄国很快就会继续进行掠夺。
当然,整个命题都是建立在假设中,但也不要忘了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民族。就当前国际局势而言,中俄外交保持"表面友好",可一旦这头毛熊再次站起来,对我国将是最大的威胁。
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会怎么样?
日俄战争,俄国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难免会追问:如果俄国胜利了,会怎么样?
这么说,肯定是在假设历史了。一般认为,假设历史没有意义。但,这不妨碍我们进行思维训练。同时,透过假设的分析,我们对一段历史也可以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俄国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在20世纪初的东北亚博弈中,俄国大概率可以实现两种胜利:
一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谈判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然后把日本压到朝鲜半岛。
一种是战而胜之,上上之胜是把鬼子赶下朝鲜半岛、下下之胜是把鬼子赶出中国东北,而中间之胜则是与鬼子平分朝鲜半岛。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谈判手段,其实现的效果就是下下之胜。即:俄国把中国东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把朝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两家隔着鸭绿江,或仇雠敌战、或和平共处。
那么,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够实现吗?
能够实现。
一个原因是俄国已经深刻渗透进中国东北,而大清完全扛不住。
甲午中日战争后,大清要向日本赔款。但大清没钱。没钱也要赔款,于是只能借外债。当时,俄国牵头,组织本国和法国各大银行筹措了4亿法郎,大体相当于一亿白银,借给了大清。这笔借款,年息4厘,还款期36年,大清以海关税作为担保。当时,英国人控制的中国海关,是大清最优质的的担保资产。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没钱,于是从汇丰银行借了1500万两白银。而借款的担保物,就是大清的海关税。
借出去这么大一笔钱,相当于风险投资。大清不还了,怎么办?所以,俄国的借款就不能白借。通过借款,俄国获得了三个巨大红利:一是大连和旅顺的租借权;二是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可以有1480公里取道中国;三是俄国可以修建中东铁路南支,从哈尔滨到大连,全长940公里。
所以,甲午中日战后,获利最大的是沙俄。日本要个辽东半岛都不行,而俄国则把手一直插到东北南端。随后,中东铁路及其南支一修,那俄国就相当于控制了中国东北。
接下来是庚子之变,“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俄国的欢心却怎么也结不了。因为这家伙的胃口太大。甲午战后,已经在东北修了铁路;庚子之变,已经把军队开到了中国东北。
所以,到这个时候,东北亚的形势,就是俄国基本锁定中国东北。但是,俄国这么干,最害怕的竟不是大清,而是日本。因为大清基本躺平等死,根本扛不住俄国的咄咄逼人,甚至也不敢扛。
日本为啥担心?因为日本也想要东北。关键是东北易主之后,日本相当于换了一个邻居。以前的邻居是大清,怎么欺负、怎么合适;以后的邻居是俄国,怎么欺负、怎么不合适,甚至还得被欺负。
另一个原因是日本让步了,提出了“韩满交换论”,相当承认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大清与俄国谈判,怎么也谈不下来。于是,大清玩了一个滑头,把谈判消息泄露给了英国。英国也不负众望,《泰晤士报》立即渲染俄国各种不是人以及百般欺负大清。《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中,俄国要求“参加骚动与破坏铁路的清军须解除武装并遣散”。而《泰晤士报》的报道竟是“清军须接触武装并遣散”。于是,西方舆论一片哗然。
日本焦急万分,一直盼着大清千万别怂,怎么也得逼着俄国退兵。甚至,鬼子直接找到老毛子问话:你们啥意思?是要整个东北吗?但俄国外交部从来不会好好说话,直接告诉日本:这是跟中国的事儿,我们跟你说不着。
这一下,日本立即群情激愤了。以前我们要个辽东,你都不答应;现在你们要整个东北,咋就跟我没关系了?
到了1903年,中俄终于谈完了,俄国也答应从中国东北撤军了。但是,撤到一半,俄国这家伙竟反悔了,不撤了,就是要吃定东北。
这一下,日本急眼了,但急眼也没辙。日本分析了一下,认为肯定打不过俄国,所以这口气必须咽。于是,提出了“韩满交换论”。简单说就是东北归俄国、朝鲜半岛归日本。这时候,你就知道大清有多惨了。朝鲜是自己的藩属国,东北是自己的龙兴之地,结果都跟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所以,这时候,但凡俄国能够理性操作,一定会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甲午战争,日本当了裤子买炮弹,也没能进入中国东北。而俄国呢?一次借款、一次谈判,就能拿到东北。这是天大的胜利。
但是,俄国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理性。俄国认为东北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根本不需要日本承认,更不用管大清是怎么想。所以,接下来必须把手伸向朝鲜半岛,否则就是跟土地过不去。这就是俄国的一贯调性,对于土地有着止不住的贪婪。
于是,俄国人跑到鸭绿江东岸成立了一个木材公司,一定要到朝鲜砍木头。关键是你俄国不缺木材啊,你折腾个木材公司要干吗?这就是渗透。还不算完,俄国又在朝鲜南部买了一块土地,修了一个港口。
到这个时候,日本人没法忍了。在日本看来,东北是自己的大国梦;而朝鲜则是自己的强国之基。日俄战争期间,满洲军司令官大山岩对朝鲜是这样定位的:
当今之时,运输交通工具发达,天涯比邻,波涛坦途,国防之难易正与昔日相反。且全国之形状蜿蜒南北,需要守备之地甚多,于国防极不利。独所幸者,朝鲜海峡扼东西之航路,隐然为国防之锁钥。其位置恰对帝国之胁肋,距离渡航仅需两三点钟。
所以,日俄战争已经不得不打了。
其次说一下,日俄战争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就打仗这件事,大清真应该学学日本,不是学日本真能打,而是学日本真敢打。在丛林时代,你就不能做个老好人,甚至好人也要装着做个坏人。
当时,俄国人口1.4亿,日本人口4400万,俄国能够动员的兵力超过日本一倍不止。关键是日俄在武器装备上几乎没有差距。日本有武士道,沙皇有“灰色牲口”,俄国大兵的战斗力一点儿都不怂。实力相差如此之大,但日本竟然敢打,而且真往死里打。这个劲头儿,你必须要服。
日俄战争历时20个月,结果以俄国完败、日本完胜收场。日本不仅把俄国势力赶出朝鲜,而且获得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甚至还获得了长春以南的铁路,以及半个库页岛。
俄国败得相当窝囊。但具体怎么败的就不说了,只谈谈此战之后的影响。
日俄鏖战东北的时候,大清集体躺平,你们好好打、我要好好睡。但是,日本打赢俄国之后,大清立即满血复活、一跃而起了:咋了?同样是黄种人,同样是从前弱国,日本居然逆天打赢了俄国?这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之后,大清朝野立即得出了共识:光有西方的枪炮,这根本没用,甲午战争就是证明;必须要学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才真管用,日俄战争就是证明。于是,大清对日俄战争的解读是:有宪法的日本打赢了没宪法的俄国。随即,1905年,大清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自戊戌变法之后,大清再一次开启了新政之路。
大清宪政没有走通,但险些走通。当时的革命党已经不成气候。原因是大清已经宪政了,你还闹什么革命?但后来,先是立宪派各种掀桌子、再是皇族内阁开倒车,而最关键的是慈禧与光绪前后脚一起死了。这个变动实在太大。所以,立宪这条路就没能走通。但是,日俄战争对大清和中国的影响确是巨大的,从上到下地推动西方政治,相当于对精英阶层搞了一场西化教育,大清再也不能回归帝国时代了。
对俄国的影响,可能比大清还要大。日本开黄种人打败白种人之先河。那么,反过来则是:俄国人开了白种人打不过黄种人的先河。这对俄国精英阶层的打击,实在太大。同时,前方打仗,后方就闹了革命。1905年革命的爆发,让沙皇专制的统治模式彻底走到了尽头。于是,俄国人得出了与中国人一样的结论:宪政是个好东西,我们也必须搞。
但是,俄国搞宪政,比大清搞宪政,更困难,也更复杂。
在大清,大家总体还是忠于皇帝的。精英阶层中一定要跟皇帝掀桌子的,是革命党。但革命党已经不成气候了。俄国就不一样了,由于贵族精英长期被政治放逐、又由于这伙人长期接受欧风欧雨的洗礼,所以搞起宪政来就特别激动。
沙俄对土地有着止不住的贪婪。但,土地却也成了这时候的阻碍。因为民族太多,导致国内矛盾空前尖锐。中亚、东欧、波罗的海等小国,各种闹独立。这都不是宪政不是宪政的问题,是国家分裂不分裂的问题。
此外,日本在战争中光俘虏就抓了7.9万人。仗打完了就要释放。但释放之前,日本人对这波俘虏搞了一次思想教育:知道你们为什么打败不?因为沙皇。知道你们为什么受苦不?因为沙皇。等这拨人回去,那就必须是革命的力量。
所以,俄国的宪政之路,就越走越窄。简单说,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几乎不可能,大家一定要学法国搞革命。关键是这个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不想当个虚君,从来都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所以,法国式的革命,在俄国也就不可避免了。
日本的宪政,本来走得好好的。而且,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可以走。但问题是走得太顺了。而日本老百姓也被这种“顺”给惯坏了,认为皇军无所不能、大日本横扫环球。于是,《日俄停战协定》刚一签完,日本竟爆发了日比谷暴动。老百姓认为政府太无能,因为没有拿下满洲、没有拿下整个库页岛、没要到俄国人的战争赔款。
日本军部一看:就这架势,还是听孔子的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能凡是都听老百姓的。其实,这个思路也是宪政的:老百姓把权力交给一个理性的政府,然后让政府去解读内政外交。但是,日本军部却先是怀疑民主选举是否可行,再是怀疑民选政府是否有用。于是,天皇跟军部一合谋,就把政府和议会给架空了。
而军部和天皇之所以能够拿到权力,主要原因是打了胜仗,而且连胜两次。所以,这之后,日本权力格局的走向,就要多极端有多极端。说是天皇与军部合谋,运行起来则成了军部一家独大,政府、议会靠边站,天皇也说了不算。所以,日本的权力运行只能要多奇葩有多奇葩,一战之后各种神操作全拜这种权力运行所赐。
最后,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俄国胜利了,会怎样?对俄国的影响不会太大。
原因是1905年革命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已经爆发。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沙俄的内政已经出了问题:贵族精英要掀桌子;产业工人也要掀桌子;忠于沙皇的,可能只剩下俄国农民了。而对日战败,只是加剧了国内的紧张趋势。俄国宪政改革势在必行。而到了斯托雷平时期,俄国宪政也算小有成就。斯托雷平时期,俄国的粮食产量是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这三个产粮大国的总和。苏维埃建立之后,斯大林开着拖拉机都没能赶上。但是,一战改变了全部。如果1905年是十月革命的总演习,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俄国就已经形成了革命的必然态势。
对大清的影响很大。
首先是东北问题。如果俄国占定了东北,冲这家伙的调性,啥时候才能吐出来?即便俄国革命了,沙俄控制的地方也被革命后的俄国照单全收了。除非是实在收不回来的,比如波兰。其次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大清一直在躺平躺死。没有外界刺激,大清这头睡狮不知道还有睡多久。那么,革命呢?没有对精英阶层普遍性的宪政教育,大清连上层精英都不知道改天换地,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辛亥革命,不是革命党的一己之力,而是整个精英阶层的集体发力。但是,精英阶层的意识觉醒,需要大清宪政这个自上而下的推动。辛亥革命的收场堪称完美,因为清帝退位了,清帝退位诏书是民国的一个重要法统,对于实现对西藏、蒙古、新疆的统治极为重要。而策动清帝退位的,不是革命党,还有大清的庙堂精英。
对日本的影响不好说。
军部可能会更疯狂,前方打仗失败了,然后回来死命折腾本国老百姓,于是继续往保守方向走,自然要跟天皇合流。但也有可能军部被搞废了。于是,议会和内阁开始主导日本的未来走向,而天皇逐渐向英国式的虚君发展。但是,具体怎么走就不好假设了。那大概率的情况呢?大概率还是要疯狂。甲午战争,日本是民心可用;日俄战争,日本是民心激荡。两次对外战争,日本老百姓的态度比天皇和军部还要左,一定要往死里干。所以,军部掌握实权是大概率事件。可能的情况是折腾不出圈,只在本土各种嚣张。
但是,上述这些假设,不仅牵强而且意义不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可以复制,因为成功已经把所有必要条件都给讲清楚了,于是提供了一套完整攻略。所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但是,失败却各有各的失败,因为失败没有把所有必要条件讲清楚,于是只能提供教训却无法提供攻略。所以,“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因此,假设历史这件事,没有意义。你只是假设了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其他的呢?其他的,你都不知道,甚至根本找不到。所以,假设不具备可行性。
但是,我们却止不住地要假设一番。于是,文学小说一直有市场。因为它就是在悬置道德等诸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想象另外一种人生和历史。
而假设之前,我们总要了解一下历史、总要推理一下世事、总要把握一下趋势。而这就算是一种读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所以也非一无是处。
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会怎么样?
在俄罗斯帝国倾举国之力建造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前,感受到了庞大的北极熊对已被视为帝国势力范围的东北及朝鲜地区的威胁的日本帝国陆海军,主动打响了这场关乎帝国命运的战争。
(日军伏击俄军补给车辆)
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世界各国都不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无他,实力使然。经过了1881-1904年繁荣时期的俄罗斯帝国,不管是从钢铁、煤炭等工业产出,还是从军队人数、武器装备、舰队吨位,对日本都呈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然而,日本之所以敢于铤而走险,以小博大,乃是因为日本如要自强于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经济腹地,在全世界都被其他列强瓜分完毕的情况下,日本扩张方向的选择并不多。日本帝国的“大陆政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在东北及朝鲜地区迎头相撞,日本敏锐地察觉到与俄罗斯帝国的战争不可避免。
(日俄战争时的日本军人装束)
如果一场战争必然要发生,那就要选择一个对相对弱势的日本来说比较有利的时机。所以,日本借着在中亚和远东地区与俄罗斯帝国进行全面争霸的大英帝国的结盟而增强的国际外交优势,赶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前,主动向传统资本主义强国俄罗斯发动了战争。最后的结果,日本以沉重的代价惨胜俄罗斯,从而获得了在东北、朝鲜地区的战略优势地位,奠定了日本从区域强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
俄罗斯帝国则在日俄战争的失败之后,引发了国内一系列被列宁称之为“1917年十月革命‘总演习’”的1905年革命,俄罗斯开始实行了君主立宪政治。当然,在局势稳定之后,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又反悔了,俄罗斯重新走回了君主专制的老路。饱受愚弄的革命群众终于在1917年又发动起义,直接推翻了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1905年革命)
日俄战争的失利,昭示着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争霸失败。从1905年至1913年,俄罗斯帝国的注意力就转向了西方,希望打开黑海地区的出海口。当时巴尔干地区的泛斯拉夫起义战争风起云涌,俄罗斯帝国作为斯拉夫民族的老大哥,意识到这是削弱土耳其,进军伊斯坦布尔的良机。于是,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搅弄风云,接连引发了2次巴尔干战争,促成了复杂多变的“巴尔干火药桶”,在奥匈帝国的南方形成了一个亲俄罗斯的巴尔干同盟。随着越来越激化的民族矛盾,最终引发了奥匈帝国在南方的分离主义运动。裴迪南大公是一个温和的改良主义者,他在波斯尼亚被刺杀,直接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刺杀裴迪南)
为了支持斯拉夫兄弟,俄罗斯帝国随后加入了战团。其他各国见状,也纷纷站队,互相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中,俄罗斯帝国对奥匈帝国宣战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键因素。这场战争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也直接促成了深刻影响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现如今的国际政治秩序。
那么,如果俄罗斯帝国赢下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世界历史会怎么演变呢?
以俄罗斯帝国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打赢了战争,土地和财富是必须要有的。东北和朝鲜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自然不在话下,甚至为了俄罗斯帝国的库页岛的安全,日本的北海道都要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帝国的军舰可以在日本本州岛的一些重要军港驻军,从而实现俄罗斯想要获得不东港的执念。
在将东北亚纳入到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后,俄罗斯的“黄俄罗斯计划”将会顺利推进,东北、蒙古地区、朝鲜都将被俄罗斯占领。由于这一地区的人口较多,远不是西伯利亚冻土地带,俄罗斯为了彻底占领和消化这些土地,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亚洲来。英国人失去了日本这个盟友,势必要帮助清王朝在华北地区和内蒙古一带建立缓冲区来防止俄罗斯势力的的进一步渗透。
俄罗斯在亚洲的势力增加,在欧洲地区的经营力度就要减弱,在巴尔干半岛各斯拉夫国家与土耳其的战争就可能就不会过于激进而刺激到奥匈帝国,实际上奥匈帝国是倾向于与土耳其合作消灭这些作乱的斯拉夫国家的。俄罗斯与奥匈帝国关系的缓和,以及与英国在远东地区的争霸,会让英国考虑选择新的战略同盟,正在发展海军势力的德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缺少了英德矛盾、俄奥矛盾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能打的起来,就在未知之数了。
在西方列强不再因为“东方问题”大动干戈时,他们会把注意力再次投向远东地区的中国,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无力阻挡列强的瓜分的,中国未来的命运更难翻身。而此时的日本也将被打掉民族的崛起的势头,会转而同中国合作,以图扭转黄种人在世界上劣势的地位,中日合邦计划可能会被再次提上日程,这也可能是传统儒家文化圈试图救亡图存的最后一搏了。
如果日俄战争俄国胜利会怎么样?
这在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里面曾经提到过,即日本对于战败后果的设想。基于沙皇俄国一贯超强的侵略性,他们预计如果日本战败的话,俄罗斯可能会提的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日本在中国东北所有的权益都归俄罗斯
日本在朝鲜的所有权利全都交给俄罗斯
日本割让北海道及其周边岛屿给俄罗斯,甚至可能还要包括本州岛的一部分
日本一些港口要开放给俄罗斯,允许俄罗斯军舰驻泊
日本关键地区要允许俄罗斯驻军
巨额战争赔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