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首先,易卜拉欣他一个人打了一场仗,还打得不错;其次,因为他只是个发言人,所以西方国家对他没有兴趣。
卡扎菲政权倒台已经很多年了,当年在利比亚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经成为历史。抛开当年战争的正义与否不说,抛开当年那些人的是非对错不说,单就利比亚政府新闻发言人这一角色,穆萨-依布拉欣干的还是不错的。可以说他一个人打了一场战,这场战是利比亚战争的一部分。
至于说利比亚失败以后,伊布拉欣为什么能够全身而退?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西方国家眼里,伊布拉欣是个小角色,不值得大动干戈的去找回来,所以他能够全身而退。
为什么说他一个人打了一场仗呢?这是就战争的形式而言的:战争并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两军对垒、互相攻杀的热战,他还包括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这些战争与热战的区别,仅仅是战场上没有硝烟,武器是宣传媒体、法律等。伊布拉欣坚守的就是这个战场,他一个人为利比亚打了一场舆论战,并且这场仗打的还是不错的。
他说话的特点就是沉稳、敏捷,针锋相对又距离力争,不卑不亢又进退有据;他所持的立场虽有抱残守缺之嫌,但他所呈现的立场却又新意连连;再加上由于易卜拉欣形象好,气质佳,所有发言的出发点都是呼吁各方停火谈判,让民众免于战火之苦,一下子就占领了道德制高点;最重要的是他在表明立场态度时,不是歇斯底里地叫嚣,不是罔顾事实的否认,而是彬彬有礼地摆事实讲道理,声音不高但态度诚恳。
利比亚的战争发展有一个过程,大约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月16日,利比亚多地爆发游行示威活动开始,到3月19日 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第二阶段从3月19日开始到8月21日利比亚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第三阶段从8月21日到10月20日卡扎菲被杀。
第一阶段,再没有外力的干预下,反对派没什么办法,不到一个月就被打得丢盔弃甲;第二阶段时间较长,在法国、英国、美国和北约的空袭打击下,卡扎菲武装被反对派打得四处逃窜,直到首都失守;第三阶段也简单,就是反对派乘胜追击,直到打死卡扎菲。易卜拉欣就是在第二阶段出名的。
下面我们列举两个例子,看看易卜拉欣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打这场舆论战的。
2011年3月30日,看到欧美国家开始轰炸卡扎菲,见惯世界风雨的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突然逃到英国伦敦,并辞去外长职务。这件事对利比亚是个打击,回应不好将是个很大的麻烦。在3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就这个事情提问时,易卜拉欣说,库萨一直存在着多种健康问题,再加上年龄比较大,可能已经“疲倦了”。紧接着他又说:“我们是他的家人。如果他感到好点了,我们将张开双臂欢迎他回来。······辞职对叙利亚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一个国家不会依赖于某个人的,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这个回答绵里藏针但面面俱到。
2011年3月19日,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紧接着,英国、美国、北约都加入空袭,还给利比亚军队划定禁飞区,卡扎菲的军队一下子没法动了,反对派节节胜利。这时,易卜拉欣4月5号出现在记者招待会,代表利比亚政府说出了卡扎菲的底线:“我们可以采取任何政体,可以就宪法、选举等任何问题推动改革,但是必须在领袖(卡扎菲)的领导之下进行。····卡扎菲职务可以辞去,但利比亚采取何种政治体制以及如何治理国家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可以就此进行谈判。”但是,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反对派,都没理会这个提议。
几乎在欧美国家和北约部队每一轮打击利比亚之后,易卜拉欣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情况,抨击北约的破坏行为。4月30日,卡扎菲的小儿子与3个孙子被炸死。易卜拉欣第一时间向媒体通报,表明这次袭击很无耻,目标就是领导人,这是违反国际公约的行为。但随着形势的日益恶化,易卜拉欣的措辞也逐渐软化。但他一个人在战斗,直到2011年8月22日,他还在一家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实际这时候反政府武装已经进入首都。
易卜拉欣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场战争也过去了许多年。作为发言人的易卜拉欣之所以没有受到追杀,道理很简单:他只是个发言人。看看萨达姆、卡扎菲,怎么躲都是躲不过的。打个比喻来说:强盗来你家里抢劫,得手后,没有必要把门踹碎。
易卜拉欣之所以能让人记住,除了上面说到的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任何时候,忠诚都是一个高贵的品格,让人敬仰,这与立场无关。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陷首都的黎波里,新闻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在酒店从容的进行完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后撤离,数小时后酒店被占领。易卜拉欣可谓全身而退,但他的去向至今还是待解之谜。
易卜拉欣是一位颜值颇高,一身正气,不卑不亢的卡扎菲政权新闻发言人。他卡扎菲的忠实支持者,从利比亚冲突爆发到卡扎菲众叛亲离之际,易卜拉欣始终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为早已不知去向的卡扎菲效力。
不论卡扎菲好坏与否,单从气节来看,易卜拉欣确实是位英勇战士。他的发言总是充满激情,而且是那么的理直气壮。他表现的心理素质和才华都是罕见的,或许卡扎菲会很快被人遗忘,但他却会被世人铭记。
穆萨·易卜拉欣,生于1974年,是一位标准的七零后,他与卡扎菲同属一个部落。易卜拉欣从小家境富裕,这要源于他优越的部落身份。二十六岁时,易卜拉欣进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学习,之后攻读媒体艺术博士。
但由于没有完成论文的最后修改,他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易卜拉欣在英国留学和生活了十五年,可谓是一个典型的“英国通”。在老师的印象中,他是个有魅力且友好的青年,他从不掩饰对卡扎菲家族的忠诚。
而在同学们的眼中,易卜拉欣就是为保护卡扎菲而生的,他为之效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求学期间的易卜拉欣也与同龄人一样,经常犯一些错误。比如他曾有向小贩投掷食物和偷拍戒备森严的外国使馆等行为。
比利亚冲突爆发后,易卜拉欣回国并被委任为新闻部长,显然是临危受命。在法英等国发动对利比亚军事打击之后,卡扎菲试图通过政治谈判来缓解危机。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易卜拉欣便走向前来,向外表达立场。
易卜拉欣的发言总是富于逻辑且不失风度,在同年3月27日的发言中,他谴责了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他说这将使利比亚陷入内战。他同时表示,轰炸会使利比亚变成伊拉克,人们变得痛苦不堪且充满仇恨。
六天后,他再次在的黎波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他指出,利比亚可以采取任何政体,可以就选举等问题进行改革,但前提是必须在领袖卡扎菲的领导下进行。他说卡扎菲没有职务可以辞去,但政治体制可以谈判。
每次在联军轰炸之后,易卜拉欣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伤亡情况。在之前的一次轰炸中,卡扎菲夫妇侥幸逃脱,但其子哈米斯和三个孙子丧生。易卜拉欣连夜谴责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说卡扎菲安然无恙。
反对派武装宣称卡扎菲早已逃离的黎波里,以此来瓦解政府军。易卜拉欣及时向媒体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强调“领袖每天都在精力充沛的领导国家”,从其发言不难看出,易卜拉欣对卡扎菲是绝对的忠诚和敬仰。
易卜拉欣召开的发布会,在用语上很讲究,分寸把握的很好,软硬兼施且用词巧妙,都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性。无奈卡扎菲大势已去,易卜拉欣的命运也难有大的转机。尽管如此,易卜拉欣仍然对卡扎菲不离不弃。
冲突爆发初期,利比亚前外长库萨从突尼斯叛逃至英国,并辞去外长一职。次日,易卜拉欣就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此事,他并没有说库萨是叛逃行为,而是说他存在多种健康问题,也可能是年龄太大有些疲倦。
实质上,库萨的行为引起了卡扎菲政权的松动,机智的易卜拉欣没有火上浇油。他说如果库萨感觉好些了,我们欢迎他回来。他同时强调,这是一场整个国家的斗争,不依赖于任何个人,卡扎菲会在此抵抗到底。
据媒体报道,易卜拉欣有位二十五岁的弟弟哈桑,他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哈桑与一群人结伴前往扎维耶探望朋友,但在广场行走时遭到武装直升机的扫射而死亡。易卜拉欣闻讯后,冲出房间后倒地并嚎啕大哭。
2011年8月21日,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次日,易卜拉欣为卡扎菲政权召开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他再次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坚称卡扎菲政府军有能力抵抗反对派的进攻。卡扎菲却早已不知去向。
发布会完毕后,易卜拉欣与大批政府官员撤离酒店,数小时后反对派武装占领此地。一个月后,利比亚一家电视台称易卜拉欣已被捕,他穿着妇女的衣服,蒙着面纱试图混在平民中逃跑。此消息引爆全球媒体。
正当人们惋惜之际,叙利亚媒体发布了易卜拉欣的一段录音,他声称自己并未像反对派说的被逮捕,而是与二十多名卡扎菲武装一起进行防御,并声称反对派从未靠近他们一步,他们将誓死战斗到最后一刻。
之后又传出易卜拉欣被捕的消息,一年后易卜拉欣在互联网上对此消息进行了否认,他指责这一消息是反对派为转移视线而散布的假消息,录音还称他已经身在国外。从此以后,再没有关于易卜拉欣的任何消息。
在卡扎菲众叛亲离、不知去向的情况下,易卜拉欣表现出新闻人应有的职业操守,他在最后一次发声之前,卡扎菲已经逃出的黎波里。易卜拉欣的坚守与忠诚,确实让人为之惊讶,这也是他受到国际关注的主因。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伊布拉欣之所以能够在卡扎菲倒台后全身而退,主要靠得是其在西方留学时和在利比亚国内卡达法部落的背景关系。
现年44岁的穆萨▪易卜拉欣,由于有西方留学和同卡扎菲一个部落的背景,在卡扎菲时期被任命为利比亚信息部长和新闻发言人。在2011年利比亚冲突中,他不但多次在媒体面前公开指责北约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还在的黎波里战役前煞有介事地向外国媒体透露相关的军事部署,并且直到卡扎菲撤离后,最后才撤出首都的黎波里。
易卜拉欣由于出身大部落家族,所以很早就前往英国留学,而且一待就是15年,在此期间他就读于世界知名的埃克塞特大学,并且还成功的在大学里娶了一个德国媳妇。值得一提的是埃克塞特大学是英国知名政治领域学府,其校友有英国的内政、文化、国防大臣,英国王室,还有阿联酋的酋长和土耳其的前总统,再加上其德国媳妇的关系网,这显然为易卜拉欣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与保护。
自其逃亡后,由于易卜拉欣多少算个重要人物,所以一开始利比亚过渡政府想方设法地要活捉他,尽管声明多次抓到过他,但是事后证明都是虚假的,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直到2014年10月份埃及政府宣布从开罗驱逐易卜拉欣,世人才直到他其实早在卡达法部落武装的掩护下前往了埃及避难。
而利比亚这个国家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现代国家,充其量算是由多个部落捏合而成的邦联,在卡扎菲时期尚且能够通过强力手段整合,但是卡扎菲一倒台就立刻树倒猢狲散。而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所在的卡达法部落,就是利比亚最大部落阿什拉夫的大分支之一,覆盖了整个利比亚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在的黎波里战役时期,周围亲卡扎菲的部落武装曾经想救援,但无奈反对派在北约的支持下进展快速,卡扎菲直接就垮了并且被活捉。而易卜拉欣由于利用平民身份作为掩护才得以逃脱,在和卡达法部落武装汇合后,他先是在苏尔特的老家躲了一阵,而后利用边界的混乱进入埃及。
在离开埃及后,易卜拉欣利用之前的关系隐居了起来,除了在2015年在英国议会关于利比亚问题的政治活动发表了一篇视频演讲以外,再没有任何消息。随着世人逐渐对卡扎菲印象的淡化,易卜拉欣渐渐从世界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易卜拉欣是在利比亚内战爆发以后放弃了在英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了战乱的祖国,担任了利比亚新闻部长与卡扎菲的新闻发言人。2011年8月23日,卡扎菲的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最后一次公开现身。此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发现他的踪影。易卜拉欣到底是生是死,目前还没有定论。2012年10月。利比亚政府总理办公室曾经宣布俘虏了易卜拉欣。随后,一位自称是易卜拉欣的男子录音在网上开始传播,声称易卜拉欣并没有被逮捕,而是身处国外。不过,易卜拉欣的Facebook账号称,自己人在德国首都柏林。鉴于易卜拉欣是一位忠诚的战士,观察室更愿意相信他没有被利比亚政府俘虏,而是平安的生活在德国。
一、易卜拉欣是卡扎菲政权的忠诚战士易卜拉欣出生于1974年,与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同属于卡扎法部落。卡扎菲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到英国留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通。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身在英国的易卜拉欣放弃了在英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了利比亚,向卡扎菲展示了忠诚。利比亚内战爆发以后,以美国、法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卡扎菲政权进行了军事打击。每一次北约军事打击过后,易卜拉欣都会站出来,抨击北约的侵略行为。
2011年8月21日,在北约的帮助之下,反政府武装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8月22日,易卜拉欣最后一次进行公开演讲,呼吁利比亚各派别进行谈判。8月23日,易卜拉欣与委内瑞拉其他政府官员一道撤离了的黎波里。此后,易卜拉欣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
二、易卜拉欣能够全身而退的可能原因尽管易卜拉欣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观察室更愿意相信易卜拉欣这样一位忠臣能够平安的离开利比亚,现在过着平安稳定的普通人生活。
首先,易卜拉欣出身于卡扎法部落贵族。在利比亚,基本的政治单位是部落。卡扎菲统治了利比亚30多年,更像是一个受承认的“共主”,而非真正现代意义的国家元首。所以,看似稳固的卡扎菲政权,才在2011年被反对他的部落联军打败。易卜拉欣出生于卡扎法部落贵族,因此才能得到卡扎菲的重点培养。有卡扎法部落的保护,易卜拉欣能够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次,易卜拉欣有外国留学背景,能力出众。易卜拉欣11岁到英国留学,整整学习了15年,非常了解西方社会的种种信息,也有非常多的西方国家的朋友与同学。在利比亚内战落幕之时,易卜拉欣极有可能已经准备好了退路。易卜拉欣的妻子就是一位德国人,能够到德国避难,也并不令人意外!
欢迎大家讨论,您认为易卜拉欣是一位勇敢、忠诚的战士吗?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卡扎菲统治了利比亚很多年的时间,但最后却抵不过一场阿拉伯之春的到来。
在那场如同风暴一般席卷整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中,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统治开始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不过在那场反对冲突最开始的时候,卡扎菲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样束手无策。
在他统治利比亚的多年时间中,利比亚国内早已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坚硬,因此他起初根本不用担心那些反对派武装们,只要一声令下、让军队们多花点时间,就能把那些反对派彻彻底底清除掉。
但是命运由不得事情像他想象中那样发展。
还没等卡扎菲派军队荡除自己江山内的反对派,西方势力就出手了。
那些西方势力为了让卡扎菲下台,特意在利比亚国内反对派闹得汹涌的时候派出了战斗机对利比亚展开空袭,用这方式帮利比亚的反对派摧毁了卡扎菲手中最大的武力王牌,让利比亚反对派最后得以成功推翻了卡扎菲政权。
易卜拉欣的个人详情说完了卡扎菲政权之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卡扎菲政权发言人易卜拉欣,说一下他的人生经历、说一下他在那场利比亚内乱中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易卜拉欣此人是卡扎菲政权的新闻发言人,在名气方面,他比不过他的领导卡扎菲,大家没听说过很正常,不过在国际间,他却有着颇大的名声,毕竟当年在利比亚发生内乱的时候,拥有卡扎菲政权喉舌之名的他在国际间曝光率可不小。
而作为卡扎菲政权的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也拥有着非常过人的口才以及煽动能力,是个很好的新闻发言人人选。
另外,他还是一个有着很高学历的“海归”,曾经在英国留过15年学,差点在英国获得了博士学位。
只是因为论文一直没有完成,这才没有拿到英国的博士学位罢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
易卜拉欣能成为卡扎菲政权的新闻发言人,其实跟他的能力并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他能获得这个职务,主要还是跟他和卡扎菲之间的关系有关。
众所周知,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是同一个部落的人。
拥有这个身份的他,自然就拥有着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优势。
在任人唯亲、老乡至上的利比亚,这个关系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一般人要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才能获得的新闻发言人职务,他刚走出校门就拿到了。
易卜拉欣能全身而退的原因只是易卜拉欣沾到了出身的优势,但是却没有沾到运气优势。
他刚踏入官场,还没想到受到荣华富贵,卡扎菲政权就面临到了生死危机。
不过,他面对这卡扎菲政权的生死危机也没有表现出恐惧的情绪,无论外界变化如何,他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卡扎菲政权发言、企图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外界对卡扎菲政权产生同情并对其施予援手。
在这样的状况中,他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待到了2011年8月份。
在2011年8月份的时候,随着反对派攻打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随着那些反对派击溃了守卫在他居住周围的军队,他才不得已从利比亚首都逃了出来,然后潜藏到国外躲避起了反对派的追杀。
要说他为何能全身而退,原因就在这里,主要是他逃走得快以及逃到了国外。
至于要说卡扎菲为何没能保住性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逃不到国外。
在没有国家敢接纳他这样重要人物的情况下,他只能留在了利比亚国内躲藏,直到2011年10月份的时候,随着被反对派士兵揪出来,才结束了自己这一生。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
当利比亚卡扎菲政权面对反对派武装的强势攻击和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北约盟国的轰炸与逼迫时,许多政要人物纷纷“叛离(逃)”。
例如:利比亚政权“二号人物”、前总理卜杜勒·萨拉姆·贾卢德,就跑到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并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竟然呼吁卡扎菲所属部队脱离“遭遇围困的暴君”。
之后,司法部长贾利尔、内政部长尤尼斯、外交部长库萨、欧洲事务部长拉比迪、前石油部长夏特文、石油部长加尼姆、劳工部长阿米尔、驻联合国代表特雷基、驻联合国副使达巴希、资深外交官图里基、驻美大使奥贾利以及哈拉萨(等8名军中高官)等军政要员纷纷脱离卡扎菲政权。
然而,相对这些“变节”的政要人物来,同样作为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政要人物的官方新闻发言人(新闻部长)穆萨·易卜拉欣,他却成了卡扎菲政权为数不多的“忠臣”之一,并因此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在利比亚冲突暴发时,易卜拉欣才走马上任的,当时的国内形势可谓:“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如:2011年4月30日,在北约对的黎波里的空袭中,卡扎菲最小的儿子和3个孙子被当场炸死,而他却侥幸逃过一劫。事后,北约组织频繁宣称卡扎菲已经受伤,并逃离的黎波里。但是,易卜拉欣却称这是“一派胡言”,并强调“领袖每一天都在领导国家”,而且“斗志高昂,精力充沛。”
同时,就算反对派武装已经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但是易卜拉欣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依旧坚称:“卡扎菲军有能力抵抗反对派武装的进攻,的黎波里依旧固若金汤。”
就在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数小时后,易卜拉欣所在的Rixos酒店被反对派武装攻破,而他也随同大批政府官员撤离酒店,自此杳无踪迹,行踪成谜。
不久,据路透社报道,卡扎菲政权发言人易卜拉欣已被利比亚过渡委逮捕。但是,在2012年10月21日,叙利亚的一家媒体发表了一段易卜拉欣(自称自己是易卜拉欣的男子)的讲话:“我是穆萨・易卜拉欣,我在革命领袖卡扎菲和他的自由伙伴们逝世一周年向你们发言。我早已离开利比亚,哈米斯也没有落在老鼠(卡扎菲生前对反对派的蔑称)手里”。同时,他还指责北约盟国在散布假消息,转移外界视线。
事后,许多人都很不理解,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是如何逃出北约盟国和反对派的“天罗地网”的?
对此,人们出现了三种猜测:
一说他男扮女装,装成“伪娘”混在人群中逃了出去。
但是,后来被证实为虚假消息。
二说他依靠显赫的家族关系逃了出去。因为,他在英国伦敦留学、居住长达15年,且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结识了许多的西方“朋友”,而这些“朋友”则为他创造了出逃的机会。
虽然,对这种说法认可的人很多,但又有人提出疑问,以北约盟国的情报系统,怕早将易卜拉欣的过往历史查了个水落石。就算他走这条路,反而更容易钻入“敌人”的牢笼。
三说他依靠职务之便找到了逃生之路。也就是说,在易卜拉欣担任新闻部长(新闻发方人)期间,结识了许多新闻界的朋友,而这些新闻界的朋友又经常“走南闯北”,不但消息极为灵通,而且对于周边环境也极为熟悉。同时,他在“消失”之前,接触最多的也应该是这些新闻界人士。因此,他临时借助新闻界的朋友找到了逃生之路,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这种观点,认可的人还是很多的。毕竟,一些记者为了挖掘素材可谓无孔不入,也因此记者被称为“狗仔”,意思是鼻子特别灵敏,消息特别灵通。
所以,综合之下,第三种说法应该是易卜拉欣能够“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吧。
虽说,易卜拉欣已然“全身而退”,但又有人提出疑问,为何至今没有他的任何消息呢?
对此,有人猜测易卜拉欣已经死亡。也有人猜测当卡扎菲政权彻底灭亡后,他也就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从而过起了隐居生活。其实,这也应了其同学们所说:“易卜拉欣是为保护这个政权而生的”。所以,易卜拉欣隐居起来的可能性极大。但不管怎么说,他的“忠臣”形象还是颇受人们好评的。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