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和曹操杀吕布做个对比?

吕布杀了两位义父,被人骂三姓家奴,人品不好,曹操因此不敢用吕布,把他杀了。而马超为了造反独立不顾及在京中为人质的父亲兄弟,起兵造反,刘备却敢用他。为什么吕布只是杀了义父就人人忌惮,马超坑害父亲兄弟刘备却敢用?刘备又如何控制马超的?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看题主的意思,颇觉得世人对马超有些特殊优待。明明吕布杀了义父就变得臭不可闻,人人喊打。到了马超害死了自己的亲父却被刘备接纳,反而没有受到吕布那般的待遇。其实不是的,马超被刘备接纳乃是时局所致,而这也并不代表马超的名声没有受损。

马超的起落人生

马超的父亲马腾在群雄割据时期是西凉地区的一支较大的军阀。马超作为长子随父亲转战各处,以勇武过人著称,在西凉闯出了不小的名气,威震羌狄。

但是祸事起源于曹操对西凉地区的觊觎,于是用天子的名义,明升暗降地将马腾召入朝中担任虚权高官,马氏一家只留了马超一人仍在西凉掌控军队。

后来,曹操欲攻打汉中张鲁便想要借道西凉诸军,引发了西凉诸部的叛乱,马超也率军其中与曹军大战。结果联军战败不敌,马超被迫退往陇右地区。幸运的是曹魏内部有叛乱,曹操无奈退军,马超得到喘息之机,开始攻略陇右地区。

公元212年,马超联合张鲁围攻凉州治所冀城,公然冒犯朝廷威严,突破曹操底线。于是,曹操这才决定杀光马腾等马氏三族。也是由此世人认为马超害死了他的族人。按照当时的情况,马超要想保全族人就必须要投降曹操,只是马氏一族都认为曹操乃国贼,不愿意屈服于曹操。

马超与吕布的区别

马超和吕布终归是有区别的。

对吕布而言,两任义父皆对他恩重如山,但是吕布却只是因为个人的名利喜好就对义父痛下杀手,丝毫没有人性忠义可言。

而反观马超,他虽然也是累及全族,但是马超好歹有个对抗曹操、为汉室除贼的名声,在大义上总归是勉强有亮点的,注意也只是勉强有,但就是这一点也比吕布强上许多。

刘备为何敢收留

刘备之所以敢收留,一是因为刘备当时正围攻成都,益州攻略就差最后一步。要知道刘璋顽强抵抗和出城投降对刘备而言差别可是天上地下。而马超威名远播蜀中,正好可以用为利剑。果然,马超一到,刘璋就吓得乖乖投降了。

二是因为当时马超的部队已被曹军消灭殆尽,几乎只是个空头将军罢了,没有多少羽翼,刘备还是不怕他能翻出什么浪花的。

结语

综上所述,吕布和马超终归是有些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虽说马超也有德行亏损的地方,但是依然要比吕布强上一筹。所以吕布是人人喊打,而马超则被刘备收编。不过貌似刘备也曾收留过吕布,只是当时刘备实力太弱,搞得消化不良,丢失了徐州。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和曹操杀吕布做个对比?

一代枭雄刘备,的确是位高手。

与其说刘备敢用马超,不如说刘备不敢杀马超,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允许哦。

01

曹操杀吕布,主动权完全在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派遣高顺、张辽攻破了沛城,俘获了刘备妻子,刘备败投曹操。

于是,曹操联合刘备,亲自率军攻打吕布。

曹操围困下邳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绑了陈宫投降了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就投降了曹操。

据《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於是缢杀布

吕布被绑到曹操面前,向曹操请求说:“明公所担心的不过是吕布,如今我已经降服,您就没有可担心的了。明公率领步兵,让吕布率领骑兵,天下就不难平定。”

曹操听了,脸上就出现了犹豫的神色。

但在一旁的刘备却进言说:“明公没有看到吕布是怎样对待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吕布一听,大骂道:“大耳儿这小子最不可信。”

于是,曹操下令勒死了吕布。

曹操处死吕布,可能出于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吕布少恩寡义。

并州刺史丁建阳对吕布恩同父子,但吕布受到董卓的诱惑,杀死了丁建阳。

董卓收吕布为义子,十分信任和器重。但吕布受到司徒王允的挑拨,联手诛杀了董卓。

刘备一席话,点到了吕布的要害之处。不过,吕布这事做得的确不地道。

第二,吕布的确有本事,但曹操没有足够的把握掌控。

吕布骁勇无比,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当初,陈宫联络张邈等人背叛曹操,引领吕布入主兖州,就是看中了吕布的能力和威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并没有完全控制朝臣。之后,就发生了车骑将军、献帝的老丈人董承等人联络刘备要搞曹操的衣带诏事件。如果留着吕布,保不齐吕布也会参与其中。

一旦把骑兵交给吕布,如果吕布想造反,还真不好收拾。像在官渡之战与袁绍对峙的关键时刻,许多将领、文臣都在与袁绍眉来眼去,就吕布这个德行,还会安分得了吗?

此时吕布反叛,纵然曹操的虎豹骑不一定跟随,但也够曹操喝一壶的。

因此,留着吕布恐怕弊大于利。

第三,吕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留着吕布,对于曹操管理团队来说,负面东西太多。杀掉吕布,也是给曹操的部下提个醒,如果有别的想法的话,一旦被发现,就会杀无赦。

第四,刘备归附曹操,程昱也建议杀掉刘备。

但曹操“以杀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为由,没有采纳。

这就跟杀吕布不同,刘备毕竟一向以仁德立足江湖,声望极好。

吕布被杀,还是因为自己名声不好所致。

02

刘备敢用马超,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建安十六年(211年),也就是刘备接受益州牧刘璋邀请入川的这一年,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经凉州,准备进攻汉中张鲁。

马超以为这是曹操假道灭虢之计,于是同韩遂联合关中诸将共十部十余万人反叛曹操。

为了拉拢韩遂,据说马超甚至说出了自己放弃父亲,并让韩遂放弃儿子,自己给韩遂做儿子的话。这个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无法确信。

但当时,马超的父亲及其弟、韩遂的儿子都在邺城作为人质。马超、韩遂反叛曹操,曹操就把马超三族,包括其父亲马腾、两个弟弟马休、马铁,全部处死。

据裴松之注《关张马黄赵传》引《典略》记载:

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被曹操击败,投靠了汉中张鲁。张鲁让马超担任都讲祭酒,还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谏说:“哪有像他这样不爱自己的亲人,却去爱别人的呢?”张鲁于是作罢。

这说的就是马超不顾及父亲及兄弟的性命,联合韩遂造反之事。至于是否对韩遂说过要给他做儿子一事,没有记载。

张鲁部下杨白想加害马超,于是马超逃入氐中。

恰逢刘备跟刘璋翻脸,正在攻打成都。马超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顺。

刘备听说后十分高兴,就派人去迎接马超,并偷偷给了他一支队伍,让他合围成都。

城中人惧怕马超威名,不久就投降了。

刘备平定西川,就升迁马超为平西将军,命他督临沮。

马超因为是刘备集团的重要人物,在演义中的形象比较正面。但从史料介绍的情况来看,与吕布的德性差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不如吕布。

有句话说,损人利己犹有可原,损人不利己说不过去。但马超反叛曹操,且不论能不能斗得过,那简直就是坑爹害弟哦,最终落得个四处流浪的下场。

马超投奔刘备后,却依然得到了任用,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吕布是被曹操围困,穷途末路投降的曹操,马超虽然在流亡,但是主动归顺刘备。而且在刘备围困成都的关键时刻,马超是有功劳的。

刘备被邀请入川,意图鸠占鹊巢,尽管法正、张松等人奉迎刘备,但毕竟说起来不太好听。刘备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也没有足够的把握战胜刘璋。

当时成都尚有精兵三万、粮食足够支撑一年,臣民都主张坚决抵抗。如果刘璋决定与刘备对抗到底,刘备恐怕一时难以占据成都。夜长梦多,如果持久解决不了益州问题,荆州也可能出现变故。

刘备悄悄给了马超一支队伍,前来围攻成都,给成都军民造成很大的震慑。刘璋主动投降,马超是立下功劳的。

第二,刘备刚刚占据成都还没有安抚整个益州,如果对马超不利,很难让整个益州官吏及百姓信服,这与曹操诛杀吕布不同。

徐州牧陶谦死后,是把整个徐州托付给了刘备,刘备是名正言顺的徐州之主。后来,吕布击败刘备占据徐州,在道义上难以服众。刘备归顺了朝廷,曹操斩杀吕布是有法理依据的。

刘备立足未稳,就杀有功之臣马超,那谁还敢跟着刘备混哦。

第三,占据荆、益,并不是刘备最终的目标,他还想进而占据汉中、凉州、雍州,以争夺天下。这就需要借助马超在西凉的威望,以经营凉州。

马超也是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意图打回凉州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争霸。马超趁机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操先锋主力。

但刘备一直没有充分信任马超,并没有给他多少兵力,也没有支持他打回凉州去。

第四,马超与曹操已经成为了死敌,刘备再也不用担心他会投靠曹操。即便马超提着刘备的脑袋投靠曹操,也未必不是吕布的下场。

同时,马超擅长骑兵作战,其势力范围在西凉,也不太会去投靠江东孙权。

只要刘备小心一点,别让马超把他给办了,马超在刘备集团内也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刘备也是久闯江湖的老油条,这些套路还是门清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马超牵头联名蜀汉一百二十余名官员上疏,表奏刘备为汉中王。刘备升迁马超左将军、假节。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蜀汉当时没有大将军一职,关羽此时已死,马超这个骠骑将军是最高军阶,比张飞的车骑将军还要高。

说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没啥真东西。马超没有自己的部队,而且这个凉州牧还在天边,马超也没法管理。刘备暂时也没想去占据凉州,一门心思要夺回荆州。

说到底,马超就是个摆设而已。

由此看来,刘备并不是不清楚马超的德性,一方面是因为马超为刘备取得成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另方面刘备立足未稳,还不是铲除异己的时候。

何况马超是汉朝廷任命的官吏,级别很高,刘备也需要他撑撑门面。

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入朝为官,马超留守凉州,被曹操封为偏将军、都亭侯。

建安十七年(212年),马超击败夏侯渊,占据了冀城,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实际上马超也是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江湖地位并不亚于刘备。

刘备借助马超的江湖影响,也便于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

这些情况都与当时的吕布不同,尽管马超在刘备集团混得也很憋屈,但结果比吕布好一些。虽然最后郁闷而死,但毕竟不是被杀而死,说起来总算还好听一些。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和曹操杀吕布做个对比?

谢谢邀请。

刘备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曹操不敢用吕布而杀之,这个中的原因是有区别的。

先说说马超。1.其不顾父亲的死活也要与曹操作对,说明其恨死了曹操。这一点,是刘备所需要的。2.马超在西北很有威望,在西凉能一呼百应。这也是刘备所需的。3.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能镇住马超。刘备不怕其不听话。4.马超既反了曹操,以无退路,这又符合了刘备的口味。居于这几点,刘备敢用不顾其父的马超,那是顺理所当然的事儿。

再说说吕布。吕布是第一猛将,无人能敌,这是公认的。1.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还讨不了什么好。2.吕布是个有勇无谋,反复无常之人,杀丁原、杀董卓、弃王允,就很能说明这一点。3.曹操手下无人能制住吕布。就凭这几点,曹操还敢用吕布吗?故而诛杀之。

回答完毕,谢谢!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和曹操杀吕布做个对比?

首先要说一下,刘备对马超其实也是没有放手使用,而是严格控制。而且刘备敢用马超,主要是因为马超还有比较大的利用价值,而且也不怕马超有什么心思。

确实和演义中相比,历史上的马超相对比较薄情一些。他并非是因为父亲马腾被杀才起兵造反,而是担心曹操吞并西凉,所以起兵造反。而马腾原本官当得也好好的,最终是因为马超多次造反才受到牵连被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马超确实间接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正因为如此,加上马超也只是走投无路才投奔刘备,因此刘备对马超并没有很信任。除了汉中之战刘备让张飞和马超一起领兵出战外,此后刘备虽然封了马超高官厚禄,但是都只是一个虚名而已,长期在成都赋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力。

后来彭羕因为不满被贬到江阳去当太守,跟马超发了几句牢骚。马超自知刘备对自己颇有猜忌,“羁旅归国,常怀危惧”,不敢隐瞒,马上向刘备举报。可见马超也是过得战战兢兢,谈不上什么重用。

当然马超的待遇比吕布那是好的多了。刘备不杀马超而是高官厚禄养起来主要是因为马超对于刘备来说还有很大的用处。

马超久居西凉,在西凉的胡人中颇有威望。刘备一心想复兴汉室,早晚都要北伐。从益州北伐凉州马超无疑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马超此时已经是孤家寡人,身边不过马岱等寥寥几个亲信,又和曹操是死敌。天下三分之势已成,马超想报仇只能依靠刘备。刘备也不怕马超还有太多的想法。

所以刘备可以把马超放在成都当一个后手,以备北伐时之用。

而吕布则不一样了。吕布先叛丁原,再叛董卓,寄居徐州时又偷袭收留他的刘备,显然是个养不熟的饿狼。

此时曹操四周敌人还不少,如果让吕布领兵,万一他叛变或者有异心逃到袁绍或者刘表处,那么对曹操还是一个隐患。而且吕布的部队大多已经被歼灭或者投降。政治上曹操并没有需要吕布的地方。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留吕布的用处不大,隐患多,自然杀了干净。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和曹操杀吕布做个对比?

因为刘备见证了吕布反覆无常多少次,杀丁原,杀董卓,不顾王允,私自逃命,而且他收留了占布,吕布反夺了徐州。对于马超,父亲马腾对曹操所杀,是中了曹操的计,起兵反曹也尽了心,虽然失败了,但对曹操的仇恨永远铭记在心,这正是刘备要利用的。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敢用不顾父亲的马超?和曹操杀吕布做个对比?

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刘备的立场来回答,也就是三句话,代表了刘备的选人用人原则。

第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刘备与马超的父亲马腾,曾经都是献帝衣带诏的参与者,属于拥汉反曹的同一阵营,而且马超也因为父亲兄弟一家三百余口,全部被曹操所杀,而与之势不两立,发誓言要与父亲兄弟报仇。

自称刘皇叔的刘备自然更不必说,属于拥汉反曹的坚决派,这样因为马超是敌人曹操的敌人。

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一原则,当威震一方的马超走投无路来投时,刘备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接纳了。

其实不仅是马超,当初为了对付曹操,刘备也依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与袁绍,吕布、孙权结盟,也收纳了魏延、李严、颜严,孟达等一大批降将。

第二句话: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

吕布想投降曹操时,刘备还为了生存不得已寄身于曹操帐下,其内心还是时刻想着,要了曹操的小命,重新拥立汉献帝的。

所以,刘备从内心里是不希望强大的,如果吕布投降了曹操,那曹操的势力就更大了,刘备匡复汉室就更难了。

刘备按照”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的这一逻辑推理,以丁原、董卓的下场为例,极力劝说曹操,杀了”三姓家奴“吕布,其真实目的,只是不想看到曹操势力再壮大而已。

第三句话:如果有用德行并不重要。

其实将马超与吕布相比,显然是对马超的极度不公平,作为三国迷的掌心是非常不同意的。

马超是因为反叛曹操,不肯屈服曹操拿自己的父亲兄弟相要挟,结果导致曹操下了杀手,这在当时来说,马超是先国后家的义举,并不是自己个人德行有问题。

而吕布则完全不一样,背叛丁原是因为想抱董卓越的大腿,而杀董卓则完全是因为争宠貂蝉,为了一个美女而杀了自己的义父,后又一路投靠王允、袁绍、袁术、陶谦,最后又想投靠曹操,属于完全没节操、没人品、没人性的”三无产品“。

其实在三国那个你争我夺比拳头的乱世,只要有利用价值,人品德行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试想,如果吕布投降的是刘备,急于出人投地的刘备肯定不会因为吕布人品有问题而拒绝。

同样的道理,如果马超不是因为其在蜀中的威名,有利于刘备夺取益州,与曹操一争天下,他也不会那么欣然接纳马超的。

我们看看背叛刘璋献出地图的张松,相貌丑陋,狂妄自大的庞统等人投奔刘备时,刘备都不是照样高兴地接受了,而并没有考虑他们的个人品行什么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曹操也是这样用人的。比如那个杀了曹操最心爱的儿子曹璋和保镖典韦的张绣,投降曹操时,曹操也是高兴得不得了。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特别喜欢女人,曹操也没有觉得他的人品有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三国也无义战,你能不能被重用,取决的不是你的人品,而是你是不是真的有用。

以独特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