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气虚、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
通过问者描述,相信很多人有共鸣!
挑出几个重点:【出汗特别严重】、【肝郁气滞】、【脾虚气虚】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很“懒”:往沙发上一坐就不想动,甚至在床上躺一整天,平时总是没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懒言少语,稍微干点活就累得不行,浑身出虚汗,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容易额头冒汗。
然而有时候真的不是人太懒,而是身体太虚!正是因为体虚得不到改善,才导致许多人常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居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滋养着五脏和整个机体的运行。
脾虚作为中年人的一道坎,到底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脾虚是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而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血之功。所以“脾气得安,五脏受荫,脾气虚弱,则百病由生。”
【案例分享】
跟大家讲个身边的案例,后面再分享一个中医上专门健脾养胃的食疗方,可以快速补脾。
唐某,男,34岁。腹泻与大便干结交替出现3余年。舌诊,舌苔厚腻,边缘有齿痕,中央有裂痕。饮食不洁或稍食生冷后易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晨起口中发甜、黏腻不爽,恶心欲呕,吐出白色黏涎,口干。食欲尚可,饮食量少,食后全身困乏,四肢捆绑感,腹胀,放屁频多,全身怕冷,腰酸,失眠,焦虑。
唐某的病理含阴阳两性,寒热错杂,可呈湿热并重,或湿偏重,或热偏重。这名患者就是,寒:肚子怕凉,食生冷后腹泻;热:口苦口臭,黏腻不爽;
正如提问楼主,由于脾虚气虚导致湿气重,病因病机都很类似。
病位在脾胃,因脾主湿属阴脏,胃主燥归阳腑。“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因“同类相召”(清·章虚谷语)。饮食等内伤或脾胃虚弱可使脾胃功能失调而湿热蕴生。
而湿邪可以从化。因人体阳气旺而偏热重,阴气盛而偏湿重,还可热化、寒化,甚至耗气、伤阳、损阴、亏血。
湿热能蒸上、旁达或注下,也可盘踞中焦。上蒸扰窍、蒙神、熏肺;旁达肝胆、筋节、肌肤;下流膀胱、前后阴、女子胞等。所以,为什么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得通俗易懂些,下面这些要记好了。
脾虚导致湿气大,身体有10大“丑态”藏不住1、头发爱出油;
2、有眼袋,早起眼肿;
3、长斑冒痘,面色晦暗;
4、舌苔厚黏腻,舌头有齿痕;
5、疲倦嗜睡、房事乏力、烦闷抑郁;
6、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7、虚胖水肿,小肚子大;
8、皮肤长湿疹,疱疹;
9、大便不成形,粘马桶;
10、容易便溏,脸上爱出油;
脾胃出现问题该怎么调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一旦受损,不但机体吸收不了营养,更会累及其他脏腑,导致多病减寿。所以,健脾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选方的经验:
像楼主和这名患者,属于湿热并重:拟方清化饮(茵陈、白扁豆、黄连、厚朴、佩兰、白豆蔻、薏苡仁等),或乌梅丸、甘露消毒丹、二妙丸、黄芩滑石汤加减。
清热祛湿是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总则,但临床有湿热并重、湿偏重、热偏重的不同,应细辨而施治。所以,一般不好辩证的朋友,我们推荐食补优于药补!
给大家推荐了一个小食方,不要有病都想着吃药,药补不如食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脾胃的问题,是你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想要养好,还得一口一口吃回去!
这是明朝太医陈实功所创的御方,皇帝皇子都用这个食方补脾胃。因为效果实在太好了,到了清朝这个方子也被沿用了。乾隆皇帝经常吃八珍糕,脾胃特别好,身体也棒,活到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留下八珍糕这个方子:党参、茯苓、炒白术、莲子(去芯)、薏米仁、芡实、藕粉、扁豆。
所以,经过现代工艺改良的八珍丸,根据八珍糕改良,总共有八种材料:山楂、麦芽、茯苓、薏米、芡实、白扁豆、山药和莲子。古法熬制,更适合现代人。平时当零食吃吃,也能吃出健康的脾胃。
【茯苓】利水祛湿;【橘皮】理气燥湿化痰;【莲子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山药】健脾补气、补肺益肾;【芡实】健脾祛湿、益肾固精;【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消暑。【山楂和麦芽】开脾健胃、清理积食,在补益脾胃的同时,还减轻脾胃的负担。
《百家讲坛》的专家都讲过,说八珍糕很适合调理脾胃。
对于八珍糕调理脾虚,我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这样的案例遇到得太多了。主要是好吃!因为配方就是皇家糕点,都是好吃的食材,经过精心研磨成丸,口感糯糯的,非常适合下午加餐来一丸,谷物的香气回味,加上山楂的清新,是那种没有负担,很入口的感觉。
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食补的好处,当零食吃,没有负担,营养滋补物质,可以随时被收敛住,还十分方便,是当下快节奏生活的首选!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评论区提问。
脾虚、气虚、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
脾虚、气虚、湿气重都是中医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脏肝心脾肺肾皆有气血阴阳,故五脏之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与阳虚之不同。对脾脏而言,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多见,当然还有少见的脾阴虚,一般不说脾血虚。气虚与阳虚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气虚为阳虚之轻证,阳虚为气虚之重证。
因此,当我们说气虚的时候,我们要了解是说脾气虚,还是说其他脏腑的气虚,这在治疗上是有所不同的。
当我们说脾虚的时候,我们也要搞清楚究竟是脾气虚,脾阳虚,还是脾阴虚?如果单说脾虚还是非常笼统的。
脾脏的功能与体内湿气有密切关系。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液,也就是说人体内水湿的代谢与脾脏功能有密切关系。当脾气虚或脾阳虚时,脾脏运化水液的功能受到影响,那么水液就会在体内聚集从而产生湿气。
通过以上的分析,你应该了解了脾虚、气虚和湿气重之间的关系了吧。
那怎么调理和治疗呢?
脾气虚或脾阳虚而湿气重的人,要非常注意脾脏的保健。
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不要大荤大油;不要吃生冷的东西,包括水果,很多水果都是寒凉性质的,也不要吃甜食。
其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
第三,避免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也要避免久坐或久卧,这些都容易损伤脾脏。
治疗上针对脾气虚、脾阳虚的不同而采取的治疗有所差别。
脾气虚湿气重
- 主要症状:少气懒言,易疲劳、犯困,食欲欠佳,腹胀,大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
- 治疗:益气健脾祛湿。
- 方剂: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丸。
脾阳虚的,由于阳虚则生内寒,故表现为寒湿。
- 主要症状:平时怕冷,四肢不温,不能吃冷的东西,容易腹泻、腹冷痛,口水多,不爱喝水,或喜欢喝烫的水,舌色淡,舌苔白厚水滑。
- 治疗:温阳健脾,散寒化湿。
- 方剂: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关注小柴胡沈大夫,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脾虚、气虚、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
脾主湿运,脾虚则湿气越会发猖狂你,的“脾气”怎么样?
有人会很疑,惑夏季经常会有便大不成形的时候而,自己饮食、生活都很注了意,如果排除了湿在气作怪那,到底是什么原导因致的呢?
长大期便不成即型便溏,加之出舌现边有痕齿等情况,就是湿无气疑。湿气重重严危害身体健康,万是病之源。在病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淫气”中中,医最怕邪湿。
湿是容最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军孤奋战,总要是与别邪的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成则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时的候,如果候气干燥不,管怎么冷,人还都是能接受的,如但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的方冬天比方北的冬天更令人受难,就是因为方南湿气比较重,寒袭湿人。湿气热遇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的天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过不气来,明显如不烈日当空、气干候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气湿遇风成则为风湿,驱风容很易,但一旦成了湿风,就往往是性慢疾病,时一半会儿不治好了。湿气皮在下,就形成胖肥,也是好不处理的健问康题。
中医讲里,脾虚则便溏,本其质原因是虚脾湿盛,其脾中虚为,本湿盛为标。显然大,便不成型真是的湿气在作。怪中医常经说“十人九湿”,湿气旦一沾上了,会很烦麻的。如果湿邪去不,吃再的多补品、药都品如同隔靴搔。痒并且生中活很多人患了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等管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有人说,各种排毒驱湿的养生食疗和运动方法我都用过了,但效果不明显,体内湿气还是很重啊,该怎么办?其实是因为你体内聚积的湿气已经太严重了,已经成了“陈年老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健脾利湿,在根本上解决难缠的湿气。
艾灸对于脾气虚弱的人,可以起到有效的生发脾气,健脾的作用。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经合穴足三里。
#桔杏医生超能团
脾虚、气虚、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
脾虚,气虚,湿气重该怎么调理?
您好,看了一下题主的问题描述,想必出现这些症状还是事出有因,一个是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差,爱吃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爱喝浓茶,再加上平时精神压力大,那么这些都是诱因,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外界因素,广东地区本身气候就比较湿热,长期处于这样的外界环境,还加上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么脾虚湿气重也是不奇怪。
湿气重的原因正是因为脾气虚弱导致水湿运化失常,大多停滞于体内,从而引起湿气重,进而可能表现出大便黏马桶,胃肠总是不适,睡觉爱流口水,头发和面部爱出油,同时观察舌象还可见舌边齿痕重,舌头水湿较多,舌体胖大等。
那么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调理呢?(1)改善生活方式
平时饮食尽量清淡,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芡实,茯苓,薏米等。同时不熬夜,尽量保持有规律的运动,运动也是祛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疏肝养血
在中医五行理论里面,肝木克脾土,肝主疏泄,长期肝气郁结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并且抑制脾胃功能,长期处于巨大的压力下,那么不仅损伤肝脏,脾胃也会逐渐虚弱。平时可以多喝一些玫瑰花茶进行疏肝理气,同时还可以用逍遥丸来疏肝健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不要总是让自己处于高压力下,适当放松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
(3)健脾祛湿呵护我们的脾胃是一辈子的功课,脾虚湿气重虽然可以吃一些中成药,但是我在这里推荐一个更长久的方法:疏通经络
承山穴是祛湿的大穴,位于膀胱经上的小腿肌肉下方,按揉起来十分疼痛,湿邪多下行,所以我们经常会感觉双腿沉重发酸,平时可以多按揉此穴位。
阴陵泉,这个穴位是位于脾经上膝盖下方的凹陷处,是易堵塞的穴位,湿气重大的人一按就痛,平时多按揉疏通,效果不错!
感谢关注!每日为您推送中医养生知识,有任何问题可私信咨询!脾虚、气虚、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
您好,脾气、气虚、湿重这三者是有关联的,脾气可以将身体内的水液化为水精,将其吸收,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脏腑。但是脾喜燥恶湿,脾气健旺,水饮的运化正常,水精疏散在身体各个部分,身体内自然没有水湿痰聚的现象。您的身体长期处于一个湿润的环境,脾被湿困,自然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广东人以做药膳出名,我推荐你可以试试这两种药膳,专门针对脾虚湿滞的患者,可以试试
1. 什锦乌龙粥 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宜脾虚湿滞证的患者。
【原料】乌龙茶5克,干荷叶5克,黑豆20克,薏米30,冬瓜仁100克。
【制法】乌龙茶和干荷叶用纱布袋单包,黑豆、薏米及冬瓜仁洗净,将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待成粥即可。
2. 冬瓜红豆汤 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适用于脾虚湿滞证的患者。
【原料】冬瓜500克,红豆40克。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红豆淘洗干净,将冬瓜块和红豆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水,煮沸后小火煨20分钟,加少许精盐调味即可。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脾虚、气虚、湿气重的人该怎么调理?
脾虚,气虚,湿气这三个病证其实是互相影响的,也是互相联系的,首先脾虚,也叫脾气虚,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后就会出现气虚症状,如乏力,少气,懒言,神疲等。
而气虚加脾部位的症状就是脾虚,如腹胀,食少,纳呆,便溏等
那么湿气有个脾虚关系密切,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减退,就会出现湿气重,表现为身重,大便黏马桶,头年泛油,口黏腻,无味,便溏。
所以脾虚,气虚,湿气重,是一个互相联系的。
脾虚会引起气虚,湿气重。
湿气重会引起脾虚,脾虚。
气虚会引起脾虚。湿气重!
所以治疗上来说,气虚以四君子丸,脾虚以人参健脾丸,湿气重二陈丸和人参健脾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