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和王映霞为什么会分手?
郁达夫于王映霞之间虽然有过爱情,但是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风格上有着巨大差异,分手是迟早的事情。
郁达夫节俭,不仅对自己节俭,更是对王映霞也要求节俭,而王映霞一个爱好交际的人,难免会心中有意见,时间一长,自然是受不了的。
在吃什么和穿什么上面,郁达夫从来没有纠结过。不管衣服是否已经过时还是老旧,也无论是吃的粗糙或者好吃与否,他都一律不在意。
别人问他时,他还反驳说,“衣服只要保暖就可以了,何必问这问那 ?”
一年四季,郁达夫的穿着打扮基本没什么两样。
他的衣服总是以布为主,夏天随便一件短袖和长裤子,冬天则是布料长袍。
那个时候很盛行穿西装皮鞋,而郁达夫从来不穿,他穿的鞋基本是妻子做的布鞋。
对自己如此,郁达夫也常常以节俭要求家人。
与王映霞在一起时,他总是不让她打扮。
王映霞是闺秀出身,喜欢时髦在所难免,但为了顺应郁达夫,她总是穿着一件阴丹士林蓝的布旗袍。
郁达夫严格要求自己,对王映霞也很严格。每次两人出门,他都要先看一下她的打扮。
烫头不可以,穿绸缎衣服更加不行。穿布衣服,也只能是藏青色、蓝色,而不能穿大红大绿的。
在杭州生活期间,有一次两人打算外出。但当郁达夫看见王映霞穿了一件咖啡色绸旗袍,瞬间变了脸,说:“今天不去了。”
郁达夫和王映霞为什么会分手?
民国时期文人的婚姻和爱情,是当时和后来的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些人,那些事,有离奇,有零乱,也有美好:鲁迅与朱安、许广平,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胡适与江冬秀、韦莲司、曹诚英,这些都是话题男女。而像钱钟书与杨绛,沈从文与张兆和,陈寅恪与唐筼等,则皆是神仙伴侣,美好爱情的代表,让人祝福和艳羡。
无疑,郁达夫与孙荃、王映霞、玉娇、李筱、何丽有,都有过说之不尽的话题。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他因矢志不移的抗日主张,于1945年秋,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于苏门答腊。胡愈之曾评价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郁达夫是个抗日志士,同时也是一个多情种,他的《钓台题壁》诗云:“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爱恨情仇,家仇国恨,全部浓缩于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中,让我们看到了郁达夫的真性情。
这个多情的郁达夫,更是敢爱敢恨。1917年,郁达夫在母命的安排下,从留学的日本专程回家,与本乡女青年孙荃订婚,后来,他给哥哥郁曼陀的信中说孙荃:“其貌不扬,谈吐风流,也有可取之处。”这个印象谈不上坏,但没有惊喜,这为后来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1920年7月,郁达夫与孙荃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妻子孙荃送给丈夫郁达夫一枚钻戒,郁达夫不久继续到日本完成学业,随即将妻子送给自己的钻戒卖了,为在妓院里的前女友赎身。这更注定了这段婚姻不会长久。
1927年初,郁达夫在上海遇到杭州美女王映霞,从此魂牵梦绕,欲罢不能。他当时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这就是他爱上王映霞的原因。
当年6月,郁达夫即与结婚七年、并为他生下四个孩子的结发妻子孙荃离婚,与新欢王映霞订婚,1928年2月,二人正式结婚。
郁达夫一生卖文为生,爱书爱酒爱美人;郁达夫生性放达,任意而为,浪漫不羁,敢于直面自己所做的一切;郁达夫还忧郁、颓废、敏感、多疑、好动、多变,容易情绪化,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的神经质,这就是某类诗人的物质。所以曹聚仁说:“一个诗人,他住在历史上,他是个仙人,若住在你的楼上,他便是个疯子”。
正因为忧郁、颓废、敏感、多疑、好动、多变的性格,造成了婚姻的不可持久。二人度过一段新鲜期后,矛盾接踵而至。首先是郁达夫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直接导致夫妻反目。
1938年前后,虚荣而贪利的王映霞与特务头子戴笠又有了婚外情,诗人汪静之在《王映霞的一个秘密》一文中说:“见了王映霞,她倒了茶请我坐下,我还没有开口,她就谈起戴笠家里花园洋房,家里陈设富丽堂皇,非常漂亮。谈话时露出羡慕向往的神情,又有得意兴奋的表情。我马上悟到她昨夜没有回家的原因了,原因是戴笠派小汽车接她去了。所以王映霞满脸是兴奋、幸福、得意的表情。又想到难怪她要打胎,而且要在达夫外出时去打。”这加速了婚姻的破裂,1940年,郁达夫与王映霞正式离婚。
夫妻二人走不到最后,不会是单方面的原因,双方都有原因。
郁达夫和王映霞为什么会分手?
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分手和一个人脱不了关系。不过在他出现之前,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夫妻感情已经有了深深的裂痕。在和王映霞结婚之前,郁达夫已有妻室,并且从没离婚。他经常在自己的诗中将王映霞比做侍妾,给王映霞造成很大的伤害。
郁达夫性格多疑,爱冲动,爱喝酒,最开始他和王映霞的感情很好,但是相处时间久了,他的这种脾气还是让王映霞受不了。两人从经济的角度着想,从上海搬到了杭州居住,这时候王映霞认识了许绍棣。
许绍棣是浙江临海人,也是郁达夫的留日同窗。1933年,郁达夫一家搬到杭州时,许绍棣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丧偶,独自带着三个小孩。 1937年,杭州沦陷,郁达夫在福建,王映霞带着几个孩子先到富阳,再逃难到丽水。在许绍棣的关照下,她租下了县城燧昌火柴公司的两间房子,和许绍棣一家做了邻居。 战乱时期,两个人都是独自带着孩子,又是旧识,关系自然较为亲近,但两人的交往很快引起了议论,传到郁达夫那边,就成了王映霞与许绍棣已经在丽水同居了。
1938年7月,郁达夫转战武汉投入抗日宣传工作,团聚后的夫妇二人互相看不顺眼,经常吵架。这天晚上,两人再次吵得不可开交,王映霞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住到她的朋友家里。 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原来,他在家中翻到了许绍棣寄给王映霞的信,就认定自己戴上了绿帽子,在王映霞的一件旗袍上写下“下堂妾王映霞改嫁之遗物”几个大字后,就向报社发出了这份启事。 信的内容其实是许绍棣对于王映霞介绍孙多慈给他认识的回复。
冲动过后,郁达夫后悔了,又登报道歉,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王映霞才勉强答应复合,但,这段婚姻已经濒临破碎。
1938年底,郁达夫应《星洲日报》的邀请到新加坡工作,王映霞带着他们的长子郁飞也一同来到新加坡。 两人已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谈到过去的事,王映霞非要在她跟许绍棣之间的问题上,和郁达夫说个明白,郁达夫根本听不进去,冲动之下,反而叫王映霞离开他嫁给许绍棣。
1939年,郁达夫在香港《大风旬刊》上发表著名的《毁家诗记》,公开披露他与王映霞之间的情感恩怨,痛心疾首地指出王映霞红杏出墙,是导致“毁家”的重要原因。 至此,两人的关系已无可挽回。王映霞羞愤中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予以反击。 这对曾被誉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才子佳人,在互相怨恨中结束了他们十二年的婚姻。
郁达夫和王映霞为什么会分手?
1928年4月,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郁达夫和王映霞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由于他们一个是知名才子,一个是南国丽人,因此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士参加,一些小报记者也闻风而动。
诗人柳亚子更是在婚礼上题诗祝贺,说他们是“富春江上神仙侣”。
(郁达夫和王映霞)
然而,这对被时人看好的“神仙侣”,最终却反目成仇,以离婚收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映霞是大儒王二南的孙女,在王二南的熏陶下,王映霞对琴棋书画都颇有兴趣。
在王映霞读浙江女子师范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学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王映霞读了不少名作,其中就有郁达夫的《沉沦》。
1927年,郁达夫在好朋友孙百刚的家里,第一次见到王映霞。
当时,王映霞19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她青春靓丽的容貌都给郁达夫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31岁的郁达夫,顾不得自己是有妇之夫的身份,对王映霞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说起来,郁达夫的情史还是非常丰富的。
他早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追求过不少女子。然而,由于他是“支那人”的原因,就连最下等的日本侍女,都拒绝了他的追求。这无疑让一向清高的郁达夫,在情感上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和挫折。
所以,他听从了母亲的安排,和乡下姑娘孙荃订了婚。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
虽说是乡下姑娘,但并不像鲁迅的妻子朱安那样,是完全旧式的女子。
她出身于殷实的商人家庭,也缠了小脚,但她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在当地有“才女”的名气。
因此,在郁达夫留学的时候,两人多有书信往来。
在诗文上,郁达夫认为孙荃的诗文,远远好过前清老秀才,所以两人在书信中多有诗文唱和。
1920年,郁达夫回国,顺理成章地和孙荃结婚。
这桩旧式的婚姻,尽管聚少离多。但孙荃贤惠聪明,善于持家,对郁达夫更是体贴关心。因此郁达夫还算满意,两人还育有4个孩子。
不过,包办婚姻始终是波澜不惊的。没有尝过自由恋爱的郁达夫,常常为此很不甘心。
所以,当他遇到王映霞时,便突然对自己的旧式婚姻无比厌恶,对孙荃冷淡起来。
对于郁达夫来说,王映霞就是那天上的彩霞。他要为她写诗,告诉她,自己正在经受着爱的折磨。
郁达夫的情书,每一封都像一把烈火。
虽然王映霞起初还因郁达夫有妻室而踌躇,但是架不住他的死缠烂打。再加上年轻自信,总以为能救赎郁达夫在情感上的压抑和痛苦。所以经不起郁达夫的穷追不舍,最终还是投进了他的怀抱。
(王映霞旧照)
王映霞嫁给郁达夫后,起初对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
比如,她曾在自传里说,家里的开支是200块大洋,折合成白米就是20多石,在当时已经算是中产家庭了。再加上物价便宜,一块大洋能买一个大甲鱼,或者60个鸡蛋,因此生活过得相当安逸。所以她得意地说,她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生活无忧,又无所事事,美人便觉得寂寞无处排解。
再加上婚姻不像恋爱,再动人的山盟海誓,也经不住烟火的侵蚀。
慢慢地,王映霞对郁达夫越来越不满。
在郁达夫的诗里,时常把她比作苏轼的侍妾王朝云 。
要知道王映霞的美是有名气的,当时有句话说“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可见王映霞并非浪得虚名。
而郁达夫总拿她当作小妾,这让王映霞非常不满。
可事实上,郁达夫的确没有和孙荃离婚。
当初王映霞为了维护利益,曾让郁达夫写了一份“版权转让书”。但在婚后,王映霞发现这无济于事。
原因是郁达夫和孙荃有孩子。郁达夫做不到抛妻弃子,不闻不问,不光经常给孙荃寄生活费回去,甚至曾在一次吵架后,在孙荃那里住了一周。
这让王映霞心存芥蒂,特别是在她生下两个孩子后,随着开销的增加,矛盾就更加尖锐了。
(戴笠旧照)
其实,郁达夫对王映霞也是非常不满。
王映霞不甘于婚后在家相夫教子,依然活跃在社交界,并且很受欢迎。在社交的过程中,她认识不少达官显贵,并时常炫耀。
无疑,这让郁达夫心里惴惴不安,唯恐王映霞给他戴绿帽子,所以他对王映霞的社交多有限制。
这种种的矛盾和不满导致两人冲突不断,关系也极速恶化。
1936年,郁达夫应国民政府福建省长陈仪的邀请,到福建就职。
在这一时期,王映霞认识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
许绍棣爱慕王映霞的美貌,在生活上对她多有照顾,两人一度走得特别近,因此流言四起。
郁达夫听闻后,赶紧把王映霞接到身边。
然而,在王映霞出门会朋友时,郁达夫在家里发现了两封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信。内容极为暧昧,这让郁达夫怒火中烧。
于是,郁达夫在报纸上以寻妻为由,将她和“某君”的关系闹得天下皆知。
后来,还是朋友从中协调,郁达夫又在报纸上公开道歉,王映霞这才同他回家。
不过,此时的王映霞已经看不上郁达夫了,因为她有了新的情人戴笠。
自从攀上权贵后,王映霞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当她和戴笠有染的事被戴笠发现后,她干脆不辞而别。
郁达夫只能故伎重演,在报纸上“警告逃妻”。这则启事再次将家丑宣告得天下皆知。
王映霞的名声受到了损害。
戴笠又并不打算对王映霞负责,所以他给郁达夫做思想工作。最终,郁达夫再次登报道歉,而王映霞也写下悔过书,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但是,走到这一步,两人早已反目成仇。想再重温旧梦,谈何容易。所以最终于1939年,两人在新加坡,还是以登报的形式,刊登了离婚启事。
(参考史料:《王映霞自传》等)
郁达夫和王映霞为什么会分手?
郁达夫和王映霞走不到最后,个人认为主要是郁达夫的思想,性格,导致他们感情不可能不出问题,王映霞的第二段婚姻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一,神仙眷侣般的开始
郁达夫这个人,郁达夫作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故都的秋》《沉沦》等。妻子孙荃。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朋友家相识,之后郁达夫展开猛烈追求,仅仅四个月他们就在西子湖畔举行盛大的婚礼,成为名噪一时的神仙眷侣。我想王映霞肯定也是一见钟情郁达夫,碍于其有妻室,所以犹豫不决,当时郁达夫也是答应与原配离婚,并且许诺给王映霞想要的浪漫婚姻生活。
王映霞时称“江南第一美女”,受过良好的教育,诗词书画皆精通,二十岁的年纪郁达夫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文人的浪漫一蹴而就。
二,真实的婚姻生活
婚姻的开始几年,王映霞在家相夫教子,可是他们婚姻的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消失,只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更加鲜明。第一个问题就是郁达夫没有和原配孙荃离婚,犹如他们婚姻里的一粒沙,是不是飞入眼里,让你流泪。婚后王映霞多次要求实现婚前就答应的承诺,但是郁达夫都没有履行,而且以姬妾称呼王映霞,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让人无法忍受。第二个问题是郁达夫根本没有给王映霞浪漫的婚姻生活,而且围着锅台的孩子妈,作为受过新式教育,有才华的女子,即使愿意做老妈子,那也是在消磨爱情的基础上,暂时的忍让。
三,第三者的出现
不幸福的婚姻,让别人有机可乘那是迟早的事,更何况当时有“江南第一美女”之称的王映霞。首先是郁达夫刊登了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之后传出谣言为戴笠打胎,最后在朋友的劝说下,继续在一起生活。之后夫妇去新加坡,郁达夫外遇,双方登报互骂。此时这段婚姻不可能再持续下去,王映霞走了,结束他们十二年的生活。
郁达夫极端的大男子主义没有给王映霞应有的尊重,不履行承诺。性格孤僻,敏感,自卑,追求二十岁的王映霞,更多的来给自己浪漫,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后来郁达夫的婚姻也能说明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灵创伤,欢迎评论~
郁达夫和王映霞为什么会分手?
郁达夫当年追求“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时,曾经引起极大地轰动。当时郁达夫32岁,而王映霞只有20岁;郁达夫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作家,而王映霞只是刚毕业的学生。
年轻貌美的王映霞,在"犹豫、困惑、烦恼、兴奋"中举棋不定,后终于敌不住"欲撰西泠才女传"的郁达夫的苦心孤诣的追求,于1928年与郁达夫结为秦晋之好。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磨炼,由于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原因,郁、王二人之间渐生罅隙。
后来,郁达夫又在家中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这就直接致使夫妻反目,当晚王映霞负气离家出走;后经友人调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愈裂愈深,终至最后在新加坡恶脸相向。
期间,郁达夫推出了《毁家诗纪》,详细叙说王映霞与许绍棣的热恋情事;对此,为反击或解释,王映霞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相回应。
在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下,王映霞最终与文化名家郁达夫离异。
二人到底为何由内部不和,又加外人“渗入”其间,导火索无疑是那封许绍棣的情书,才将原本关系逐渐疏远的一对多情多才的“佳偶”彻底分离;可是后来,在1936年,诗人汪静之发表《王映霞的一个秘密》,透露出竟然是特务头子戴笠与王映霞有染,才导致夫妻二人关系越来越恶化,并且最终分道扬镳。
抗日战争中台儿庄大捷后,郁达夫随政府慰劳团到前线劳军;期间,很久郁达夫没有回来,而王映霞曾经偷偷的找汪静之帮忙,说自己怀了孩子要打掉;不久,有一天汪静之到郁达夫家探视,发现郁达夫的儿子在家里愁容满面,说自己母亲昨晚让一辆小轿车接走,一夜未归;第二天汪静之再去探望,却见到王映霞表现出相当的兴奋与幸福之情,又一个劲的夸奖戴笠的府邸多么富丽堂皇,如何的上档次,抑制不住的羡慕和向往。
由此,汪静之也就理解了,王映霞彻夜未归是为何,近期的瞒着郁达夫打胎又是为何。
为朋友考虑,汪静之本想告诉郁达夫,可是又惮于戴笠的威势怕对郁达夫不利,也就没有及时将此情告知朋友;后来郁达夫又去了南洋,也就更加没有了机会。
直到再后来,看到王映霞发文指责郁达夫,汪静之才发表文章为朋友辩护,人们这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