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

之前,司马懿跟诸葛亮就有过几次交锋,他深知诸葛亮的厉害。加之魏王也给司马懿下了只能守不能战的命令,所以魏军迟迟不肯出城决战,目的也是为了消耗蜀军的粮草。

由于诸葛亮的蜀军是远道而来,打不起持久战。如果僵持久了,一方面粮草会供应不上,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影响到士气,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天,诸葛亮亲自出马勘察周围地形,准备制定作战方案。当他走到渭河以南这一带时,顿时眼前一亮,心中瞬间就有了一条妙计。

原来,诸葛亮发现,这里的地形非常的特殊,尤其是有一个叫“上方谷”的地方。

这地方四面植被茂密,谷内地势低洼,入口处极其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谷的中央是一块平地,能同时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这简直就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

于是,诸葛亮回去着手准备,他先是叫士兵把干柴、硫磺、火药等物埋藏至山谷内,再在山谷周围布置了数千名精兵。这一切都准备好后,诸葛亮开始真正实施他的秒计。

他派大将魏延带领兵马主动出击,去司马懿的城下叫阵,待司马懿出来迎战后又假装败逃,反复多次,最后终于成功把司马懿引入了重重陷阱的“上方谷”之中。

火烧司马懿

当司马懿的兵马追入谷中时,发现蜀军早已不见了踪影。再看着周围的环境如此险恶,司马懿暗叫不妙!可是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只听一声炮响,早早埋伏在山上的蜀军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封住了他们的退路。接着,蜀军又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

但正在这时,说来也巧,忽然之间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

司马懿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天不亡我,再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他们父子带兵奋力冲杀,终于成功突破重围,化险为夷了。

然而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后,不禁长叹一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导致下雨的因素

本来诸葛亮此次的计划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可是就在即将结束之际,无奈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

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为什么事先就没算出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呢?

我觉得有几个因素在里面。

1.从地地理位置上说

赤壁位于湖北省,离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不算太远。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他可能有着比较充裕的时间去研究当地的天文和地理。

而上方谷在渭南,现实中好像并没有这么一个地点,事实上是为罗贯中所杜撰的。

另外,此时诸葛亮已身处高位,需要处理的事物肯定很多,我想,他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研究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而是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上方谷不会下雨。

2.从环境上说

“上方谷”也叫“葫芦谷”,因为地形而得此名。

此山谷入口窄,谷中宽,两边高,一般这种地形是不利于空气流通的,上方谷之所以会下雨,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当大火烧起来时,上方谷的上方空气遇热变轻急剧上升,四周潮湿空气会急剧补充进来,如此循环。

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3.从作者角度上说

比起智谋,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并且,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有着很大的作为。显然,作者是不会那么快就把司马懿给写死的。

另一方面,如果要展现诸葛亮的谋略,司马懿是最佳目标人选,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既要司马懿中计危急,又要他不死,于是就诞生了“天降甘霖”。这种手法和后面司马昭被姜维围困后“天赐泉水”是类似的。

综上所述,上方谷一战,突降大雨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诸葛亮他也并没有败,他成为了千古一相,他的忠诚被后人所传颂。

反观司马懿,虽然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但是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人在世上不管是谁,都需要正能量,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忘记初心,这才是正确的。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如果诸葛亮真的有机会干掉司马懿,他会放掉司马懿吗?答案是肯定不会的。那么为什么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明明有机会出掉自己最强劲的一个对手,确认尤其逃脱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罗贯中不敢让诸葛亮干掉司马懿,当然罗贯中同样也不敢让司马懿干掉诸葛亮,否则,罗贯中就妥妥的成为了篡改历史的第1人。

事件回顾: 诸葛亮作为丞相统领蜀国多年,一心想要灭掉魏国完成一统天下的愿望,但多次违法均未如愿,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强劲名叫司马懿的对手。终于,在诸葛亮第6次率军北伐之时,诸葛亮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司马懿设下了一个大大的陷阱。诸葛亮在上方谷设置了一个致命的诱饵,引得司马懿父子带兵深入上方谷中,然后下令军士万箭齐发火烧了司马懿的大军,眼看司马懿即将成为一只火烤的“螃蟹”,此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一场意外的大雨,将熊熊大火给扑灭了。

虽然此时大火已经被扑灭,但是司马懿却早已损兵折将,处在地理和人员优势的诸葛亮仍然有机会将司马懿一网打尽,但是奇怪的是,诸葛亮却仰天长叹一声,轻易就放过了司马懿,使得司马懿最后能够重整旗鼓,反而逼得诸葛亮大军最后仓促返回蜀国,诸葛亮因病辞世。

事件结论

很多人说,诸葛亮之所以放过司马懿,一是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惺惺相惜,不忍真的出掉司马懿。二是因为诸葛亮过于迷信,认为这场雨之所以来的这么出其不意,是因为上天不希望司马懿死,诸葛亮不愿逆天而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诸葛亮不愿逆天行事,又怎么会想要摆下七星灯为自己续命。

事实是诸葛亮一心想要干掉司马懿,不过可惜,在正史中既没有发生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差点儿干掉司马懿一事,也没有诸葛亮比司马懿活得更长久的史实,所以罗贯中也不敢和正史对着干,只能虚构了一段情节来表示自己的抑曹扬刘之情。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没有什么原因,司马懿命不该绝,司马懿本为晋之开国先驱,司马懿如果一死,晋之不存。老天是不会让司马懿死的。犹如老天不会让阿斗死一样。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另有玄机》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然下大雨。有人认為是天意,天不绝司马懿。

如果在上方谷司马懿被烧死,三国鼎立的形势就有可能发生逆转。

吴蜀就不可能被曹魏呑灭。诸葛亮就会高举复兴汉业的大旗一统天下。

而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計谋意外失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无非想说明大汉王朝气数已绝。

按照历史脉络的走向,逆向书写历史情节,以曹魏政权做鋪垫,一统三国雄霸天下的事实。给三国归晋的司马家族,营造了天授神权,不容置疑的权力。

那么曹氏和司马氏同样是篡位夺政,為什么司马政权会被描写的理所当然,天意难违呢?

这是天下共愤曹氏谋位篡逆,非正统当位,属乱臣贼子之流,人人得而诛之的理念。

而诛杀乱臣贼子属正义之举,人心所向。

所以作者大费笔墨,渲染司马家族夺政之举是天意难违。是上天假借司马家族之手,除魏权的行為,非司马家族本意。

同时以诸葛亮在上方谷烧不死司马懿的神话,告诫那些对晋政意图不轨之人,不要心存忘想,司马政权是有神力蔽护的。

并且这种神力,連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无奈何。可见神力非凡,只能顺从不可违逆。

把晋朝演化成了不可背逆的神权,以保江山永固,不蹈篡政之辙。

在书中之所以描写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山中突然降雨情节。以自然的角度说明了,山中突然下雨的存在的无常現象。

单从上方谷的地名就可判断,这个山谷处在地势的最上端,与云层接近。

说天上突然下雨即符合自然現象又赋予事件的神化色彩。深究浅释都不足為过。

其实用今天的科学常识,完全可证明诸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突然下雨的原因。

这是因為上方谷处在山区的地势髙端,具有冷空气气流特征地域。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产生了大量热气团,形成了冷热空气对流状态,导致雲层积厚。并不断受到热气流刺激突然下雨,应该说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司马懿,突然下雨的描述符合自然科学的現象。

但古人未必深知。极有可能这种类似事件在历史中,或在三国争战时曾经发生过,并不是凭空描述的情节。

作者罗贯中的原意是想用上方谷突然降雨事件,美化晋朝从而达到丑化曹魏政权必然灭亡的结局,以符合所处时政和历史的需求。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突降大雨,让司马懿死里逃生,既有天气原因,也有孔明用计不周之处。

  1. 先说天气方面。(客观原因)火烧上方谷一战诸葛亮一声号令,火箭齐发,大火燃起,顿时魏军被烧的焦头烂额,乱作一团。正当危急关头,但见黑云翻滚,电闪雷鸣,一场暴雨从天而降,惊恐万状的司马懿才得以逃生,魏军才免遭灭顶之灾。
  2. 再看看孔明有无失策。(主观原因)先说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作者写成了神人。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曾对鲁肃侃侃而谈:为将之道,当识天时,晓阴阳……。也就是说他能算出三天后大雾迷江,才得以草船借箭大功告成。火烧赤壁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更是神乎其神,曾为周郎借得东风。既然诸葛亮如此神算,为何火烧上方谷时就预测不了天降大雨呢?实际上诸葛亮在火烧上方谷一战中非但没有料到天降大雨,而并且此战在排兵布阵中有一定的疏漏才使司马懿得以逃脱。司马懿既然已进入蜀军的包围圈,为啥不埋伏重兵把敌军的退路堵死呢?为啥不埋伏弓箭手,即是大雨把火浇灭,但魏军已大乱阵角,如果此时乱箭齐发,岂不重创敌军?为啥不趁魏军大乱之时,四面埋伏,指挥大军掩杀过去,也差不多能全歼敌军。

总之,火烧上方谷之战虽然客观上天降大雨使司马懿死里逃生。主观上诸葛亮在排兵布阵,指挥作战上也有失误之处。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上方谷却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还是另有原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