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很赚钱吗?
2000年,一位28岁的福建单身妈妈加入了专业哭丧的队伍。22年间,她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哭灵师”,每场收入高达3000元,有车有房,跟儿孙幸福生活在一起。
“哭灵师”李美珍说,这份工作并不是只会哭就能干得来的,她能达到如此高的收入,有着她的独门技巧。
因为家庭暴力,她毅然离家,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1972年,李美珍出生在福建长乐的一户贫困农户家庭里,家中不过20平米,上下却有8个孩子,而李美珍排行老三。
身为女生,又是家里年纪较大的孩子,李美珍念完初中后就主动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在家开始干些农活供养弟弟妹妹继续读书。
按村里的传统,女孩子只要不读书了,差不多长大就该结婚了。李美珍本来出落的亭亭玉立,颇为好看,但她却没有享受到青春自由恋爱的感觉。由于家里实在困难,父母根据上门提亲之人给彩礼的多少,差不多就安排李美珍去结婚了。
结婚当天,李美珍那些还在上高中的同学们跑来围观。看着他们,李美珍有些失落,却也束手无策。
这样几乎包办的婚姻让李美珍的婚后生活很难幸福,自己好在还有个初中文凭,丈夫却是大字不识一个,而且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对李美珍拳打脚踢。
终于18岁成人,李美珍可以跟随丈夫一起去当地一家砖厂打工了,本以为夫妻都有了收入日子就会好起来了,但劳累的工作却让丈夫染上了酒瘾,不但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还经常在家里撒酒疯,完全不顾两个年幼的儿子。
丈夫的家暴整整持续了十年,最严重时,甚至一只手紧掐李美珍的脖子,另一只手狠狠向她肚子捶去,李美珍绝望地拿起一块砖,向自己头上拍去,瞬间鲜血直流,此时丈夫终于慌了,赶紧打电话把李美珍送到了医院。
也就是这一次,李美珍彻底下决心回了娘家,远离丈夫。父母已经在附近开了饭店,一家人的生活也不用这么拮据了。丈夫也曾上门请求和解,但李美珍却坚决拒绝原谅,只是儿子央求她不要跟父亲离婚,李美珍这才答应:不离婚,但也不同居。
就这样,李美珍一直在老家,而丈夫则去了广东打工,二人极少见面,却也变得和谐起来。
在给父母的饭店帮忙的同时,姐姐给李美珍找了个新活,跟着她去唱闽剧,专门在丧事上表演。唱了几场丧事后,她发现邻村一个认识的姑娘,居然在某场丧事中痛哭流涕,打听之下她才知道,这姑娘并非这家亲戚,而是专门被请来哭丧的。
得知哭丧也可以赚钱,李美珍瞬间来了兴趣。但哭丧并不是跪下哭就可以了,嘴里还得有些说词,她找了戏班的师傅,给她写了一段唱词。
拿着唱词她便找到了一户东家,第一次哭丧,李美珍心里也没底,她找东家了解了死者生前的一些故事,因为自己的语文功底还算不错,她把那些唱词中加上了许多死者的故事。就这样丧礼当天,李美珍双膝跪地,想起自己十年来经历的家暴,竟不自觉泪如泉涌,一段唱词,灵堂内竟已泣声连连。
丧礼结束后,东家非常感激,说她哭得实在是好。当得知李美珍是第一次哭丧后,更是佩服,当即给了李美珍70元的谢礼。
2000年的70元还是比较有分量的,李美珍一下看到了新的出路,她觉得自己能把这一行干下去。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哭丧”这种习俗由来已久。但事实上,“找人哭丧”这一需求却是近几年才刚刚兴起的,一开始,李美珍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在之后却很快有了大量的市场,哭丧人的报酬居然上升到了300元一场,而李美珍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哭三场。
每天千元的收入,生活绝对的富裕,为了弥补儿子家庭的缺失,她对儿子花钱从不吝啬,几千元的新款手机给儿子说买就买。
不过,当别的哭丧人还停留在500元报酬时,李美珍却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哭灵师”,不仅一场报酬直达3000元,而且找她去哭丧的人络绎不绝,甚至在疫情期间,依然没有影响她的收入。
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收入,李美珍从业20多年始终坚持以下几点:
1,李美珍每次哭丧,都要仔细了解逝者生前故事与家庭情况,并结合起来编入哭丧时所唱的悲歌之中,更能引起亲朋好友的悲情。不像有些哭丧的人,按流程匆匆哭完了事。
2,因为在丧礼期间,受邀前来的哭丧人也需要跟亲属一起跪几个小时。很多哭丧人为了减少痛苦,竟然把护膝绑在腿上。但李美珍对这种做法很不认同,既然受邀而来,那就是逝者的亲属子女,应当同跪。这样绑护膝敷衍了事,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3,哭丧时,李美珍通常要哭唱1个半小时左右,在此期间她从不中断停歇,更不会喝水润喉,以免无法将情绪代入。
4,有超高的职业素养。其实并不是每一场葬礼家属都会悲痛的,李美珍亲眼见过父子反目成仇,在父亲的葬礼上儿子没有丝毫悲情的事情。但不管什么情况,李美珍都会投入百分百的感情,将自己当成逝者的亲人,送他们最后一程。
为什么会有像李美珍一样的专业哭丧的人?哭丧是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之一。哭是人们对悲伤的一种表达,是对亲人离世后极度悲伤时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感情。自古时起的丧礼上,谁家的哭声大,就代表着谁家的儿女对逝者更有感情,更加孝顺。慢慢的,这种哭声大就是孝的习俗,却成了一种攀比,人们不看平日儿女是否尽孝,唯独关注最后的丧礼上儿女表现如何。
如果丧礼之上儿女哭得声小了点,那不管平日如何,村里人给出的定义就是不肖子孙,别说儿女抬不起头,就连孙辈也要遭受白眼。
随着时代的开放,文明的进步,有了文化的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人生老病死乃是常态,如果老人是寿终正寝,儿女即使悲伤,也不至于夸张到嚎啕大哭。可奇怪的是,即使大家都清楚这一点,但那些习俗却依然存在,为了不丢所谓的“颜面”,专业哭丧人这一职业也就由此诞生了。
而为什么有人愿意加入哭丧人这一行业,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为了赚钱,没啥别的目的。
正所谓“人一躺,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这句看似调侃的段子,仔细想来却是真实反应了一个人的结局。
不管逝者的葬礼如何隆重,来参加丧礼的人再多,但他们来的目的,也不过是“等上菜”而已。真正能为逝者悲伤难过的,除了亲朋好友,又有几人?哭得再响,喊得再亮又有何意义呢,不过是一场敷衍习俗的表演而已。
当然,对许多家庭来讲,她们还是很需要像李美珍这样负责的哭灵师的。负责的哭丧人,会在丧礼之前都会与逝者家属谈心,给他们带来一丝安慰。通过哭唱,也能将逝者的一生传达给众人。在面对那些并不和睦的家庭时,哭丧人也充当了后代的角色,送逝者最后一程。
这也是哭丧人存在的意义吧。
最后,我个人而言,更希望有一场安静的葬礼,轻轻来,轻轻去,不给世间留下一丝麻烦。不知道您会作何选择呢。
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很赚钱吗?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姑姑请了个专业哭丧的,只上场哭了半个多小时,但付钱的时候我的三观都被刷新了,真没想到一个哭丧的人,收入居然这么高。
我奶奶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姑姑是城里人,平时都是温文尔雅的,说话也轻声细语的。而我爸和叔叔又属于那种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人。
在我们农村,老人去世之后,在老人下葬那天,都需要有儿女来哭丧,按老辈人的说法,儿女哭得越响亮,老人会走得越安详。
在我们小时候,村里老人去世后,一般都是女儿哭丧,哭丧就是一边哭一边述说老人身前的各种优良品德,述说儿女们对老人的思念。亲人们在哭丧的时候,往往都是真情流露,有时候哭得声音沙哑,瘫在地上了都还在哭,感人肺腑。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是在农村,真正会哭丧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对于年轻人而言,悲伤了也只是默默流泪,把痛苦都埋在了心里。
我奶奶是3年前去世的,去世的时候刚好78岁。奶奶去世前,和姑姑感情很好,我爸和叔叔虽然不善言辞,但对他们的老母亲也是十分敬重的。
奶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去世的。这让我们一大家人都猝不及防。奶奶去世当天,姑姑从城里赶了回来,一家人围在奶奶床前默默流泪,但大家都没有发出声音,屋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但却安静得可怕。
奶奶去世后,哭丧的责任就落到了姑姑身上,其实姑姑也不是不悲伤,她也很难受,但她只会流眼泪,不会哭丧。因为不希望奶奶的葬礼是冷冷清清的,所以姑姑就找来了一个专业哭丧的女子。
在奶奶葬礼前不久,这位专业哭丧的女子才风尘仆仆地赶来。到了之后,就抓紧时间让家里人给她介绍奶奶的身前感人的事件,这个过程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她就去换衣服,化妆准备了。
在奶奶的葬礼上,专业哭丧的女子,声音悲凉,边哭边述说。亲人们很快就被带入了悲伤的情绪中,纷纷跟着哭了起来。奶奶的葬礼就这样风风光光地办完了,村里人都说,我们家家风很好,对老人很是孝敬。
通过亲身经历,先来先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正是因为有人需要,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职业。
其实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这种职业,甚至是很反感,感觉像是在作秀,因为那个哭丧人和我奶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就算悲伤也应该由儿女来哭,无论会不会,Z重要的不就是真诚吗?
但是,现实是姑姑根本不会哭丧,但是奶奶又是按照农村习俗安葬的,如果葬礼上没有一个会哭丧的人,那这场葬礼注定会冷冷清清的。这不仅会让儿女们觉得对不起老人,也会让外人说三道四,觉得这家的儿女很不孝顺。
再往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个哭丧的人看起来是在演戏,但其实她就好比是主持人一样,婚礼需要主持人,葬礼也同样需要。只是婚礼主持人需要调动大家开心的情绪,而哭丧人却需要在葬礼上调动大家悲伤的情绪。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哭丧不仅仅是作秀。一名优秀的职业哭丧人,能够让家属更好地缅怀逝去的亲人,同时也能让亲人们发泄出逝去亲人的悲伤情绪。
在我看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哭丧这个职业看起来很奇怪,但其实也有他存在的意义。
这些以哭丧为职业的人,其实也不过是为了谋生。每个人都不容易,只要是凭自己的劳动努力赚钱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那么,哭丧这种职业赚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短短的半个多小时的表演时间,我姑姑请来的哭丧的女子就赚到了800块钱,然后笑眯眯拿着钱的走了。
我敢说,这样的收入,真的超过了很多一线城市的白领,就算加上准备时间,她也总共只花了3个小时,就赚了800,也就是说,每小时赚了200多块。
在有生意的情况下,她每天可以去两家哭丧,两场下来就可以赚两千左右,这样的收入,确实是挺可观了。
哭丧这种职业,其实是属于很稀有的职业,我们整个村都没有一个从事哭丧的,姑姑请的这个人还是从隔壁村请来的,为了让她来还多出了100的路费。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稀有,所以他们收入才会这么高。
这份职业之所以稀有,一方面是因为,这事看起来很简单,但能够做下来的人却很少,不仅需要哭得真实,有调动大家悲伤情绪的能力,还要有口才,能够说出逝者的生平事迹。
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葬礼本就是一件晦气的事情,如果总是和做和死人打交道的事情,心里总是会觉得不吉利,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做这样的职业。
职业哭丧人不仅单次是收入高,而且还不缺生意,只要做得好,十里八乡甚至是外地的,都会请到他们。
虽说收入高,但是这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一场葬礼下来,他们通常哭得声音沙哑,而且还要连续磕几十个头,不亚于体力劳动。
随着大家观念的转变,农村的葬礼的形式也在慢慢改变。而哭丧这个职业,或许也正在慢慢被淘汰。
最后我想说:老人去世后,哭得大不大声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让老人安享晚年。
希望每位老人在活着的时候,都能被子女们温柔以待。
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很赚钱吗?
千万不要小看职业哭丧人,不是谁都能从事,而且他们的收入恐怕令你感到震惊!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职业,这些职业可谓是琳琅满目,有的让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还有的让人感到非常的神秘,比如今天要说到的职业哭丧人
按理来说,家里的人去世了,会有亲人来哭丧,怎么还会出现哭丧人这种特殊的行业呢?他们的工作性质是怎么样的?还有收入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困惑着人们,今天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关于职业哭丧人这是一个新兴的冷门职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从事这个哭丧的人想必也不会太多,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接受别人的邀请,到有人逝去的家庭中进行哭丧
亲人的离世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悲痛的,所以有的家庭还会请来职业的哭丧人,来烘托出那种悲伤的氛围,从而祭奠死去的亲人
根据资料调查显示,很多哭丧人都是生活比较困难,或者是曾经的下岗者,通过哭泣和哀唱的方式来获得报酬,其中大部分为女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死去的人悼念哭丧,同时也属于自由职业的一种
我国的丧葬习俗比较古老,而且还流传下来了许多的礼俗,一直影响着今天的人们,家中有人去世了,要给他洗澡、穿寿衣,摆设灵堂开展悼念、摆花圈、烧纸钱儿女穿戴孝衣等等
在民间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哭得越伤心,那么表示子女更有孝心,更加的对亲人不舍,所以慢慢地就诞生了哭丧的人,专门请这些人来哭丧,在哭丧的时候还要放着哀乐
也不是说有哭丧的人来帮助哭泣,家属就不用哭了,只是让她们来烘托出悲伤的情绪,然后家属跟着悲痛起来了就一起哭,因为从古至今传下来的风俗,家属都是需要在丧礼上哭泣的,以表明自己的孝心以及对家人离世的悲伤情绪
哭丧人的收入如何?因为这个职业比较特殊,从事的人又比较少,所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其实他们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基本上也就一个小时,那么就能获得几百元的收入
不过这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遇上了一些大富之家,出手又比较阔气的,看他们又在努力的哭丧,很可能就会加倍的给
曾经就有人采访过一位哭丧女,她说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两万多元,一天可以哭八场,而且情绪来得特别快,很快就能哭出来
很多人家基本上不会请人哭丧,尤其是中青年去世的,家属的情绪已经够悲伤了,因此就不用请哭丧人了,不过,一些富贵之家或者有身份的人,父母都是高寿去世的,他们就会请来哭丧人风光大葬
总结总而言之,哭丧人的收入还是不错的,有的还买了房子,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至少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口才,而且要放得下面子,说哭就哭,但是到了现场也不是乱哭一气,至少你还会要会一些哭丧的词,不是简单一哭就完事了,从事哭丧的,基本上都是为生活所迫,毕竟又有多少人愿意天天跟死人打交道?因此,还要有一定的胆量
不过也有很多人持反对的意见,认为家中有人去世了,哭丧是自己的事情,干嘛要请别人来代哭呢?那么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很赚钱吗?
哭丧半小时600~800元,能带动亲属情绪1000~1200元,一年收入能买上房和车,这些都是在老家的葬礼上看到的一切,听完表舅的介绍我都想去哭丧,但他却说:哭丧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婚丧嫁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葬礼,其中包括各种细节,各地习俗,传统规矩,等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但随之而来也诞生很多职业,其中包括婚礼主持人,葬礼哭丧人,不仅是一种基本形式,更是能带动现场气氛的专业人士。
老家亲戚的葬礼上,表舅请来了一名专业的哭灵人,仅仅开场半小时哭了十几分钟,赚了800元,收钱的时候却眉开眼笑,彻底让我明白了原来赚钱真有这么简单。
事迹分享2007年的一天,我奶奶的弟弟因病去世,接到通知的奶奶打电话让我们带上花圈,鞭炮,和一些陪葬品迅速前往老家。
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老家,表舅把我们接到了布置灵堂的房间,此时奶奶让我跪在地上磕头,当时完全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之前我都不知道有这样的亲戚。
跪在地上的我听从老董的指挥,磕了四个头,表舅递给我一根白布条,原本以为这一切就到此结束了。
可谁曾想,老家流行土葬,遗体需要在家中放置3~7天,接下来我和父亲还需要守灵,按照辈分逝者是我的舅爷,是爸爸的舅舅。
于是只好听从老董的安排,毕竟逝者为大,傍晚时分帮忙的人各自回家,留下我们守灵的小辈和长辈。
这时奶奶不由自主的来到灵堂,看着棺材里的遗体,居然想用手去拥抱,还好表舅及时拦下,奶奶就这样坐在棺材旁边不停的哭泣,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此时老董说道:让我赶快把奶奶搀扶到卧室休息,因为老家的习俗遗体在家中放置期间,需要在脸上盖一条白布,也不能过多伤心,防止泪水掉在遗体身上。
同时也是防止遗体的尸臭味和细菌被守灵人吸入到体内,不仅对自身健康有影响,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就这样我和父亲一直守灵3天,第三天下葬的时候,表舅请来了一名专业的哭丧人员,短短的十几分钟给了800元。
安葬遗体安葬遗体那天,村里来了几名壮汉,听从老董的指挥,而家属在一旁打打下手,就在起棺的时候一名带着孝帽的女子,看模样有四十多岁。
当着众人的面跪在棺材旁,眼含泪花地哭了起来,哭得那叫一个专业令所有在场的人一度认为她才是逝者的女儿。
伴随着哭声,几名壮汉把棺材封好,小心翼翼地抬到奔马三轮车上,后面的亲朋好友跟随着三轮车一路前行,没多久来到了坟地。
此时家属在老董的指挥下,对着棺材跪在地上哭了一会,大喊一声准备安葬,此时那几名壮汉用麻绳也有用红布的,将棺材四周和底部捆绑好。车底下和坟地旁边垫着木头,几个人小心翼翼地将棺材放置在坟地里。
此时又在老董的指挥下,亲属把老人生前最喜欢的物品放置在棺材里,其中包括:金童玉女,金钱和银山,麻将,等等一些物品,然后将牌位放置照片正中央,又把一些贡品摆放好。
就在这时那名戴着孝帽的女子又跪在地上哭了起来,这次和刚开始不一样,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整个气氛都被带动了起来,儿女见状哭的也叫一个稀碎。
场面的声音可以用撕心裂肺来形容,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在老董的指挥下亲属跪在地上对着逝者磕了四个头,而朋友鞠了四个躬。
本想着葬礼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可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才是最热闹的时候,此时亲属将所有人带来的花圈,鞭炮,物品,扔到一个空地里。
只要来人祭奠就开始放鞭炮和烧花圈,而哭灵人则开始带动气氛,整个时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彻底结束后表舅给了哭灵人800元,然后宴请亲朋好友。
从这个事迹中可以看出哭灵人的收入确实很高,但人家的付出也确实不小,因为毕竟土葬和火葬办理的流程和细节图有所不同。
哭灵人的收入哭葬人的收入是根据自身的表现和带动现场的氛围来结算的,但也和葬礼有一定的关系。
举例说明:土葬习俗一般是将遗体放置家中3~7天,而哭灵人只要有家属宴请,或者亲属自身原因不得不邀请哭丧人,就需要给高额的报酬。
因为在放置家中的期间,哭灵人扮演的是一个儿女的角色,虽说哭的时间不长,但葬礼的时间需要很长。
而土葬如果请哭灵人,短短一天的时间,他们的收入会非常少,而且还不用跟着去火葬场,只需要在家中布置灵堂的时候哭一会,让亲朋好友知道就好,或者加钱,哭灵人会加班加点。
总体来说,哭灵人的收入是根据接待的次数和葬礼的大小,如果非要给一个直观的数字,大概每年6~8万元不等,当然也有口碑和业绩不错的。
为什么非邀请哭灵人呢?首先,实话实说:有些逝者可能膝下无儿女,侄女,女婿,侄子,侄媳妇,又不愿意哭,那么邀请哭灵人则是首选,或者逝者的亲属朋友比较少,葬礼办的不热闹,又不会哭灵只能选择哭灵人。
其次,哭灵人就是吃这碗饭的,对他们来说虽然是在演戏,但能带动现场的气氛,也是比较专业的人员,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领头哭,什么时候怎么样做能带动所有人的悲伤情绪。
此时带动情绪以后,儿女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现场的气氛会令所有人悲伤,对他们来说就算成功了。
最后,婚丧嫁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必经的头等大事,人越多越好,也可以通俗点理解:多个人无论怎么样都显得不是那么冷清。
试想一下,如果葬礼办得清冷,逝者儿女没有朋友,又穷只能花钱带动现场气氛,所以哭灵人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我想说有些地区请哭灵人参加葬礼,并不是不会哭,也不是为了带动现场气氛,而是攀比之风,孝顺的表现,不过前者是客观的表现。
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很赚钱吗?
我一直以为我姑父是做丧葬用品批发的,直到他带我参加了一位老人的葬礼仪式。仪式结束时,他给一个身穿黑色西服西裤,手戴纯白色手套的人结工资,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路边等着姑父下班,因为他是这家葬礼仪式的负责人,给人家供应花圈、蜡烛、吹拉弹唱的。所以必须得等葬礼结束后才能离开。
这家去世的老人在村里也有些名气,所以时不时地有人来祭奠,来一个人就会烧一炷香,烧香的同时,那些吹唢呐的叔叔阿姨们就要伴奏。就这样往复循环了差不多三个小时。
从下午17点一直到20点,我看着都累了,可是这些吹唢呐的叔叔阿姨们却依旧很卖力。
突然听到我姑父大喊:“这里、这里”,原来他看到了一队人走了过来。领头的是一个短发女人,身穿黑色西服西裤,手上戴着白手套,后面还跟着4个人,造型装扮一致,只不过领头这个人胸口多了一朵百花。其余四个人一直跟着她。
姑父拿出一张主人家提前写好的悼词递给了短发领头的女人,女人接了过去,转身到角落处熟悉了起来;其余四个女人在灵堂前两两站开给来往上香的人鞠躬致意。
差不多过了20分钟,短发女人示意我姑父可以开始了。喇叭就开始响了,短发女人开始讲话了,整个灵堂的孝子孝孙们齐刷刷站到两边,给灵堂留出了一条走道。
短发女人把胸口的百花摘了下来,放到了主人家去世老人的遗像旁。另外四个女的就把队伍拉开了,她把我姑父给的稿件收了起来,开始了富含感情的叙述,从老人生前做出的贡献,到老人为儿女留下的“遗产”等方面,差不多30分钟的时间,灵堂前的孝子孝孙们眼泪、哭声一秒也没有停,虽然讲话的女人眼眶也是湿的,但是我注意到她的言辞却丝毫不受影响,感情词激昂、咬字清晰,根本不受外界这些哭声的影响。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吧!
演讲结束后,我姑父向账房先生挥手示意,帐房先生和我姑父进了里屋,3分钟后,两人走了出来。账房先生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我姑父挥手让短发女人过来,她摘下胸前的白花走了过来,我姑父拿出一沓钱递给她,她也没有数就直接揣到了西服内的口袋里。向我姑父说了一声,哥,那我们先撤了。姑父挥手,她们转身就走了。
再过了半个小时,葬礼也全部结束了,姑父让我跟他一起回家,在路上我实在忍不住就开口了:“姑父,那几个人就过来半个小时,她们要挣那么多钱呀!
姑父说道:你知道多少钱吗?
我说:不知道。
姑父说:5000。
我一听愣住了,半个小时就5000块呀,这也太贵了吧!
姑父说:人家的专业程度你能做到吗?
我回想那个短发女人从接过悼词到开始演讲最多半个小时,可是上场演说起来,不仅辞藻华丽而且富含情感,能把所有在场的人打动到痛哭流涕,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姑父看我的思绪还没有恢复,直接说了一句解开我疑惑的话,你以为5000块钱她们五个人平分吗?那四个小喽喽的工资是150元/人,剩下的都是刚才演讲的那个人。
我脑袋高速运转后得出结论:那个短发女人一分钟将近挣150元呀!我姑父看着我的疑惑,玩笑似地说道:”怎么,你羡慕了,要不我推荐你去当她徒弟“!
我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
结论:这种职业很赚钱!但是对职业素养要求也很高,有行业门槛。听我姑父说,她们这些人收徒弟,报名费都要十几万,有想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一定要慎重哈。
怎么会有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很赚钱吗?
专业哭丧的人,这种职业利润很高!
在逝者死后,家里的亲属,如果哭得好伤心,那就代表着对逝者的感情深,这是普遍的看法,如果逝者死后,家属没有嚎啕大哭,就会让围观的人,觉得家属不重感情,没有亲情,这样的情况,会让围观的人笑话,但嚎啕大哭也并不一定代表对逝者感情深,有的不孝之子,只是哭给围观的人看,甚至是可以躺地上哭,这种情况也出现过。
有的逝者死后,家属哭不出来,这也不代表着没感情,没情义,有的人面对逝者就是哭不出来,这也有伤心到极致的表现,但怕哭不出来,会让参加葬礼的人,误会对逝者没有感情,在为了表达感情,为了不被别人误会,只能用专业哭丧的人,专业哭丧的人,那确实是哭得比较经典,哭得情真意切,专业哭丧的人,都是有团队的,有给伴奏的,还有专业给逝者主持葬礼的。专业哭丧的人,在哭上面,也分级别的,如果是逝者家属格外给的赏钱多,专业哭丧的人,可以哭得躺倒在地,而且不怕会弄脏了衣服,相反如果是逝者家属不格外给赏钱,专业哭丧的人,就只会跪在逝者的灵堂前,小哭一会,也就是意思到了,就算完事了,大多数情况,逝者家属都会格外给专业哭丧的赏钱。
专业哭丧的人,收入可观,常年的哭丧的活不断,专业哭丧的人,就是賺死人的钱,哭丧的人,哭得越凄惨,逝者家属那就越满意,就里面还牵涉到封建迷信,说是这逝者死后,会去阴间地府,去了阴间地府之后,阴间有十大阎罗王,这阎罗王就会根据逝者生前,有没有干过坏事,对到达阴间的逝者,进行惩罚。这时候专业哭丧的人,哭得凄凄惨惨,在阴间有惩罚权利的阎罗王,也会看见,会认为专业哭丧的人,那是逝者的亲属,一看哭得太可怜,就会让去往阴间的逝者,很快通关,而不忍心惩罚逝者,所以这也是专业哭丧的人,有很多人雇的原因之一,有的人封建迷信,相信那前世轮回的说法,如果逝者生前做恶太多,那死后必然会受到惩罚。
所以这逝者家属,雇专业哭丧的人,就是期盼着逝者,能早点通关阎罗王的审查,在传说中的阎罗王,那也是会心软的,看见逝者家属哭得伤心难过,就会认为逝者生前,那是没啥大恶的人,心软的阎罗王,就会让逝者,有一个好的去处,早点轮回转世,甚至是投胎个富贵人家,当然这些也只是封建迷信罢了。正是因为有些丧葬习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了,也让专业哭丧的这份职业,可以得到很高的利润,因为给逝者操办的习俗,那是没有讲价的,就是哭丧按什么标准收费,逝者家属都会答应,不会讨价还价,随着葬礼的多种变化,在葬礼上,不只是需要专业哭丧的人,还需要在葬礼上唱歌跳舞的人。
有的个别老人,在活着的时候,想看看自己死后是什么场景,就会提前雇这些专业操办葬礼的人,给提前演示一边,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活着的老人,看见自己死后的场景,提前演示一边,老人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也可以进行修改,这也是葬礼的一部分,所以这专业哭丧的人,也不会面临失业的境地,只要有死去的人,就会需要这些专业哭丧的人。专业哭丧的人,賺取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每年都会有价格的变动,专业哭丧的人,那毕竟还不算多,这行业竞争的压力也小,正因为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所以賺得利润很大,但每一份职业,也都不容易,专业哭丧的人,有时候也会哭得喉咙沙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