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刽子手好当吗?
中国最后一个刽子手,就因为不听师傅的劝告砍了300个人头还不罢手,最后落得个断子绝孙,惨死街头的下场。
其实刽子手是一个“香饽饽”职业,尤其是在清朝末年,刽子手可是正儿八经的“国营”高薪工种,有的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想要挤进来干这一行。
但刽子手可不是空有一身蛮力就能干的,想要入行,就必须从小拜师学艺,不仅要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矩。
先用瓜练准头,后用活物练胆量,最后斩香不断方为达成邓海山出生在湖南的一户农民家庭,本来一家人务农也能勉强温饱,但清末政府的腐败,让他们一家流离失所,当时邓海山已经18岁,为了养活家人,他不得不四处给人做工跑腿。虽然赚的钱依然不多,但比起在家种地,四处奔波让邓海山涨了不少阅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打听到政府现在正缺少刽子手,据说砍一颗头能领赏银4两,这可比自己一年的工钱还多。邓海山觉得自己不怕晦气,又有一副力气,就想去报名试试。
结果“面试”的第一题就让邓海山蒙住了:“你师傅是谁?”
邓海山只得摇了摇头,说自己没拜过师,得到这样的答案,几个兵丁直接把他轰了出去。
这时候邓海山才知道,想要入行刽子手,没有师傅带是不行的。
邓海山拿着手里仅有的一点钱,买了几斤肉和两壶好酒,来到了一个老刽子手家里,请求拜他为师。老刽子手看邓海山诚意十足,又见他面如恶鬼,十分丑陋,是块当刽子手的好料,非常满意,当下就答应收邓海山为徒。
1,练臂力,练准头
刀是刽子手吃饭的家伙,如果上了刑场刽子手连刀都使不好,不但丢脸,还可能给自己惹一身麻烦。师傅先是让邓海山每日苦练臂力,要做到握刀半空不抖,挥刀收刀一气呵成。
在邓海山做到这一点后,师傅开始让邓海山练习准头,他取一冬瓜放在桌上,随即在上面划一条黑线,要求邓海山能一刀准确延黑线切下,却不能用力太猛将桌面砍出痕迹。
2,练胆量
刽子手虽然处决的是罪大恶极的犯人,但毕竟也是杀人,心理关是很重要的一关。普通人可以畏惧血腥,但如果刽子手表现出害怕,那可就成了众人的笑柄。
邓海山先用杀鸡练胆,砍去鸡头后,鸡血喷洒一身不生怯意。然后抓野狗来杀头,一是练胆,二则是狗的颈部椎骨与人相似,可以练习刀法,顺狗颈部两根椎骨的缝隙砍下,手起刀落,狗头落地却无太多鲜血流出,就说明刀法已经合格了。
3,斩香不断
邓海山每日摸黑起床苦练,终于把自己的刀法练到了大成,他能做到点细香一支,眼盯香与烟之间的红点出,起手刀过,火点落地且细香不断。
师傅见他刀功已然出神入化,十分欣慰,他告诉邓海山,今日便可出师,前往应聘刽子手了,只是在下山之前,师傅再三叮嘱他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杀人九十九,必须要停手,如若不然,必遭天谴只是在成为一名刽子手后,邓海山很快把师傅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因为这一行实在是来钱太快了。
刽子手的收入共分三部分:
一是行刑后官府给的赏银,这是固定工资。
二是行刑之前,大多数家属会选择贿赂刽子手。虽然不可能免犯人一死,但可以让刽子手下手快点,减少犯人的痛苦,有的家属则多给些钱财,让刽子手行刑时留点分寸,给犯人的首级留些皮肉粘在身上,也算是保个全尸。
三是到刑场后,附近的商家会贿赂刽子手。跟现在的秘密执行相反的是,古代刑场一般设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街口,比如最有名的菜市口,这样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当然刑场虽然固定,但砍头的位置却可以由刽子手决定,刑场周围的商家为了避免让自家沾上晦气,都会都会花钱贿赂,而刽子手收了钱也会仗义的离得远远的。专挑那些没贿赂的商家门口,来个血溅当场。
刽子手行刑规矩多,且每一步都十分重要
1,行刑前,由监斩官提犯人出狱,押送之前让犯人吃“断头饭”,在此期间监斩官核对犯人身份信息。
2,到达刑场后,刽子手护送犯人家属与犯人见最后一面,确保不会因为重名而押错了人,期间刽子手不得与犯人及家属交谈,更不能攀亲带故。
3,进入行刑位置一切妥当后,刽子手再三与犯人进行唤名问答,确定本人无误,验明正身,监斩官记录在案,开始行刑。
4,此时负责问话的刽子手依然站在犯人面前,而真正负责砍头的刽子手这时才悄然提刀从犯人背后靠近,所谓“防前不防后”,趁着犯人注意力分散,一刀下去,人头落地。
如果直接从正面行刑,犯人难免会因为紧张害怕而不自觉地缩住脖子,给行刑增加难度。
同时这一步也是最考验刽子手眼力与技术的一步,如果一刀砍偏了,砍到犯人的颈骨处导致其痛苦大叫,周围围观的群众立即会大声起哄,作为一名刽子手,这可算是丢脸丢到家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如果家属之前贿赂过,事后必然少不了找刽子手的麻烦,职业生涯保不住就到此结束了。
5,行刑过后刽子手必须快速离场,决不允许回头,不然将会被恶鬼缠身。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刽子手不得杀过百人,在斩下第99颗头颅时,必须要辞职身退,从此再也不造杀孽,这样才能保一个平静的晚年。
但邓海山却早就忘记了这些规矩,他舍不得这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他杀到100人没有停手,杀到200人还没有停手,直到最后,他一生竟砍下了300余颗人头,可谓杀孽滔天。
不听师傅劝诫,最终遭到报应,惨死街头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惩治盗匪法》,规定“死刑需用枪毙”。
邓海山彻底失了业,一生从事刽子手的他根本不可能娶得到老婆,而他本人也自知杀孽慎重,从此以后,邓海山每日吃斋念佛,试图减轻自己的罪孽,他还想入善堂,做一些帮助他人的事情。
所谓的善堂,就是清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民间慈善组织。但组织里的人认为,邓海山的钱都是靠杀人赚来的,阴气太重,不能用来行善,拒绝了邓海山入善堂的要求。
邓海山很是愤怒,他认为自己并不是滥杀无辜,他一生为官府斩除盗寇,算得上为民除害,为什么现在人们反而将他视为恶人呢?
但不管邓海山如何解释,都已经没人愿意接近他了,此后的日子里邓海山经常借酒消愁,大手大脚一辈子的他根本不懂得如何理财,很快他的那些积蓄就用光了。他本想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没想到寺里的僧人也觉得他杀孽太重,不可留下。
邓海山最终落魄成了一名街边乞丐,他一生砍了300余颗人头,大街小巷无人不识他,所以见邓海山行乞,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给他银钱。
终于在1925年,60岁的邓海山孤独地死在了街边的某个角落,不知道最后一刻他是否在后悔,没有听从师傅的告诫。
写在最后在封建社会,出于迷信与文化程度的受限,老百姓总觉得刽子手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害怕他下一刀就砍在自己头上。但事实上,从邓海山退休后每日吃斋忏悔来看,他并非所谓的嗜杀成性,不过是为了谋求生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其实比起受刑者一瞬间结束的痛苦,行刑之人要承担的阴影却是长年无法消除的,即使在制度更加完善的今天,执行死刑者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有一位曾经执行过死刑任务的退伍军人曾讲述过那次经历:
前往刑场前,他会得到犯人的犯罪资料,抵达刑场后,犯人背对他而跪,听令,开枪,一气呵成,随后立即回身上车返程,枪内仅有一颗子弹,即使一枪不死也由另一人补枪。
即使知道犯人罪大恶极,行刑的时间也尽量做到短暂,但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手下消失,他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回到部队后,班长给他递了一小瓶二锅头,一饮而尽后闷头大睡一觉才稍感觉好些,在接受了专业心理辅导,又经过了三四天,他这才勉强吃得下一点东西。
除非特殊情况,是不会让一个人去执行两次死刑任务的,即使如此,很多执行过这类任务的人在很多年后都难以彻底平复。
随着社会的进步,死刑也由斩首变为枪决,现在又出现了注射死刑。很多人说用注射处死犯人是“便宜”了这些人,但事实上不论是哪种处刑方法,对犯人来说都是一瞬间的事。处刑方式的进步,更多是为了保护行刑者的心理与身体健康。
从大刀一过血溅当场,到现在的三针药剂每人各注射一只,显然如今的方式更能减轻行刑者的心理负担。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我坚决反对取消死刑这一刑罚,但也不支持恢复那些古老的虐待式的处刑方式。不是出于对罪犯的怜悯,而是我们要考虑到行刑之人的感受,我们要保护这些执行正义的人不受伤害。
你认为呢?
古代刽子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刽子手好当吗?
古代刽子手的收入是多少?这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会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刽子手真的很神秘吗?事实上,这个职业是非常常见的,而且这个职业非常“重要”。毕竟,许多历史人物都是死在刽子手的鬼头刀之下。今天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刽子手的收入如何?一次处决能赚多少钱!
当然,刽子手是古老的名字。现在我们可以叫他们死刑执行官了。虽然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但与现代人相比,古人并不那么以人为本。不管怎样,他们的行刑方式会让现代人感到难以忍受。
严格地说,古代刽子手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他不仅要大胆无情、冷血,而且要有相当的经验和技术。一句话,没有人可以随意做。
例如,明朝崇祯皇帝在晚些时候处决袁崇焕,刽子手处决袁崇焕的那天,群众把对奸臣的仇恨变成了极端的狂热。他们渴望吃肉并把肉藏起来。刽子手切下的肉也可以卖个好价。旁观者争先恐后地用银子买来配酒。
据史料记载,从袁崇焕身上切下来的肉,一两二钱银子。他们边吃边骂叛徒。当然,处决持续了三天。袁崇焕的内脏也被人抢走了。银币成了刽子手的收入。所以这种刽子手是最好的。
除了平时的正常收入,所有的刽子手都有一点灰色收入。除上述例子外,灰色收入是囚犯亲属背后塞的钱。大多数亲属要求刽子手给他们一个好的时间,以使他们的亲属遭受较少的犯罪。如果刽子手更仁慈,他们也可以给犯人一顿美餐。
清朝后期,刽子手是一个高薪职业。虽然规定杀人犯的人数不应超过100人,但有些人并不害怕挣到足够的钱。例如,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说,他的基本工资是每月至少20元。此外,每次执行都有3两银子的收入。也就是说,如果他一个月下几个订单,他将有10块大洋以上的收入。
当时,十几块大洋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如果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灰色收入,全家人就不愁吃喝了。虽然刽子手薪水很高,但老实说,很少有人敢碰他们。
古代刽子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刽子手好当吗?
给大家普及一下刽子手的操作规范吧。
在中国古代,刽子手杀人,不是“砍”,而更应该叫做“割”,或者“快速的割”。
具体操作:左手握刀柄,刀尖朝上,道北紧贴手臂,刀刃朝外。行刑之时,眼睛瞄准犯人后颈第三和第四节颈椎的缝隙,右手一拍犯人的肩膀,犯人受惊,身子和脖颈自然的一挺,趁这眨眼间的功夫,刽子手的身体向左转动,左手的刀顺势从瞄准的那个缝隙切入。
最讲究的是,一个好的刽子手,能够从犯人脖颈的粗细、肉质的软硬程度、缝隙的大小以及犯人临刑时的精神状态,决定切入时手上力道的大小。如果红包足够,就可以留下一分,不至于身首异处。
西方也有刽子手砍头的情况,不过他们是把犯人放到一个平面之上,头颈部探出,然后刽子手举刀从上往下砍。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死刑犯多半都是提前知道自己要挨这么一刀,而且临刑前他们绝大多数的身体已经软瘫如泥,如果没有东西托住他们的身体,很难想象他们能够“跪的像个样子”。
除了一些个别屈死、冤死之人,即便是在古代,死刑犯多半就是有着“该死”的理由,因此没有必要同情心泛滥。
因为需要我们同情的事情、同情的人,有很多很多。
古代刽子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刽子手好当吗?
说起刽子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那些膀大腰圆身上刺满文身,手持鬼头大刀的壮汉形象。其实不然,我国大清朝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就是个瘦瘦的个子绝对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圆润,这个身材条杆绝对属于美男子的级别。
其实在古代刽子手这个行当属于技术工种在大清王朝刽子手更是个祖传行当,旁的人还真进入不了这个行当。因为在清朝时刽子手的收入是非常高的。
刽子手和军人一样,他们的职业都是取人性命。但是刽子手和军人又有所不同,军人他们砍人不讲究客户体验,怎么残忍怎么来,怎么能吓破敌胆怎么来,这些军人老爷们砍人在这些刽子手眼里,就很不文艺,很不艺术。
而刽子手在行刑时还是比较讲究客户体验的。他们研究的方向是如何一刀致命而且不让罪犯受太大的罪。据说在明朝的时候,一个高明的刽子手能够起到瞒天过海的作用。
只要一个死刑犯他们家出钱出到位了,这位刽子手在行刑时他的刀就会恰到好处砍到脖子上,那一刀真的是血肉飞溅,惨不忍睹。但是你仔细看脖子被割开来了,但是头没有断,这样一来人就死不了。
可是有人会说了监斩官是摆设吗?这些监斩官自然不是摆设,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外科常识啊!这些官员是十年苦读圣贤书,压根儿就没有读过五年医科大学啊,他们哪懂得其中的深刻的医学道理。
他们一看都剁到这种份上了,这个死囚断然就没有活着的道理了。更何况由于场面极度残忍极其血腥,不是每一个监斩官都能承受住这种血淋淋的现实的。有些人他们只是走个过场,听到围观群众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叫好声,这老兄也就想当然的认为那个死囚已经十死无生了,哪还会认真的去验看。
这些监斩官哪里知道,只等着围观群众散去之后,这些死刑犯的家属立马上来把人往家中已了早已准备好的大夫上去,还一个妙手回春,人也就保住了。当然有个歪脖子的后遗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不过掌握这门手艺的刽子手通常都是刽子手中的顶尖存在,这种手上力度的掌握,挥刀尺度的大小,鬼头刀入肉的尺寸,火候的拿捏,这绝对没有上百颗脑袋是练不出来的。所以说刽子手干活那是妥妥儿的技术工种。
其次在古代想当好一个成功的刽子手,必须要有一颗大心脏在古代没有所谓的心理按摩,没有人在你初次行刑之后对你进行心理干预。面对这种血腥的场面,能不能缓过来,完全得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刽子手工作就是砍人,夺取一个同类的性命,可比杀鸡要难的多。
那种杀人之后的心理负罪感是很强的,如果你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的话,这种负罪感将伴随你一生。所以通常这些刽子手都是世袭的,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在这样刽子手世家的家族文化之下,他们的年轻一代天天耳濡目睹,早已经在砍人脑袋这件事情的血腥程度完全免疫。
你想想看,一个家庭在吃年夜饭的时候,男性家长们都在进行无痛砍脑袋的技术交流,这个小朋友会产生砍脑袋去同类性命的负罪感吗?我想这个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既然过了心理这一关,技术就可以慢慢磨练,所以就逐渐形成了刽子手家族化的情况。
所以在古代要想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刽子手,首先得要有刽子手的基因。你是刽子手家族成员才行。其次要干好这一行得苦练技术。前面我们也说了,刽子手砍脑袋这一可不是一般的活计,那是技术工种。
虽然这事儿没什么职称但是你剁脑袋的手段高不高明活儿好不好?围观群众的眼光自然雪亮。更何况你的活儿好,还能有额外的收入,所以要当好一个刽子手,技术是不能不练的。
第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想通过当刽子手挣大钱就得承受其重,负重努力前行。
所以说360行行行都不容易,别看刽子手只是挥刀那么一下的功夫,后面的学问可深着呢,没有那么好干呢。
古代刽子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刽子手好当吗?
一、什么是刽子手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很多以摧残犯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刑罚,如劓刑、宫刑等;还有就是以震慑他人为目的的刑罚,如凌迟、腰斩、斩首等。斩首一般在闹市,负责执行斩首的的人就称为“刽子手”,刽子手也执行其他的刑罚。
二、刽子手干什么
刽子手在古代是一种职业,和古代许多工匠类似是有特殊技能的人,通常以家庭或者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刽子手是古代少有的高收入职业,是专门给政府打工的,每次行刑都会根据行刑类别得到不同金额的赏银相当于工资,同时也从犯人家属那里收工资外的收入。刽子手的物质生活较一般百姓好的多,精神生活估计会很凄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一般百姓是不愿意接近刽子手的,就像现在人办喜事一般不会通知在殡仪馆工作的亲朋一样。
三、刽子手怎么干
刽子手行刑时特别讲究技术与忌讳,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刽子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刽子手一般以“子承父业”的形式纳新人,没有后代的也招徒弟,大多要求徒弟为师傅养老送终。想做刽子手,首先要过心理关:一般人见意外死亡的人都会不寒而栗,刽子手要上台亲自杀人,这种心理冲击一般人是承受不住的。其次,要过技术关:我曾看过一个片子,讲述的是刽子手用冬瓜练习砍头的技术,要求手起刀落,砍落的冬瓜薄如蝉翼才算出师。
古代刽子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刽子手好当吗?
我是野谈杂论,都别抢答!我来回答!
古代刽子手是个什么职业?好当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刽子手这个职业本身入手。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刽子手的画面就是在菜市口,这些人肥头大耳,身穿红衣,手拿大刀,站在犯人身后,时间到了就往刀上吐口酒,然后咔嚓一声,人头落地。
实际上刽子手砍人的时候衣服都是没啥规定的,都是很普通的衣服,也不一定是肥头大耳的人才能干,大多数都是胆子比较大的普通人,比如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他就是瘦瘦的,很普通的一个人。
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
那么刽子手这个职业入门有啥要求?光胆大是不够的,这门职业是祖传的,最起码在清朝的时候是祖传的,因为刽子手的收入在清朝是非常丰厚的,相反在秦朝到隋朝是很不值钱的一个职业。
做为一名职业砍人的,不仅仅要求的是胆大,刽子手更多人一门手艺,如何能一刀致命而不让罪犯受到疼痛,这才是这门手艺的关键,据说明朝的刽子手就手艺高超,只要家属肯花大价钱,就能偷梁换柱,让一个死刑犯保住性命,具体操作就是一刀砍到脖子上,但头没下来,监斩官过去一看,人都成这样了,指定是挂了,但其实不然,等人散了后,赶紧把人拉回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治疗,人就可以保住,但落下残疾人少不了的,比如歪脖子啦,不能讲话啦等等。
刽子手的手艺和锦衣卫的廷杖手艺原理差不多,锦衣卫执行廷杖的时候对于上头点名饶过的人就是:皮肉尽碎而骨头完好无损,不到半年这人就又能活蹦乱跳了。
除此之外,要当好一个刽子手,心理素质必须要过硬并且是无神论者,现实中我们普通人就是杀个鸡都得手抖一下,作为刽子手来说,砍的是人,所以必须要求心理素质过硬,并且砍完之后毫无负罪感,这样才能不给自己留下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在古代想当一个无神论者是太难了,因为大环境的影响下会让你不得不信那些鬼神之论,所以并不是人人都能当一个刽子手的。
综上所述,刽子手在古代的吃香程度取决于这个朝代的律法是不是重典之法,要想当好一个刽子手,必须要有以下条件:1,祖传职业。2,手艺必须好。3,心理素质必须过硬。4,无神论者。
我是野谈杂论,一个喜好历史的乡野村夫,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