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事实上,开车容易累的人,开车更稳,更不容易出危险。

排除掉不正确的驾驶姿势导致的疲劳以外,开车累是正常的。驾驶本身就是一种较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否则交规也不会要求驾驶员每4小时就要停车休息20分钟。

开车为什么会累?其实我们只是简单的踩油门,扶方向盘。哪怕是手动挡的,无非也就是踩离合挂挡而已,没什么工作强度。可是大部分司机都有感触,连续开8小时车,包括你中途休息了20分钟,到达目的地都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这8个小时里,你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一刻都不敢分神。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开同样的时间,在市区路段,哪怕堵车蠕行,开个4小时不觉得怎样。如果是在高速上,4个小时真的需要歇一会。哪怕交规不要求我也需要这么做,因为真的累。

你也开车,我也开车。同样在路上行驶,可是不同驾驶习惯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那我和我媳妇儿举例,她开车就是握住方向盘,保持车在车道内别偏了。然后就开呗,不撞就行。甚至连车速、导航,仪表盘都很少看。有时候路上车少,不知不觉的就猜到了120KM,(在限速80的快速路上)。开始我以为她看到没摄像头,想快点开呢,也没说话,而且路上确实一辆车都没有。后来觉得不太对,问她你知道现在时速吗?结果吓了她一跳。呀!都这么快了!

呵呵,女司机。

她开高速就属于不累的。

我不行,别说4个小时,两个小时就想进服务区洗把脸,溜达溜达,放松放松。

我驾车行驶在高速上,前后左右有几辆车,哪辆快哪辆慢,哪辆想干什么?我脑子里都有数。甚至三秒钟之后,这些车出现在什么位置上,哪辆会对我的车可能有潜在威胁,都明镜似的。为什么新手司机老死盯着前面看,而老司机眼珠是四处动的,前后左右的情况都掌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注重的信息不一样,我眼睛里看的是现在,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动态的分析判断,未来三五秒钟之后会发生什么都在不停的计算,分析。

这就好像下棋一样,不会下的觉得不就是玩吗?当头炮,把马跳,你吃我的兵,我抓你的马,没什么可累的。可是高手就不同,下这一步,后面六七步的变化都已经在脑子里了,下一盘棋是很大的消耗。有的上了点年纪的棋手甚至要吸氧,也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开车累?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稳,他们知道高速上无小事,所以注意力高度集中,预判着未来三五秒钟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用脑过度。而不累的人,一般都是获取的信息量较少,就和初级的棋手一样,只能计算当前这一步,见招拆招。虽然也未必出事,但是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的话,处理上必然没有老司机那么从容。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开车姿势不对,有的人缺少经验,容易过度紧张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里真的要提醒大家,长时间开高速,累是正常的,不累可能是因为你精力旺盛,也可能是因为你算的步骤太少了。不管怎样,至少按照交规,连续开车4小时,你无论如何也要休息20分钟。

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我的经验是:长途开车累不累与两个方面关系密切(可以说起决定作用)。

(1)开车时候的坐姿。大家平常开车都坐的比较直(包括我平时开车)。主要是城市啊,驾车突发情况多、平繁且复杂,需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所以靠背基本在90度到100度之间。

而我长途驾车的时候,都是把靠背调到110度至120度,人处于列为后靠的状态。这种驾车姿态特别适合超长距离多天连续驾驶的长途驾驶(每天开车超过十小时,并且不是城市道路)。这种驾车姿态将身体重量的一部分由靠背给转移到座椅上,减小了对脊柱的压力。

我连续开车最长超过15个小时(去年8月新藏线时),到地方以后下来唯一感到不适的就是双脚,走路都已经不自然了。而腰臂都没有酸涨的感觉。

(2)中央扶手箱的高低和位置,其重要性仅次于靠背的角度。如果不合适就需要改造扶手箱。

扶手箱的高低和位置这样来判断是否合适:手搭在方向盘上,手肘关节自然下垂就能放在扶手箱上。

我的车原扶手箱太低了,太短无法达到适合状态,通过改造以后完全满足手臂自然下垂以后,手肘就放在扶手台面上。

这种既避免了长途驾驶以后手臂的酸胀发生,又是手臂的重量,不会由身体来承载,进一步降低了脊柱承载的重量。

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开车累不累,和人有关,和开的车也有关。

和人有关的原因就不多说了,比如驾驶习惯不好、开车容易紧张或是刚拿驾照,这些朋友多少会觉得开车比较累。

我们重点说说车。

首先来说,开手动挡肯定是要比自动挡累的,即便您是个老司机,也违背不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

以此展开,车好不好开也是决定人会不会有疲惫感的重要原因。那怎么定义好开呢?这个问题折磨了大家一百多年,现在看来至少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均衡才行。

1. 汽车座椅设计

千万不要小瞧座椅。座椅对于驾驶员肩、腰以及臀部和大腿的支撑性能够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舒适感受,而且汽车座椅不同一般的座椅,它是放在运动中的汽车中,这就好比我们坐船,船在岸边,您不会觉得难受,但开到江中间了,晃荡起来的感觉能让你胃里翻江倒海。

针对座椅的舒适性,我们又分为静态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即便我们模仿沙发设计(19世纪初的汽车座椅就是这么干的),把汽车座椅的静态舒适性做得很高,但由于支撑性不好,运动起来的动态舒适性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现在一些企业还推出了零重力座椅,就是为了强化动态舒适性。

2. 整车布置(内饰)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关于人机工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设计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这听起来有些复杂,说白了就是怎么让你爽,避免做无用功、避免人体伤害、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而关于整车布置(内饰)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车的方向盘中心和座椅中心不在一条线上,像上图这种偏一点倒是无所谓,如果偏多了会很难受。有些车型整车布置没做好,方向盘会有些歪,不利于长时间驾驶。

3. 底盘舒适性

关于底盘舒适性的问题就不用过多展开了。通常来说路感比较清晰的底盘,驾驶起来会有乐趣些,但遇到颠簸路面时的舒适性较差,抛跳感会比较明显。

4. 驾驶视野

驾驶视野不能太压抑,否则长时间驾驶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A柱过分倾斜或粗大、后窗或侧窗倒车观察视野过小却没有补偿措施、坐姿很低,这些都会影响驾驶舒适性。

5. 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

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质量会影响整体的平顺性。想想看,您要提速的时候发动机半天才反应,真挺影响驾驶心情的。

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看个人身体情况跟心情吧,我白天开车开一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晚上绝对开不了,只要天一黑开车就瞌睡。开车心情好的时候,一点都感觉不到累,在新疆,青海,甘肃敦煌等地开车的时候最喜欢的是一直往西开,向着落日的方向,看到对面小路上上偶然出现的一辆货车,在落日的余晖下,感觉特别温馨,想着是不是他们着急回家,家里是不是有个等着爸爸妈妈回家的孩子,想着别人家的幸福,自己心里也很平和,很安定,关键是在无人区开车,心放空了,也就一点不觉得累。

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我是一位癌症患者(食管)58岁,2011年做手术、8次化疗、30次放疗,身体状况是不能与正常人相比的。2018年自驾游12540公里(湖北、陕西、河南、甘肃、青海、新疆、四川、重庆、湖北),时间31天,平均每天400公里。我认为开车累不累,主要是开车姿态及心情,特别是开车姿态,有时一天跑900多公里并不感觉特别累,本人体会是:身体支撑在座位背靠上,绝大部分时间是单手控制方向盘(道路状况不好时除外),身体手臂与方向盘调整好角度与距离,当然每个人身高、体型不一样,可以慢慢调整到最佳状况。

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说到底,开车也是一门技术活。开得好回家吃饭,开不好全村到你家吃饭。如果感觉自己每次开车都感觉特别容易累,那就要提高警惕了,疲劳驾驶可不是闹着玩的。要解决这种现象,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跑长途前要注意休息好。注意这里说的是“休息好“,而不仅仅是休息。每次出远游前,不少人会因为大脑过度兴奋导致前一晚睡眠质量不好,当然就会容易导致第二天开车的精神状态不佳,这样开车不累才怪。

二、尽量避开容易累的时间。我们知道,早晨6点前、中午12点和夜间22点后都是人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时间段,如果可以选择出行时间,我们应该避开在上述时间开车,尤其在夜间,视线不良加上疲劳驾驶,非常可怕。

三、学会分配精力。开车很讲究张弛有度。开车过程中总是高度紧张自然容易疲劳,但一直处于放松状态也会容易忽略路面的一些关键信息从而面临意外情况。在视野开阔、路况良好、相对封闭的路段,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多看看远景或一些绿色景物,对人会产生愉悦感,从而减轻疲劳;在路口、高速出口、拥堵路段、雨雪路面、高架桥等相对复杂的路况,我们则应该保持适度紧张,提高警惕,慎防意外发生。

四、学会预判性驾驶。行车中要多预判各种路段容易出现的险情,使自己早作准备或提前采取措施,这样就能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譬如到了高速出口前200米,就要想到前方车辆可能因错过出口突然急刹车使自己面临意外情况,所以需要我们提前减慢车速,与前车拉开车距或者向左侧错开车道,这样即使前车真的会发生急刹车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轻松面对。

五、采取醒神措施。行车中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多备一些饮料、口香糖等一些提神醒脑的东西,实在没办法,当出现疲劳时,抽自己几个响当当的耳光也是可以的。这里不建议副座驾坐一个话唠,虽说疲劳是防了,但也容易出现分神的行为,非常危险。

六、热爱你的车。曾听到一句话:如果你驾驶的车不是你热爱的,那你还不如去坐公交车。如果你和你的座驾已经超越了爱情,那我想像不到当你人车合一的时候,你的累从何而来。你内心的激情澎湃已为你褪尽了所有疲劳。

我是一个非常享受开车的人,愿和大家分享和讨论有关车的一切,欢迎赐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