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肝功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为何病变如此快?

我有一个病人,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时间要久一些。

这个病人是一个乡村医生,68岁,有乙肝病史已经10多年。他1年前来医院体检时肝功能还是正常的,肝脏彩超也没报告有任何异常,但1年后因为腹痛、食欲下降、暴瘦20斤再次来医院体检,就检查出了弥漫性肝癌。

为什么肝功能体检正常,4个月后检查出肝癌晚期?

就这个问题,我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大概分析一下。

1、客观原因:肝癌的诊断和筛查是综合性的,包括有无肝病病史、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彩超或CT有无异常等。单一个肝功能正常,不足以完全排除肝癌。就好比肿瘤标记物升高,不能诊断癌症,癌症患者的肿瘤标记物也不一定升高。其次,有些地方(特别是卫生院)查肝功能,里面不包含有甲胎蛋白(AFP)这个项目,从而忽略掉肝癌可能。

2、主观原因:比如抽血体检时有没有人为地弄错血液标本?做彩超体检的医生阅片能力不强从而忽略掉肝癌等。

很多情况下,肝癌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仅仅半年左右,所以会让人有一种“肝癌发病很快”的错觉。其实这是错误的。

正常情况下,肝细胞从开始出现癌变到肝癌死亡,大概要走2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题目中的“体检时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这是不严谨的说法。

2年左右的发病时间,这期间完全有机会早期发现肝癌,并且及时干预治疗,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提一点,肝癌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而且一个正常肝脏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发展成肝癌。最常见引起肝癌的原因是乙肝、丙肝,有这类病史的人,如果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特别是甲胎蛋白升高,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也许有癌变了,即使B超当时没发现异常,也要复查密一些。

体检时肝功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为何病变如此快?

肝功能正常并不能排除肝癌,肝癌患者的肝功能也有可能是正常的。体检常用AFP+肝脏彩超来筛查肝癌。

AFP是甲胎蛋白,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很低。AFP主要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肝癌是未分化的肝细胞,因此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另外,胎儿的肝细胞也没有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多,因此孕妇的甲胎蛋白含量也会很高。过去认为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近年来临床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也会长期出现AFP含量高,但多年没有发展为肝癌的迹象。所以,肝癌患者会出现AFP升高,但AFP升高不一定是肝癌。

肝脏超声是诊断肝脏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超声可检查肝脏有没有大小、形态、密度等方面的改变,有无炎症和占位性病变。

AFP+肝脏超声可以粗筛是否有肝癌。若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临床上见过一位病人,各种检查都无法确诊,后来做了肝脏穿刺,病理结果回报为肝癌。相比较而言,病理报告结果更准确。

综上,体检时肝功能正常并不能排除肝癌。一般体检都会有AFP等肿瘤标志物和肝脏彩超检查。如果当时这些结果也是正常的,可能所患肝癌为恶性的,病情发展很快。建议积极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我是盈盈一水间12345,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关注我,了解更多医药知识。

体检时肝功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为何病变如此快?

这个问题提得很现实,是一些人遇到的情况。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张大夫虽然说是一个心脏内科医生,还是想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简单说,肝功能正常不能进行早期肝癌的筛查,这位提问者4个月前查肝功能正常,并不能说明没有肝癌。而肝癌的早期也不是都会转氨酶等肝功能先发生异常,这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相关性。所以说,这个提问者错误地把肝功能和肝癌联系在一起了,因为肝癌早期靠肝功能来筛查这也是不可能和不严谨的。

肝功能化验

那么,如何对于肝癌进行筛查呢?不说更加高精尖的方式,就说咱们普通大众可以接触的上的检查,其实大家可以考虑检查一些与肝脏相关性大的肿瘤标志物,比如说AFP和CA199,以及查一下腹部彩超,也可以实现对于肝癌的初步筛查。

肝脏肿瘤,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肝癌,其实分为很多种,比如肝癌,肝腺瘤,肝母细胞瘤,肝淋巴瘤,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血管内皮瘤等等。当然,肝癌是常见的肝脏肿瘤。即使是肝癌,其实也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肝细胞癌,一种是胆管细胞癌。肿瘤标志物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鉴别诊断、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等等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对于不同的肝癌细胞类型,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肝细胞癌,我们应该选择甲胎蛋白,英文缩写是AFP.这是已经写到教科书和指南里的内容,应该说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对于肝脏胆管细胞癌,可以优先选择糖类抗原199.英文缩写是CA199。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个临床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还有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高尔基体73等等,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可以选择。但是在临床上,在没有病理结果之前,我们不能区分是良性还是恶性,也不能知道是什么病理类型,所以我们提倡联合检测。这就是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肝癌筛查的一些小知识。

其实,关于如何早期筛查肿瘤,这是大众在心脑血管疾病之外,最为关注的一类健康问题。这不难理解,因为现阶段造成人类死亡的几大原因中,肿瘤绝对是排名靠前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它呢?肿瘤标志物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于是张大夫在今年和肿瘤标志物方面的专家解朋博士一起录制了一套课程——《10节课读懂肿瘤标志物》,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自己获取,相信每个人看完之后都能收获满满,链接如下:(10节课读懂肿瘤标志物)

体检时肝功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为何病变如此快?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先必须了解肝脏有哪些功能。肝脏是合成及分泌胆汁的器官,也是储存糖原的场所,在调节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肝脏还具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

临床上肝功能的检查主要就是通过静脉血了解肝脏代谢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转氨酶系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蛋白系列(白蛋白和球蛋白)、胆红素系列(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一般来说,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血清转氨酶水平是否增高来判断是否患有肝病,通过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判断肝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假如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则意味着病情严重),通过白蛋白水平判别肝脏合成能力,假如水平明显下降,意味着可能进入肝硬化阶段。

在这里必须强调,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未必都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只要存在30%肝脏执行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即使肝脏存在占位,仍然表现为肝功能正常,这往往都是肝癌的早期。因此,针对此类患者AFP加肝脏B超检查就非常必要!就不会出现4月前肝功能检查正常,4月后肝癌晚期的悲剧。对于有肝癌风险因素,如酗酒、肝炎、严重脂肪肝病史者,肝癌的特异性检查就更为重要。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体检时肝功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为何病变如此快?

你好,我是影像科刘医生,专注分享医学、健康方面相关知识,有疑问欢迎留言或关注我私信,有问必答。首先,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没有肝癌;其次,肝癌恶性程度普遍比较高,进展非常快。

肝功能正常,就代表没有肝癌吗?并不是的,肝功能只是一项查血检查,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实质内没有病变。对于早期肝癌,都没都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检查呢?

1、血清蛋白(AFP)测定。AFP对于肝癌的诊断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如果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ug/L,排除了妊娠,活动性肝病等疾病,则有很大的可能患肝癌。

2、CT或者MRI增强扫描。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肝癌的诊断复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检查出直径1.0cm的小肝癌,运用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分辨率,有助于鉴别血管瘤等其他病变。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与动脉造影相结合的CT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与CT类似。

3、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于血供丰富的肝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于小于2cm的小肝癌阳性率可以达到90%。由于是创伤性检查,不做首先考虑。

其次,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四个月是完全可能发展成晚期肝癌的。往往早期肝癌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一旦出现了症状,发现常常都是晚期了。所以刘医生在这里建议:对于中年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肝病病史的病人,如果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的表现,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肝癌的可能。

体检时肝功正常,4个月后肝癌晚期,为何病变如此快?

体检的时候,肝功能正常,科室4个月之后发现了肝癌晚期,为什么会变化如此之快呢?

曾医生要告诉各位,这种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体检的时候,发现肝功能是正常的。并不代表没有患癌,因为肝功能与肝癌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抽血查肝功能的时候,一般是抽血查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反应肝脏有没有受伤,肝脏还能否正常的工作。例如,肝细胞坏死,细胞被破坏,可以释放大量的转氨酶,体内的转氨酶就会升高。

肝脏是代谢胆红素的器官,肝功能受损,不能够完全代谢胆红素,可以导致胆红素升高。

然而,这些指标都不能反应肝癌的严重程度。

肝癌和肝功能不能划等号

肝癌是由于肝脏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肝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变为癌细胞。我国乙肝和丙肝发病率较高,大部分肝癌,都是这样发展的:肝炎、肝硬化,最后变成肝癌。

这些由肝硬化发展成为肝癌的患者,在形成肝癌的时候,肝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了,但也不一定,肝脏是一个代偿能力非常强的器官,只要由少量的正常肝细胞,肝脏就可以正常工作。

还有一些肝癌的患者,并没有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肝癌发生的时候,肝功能很可能是完全正常的。即使到了肝癌的晚期,肝功能也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所以,抽血查肝功能正常,不能提示有没有肝癌,更不能从肝功能的水平,来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