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花费5000自由行,也不参加500旅游团?
没发生疫情前,我做了10多年旅游,遇到的奇葩事也挺多,其中最多的就是“低价团”。
客观的说,自由行跟旅游团的支出费用,相差2~3倍是合理的,但10倍就太过夸张了。
低价旅游团为什么这么便宜?
其实这得从两个层面说,第一个是“跟团游为什么这么便宜?”,第二个则是“为什么有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的旅游团?”
首先咱们要搞明白,一个完整的旅游团报名费,是由交通、住宿、餐饮、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等组成。
交通费用有多少差距?短线即周边游,交通费主要是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大巴车费用,就是45座、53座、57座那种大车子。
长线即跨省游,交通费则看交通工具,可能还是旅游车,也可能是高铁/动车。
国内游的交通费,主要是高铁/动车或者机票的费用支出。
旅行社卖的产品,他们的交通费都是批发价,例如一辆53座的旅游车,周边游一天费用2000,以实座50人为例,每人交通费支出40元。
机票也是如此,旅行社采购的机票,特别是境外机票,价格要比网上的低一些,而且有些实力雄厚的旅行社,还会跟航空公司切机位,比如机票零售价1000/张,旅行社一口气买下50个位置,机票批发价就降到了600/张,但个人一般是没法买到这么便宜的机票的。
至于高铁跟动车,旅行社要比个人贵10元/张,因为大家都是从官方渠道买的,但旅行社有操作费,一般为10元/张。
小结:如果大家都乘坐高铁/动车出行,那么在交通费方面,个人自由行跟跟团游的价格几乎差不多,如果是以大巴车或飞机的方式出行,个人支出费用要超过跟团游很多。
住宿费用有多少差距?咱们在报旅游团时,一定要多注意住宿酒店的级别,通常有“经济型”、“商务型”、“准五”、“网评五星”、“国际五星”等这些字眼,不同酒店之间的费用也相差甚远。
但还是那句话,旅行社采购的酒店,都享有批发价,也就是同行渠道价,例如一家国际五星酒店,零售1000/晚,旅游社一下子采购5间,而且还是4晚,那么走批发渠道,旅行社拿到的价格可能只有600/晚。
如果是自由行,个人从网上订购的酒店,就只能是零售价,而且网络价格,可能会受房源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某五星酒店标房还有10间时,售价为1000/晚,还有3间时,可能会涨到1200/晚,机票也是同理,所以个人出游,在住同样酒店的情况下,也会额外支出一笔费用,提醒各位,如果有计划出游,最好提前些日子定好机票酒店,顺便看下退改签政策。
餐饮费用有多少差距?旅行社会提前定好餐厅,菜肴的数量、口味、分量等等,都跟餐标有关,例如北京5天4晚,默认餐标为40/餐/人,那么游客基本上是不能修改的。
举个例子,10人/桌,如果其中3人升级餐标,那么单独的3人,跟剩余的7人就不好弄了,餐厅很难安排。
同样,旅行社合作的餐厅也是批发价,例如一桌10人餐,零售价为1500,旅行社可能只要1000,游客变相省了点钱。
而自由行的客人,需要自己找餐厅,至于费用不好说,但按照同级别来算的话,基本餐费也是要多付一些的。
当然,也有很多跟团游的费用只含1/3的团餐,其余正餐游客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餐厅。
景点费用有多少差距?景点报价主要有三个,分为现场零售价、网络价以及渠道价。
现场零售价跟网络报价很好理解,相信大家都明白,至于渠道价,则是景区给旅行社或代理的批发价。
例如某景区,现场零售价为300,网络价为280,而渠道价则为220。
旅行社采购的自然是渠道价,但也需要条件,例如人数超过10人,导游带好任务单(敲章)去找对应的景区工作人员即可批量进景区。
而个人是无法享受渠道价的,最多就是网络优惠价,所以个人出游,景点费用也会高一些。
至于跟团游的导游服务费,平摊到每个游客身上也没多少钱,可以跟保险费等杂费直接忽略。
综上所述,跟团游便宜,完全是因为旅行社从各个渠道拿到了批发价,主要环节的批发价合在一起,自然也就比单人出游便宜很多。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5000自由行,也不愿意参加500旅游团?首先,现在的人普遍不喜欢受束缚,毕竟咱们在上班、在家中,或多或少都有点束手束脚,难得出去旅游,还得听从旅行社安排,这让很多人感到不爽,所以他们更喜欢自由行。
早上睡到自然醒,景区想玩多久玩多久,美食想吃什么吃什么,随时可以临时改变计划,当然全程所支出的费用也比较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对跟团游存在特别大的误解。
这就不得不提到市场上很常见的低价团了,其实低价团还隐藏了两个字,那就是“购物”。
购物的核心本质就是“赌”。
例如同样某地5天4晚,纯玩团为3999,而同样的行程,低价团只要1999,这是为什么?
因为低价团除了行程相同以外,还额外增加了多个购物店,以3999团费举例,可能旅行社(地接)的成本为3499,而他们的收客价为1999,也就是说,旅行社亏1500/人。
就算按照游客在购物店50%的销售提成来讲,也就是每人需要买满3000的东西,旅行社才不会亏,当然买的越多越好。
也有另外一种模式,那就是计算全团销售额,以40人/团举例,旅行社收满的初期,他们就亏了6万,但只要全团游客销售业绩达到12万,旅行社就不亏。
或许你觉得,要买12万的东西?
这也太贵了吧。
但事实情况却是,很多有钱的中年妇女,随便买买都是10万起,一团销售业绩高达100万以上纯属正常,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参加了购物团,就是没买一分钱,导游也没用言语“攻击”他们的原因,毕竟一个团满了业绩就好,没必要针对每一个人,不然就涉及到“强制购物”了,万一游客举报到旅游局,轻则罚款,重则吊销营业执照,最严重的可能还会坐牢。
所以游客想要真正体验旅游,自由行跟报团游都是可行的,但记住一点,报团游要选纯玩团,如果还想追求品质,那就报“精品纯玩小团”,通常在5~10人左右,2人/团也是可以的。
——END——
为什么有人花费5000自由行,也不参加500旅游团?
这次的云南旅行,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旅游产业真不应该是这么做的啊!
前段时间在家,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云南旅行的文章,说现在云南现在的旅游环境如何如何好,导游的服务多么的贴心。静极思动,左右也没事,忽然就想着出去转转。
通过那篇文章留的导游微信号联系到了那个导游,咨询了路线、价格等问题,最终敲定了我的旅行计划:随团,六天五日游,1480元,不含往返机票,含五天的食宿、车费、所有景点的门票。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住宿要补差,500元。再加上其他什么保险、景区内的电瓶车费、玉龙雪山大索道的差额等计300多元。这样我的总花费大致是2300多元。
我特地问了一下,这个团购物的环节多吗?对方回答不多,只有两处购物,我一听觉得还好。
订了机票后,给导游打了200元的订金,我就出发了。
一切都还顺利,那天下午到了昆明,旅行社的车接到了我,入住酒店,在酒店与旅行社签订了合同,交清了余款。
第二天早晨六点起床,七点集合坐大巴出发。
我们这个团二十多个人,导游是一个彝族小伙。小伙长得还是很标志的,普通话讲得也不错。但是却给人一种冷冰冰、生人勿近的感觉。一开始就是一通立规矩,然后就大谈游客的素质,谈网上关于云南导游的负面新闻,替云南导游叫屈。这些都还好,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讲话时,不许游客看手机,要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还得有回应,要么说好,要么鼓掌。
旅游本来是个轻松的事,他这么一搞,弄得大家都有些紧张了。一个旅行团不应该是导游和游客其乐融融,整个团里一片欢声笑语吗?这怎么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啊?
私底下几个游客就议论说,这导游咋看上去不像是搞服务的,这活脱脱的是一个班主任啊,还是小学的。
当天去了石林景区,接下来两天去了大理,游览了洱海,中间去了一家茶肆,卖云南的茶叶。还好,并没有要求强制购买,只有不多的游客购买了茶叶,我在那灌了一肚子各种茶水就出来了。估计茶叶的价值不太高,购物环节的重点也不在这,所以导游也没说什么。
第四天上午,按行程整个半天都是购物环节。估计导游从头天茶叶的购买情况看出大家的购买欲望不是太强烈。一上车,就开始介绍起当天要购买的商品——翡翠。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导游,通过卖惨、博取同情等方式,提升顾客的购买欲。这个导游上来就是一通大道理,要求大家为云南的经济提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高度很高。
他还告诉我们,像我们这个行程如果是纯玩团,就是那种没有任何购物环节的,团费是4800元。我听明白了,那就是我们这种1480元的团,需要平均每个人的购物要产生3000多元的利润,才能和纯玩团的成本持平。3000多元的利润需要购买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呢?那就不知道了。
到了那家玉器店,每个游客都配一个专职导购,一步不离,一直陪着你,上卫生间就在门口等着你。我无意间转到出口位置的柜台,马上导游就出现在我身边,隐晦地告诉我,这是出口位置,买好东西后,可以从这出去。
说实在的,我对这种旅游购物一直都没什么兴趣,先不论物品的真伪,价格肯定是高于市场价的,尤其是玉器。虽说翡翠这些年价格年年涨,但具备收藏价值的肯定都几万起步的,这个价格就更不是我们能把控的了。
陪着我的是一个白族小姑娘,长得挺清秀的,普通话讲得也不错,人也比较和善。一直陪我转了两个多小时,我什么也没买,心里面我也是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她们的收入肯定是和业绩挂钩的。我就跟她讲,要不我就给她支付上50、100的服务费,免得她白忙活。小姑娘说,那到不用,你就买一个小挂件也可以。最便宜的小挂件两百多,那是不是意味着,两百多的挂件导购提成就超过100呢?店里面是不是还得赚个100,那这个挂件是不是成本就几十块钱啊?雕工多少也得占一些费用吧,这样算下来这个挂件的材料基本就不值什么钱啊!
这么一想,对店里那些几千、几万的翡翠,我是更不敢多想了,最后就花了200多元买了个小挂件。问小姑娘这店里的翡翠能不能打折、或优惠什么的?小姑娘说,那没有,都是吊牌价,不打折。并调侃我,如果你非要优惠,只能把我送给你了。我一听,冷汗直冒,连说不敢、不敢。
出了翡翠店,大巴又把我们拉到了一家银店,卖各种雪花银首饰。一样的待遇,每人一个专职“保镖”。这里的雪花银25元一克,听店里的人说,前些年雪花银是30多元一克,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价格回落。我就权且相信了,花了800多买了一个手镯,早早地就出去到外面抽烟去了。
等待集合的时候,我们几个游客就聊了聊,大家基本上在这两个店都买了些东西,多半也是觉得导购不容易,另一方面,给他们的感觉,不买点东西,不容易脱身。
第四天下午,去丽江,半道上,导游说按规定,丽江旅游必须由丽江本地的导游带团,他的任务就结束了。下车前说是替我们大巴的司机推销本地特产鲜花饼,我们尝了一下,味道不错,大家纷纷购买。150元一箱,一箱32块,买两箱送一箱,包邮。我想着女儿爱吃这个,就买了两箱。
快到丽江时,在一个服务区,上来了一个丽江本地的导游。好家伙,刚送走了一班主任,又来了一个训导主任。
这个导游是个纳西族女孩。一上车,介绍完自己,就问我们前面那个导游怎么样?我们都说好,她一听就说,那好吧,你们现在可以打电话到旅行社,要求前面那个导游继续带团,我下车。我们一听都愣住了,这是个什么操作?
那姑娘接着说,你们记住,那家伙已经滚蛋了,不要你们了,你们要忘记他,现在一切听我的。
好吧,那就听你的呗!
小姑娘是她们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言谈间满满的自豪感。一样的冷冰冰、生人勿近。立完规矩后,说起了前段时间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不要脸事件,说游客断章取义,只截取了中间部分视频,事实根本不是那样的。也不知是她臆想的,还是事实如此,说那个女导游被吊销证照后,带着孩子,到那个游客所在城市,租了房子,天天去那个游客的工作单位,拉着横幅,讨要说法。
我在手机上搜了一下那个事件,好像那个游客报的那个团,是一元团,就是说只需花一元钱,就可以游云南。那还说什么,那肯定是购物团啊,以购物为主。问题是,这种团也没有说清楚,到底需要游客购买多少钱的东西才算达标啊?既然没有要求,那游客买不买就是自愿了,你导游就不能强制别人买啊!
说实话,这种一元团的存在,是极其不合理的,爆发冲突、产生矛盾是必然的。旅行社为了拉人旅游,推出这种吸引人的旅游方式,人来了就把让游客消费的责任加到导游头上,导游为了完成指标,只能在游客身上想办法,各种故事、各种版本自然就层出不穷了。
到了丽江的第二天,又安排了一场购物。我一想不对呀,不是说全程只有两场购物吗,这不都四场了。算了,较真也没什么意思。
在路上,这个女导游倒是打起了悲情牌,说什么住宿都是她费劲地给安排了最好的酒店,吃饭安排了最好的饭店,看节目给大家安排了最好的座位。我一听,这不对呀,对旅行社这块我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她说的那些工作,都是旅行社后勤组干的事呀,怎么成了她的事了?
后来,导游又说,我们购物,每购1000元,她才有5元的业绩提成,我有些不太信。后来一想,我在这家店就不购物了,如果导游有意见,我就说我购物10000元,你才提成50元,那我直接给你50元得了。
这是一家卖黄龙玉的店,和专职导购闲聊时,她告诉我说,游客的消费确实和导游的业绩挂钩,根据游客的消费业绩决定导游的下一个带团顺序,如果这个团的游客消费不理想,带团导游下一个团可能就会被安排到靠后的位置,就意味着,一段时间这个导游就得歇业。至于导游的消费提成,她不清楚。
本来我什么都不想买的,最后想了想,还是别多事了,花了190元,买了这家店里最便宜的的一个黄龙鱼挂件。
从这家店出来上车后,这位女导游一脸沮丧,说感谢大家,让我夺得了今天业绩倒数第一的成绩,大家一片默然。
从丽江返回昆明的时候,是旅行社接送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带团,也是一位彝族小伙,不过家不是本地的,好像是福建的。他的工作就是把我们安全带回昆明,并负责安排车辆,分头送我们去机场和高铁站。
不知道是不是没有购物指标的压力,我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理想中的导游。这位小伙一路上十分热情,也很健谈,给我们讲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我们听得倒是津津有味。其中说到了银饰对少数民族的作用和意义,倒是让我们对银饰产生了兴趣。这有点像抖音里通过故事带货,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值得推崇。跟大家的互动,尺度把握得也较好,一路上车里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达了昆明。
到昆明后,因为大家飞机或高铁的时间还早,就把我们拉到了昆明进出口中心,在这里候车,候车的时间大家自由购物。我们一路上所去的购物点的货物这里基本上都有。再仔细看了下,同样的东西,这里便宜好多,我只能心里苦笑一下,好在我前面也没买多少东西。
在回去的飞机上,我就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次的云南之行,有几点想法。
一、云南旅游市场的整顿还是卓有成效的。至少我们这个团,还没有发生导游强制游客购买物品的情况发生,尽管导游的脸色不好看,但相比以前,这肯定是一个大的进步。
二、旅游市场管理细节上还需下功夫。以前在网上也曾看到官宣,云南购物假一赔十,一个月内无条件退货什么的,目的就是让游客放心购物。上车后几位导游也反复强调说,只要一进入云南境内每个人都会收到这个官宣的短信,事实上我是直到离开也没收到这个短信,问其他游客也没有收到。购物时,也没见店家和导游提示如何便捷的退货,该留存什么票据,该如何联系相关部门。
说明领导对云南旅游环境的治理是非常急迫的,但具体的执行却是不到位的,细节上没有从游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那种一元团的存在,说明缺乏长远的旅游规划思路,有些急功近利。包括我们这种一千多元的团,都是把购物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本身也没错,旅游嘛!不都是这样搞的吗?问题是,你把这种购买物品的意愿强加给游客,哪怕是隐晦的传达,也会给游客带来不适感。会让游客浮想联翩,从而降低旅游体验。
四、提高诚信度、透明度。我一直在想,广东省既没有知名的景区,也没有什么有特色的自然风貌,可是年年广东省都占据全国旅游收入榜的第一,靠的是什么呀?无外乎两样,一个是吃,一个是购物。广东人好吃天下闻名,自然是能吸引外地游客。购物他们一定是依靠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才吸引的大量的游客、回头客。在这一点上,云南真应该好好向广东学习,千万别把旅游做成一锤子买卖。
五、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不是旅行社、导游们都习惯了以前那种混乱的旅游市场。规范化以后,感觉收入降低了,就把气撒到游客头上,才有了我们遇到的“班主任”、“训导主任”。
总体来说,在现阶段,经济条件允许的,出去玩还是找那种纯玩的团较好,毕竟旅游本身就是为了放松自己、享受一个好心情。跟上这么一个购物团,天天给自己添堵,真是得不偿失。
为什么有人花费5000自由行,也不参加500旅游团?
我嫂子就是资深导游,最近几年都是带国外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带到国外后就和当地的地接一起带着国内的这群游客购物,每次提成最少五万。国外疫情后又开始带的国内团,有一次她朋友组织了一场低价团,去香港澳门厦门,说让我报一个,带着孩子出去玩一趟,那时候孩子小,舟车劳顿的我就拒绝了,我婆婆乐颠颠的说她去,就跟着那个团玩去了。
在车上导游就拿出一个大塑料袋,给大家推销产品,讲了半天买的人很少,她就继续讲,都快一个钟头了还不发车,这团都不是什么高端旅客,高端有钱的也不报这样的旅游团。导游有些翻脸了,大家才不情不愿的多多少少都买了样东西,我婆婆买的两套脸谱钥匙扣,一套里五个,花了120。
第一站厦门,把她们带到一个大型卖地方特产的商场,玉器纪念品丝绸电子产品啥的,应有尽有,也不知道是导游还是商场,这批人进去后就从外面把门锁上了,不购物不让出来,有几个老年人在里面热的喘不过气来要出去才知道人家锁上门了,叫门人家不开,说销售额到不了不让走,这群人也就明白了虽然团费便宜,可都在这些地方等着挨宰呢,为了能尽快出去,连我婆婆一个农村老太婆都花了599买了一个据说超声波驱蚊的,花了199买了个虎头枕头,这俩东西纯属废物,蚊子苍蝇在那个超声波上歇脚,虎头枕头更是无用武之地,我婆婆后悔的说还不如花买俩玉镯子呢,甭管真的假的瞎戴去了。
他们团费是399包括车费住宿和伙食费,给他们的饭,根本就没吃饱过,去了五天饿了五天,香港和澳门也是,走马观花只在外面景点转了转,压根就没进去,我婆婆说还以为澳门多富呢,看那楼房还不如咱们那的高呢,回去的时候导游又强制购物,我婆婆迫不得已买了个果篮,花了三百,里面全是杨桃,说实话,拿回来后谁也没吃,全扔了。
出去这一趟,购物花了小两千,她因为少白头看起来显老,实际上才五十多岁,看起来像七十,导游也不敢硬逼迫她,所以她还是花钱最少的,其他人据说都花了五六千,多的一万多,买的玉器,不知道真假。我婆婆说花点钱无所谓,见世面了多好啊,可要是我出去旅游买那一堆破烂,我婆婆还不得成天嘴上损我,再夸她自己多精明绝对上不了当。
就这样的团,我相信没人愿意参加吧?
为什么有人花费5000自由行,也不参加500旅游团?
读大三的时候,和同学老师去了一趟香港,过程真的是一言难尽。从那以后,我就决定,以后去任何地方旅游,绝对不会再报旅游团了。
我们在深圳罗浮口岸过的关,那边一上汽车,导游就开始忽悠我们了。他上来就是一顿忽悠,说在香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熟悉的很多牌子,其实在香港都是二流的品牌。像什么周大生,周大福,劳力士之类的,在香港都是不入流的。
然后汽车行驶的路线呢,他专门挑了一条很偏僻的路线,路线上他贬低的那些品牌,确实一家店都没有。
第一天晚上安排我们去了维多利亚港口,坐了一次游轮。这个体验还是蛮不错的,于是很多人对这个导游的信任度,就开始缓缓的上升了。
住的地方马马虎虎吧,两个人一间房,房价设备比较齐全,就是面积很小。然后吃的晚饭,也很一般。
推销纪念品发生矛盾冲突,我们老师直接报警。第二天司机就别这车带着一车的人,到处瞎转,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然后导游,三十岁左右的男的,就开始推销东西了。
迪士尼的一套纪念品,里面市各种米老鼠得挂件和小镜子。模样倒是很好看的,但是要三百块钱,很多人就觉得贵,没有买。
导游啪啪的说了半个多小时,就两三个人买,他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说话就不客气了。
“出来旅游不就是消费的吗?不消费出来干嘛?” “导游的工作也不支持吗?你们还旅游什么?” “这地方不是大陆,是香港,你们做事情都小心一些?”“别都一副穷鬼模样,你们要是不支持我的工作,那你们下面也不会好过。”
还有很多难听的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很多游客就感到有些害怕,就又有几个人买了。可是导游还是不满意,然后就骂我们的一个同学了,大概是看小姑娘比较好欺负。
这个哪里能忍得了,我们老师直接就打电话报警了。香港报警电话不是110,是112。
没过多久警察就来了,然后那个导游就拒不承认自己骂了人。然后我们老师就把录音拿了出来,直接放给警察听。然后那导游,瞬间就是萎了。
说真心话,来的两个警察,估计是见多了这样的事情,从他们的态度里能感觉到就是和稀泥,感受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后来就达成和解,导游道歉,我们老师把录音删了。
没想到警察刚走,这个导游回到车上又开始得瑟起来。但是,没敢在向我们几个人得瑟,向别的游客说话,还是比较难听。
不知名的玉器店,待了一个下午五个小时午饭很一般,十个人一桌,八个菜。唯一能看得上眼的,就是一盘半只烤鸭了。刚吃完午饭,也没有休息,然后直接就是拉到一个偏僻的玉器店里。
所有人刚进去,门一关,然后导游说,要在里面逛四个小时才准走。
玉器店感觉不是很大,里面都是玉石、珠宝、黄金、还有手表之类的东西,看起来挺高大上的,但是我们几个学生哪里有钱买这个东西。
有人买吗?还真的有。有对叔叔阿姨有五十岁左右,非要买一块手表,三万多块钱。 我们就给他们说,晚上的时候,我们一起去逛街买吧。毕竟三万块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是这个阿姨不听,禁不住导购一直在夸赞她,就花了三万块钱买了那块手表。
玉器店总共加起来就大概两三百平米把,十几分钟就能转一圈。我当时是实在受不了,就到处找有没有休息的地方。结果连个凳子都没有,就只能站着。
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发现,这洗手间的卫生做的是真好,里面还有放包包的石凳。我就坐在石凳上,靠着墙壁睡了三个小时。
从玉器店出来,到车上又是没完没了的推销。我们在这个玉器店里面,待了将近五个小时,饿的胃难受。刚出来回到车上,导游又开始推销东西。
推销一个叫什么“时来运转”的玩意,像个吊坠一样的物品,一个一千多块钱。他就说这个东西,必须每人买一个,什么时候都买了,就什么时候去吃晚饭。
不过这个导游挨个客户推销的时候,有意的错过我们几个人,估计他也是心里有些怕。
那别人总共三十多个人,最后只有十几个买的。然后很多人饿得不行,就抗议。这个导游看到事情有些失控,赶紧的就开车去吃饭的地方了。
晚饭又吃的稀烂,十个人八个菜,连中午的烤鸭都没了,换成了榨菜
玉器店里买的东西,都是水货晚上自由安排,我们老师以前来过香港,比较熟悉,就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去到处逛一逛。然后也几个游客也要跟我们出来,包括买手表的那个叔叔阿姨。
香港的公交车没有站票的,不允许有人站着,这点还比较好。晚上一到庙街那边,发现路边也是有人在抽烟,也不是像导游说的那样,香港大街上绝对看不到抽烟的人。
然后一些导游说的不入流的品牌,大街上到处都是。然后我们去了一家手表店,店里的小姐姐说,那块花了3万买的手表,她们店里卖三千块钱。
香港的物价确实是比较贵,我们六个人,一人一份煲仔饭,加几个海鲜,花了两三千块钱。要是放在国内,估计一千多块钱就足够了。
捞了一把就走,导游换了第三天早上的时候,我们乘车去海洋公园发现导游换了[捂脸]。我想这个应该是套路吧,捞了一把就走。
海洋公园还行,就是乘坐缆车,排队时间太长了。在缆车上向下看,确实风景很漂亮。
其实很多人对香港的印象就是,工资高,消费高,土地少。其实香港的土地并不少,只是全部都是掌握在几个家族手里。这几个家族为了抬高香港土地得物价,每年只放出来很少的一部分土地。
第三天导游换成了一个女的,态度上比之前的好了好多,然后也推销东西,不过她不强求每个人买,全凭自愿。
第三天去看了国际国际国展中心,还去了铜锣湾,去海边看了下。香港确实是繁华,这个毋容置疑。
做轮渡去澳门从香港做轮渡去澳门,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那去澳门,肯定是要去赌场看一下的。很多人说,澳门赌场,未成年人不准就入。这个就是在瞎掰,一看就是没去过的。澳门赌场,未满21周岁,都是不允许进去的。
而且保安看到比较年轻的,都是要查身份证的。我和一个女同学,就被查了身份证。尤其是那个女同学,保安说,这怎么看也不像20岁的人。
赌场里面不准摄像拍照,里面自助饮料,可以随便喝。
逛了几个一般的赌场,然后我们就去了赌王的新葡京。确实气派,门停了三辆宾利。新葡京一楼,看了那个象牙雕刻,还有黄金雕刻,确实跟奢华。
然后还去了威尼斯人。威尼斯人,整个建筑有六百多个门,一楼是赌场,二楼是水上城市。水上城市上面,是模仿的天空白云。真的是看起来特别震撼,值得一看。
最后一天回珠海,又是很坑的一天就在澳门玩了一天,当天晚上就回珠海了。导游说,晚上有澳门的特色节目,成人表演,想去欣赏一下的,可以在她那里报名。
我当时是身体太累了,就没去,其他几个同学和老师都去了。
在珠海也是玩了半天,说是玩,就是乘车到处瞎转。然后导游又换了,换成一个三十多岁的男的。
大概知道游客估计也没啥钱了,他就在推销烟。要每个人买一条烟,一条四百多块钱。
像我这种不抽烟的就没有买,我们老师抽烟,就买了一条带回去。买的人很少,这个导游就角色很难看,就说不能卖一条,那就每人买一包。如果不买一包,那就一根一根得买。
虽然导游推销个没完没了,但是没有出现骂人的情况。大概也是知道,这里不是香港了,导游也不敢太放肆。
去香港花了多少钱?跟团去,每个人是3600费用,吃住全包。我当时身上带了三千块钱,几乎全部都花完了。
买了几盒新加坡进口的巧克力,花了一千多。那巧克力店,非常有名,100块钱一两。 然后买了一些特产,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还买了几瓶香水。把我那年奖学金的钱,全花完了。
体验怎么样?累,真心累。回来以后,足足睡了一天一夜才缓过来。
身体累,心里也累。尤其是在香港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的没有安全感,心理很不踏实。就是一种,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的感觉。
出去旅游,最好不要跟团自从有了这次去香港的经历后,我个人香港的印象就特别的差,总觉得在那边,啥都得不到保障。 而且一下车,就是一些轮子团体发传单,特别烦人。
跟团好处就是省钱,可是旅游的体验真的是太差了。我最想去的迪士尼乐园,就没有能够去。每天都是购物,没时间去。
旅游本来就是放松心情的,花钱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玩的开心。为了省几个钱,而旅游的身心俱疲,真的是得不偿失。
为什么有人花费5000自由行,也不参加500旅游团?
我一朋友,跟团游,差一点游出脑溢血了!
这是真事!
我这朋友是我们一个小区的。她是天津的中学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是“坐地户”,没听说过老师的出差呀!她外地也没什么亲戚。一家子老天津卫。所以,也没怎么出过门。
如今,条件好了,她打算去玩玩吧!她问我“我去哪里玩好呢?”
我说你先由近及远吧!先来个香港。踏踏实实玩几天。一步一步再往外跑。
她也觉得有理。她喜欢深度游。报了一个香港四天的团,准备开始“放飞自我,挑战梦想”。她这人是个数学老师。我觉得数学老师都理性。出门前做攻略。什么浅水湾。炮台山。张爱玲读的学校。张曼玉逛的街道。她都准备好好看看……
满怀欣喜,踏上旅程!
几天后她回来了……
我在小区的小花园遇见她了。就问她:“怎么样?玩的开心吗?”
“开心?我差点,开打!什么事呀?净受气了。香港人怎么这样呀!”大姐气的直蹦!
我一听,不明白。这旅游怎么还影响安定团结了呢?
几个大妈听了也围拢过来,伸着脖子听。她一看来人了,说的更欢了!
“我告诉你们呀!出门就出门,咱不受气!我这是找挨骂去了!把一辈子的骂都挨了。我一到香港先吃饭。吃完了饭,导游就说:你们团本来没这标准。就是四个菜。我自己掏钱给你们加的石斑鱼大虾,你们吃了就帮帮忙,看看这家香港的珠宝店,这里的珠宝啊,都是五折优惠。老板要关门回本……”
完了就带我们去了一家珠宝店。
我 是去旅游的,我买什么珠宝呀!他们有的人买了什么彩宝,翡翠的。我不买,导游说我是白占便宜,白吃白喝……
我花钱旅游去了。怎么还白吃他了。要是知道那什么鱼是他掏钱的,我才不吃呢?
接下来的几天,导游老挤兑我,什么大陆佬,就是穷游。什么都没见过。不消费,光看景,就图不花钱,最可气的是,他后来居然说我是:孤寒鬼,留着钱买棺材……
气的我呀!跟他骂起来了!我还不信了,我凭什么让你骂我。我一辈子都没挨过骂。我爸妈都没骂过我。我们学校校长家长都没骂过我。我老公都没骂过我……
我赶紧安慰。“行行行,咱不生气了!咱再气的高血压了。”
“高血压?我当时气的手直发麻,都哆嗦了。别是血管堵住了,栓塞了吧。我是不是应该上医院看看去,别落什么毛病呀……”
“好吗?您这是旅游去了,还是玩命去了!”
“您一辈子都没挨过骂。这次出门可以说是:增长了见识,开阔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挑战了极限 呀……”
气的大姐都乐了!
大伙儿一通安慰,一通总结……
不过还真是这么回事!这样的“开阔眼界,挑战极限”的“游”谁受的了呀!
为什么有人花费5000自由行,也不参加500旅游团?
会自由行的尽量自己走,虽然是同一个景点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样,不是一般的不一样,有些岁数大的不会走没办法,我们夫妻俩现在尽量自己走,有些确实没办法才跟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