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能活多少年?为何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
我猜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咱们看到的麻雀,很多都是进口的!国产麻雀数量曾骤减20亿只,一度濒临灭绝,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国产麻雀最“黑暗”的时刻,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我们的祖辈。
为什么我国如今绝大多数麻雀,都是进口的?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粮食储量在人口增长的背景下略显紧缺,此时有专家站出来说,一只麻雀每年要吃掉9斤粮食,每消灭100万只麻雀,就能节省900万斤粮食,变相能养活6万多人,根据部分专家预测,全国麻雀所偷吃或破坏的粮食总量,跟老鼠差不多,大约在3亿5000多万斤左右。
1958年2月12日,有关部门正式将麻雀跟苍蝇、蚊子、老鼠一起列为“四害”,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灭四害”行动开始了。
老百姓在研究了麻雀的习性后,研发出融合了“轰、打、毒、掏”的综合战术。
由于麻雀体能较差,只能短途飞行,而且十分容易受到惊吓,所以大家就不断的敲锣打鼓,或者鞭炮齐鸣,利用剧烈的响声来惊吓麻雀,受到惊吓的麻雀只能不断飞行,但很快它们就会因为心脏破裂而死,归根到底就是体力差,身体超负荷运转。
即便很多麻雀侥幸飞到别处,但大家伙的除四害运动并非只持续一天,幸存的麻雀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除了噪音攻击外,大家还会投毒、使用弹弓、掏麻雀窝等多种手法,尽可能消灭麻雀。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约20亿只麻雀死于除四害运动中,按照9斤/只/年来算,全年能足足节省180亿斤粮食,确实不少了吧!而我国的麻雀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就在大家伙为消灭麻雀欢呼雀跃,坐等农作物大丰收之际,他们的笑容却逐渐凝固了,因为地里的粮食产量不增反减!
因为新的敌人出现了,那就是虫灾。
之后很多专家就开始思考,为什么刚刚解决了麻雀,这回又来了虫灾?
答案很简单,作为专家肯定也想到了,那就是麻雀并非只吃农作物,它们在育雏期主要吃危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少量吃一些杂草种子,就算吃粮食,也仅仅只吃一点点,对总粮食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没有了麻雀的压制,生态链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害虫不断繁殖,很快就形成了铺天盖地的虫灾,虫灾所到之处,农田一片破败狼藉,甚至大量地区还闹起了饥荒。
在意识到麻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后,专家立刻呼吁大家伙保护麻雀,别再攻击它们了,但此时的麻雀几乎已经看不见身影了,没办法,最后有关部门只能决定从国外引进麻雀来消灭虫灾。
也是这次虫灾,使麻雀得以脱离四害,并且在2000年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简而言之就是麻雀在我国属于保护动物。
至于从国外进口了多少只麻雀,有人说是25万,也有人说是50万,目前没有明确可考证的说法,但进口麻雀这事是真的。
简单了解下麻雀相关知识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下27个物种的统称,其中在我国境内仅有5种,分别为黑胸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树麻雀、家麻雀。
其中黑胸麻雀跟黑顶麻雀我们几乎见不到,因为它们主要生活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部分区域,其中山麻雀是亚洲独有的麻雀,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跟青藏高原。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主要是树麻雀跟家麻雀。
我国的家麻雀主要在树上筑巢栖息,而树麻雀却主要在人类建筑缝隙中筑巢,所以“家麻雀”跟“家”没关系,“树麻雀”跟“树”也不搭边,二者的命名反过来还差不多。
至于寿命,麻雀的平均寿命在5~10年,考虑到自然界的残酷,大多数麻雀寿命在1~3年之间,偶尔有个别麻雀能活到10年以上。
为什么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了?1.城市中的麻雀数量不多
通过上文咱们知道,常见的也就树麻雀跟家麻雀,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远不及农村,可能有朋友会说,那不是还有家麻雀吗?它们可以在人类建筑缝隙中筑巢。
道理确实是这样,但也得考虑食物问题,城市里昆虫数量稀少,无法支撑大规模麻雀同时生活,所以大量麻雀还是更愿意靠近农村这种食物充裕,既有建筑又有绿化的地区。
而且如果麻雀死亡掉落在地上,也很快有保洁工人清理掉,我们这如果地上有动物尸体,被巡视监察人员发现还要扣保洁工人的钱,此外,大量麻雀在预感到即将死亡后,它们大多会选择偏僻的地方死去,而麻雀的棕色羽毛又类似于天然保护色,可以跟大自然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人更加难以发现。
2.来自天敌的困扰
麻雀在自然界的天敌主要有猛禽跟蛇,蛇会通过气味慢慢靠近麻雀的巢穴,小的雏鸟完全没有逃生可能,就连成年麻雀都有可能被蛇类吞入腹中。
此外,中大型猛禽也会在空中捕猎麻雀,值得注意的是,猫也是捕猎麻雀的主要动物之一。
不管是家猫还是野猫,都喜欢捕食鸟类,根据美国一项数据表示,每年有大概20~25亿只野生鸟类,会被猫捕食,如果你家在农村,并且养过猫,回想下猫是不是经常把猎物带回家,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在野外捕食的猎物,是带回家数量的3~10倍。
3.自然界的净化
虽然农村的麻雀数量要比城市多一些,但麻雀在农村也很容易丧命,除了少数调皮鬼去掏麻雀窝之外,麻雀最大的危机来源于“中毒”。
当麻雀误食残留农药的谷物后,它们将会逐渐中毒而亡,死亡后的麻雀尸体,即便不被猫狗叼走,也会被大自然净化,因为自然界存在食腐生物。
麻雀尸体内部的细菌微生物会在麻雀死亡后迅速繁殖,即便没有任何外来食腐生物的帮助,大量细菌微生物也能将麻雀尸体腐蚀掉。
在腐烂过程中,麻雀尸体会飘散出臭味,会吸引周边大量食腐生物前来啃食,例如苍蝇、屎壳郎,一般一只麻雀的尸体,从有到无大概需要3~7天,最后剩下的一点点骨头,也很容易被泥土掩埋。
综上所述,麻雀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在麻雀身上,啰嗦一句,麻雀是保护动物,不要非法捕捉,否则会面临法律的严惩。
2009年12月,广东河源市一名男子,就因为非法捕猎136只麻雀,最后被判了9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一年。
地球上并非只有人类,维护大自然的平衡,还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否则终将自食其果。
麻雀能活多少年?为何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
不知从何时起,麻雀的数量越来越少。曾经四害之一的麻雀,如今却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因为熟悉,而且个头小,我们往往会选择忽略麻雀,毕竟现在成群结队的麻雀不多了,所以麻雀不太看得到、麻雀的尸体更是如此。
1.寿终正寝的麻雀很少麻雀属于鸟亚纲—雀形目—燕雀亚目—雀科—麻雀属—树麻雀种,20克的体重,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般来说,树麻雀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只是野外能寿终正寝的麻雀实在太少。
喜鹊、蛇、伯劳、雀鹰、猫、狗、黄鼠狼等等,都算是麻雀的天敌。
而且加上城市化的推进,麻雀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这也导致了麻雀数量的降低。
所以,本身数量锐减,加上有狩猎者,麻雀死于它们之口的话,怎么可能那么容易看到尸体?
2.麻雀的个头和羽毛颜色成年麻雀的个头只有12-14厘米,体重20克左右,加上死了之后,身体不齐全,甚至更小。
麻雀羽毛的颜色和树枝、枯叶、树干、泥土的颜色都很像。如果大马路上有一只麻雀的尸体,倒是可以看得清楚,但麻雀主要混迹于田间和林子,尸体有也一般在你不太去到的地方。
所以个头小、颜色容易隐藏于环境色中,所以病死、老死的麻雀尸体,如果不太留心,你也是很难看到的。
麻雀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还在减少当中,我们要保护它们,还这样的小生灵一个安全的环境。
麻雀能活多少年?为何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
麻雀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鸟类啦,熟悉到我们往往会将它忽略。麻雀的学名为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在分类上属于今鸟亚纲——雀形目——燕雀亚目——雀科——麻雀属——树麻雀种。树麻雀的体型非常小,其长度在12.5-14厘米之间,翼展20厘米,体重大约20克。
别看麻雀很小,但是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分布范围包括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涵盖了整个中国。
关于树麻雀的分类有许多看法,毕竟常用的是10亚种分类法,但是亚种之间在体型、毛色、生活习性上的区别很小。
作为一种小型鸟类,树麻雀的寿命也很短,野外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但是最长的纪录能达到13年。参考资料: "An Age entry for Passer montanus". AnAge, the animal ageing and longevity database. Retrieved 30 January 2009.
为什么我们很难见到树麻雀的尸体?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树麻雀死亡之后,尸体很容易被其他动物吃掉,比如其他鸟类、啮齿类、野猫等等;第二,树麻雀的死亡地点往往远离人口密集活动的区域,比如森林、树从、池塘等。就算在城市中,它们也会死在建筑物顶部或者夹缝之中,我们当然看不到;第三,很多在城市中死亡的树麻雀,尸体及时被环卫工人清理,我就曾经多次见过环卫工清理死亡的树麻雀尸体;最后,当然就是个人的观察力啦,我个人曾经在城市中观测过许多鸟类的尸体,不仅有树麻雀,还有隼、红胸田鸡、乌鸦、鸽子等。
最后送上树麻雀10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1. 树麻雀新疆亚种 Passer montanus dilutus
2. 树麻雀东北亚种 Passer montanus dybowskii
3. 树麻雀北京亚种 Passer montanus iubilaeus
4. 树麻雀甘肃亚种 Passer montanus kansuensis
5. 树麻雀云南亚种 Passer montanus malaccensis
6. 树麻雀指名亚种 Passer montanus montanus
7. 树麻雀尼泊尔亚种 Passer montanus obscuratus
8. 树麻雀普通亚种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9. 树麻雀青藏亚种 Passer montanus tibetanus
10. 树麻雀高加索亚种 Passer montanus transcaucasicus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麻雀能活多少年?为何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
麻雀不是一种鸟,而是一类小型鸟类的统称
首先要明确一点,麻雀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鸟类,麻雀其实是雀形目—鸣禽亚目—文鸟科—麻雀属下27种小型鸟类的共同名称。
并且它们的体型大小,颜色都非常相近,身上的主要颜色都是棕色及灰色相间,所以它们都被人们称作麻雀。麻雀原产自欧亚大陆及非洲,除了在寒冷的南极北极和缺水的荒漠戈壁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我国境内主要分布着5种麻雀,分别为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和树麻雀,其中在城市中我经常见到的就是脸部后方有黑斑的树麻雀和脸部后方没黑斑的家麻雀。
死亡的麻雀
生活中最常见的小鸟:麻雀麻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小鸟,因为太常见,在我的生活的城市中人们也称呼它们叫做家雀儿,家贼等。它们娇小可爱,憨态可掬。以草籽、粮食和小虫为食。
一般体长可以达到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麻雀的翼展可以达到20厘米,体重大约15克~20克。
麻雀一年可繁殖两次,每次可产卵6枚左右,生长周期很快,大约在半个月就可以孵化出小麻雀。
麻雀的翅膀上有飞行羽毛9根,张开翅膀后可以清楚看到两道纵横的斑状花纹。麻雀长着短锥形的嘴,这就决定着它无法成为猎食其他小动物的猛禽。
麻雀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雌雄麻雀从体型和颜色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麻雀是一种杂食性的小鸟,一年四季都成群活动,属于泛群居的鸟类。在秋季时,麻雀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体生存,在其他三个季节,则拆分成几十只麻雀的小群体一起生活。
曾几何时,基本在外面随手一指就能看到成群的麻雀,但是现在麻雀的数量却在不知不觉地悄然减少,麻雀是喜欢与人共居的鸟类,它们的减少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麻雀在2000年的时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麻雀人为地捕捉和伤害都是不可以的。
死亡的麻雀
麻雀的寿命可以达到多少年呢?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有一些不成文隐性规律:例如肉食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捕食肉食动物,颜色越鲜艳的动物越不好对付等,其中体型越大的鸟类寿命就越长也属于这众多规律中的一种。
玄风鹦鹉,太阳鹦鹉寿命15~20年左右,一些中等体型的鹦鹉寿命在20至40年,大型鹦鹉寿命在50至60年左右。而体型较大的鹰形目鸟类平均寿命都可以达到65年左右。
麻雀分布图
局部麻雀种类
麻雀
麻雀因为体型比较小,所以说它们的寿命也是非常短暂的。麻雀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左右,其中被人类所记载最长寿的麻雀活了11年。在野外环境中麻雀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
但是在野外环境中麻雀基本没有寿终正寝的。除了被天敌捕食外,其中还有很多麻雀被低温冻死,如果麻雀没有树洞或者屋檐避寒的话,在东北零下20度左右的温度下,麻雀很容易成片死亡。
并且麻雀的应激反应非常大,被惊吓后会使它的身体里充满毒素,如果短期毒素不会排出或者释放的话,麻雀最后就会死亡,所以麻雀的寿命并不长。
死亡的麻雀群
麻雀
那么为什么麻雀的尸体很少被人类看到呢?麻雀在乡村和城市都比较常见,但是死去的麻雀尸体却很少被人看到,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错综复杂的。
麻雀属于小型鸟类,没有尖喙和利爪,只能吃草籽和小虫,除了飞行基本没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所以麻雀很容易遭到天敌的捕食。
野猫,黄鼬,蛇,甚至喜鹊和伯劳一类鸟类都是麻雀的天敌,猛禽中的鸮形目,隼形目,鹰形目更是有许多鸟类以麻雀为主食的。麻雀被天敌吞进了肚子里,以食茧和粪便的形式排出来,所以人们很难看到麻雀的尸体。
猫头鹰吐含有麻雀的食茧
含有麻雀的猛禽鸟类食茧
还因为许多麻雀误食了喷洒了农药的昆虫或者种子,而直接死在了野外环境中,最后腐烂在地里,被微生物分解,所以麻雀的尸体不容易被人们发现。
各个城市实行棚户区改造,各个城区高楼林立,就连城郊地区都很难看到瓦房,麻雀很难找到适合的地方做巢,所以麻雀也不得已前往人烟罕至的地方生存,所以人类很难看到麻雀的尸体。
死亡的麻雀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许多麻雀感觉到死亡将要来临的时候,它们通常在树洞、鸟窝中等待死亡,在鸟窝里死去的麻雀很难被人们看到。
麻雀浑身呈现灰棕色,这种颜色可以完美地伪装在枯枝,落叶,土壤,树皮中,所以说如果麻雀在这些地方死去,就很难被人们看到,加之它们的体型非常小,可以快速的被各种微生物和昆虫分解。
死亡的麻雀
麻雀
最后原来大街小巷常见的麻雀在21年前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麻雀的寿命最长可达10年左右,在野外生活麻雀寿命只有3~7年。
因为麻雀自身体表的颜色;天敌众多;再加上有的麻雀会在巢中死去远;麻雀在一点点远离人类的生活的区域,这些诸多的原因才使人类很少能看见麻雀的尸体。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麻雀能活多少年?为何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它们成群结队的出现在人们生活圈内。不过,相比麻雀的数量来说,它们的尸体确实是非常罕见的存在。在农村地区,我们除了能够在一些防鸟网上见到被挂住的麻雀尸体外,几乎很难在自然情况下看到它们。那么,为什么麻雀的尸体很少见呢?与它们的寿命有没有关系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麻雀都栖息在哪?自从麻雀从“四害”中除名以后,再加上被划入了“三有动物”中,近些年麻雀的数量逐渐的增多。许多小伙伴对麻雀被列入“三有动物”有些疑问,比如有人认为麻雀是害鸟,不应该被保护。
其实,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有这样的客观印象,是因为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田,而且在我们晾晒粮食时,麻雀也喜欢在粮食附近觅食。但是,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麻雀,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麻雀是杂食性鸟类,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种子和昆虫,而麻雀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食物选择。其次,在春夏两季是麻雀繁殖的季节,由于繁殖需要营养以及雏鸟只吃昆虫,所以在这两个季节,麻雀是以昆虫为食的。而它们获取的昆虫主要来自于禾本科的植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害虫”。
到了秋冬两季,昆虫逐渐减少,麻雀开始吃植物种子,其中以草籽、农作物的果实为主,但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快田野里的庄稼就会被人收干净,到了冬天,更是没有庄稼可供麻雀食用。
因此,麻雀只是在秋天吃少量的庄稼,相比起它春夏两季消灭的害虫来说,它们是“功大于过”的,也就是说麻雀严格意义上说是益鸟,而这也是它被划入“三有动物”的主要原因。
我们常见的麻雀主要有三种:山麻雀、树麻雀和家麻雀。在这三种麻雀中,树麻雀和家麻雀都主要分布在人类生活区域附近,不过,相比而言,身上羽毛颜色以铜色为主的树麻雀比身上羽毛以灰色为主的家麻雀数量更多,更常见。
▲家麻雀
家麻雀和树麻雀虽然白天大都在居民区活动,但是到了夜晚,它们有的藏在屋檐下,有的藏在村子里的小树上,有的藏在村落里的灌木丛中,有的在野外的田地里。在人类居住地内栖息的麻雀大都会选择无人居住的旧房子内,小的时候,我们拿着手电筒去村里一些老房子里或者是废弃的烟房(烘烤烟叶用的土胚制的小屋子)都能发现成群的麻雀。
通常麻雀都有自己固定的栖息地,比如上面说的废弃的烟房,就是一个麻雀族群的栖息地,它们不允许其他族群的成员进来休息,有一定的领地意识。不过,在非繁殖期,它们通常不会筑巢,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某一个可以抓握的地方休息。
麻雀的寿命很长吗?不同的动物寿命也有较大的区别,对于鸟类来说也是一样,一般情况下,体型越大的鸟寿命普遍要比体型小的鸟寿命长一些,比如鸵鸟的寿命可达30-40年,信天翁的平均寿命可达50年以上,而像蜂鸟这种体型很小的鸟类,平均寿命仅有4-5年左右。
当然,凡事也不绝对,因为目前寿命最长的鸟活了104岁,关键的是它是一只体长只有35公分左右的亚马逊鹦鹉,比起鸵鸟和信天翁来它可小多了。不过,这只长寿的鹦鹉是在人工饲养下的状态下活了这么久,因此从野生鸟类来看,它们的寿命确实与体型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作为体长只有10公分左右的麻雀来说,它们的寿命也不算长,平均仅有5-8年左右,最长不超过10年。虽然它们的寿命不算长,但是每年可以繁殖2-4窝的繁殖能力,还是让它们的族群能够迅速的发展壮大。
死去的麻雀去了哪里?我们能够看到的麻雀尸体大都是意外死亡的,有的是吃了吃了农药的虫子,吃了有毒的植物种子或者是生病的。因为,只要是正常死亡的麻雀大都是已经不太具备飞行能力的麻雀,它们在自己的栖息地内安静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由于麻雀本身的藏身之地都比较的隐蔽,非常的不容易被人发现,因此,老死的麻雀我们自然就很少看到。
但是,对于自然界中的小型食肉动物来说,比如蛇类、老鼠(杂食性)它们却能够通过气味找到死掉的麻雀,然后这些麻雀就被这些动物给消化掉了。剩下的那些,自然界中也有分解者,它们也会将麻雀的身体(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给植物。
即便是意外死亡的麻雀,只要不是在非常危险的地方(比如防鸟网上挂着),它们的尸体也会被食腐动物或者是细菌微生物给分解掉。
因此,不是麻雀长寿,也不是它们不会死在我们的居住地附近,而是大多数正常死亡的麻雀都在自己的栖息地内死亡,这些地方本来就难以被发现,再加上自然界中还有众多的分解者,很快就会把它们分解殆尽,这就是我们很难见到麻雀尸体的原因。
总结其实不止是麻雀,大多数野生动物的尸体都是我们很难见到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大都会死在自己固定的居住地内,不容易被发现,其次,自然界中有太多以动物尸体为食的生物了。相对来说,我们能够看到的鸟类的尸体,它们的死因大都不是自然死亡。
麻雀能活多少年?为何感觉很少见到麻雀尸体?
讲一下土麻雀的故事。姥爷在河堤放牛回来,路两边家雀儿叽叽喳喳叫得姥爷心神不宁,步伐渐渐加快,一路跑了回来,气喘吁吁地唤大家赶紧操起镰刀去地里割麦子。大家话都顾不上说,风风火火忙个不停,只听到嚓嚓的镰刀声和路旁麻雀的喳喳叫声。
晚上12点,小麦抢收完毕拉回家了,这时天空风云突然,闪电照得四周亮如白昼,很快下起了倾盆大雨。几位村民在姥爷家屋檐下,对姥爷说:“亏得你提醒大家抢收小麦,要不然这么大的雨淋下来不知道要减产多少呢!”
姥爷抽了两口烟,沉默了一会,情绪有些低落地说:“这得谢谢能感知天气突变的家雀儿啊!可惜了,家雀儿也是忙碌命,这场大雨不知道要淋死多少雀儿……”
当夜电闪雷鸣,整个屋子时不时被照得雪亮,煤油灯的光线都黯淡了许多。我和表哥因为白天在家里弹火柴玩,被三舅教训了一顿,晚上早早就睡觉了。
第二天,天朦胧亮时大雨停了。听到姥爷说要出去捡麻雀,我和表哥立马从睡梦中醒来,跳下床,非要跟着姥爷去捡麻雀。
天还下着细雨,姥爷在前边走着,我和表哥打着雨布伞跟在后面。姥爷的油纸伞一直夹在腋下没打开。
到了路边一看,顿时惊呆了,满地都是家雀儿,每棵树下都有几十只被昨夜的大雨淋死的家雀儿。姥爷面容凝重,略有疲惫感,依然坚毅地迈动步伐走了一圈。
在一棵枝叶茂盛的槐树下,发现一根断掉的树枝搭在地上的杂树丛上。树枝上有个雀窝,窝里卧着两只已经被淋死的老雀。拿掉老雀立马露出来三张嘴,嘤嘤叫着,显然已经饿坏了。
姥爷端着树枝,带着我们往回走。这时已经有好多人拎着竹篮出来捡家雀了,说笑着商量怎么做好吃,热闹异常。
我和表哥小声问姥爷:“咱们家怎么不捡麻雀吃呢?”姥爷对我们说:“雀儿平时帮我们抓害虫,这次还提醒我们抢收小麦,咱们再吃它们多不合适。”
当时我和表哥只有五六岁,看见别人说吃麻雀,就觉得这东西肯定好吃,特别想尝尝啥味道。我还说:“人家都捡麻雀吃,咱们少捡点不行吗?就捡一只可以吧。”姥爷说:“大家好久没沾荤腥了,吃麻雀能省几斤粮食,咱家又不差粮食,让我们快点回家。”
表哥看讲理不行了,就闹着说:“我要吃麻雀……我吃麻雀……。”姥爷生气了,说:“你想吃巴掌呢,赶紧都跟我回家。”没办法,姥爷就是这么强势。
那天中午周边各家都飘出了肉香味,姥爷家厨房也飘出了肉香味,姥爷把家里养的鸡杀了一只,给大家改善生活。可是感觉那天的鸡肉不怎么香。
姥爷把三只小雀儿放到用破棉花捏出的窝里,让我俩去给小雀抓虫子。当时刚到夏天,蟋蟀蚂蚱都出来了。雨过天晴,用木棍在草地上翻一下,就有好多蚂蚱乱蹦,抓住放在玻璃瓶里,带回去喂刚长毛的小雀儿。
很快几只小家伙都长大了,除了还没完全褪去的黄嘴茬子,怎么看都像大家雀了,要是放在院里让它们飞,它们蹦来蹦去,就是不会飞。
因为从小就养在家里,它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也不想着逃跑,整天就在姥爷用高粱杆做的笼子里生活,喂些小麦粒就行,偶尔我和表哥还给他们抓蟋蟀和蚂蚱吃。
有一天姥爷看三只小麻都长大了,就把笼子提到院子里,打开笼子,几只麻雀都飞了出来,在院子里的屋檐和竹园飞来飞去。
慢慢地几只家雀也知道到外面找食物吃,晚上就在竹竿林里和别的家雀一块休息。怎么分辨哪只是我们养大的家雀呢?很简单,只要趁着家里的鸡都出去觅食时,往院子里撒一点小麦粒,三只家雀马上就从竹林里飞下来觅食。
别的家雀儿在周边飞来飞去,犹豫一会,观察到没有危险才下来着急忙慌地啄上几口,而那三只麻雀还敢飞到姥爷肩膀和手臂上。
这些麻雀平时就在姥爷家竹园子里叽叽喳喳,整个院子都有了活力,一片鸟语花香的感觉。
有一天飞来几只伯劳鸟,打破了家雀的欢乐生活。伯劳鸟是雀中老鹰,长得像大号的麻雀,却有一张鹰勾嘴,平时抓住麻雀就会挂在刺树上慢慢吃。
这几只伯劳鸟平时还抓老鼠和小型蜥蜴吃。要是走到村里水塘边的槐树旁,还能看到伯劳鸟晾晒的肉干。
一向不让我们玩弹弓的姥爷给我们做了一把弹弓,有伯劳鸟飞到我佛院子时,姥爷就像个小孩子一样,用泥丸打伯劳鸟。
我小舅是中专毕业,当时在镇里小学当教师,算是文化人。他回家看到姥爷一个老头子拿着弹弓打伯劳鸟,还说姥爷破坏生态平衡。姥爷说:“你又不种地,你懂什么……”后来讨厌的伯劳鸟不见了。
放走的家雀儿有几个月时间比较亲近人,后来就不怎么回来了,估计是在外面待的久了,快把这个曾经的家给忘了吧。再后来就彻底不回来了。
大舅说麻雀在野外寿命也就两三年,估计四只麻雀都已经死了。只有姥爷知道怎么回事,姥爷说几只家雀儿斗不过外来的麻雀,可能都饿死了吧。
在我们那里一到春天,不断从南方飞来燕子、大雁、水鸭子、水鹳、黑水鸡等鸟类,在村落周边居住下来。每个鸟都有自己的技能,麻雀是比不了的。
一到秋高气冷的时候,别的鸟都飞走了,只剩下叽叽喳喳的麻雀,和人一样安土重迁,留守在各自的区域里,守候在一个五六平方公里的村庄里。它们又不怎么怕人,敢于飞到院子里找食物吃找水喝。
上小学时三年级时,冬天下大雪,一眼望去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麦田都被雪覆盖了。
我和表哥放寒假没事干,就想抓只麻雀玩,把院子里的雪扫走一片,露出地面,再撒一把小米,然后在小米上边支起一个簸箕,用绳子栓着。有麻雀飞进来,拉下绳子麻雀就被盖在簸箕里。
一会功夫抓了两只麻雀,用细棉绳绑住麻雀的腿再放飞。麻雀还以为自己自由了呢,就奋力高位,落在屋檐上。其实它已经失去自由了,只要轻轻一拉棉绳,麻雀就会落在地上又被抓住了。
晚上找个篮子,架一根木棍,把麻雀放在木棍上,下边垫上一些报纸接着麻雀拉的便便。最后把篮子藏在偏屋里。
晚上姥爷回来了,正吃晚饭呢,感觉哪里有家雀儿叫,还侧着耳朵倾听。吓得我和表哥都默默地吃饭,不敢言语。姥爷一下子就知道我们两个指定做什么坏事了,就在屋子里到处找,最后我们主动投案自首。
姥爷把麻雀腿上的绳子解开,放到竹竿园里,还告诉我们家雀儿气性大养不活。后来我知道麻雀是那种宁愿死都不愿意失去自由的鸟类。要是抓住成年麻雀养在家里,它会绝食,两三天就会死去。
要是抓两只麻雀放在鸟笼子里,它们会相互帮忙自杀。要是一只老麻雀带着几只小麻雀一块被抓,老麻雀会抓毒虫毒死自己孩子,然后自己绝食而死。总之这是一种意志坚决的鸟类。
很多年后,我们老家农业都实行机械化了,犁地耕地收割全都有专门的机器操作,二舅也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专门收割小麦和水稻。姥爷也老了,没力气种地了,可是还养着家里的老牛。二舅有几次让他把牛卖掉,他都不听。
有次大家正在用东方红拖拉机犁地,姥爷在家里闲着,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心事。一会竟然把家里的老牛牵了出来,把牛犁子拉出来,给牛套上,到河坡一块没人种的荒地上耕地。路过的年轻的叔叔阿姨都笑话姥爷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牛犁地。
姥爷回来后,姥姥说姥爷跟不上时代了,姥爷没了年轻时的脾气,变得和蔼可亲,哈哈笑说牛犁地确实费劲,半天还拿不下一亩地呢。还说自己和老牛都老了,要被这个时代淘汰了。
多年后大表哥儿子有四五岁了,特别调皮。有天中午姥爷看到大表哥儿子手里抓着一只麻雀,这只麻雀看着好丑,又胖又笨,像是刚在土堆里打过滚一般,鸟毛都是一撮撮的。
姥爷看到后,拄着拐棍快跑几步,一把给夺过来放飞了。大表哥的儿子哭着说坏爷爷……坏爷爷。姥爷懒得理会他。
我感觉那个有脾气的姥爷又回来了,坐下来陪姥爷聊天。姥爷我告诉我,刚才放走了麻雀是土麻雀,也叫家雀儿。现在整个村子都很难见到一只土麻雀了,到处都是洋麻雀,家雀儿像我们这代老农民一样,都被淘汰了。
麻雀竟然还有土洋之分,一下子吊起了我的好奇心。不住地问姥爷,让他给我讲讲麻雀的过往故事。
原来之前村子里都是土麻雀,就是那种毛比较凌乱,又胖又笨,不怎么怕人,好在土里打过滚,平时喜欢吃害虫和草子的麻雀。后来除四害的时候,把土麻雀都打尽了,发现对农业不利。
然后,从当时的苏联引进了百万只洋麻雀,它们代替了受到打击的土麻雀,咱们看到的毛发整齐,害怕人,喜欢吃谷物,不喜欢吃草子的麻雀,那都是洋麻雀。这时我才想起了小时候和姥爷一块救麻雀的事,向姥爷求证救的是土麻雀吗?
姥爷拿出洋火,哧一下点燃,抽了一袋旱烟。沉默了一会才告诉我,当时我们村因为后面有个陡峭的山峰,虽然不高但是人无法爬上去。除麻雀时,我们村的土麻雀都躲到哪里去了,再后来又飞回来继续在村里生活。
因为麻雀是安土重迁的鸟,好多代都在一个地方生活。所以我们村里的麻雀以土麻雀为主,别的地方大都是被洋麻雀占领。
万万没想到一场大雨把土麻雀淋死了大半,给了洋麻雀占领领村子的机会,几十年过去,我们村里已经很少能看到土麻雀了,这就是命啊。
后来长寿的姥爷去世了,算是村里去世的最后一位老农民了,剩下的人没有一个人会用牛犁子耕田了。再后来姥爷的牛犁子挂在柴房里老占地方,舅舅把已经腐朽的牛犁子拿出来准备当劈柴烧火用,在犁槽里看到一只死了多年的麻雀,是那种毛发卷缩的土麻雀。
舅舅惋惜地说说:“你的时代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这大概是这么多年我见过的最后一只土麻雀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家雀儿,就像姥爷是是我见过最后一位纯粹的老农民,都随着时代消失了。
麻雀寿命可以达到十年,老死的麻雀大都是死在没人发现的角落里,防止自己在快死的时候被别的的动物偷袭。更多的麻雀在野外也就是三四年的寿命,就会死在天灾或者天敌手里,只是我们很少看到罢了。这就是我要讲的有关麻雀的故事,确切地说有关本中国土麻雀的故事。希望以后大家多多保护野生动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