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公务员管理,是公务员吗?
当然不是公务员!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并不是公务员。
一、公务员
(一)公务员三要素:
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定的。
(二)公务员工作机构
主体是党政机关,主要是下列机关: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及派出机构,各级地方党委、纪委机关及派出机构;
国家各级政权机关及派出机构,包括人大、政府、监委、法院、检察院;
全国政协及各级地方政协机关;
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各级地方机关;
全国工商联及各级地方机关。
二、参公人员
(一)参公人员不完全具备公务员三要素
参公人员具备公务员三要素其中二项: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二项;不具备的一项是并非纳入国家行政编制,而是使用事业编制。
参公人员执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除使用事业编制外,与公务员无二。
(二)参公人员工作机构
主体是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社团机关,党校。
参公人员工作机构: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机关;
文联、科协、残联等社会团体机关;
中共中央党校及各级地方党委党校。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公务员吗?
当然不是,参公是介于行政编(公务员)和事业编之间的一种编制,有点像大学里的预科生,他们既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生,但也不是高中生,二是介于二者之间。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都有参公编制,每年的国考、省考也都有专门的参公单位招录,尤其是那些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里有着大量的参公编制。就目前的形式来说,以后的参公编制会越来越少,有行政职能的参公编会转为公务员,而具备事业特质的参公编则会转变为事业编。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参公编制并不是公务员,它的全称应该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也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对等享受公务员的福利和补贴标准,比如出差补助、车补和第十三个月工资等等,而事业编就不能享受或者按其他的标准享受,而这些标准的规格通常都比前者更低。
参公编制的待遇虽然和公务员对等,但二者的前途和命运却截然不同,公务员的成材率和提拔速度要优于参公编制,参公只是参照,并不完全相同,本质上和事业编更接近一些。
我所接触过参公编制的同事很多,以前在乡镇工作的两个同事,一男一女,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只是参公编制,连个副科级的待遇都没享受,同年参加工作的事业编制比他两的工作要高一千多,。而工作二十年无法享受副科待遇的在公务员队伍里很罕见,没有实职,给个待遇还是很简单的,由此可见,参公编制的前途是比不上公务员了。
参公编制的位置很尴尬,但它却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尤其是针对年轻想考遴选的干部,在各级遴选招录考试中,招录公务员的职位,如果没有特别规定,参公编制都能报名,而事业编制是要有特别要求才能报名的,一般遴选中的公务员职位允许事业编报名的很少,允许参公编报考的却很多,这样也算是参公编制最大的一个优势。
以上言论并不是说参公编不如公务员编,就像开头说的,参公是预科生,公务员是大学生,但是一般的二本大学生,能比得上985高校的预科生吗?当然比不了。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公务员吗?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某某单位是参公单位,某某人是参公人员。那么,参公人员的涵义是啥?参公人员占用哪种编制?参公人员是否等同于公务员?下面,我们来一一回答。
1、何为参公人员?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其内涵为: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或单位工作,选拔任用、职级待遇等参照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来兑现的人员。
2、参公人员占用的编制性质。关于参公人员占用编制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具体的编制框架中,参公人员分为占用行政编制参公人员和占用事业编制参公人员两种类型。占用行政编制参公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参公机关单位人员,而占用事业编制参公人员又称为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占用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一般是指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中,使用行政编制的参公人员。而占用事业编制参公人员是指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例如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参公人员。由此可见,参公人员有的占用行政编制,有的占用事业编制。
3、参公人员等同于公务员吗?综合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占用行政编制的参公人员(如共青团、妇联等)与公务员没有什么差别,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干部交流,但占用事业编制的参公人员与公务员是两个不同概念,两者除占用的编制不同外,两者之间的干部提拔交流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占用事业编制在参公单位工作的科级干部,要想调入公务员机关,必须满足公务员调任规定的有关条件,如年龄不超过35周岁等。
所以,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所有的参公人员等同于公务员。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公务员吗?
在体制内,参照公务员管理有两类单位。一类是群团组织,因为不具有行政执法职责,但对我党团结协作、统一战线等事业有特殊贡献,出于政治和工作需要,将这些非行政机构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序列,其在编人员统一使用行政编,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属于公务员序列。比如大家熟知的工青妇(工会、共青团、妇联),其在职在编人员就是公务员编制。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政参公。
另外一类是事业参公,即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类单位往往具有行政执法职责,为了使其行使职权合法化,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将它们审批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在职在编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是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参公事业单位多半集中在行政机关的二层,少部分为直属机构,因为工资待遇和公务员一样,也可以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晋升,且必须通过国考和省考进入,进入后可以和公务员一样参加遴选,事业参公人员现实中也被当作公务员对待,在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交流使用的障碍。
但不管政策怎么放宽,参公事业编说到底还是事业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和公务员仍存在一定的区别:
一是晋升有区别。从政策表面看,参公事业编和公务员没什么两样,但是由于参公事业单位多数是行政机关的二层,单位级别普遍低于行政机关,因此在晋升空间上往往也窄于公务员,不如公务员晋升那么顺畅。
二是稳定性有区别。国家一直在推进机构改革,但不管怎么改都不会影响公务员的身份和待遇,无非换个单位换个岗位继续干革命。参公事业单位不一样,说不定哪一天取消了行政执法职责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可能就被改成了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面临分流和改制,尽管多数参公人员可以保留身份和待遇分流安置,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改制人事冻结等原因,或多或少会影响个人的晋升。参公事业编说到底还是不如公务员稳定。
所以如果要参加国考或省考,尽可能还是考公务员为妙。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公务员吗?
我来解答: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具有特殊性,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七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是行政编制,登记以后就是公务员;以上机关的所属事业单位,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履行的职责是公共服务职能,就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一类单位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可以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经登记就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执行的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照公务员法工作人员可以转任到公务员机关,本质上没有区别。唯一一点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如果遇到机构改革等,转为纯事业单位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公务员机关虽然也进行机构改革,但公务员机关转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小。(满意加关注哦,码字不容易呀)
参照公务员管理,是公务员吗?
当然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首先是单位,什么单位,全民事业单位,全民事业单位人员当然是事业单位人员,但对人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要求。
总而言之,单位不是机关,人员不是公务员,管理按公务员要求管理,当然拿钱按公务员标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