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选调生好不好考?有没得发展前途哦?
选调生,以其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渠道及大好前途,愈发受到广大毕业生的异常青睐,以及家长的密切关注!
一、选调生
选调生,又称“调干生”、“优大生”;是省级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全日制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从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
1965年6月,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全国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中断。
1980年以来,恢复选调生工作,各省级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
2006年,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充实法官、检察官后备人才。
二、选调生报考条件
并不是所有高等院校毕业生都可以报考选调生,选调生报考是有限制条件的。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政策规定,选调生报考条件:
(一)应届毕业生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2.中国共产党党员(含预备党员);
3.一定身份的学生干部,校级以上奖励;
有的省份要求满足一项条件既可。
(二)往届毕业生
2009年开始,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也可以报考。
(三)报考选调生户口和生源地限制
一般来说,对985、211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考不限户籍(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限生源地;
对非985、211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限制户籍或生源地。
对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限制工作地及服务年限。
(四)研究生报考选调生的政策规定
1.报考条件:应届毕业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含预备党员)。
2.考录计划实行单列。
3.博士研究生安排到市直部门挂职锻炼;硕士研究生到县区工作。
三、选调生的身份与管理培养
选调生是公务员的一种,录用后直接为公务员编制。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领导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原则上,选调生必须的到基层培养锻炼两年,期内不准自行调动。
选调生任职起步较高,提拔速度较快,一般本科毕业定科员,硕研定副科,博研定正科。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采取岗位培训、脱产轮训等多种形式,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要脱产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四、定向选调生
2009年,重庆市与清华大学开创定向选调工作,定向选调生待遇比普通选调生优越。
如有的省针对985的定向选调生:单列“省委组织部高层次选调生专项编”,编制和职务由省委组织部单独管理。
博士选调生1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任职定级为副处级干部,2年锻炼期满后,安排挂职或担任县区政府副职;
不足2年工作经历的定为正科级干部,2年锻炼期满后晋升为副处级干部,安排挂职或担任县(市、区)政府副职。
五、选调原则及考试考核
(一)秉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以前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省级党委组织部门考核录用的办法选调。
现在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省级党委组织部门组织考试(笔试+面试)录用的办法选调。
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往届毕业生,由服务基层党组织推荐。
(二)考试
1.选调生考试一般不指定专属教材。
2.选调生考试科目为:《行测》、《申论》,与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科目相同。
3.考试题型
(1)一般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2)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由招录机关确定考试方式和题型。
4.考试内容
一般为《综合知识》和《申论》两门,在综合知识当中主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采取综合知识测试、申论等多种方式,考察应试人员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面试阶段考试包括结构化面谈,和专业测试(专业测试根据单位需要进行,不计入考试成绩)。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女生选调生好不好考?有没得发展前途哦?
选调生分两种,一种是中央部委的选调生,一种就是大家常见的省组织部的选调生。无论那种选调生都是进入体制内成为公务员的有效途径。体制内有种无知少女的说法,就是无党派高学历少数民族的女性,因此,作为一名女选调生,本来就是后后备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优势。在招聘选调生时,是不区分性别限制的,因此在考的时候不纯在好不好考的问题。另外选调生考试要求条件比较高,必须是中共党员,学生干部才能考,竞争没有普通公务员考试竞争那么激烈,因此,只要准备充分,选调生还是比较好考的。如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我,祝你成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