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作为一个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愿意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如下:
一、“中人”概念
“中人”概念,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产生的一个专用名词。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并轨。
“老人”,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以前参加工作并退休的,称为“老人”,执行原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工作年限计发退休费办法计发养老金;
“中人”,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称为“中人”;对于2014年10月~2024年10月期间退休的“中人”,设定一个10年过渡期政策,实行新、老养老金综合计发办法。
“新人”,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称为“新人”,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计发办法。
二、企业“中人”
“老、中、新人”概念,特指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实行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专用名词。
企业单位早已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也有“中人”;
“老人”,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并退休的;
“中人”,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退休的,既有视同缴费年限的;
“新人”,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
三、养老金计发办法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上,办理退休手续后,领取的养老金计发公式如下: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x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195、55岁退休170、60岁退休139])
四、机关事业单位原退休费计发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原退休费计发办法:
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额,按工作年限计发: 35年以上的90%; 30年以上的85%; 20年以上的80%; 10年以上的7O%; 不足10年的50%计发。
仅供参考;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中人”概念,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取向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应运而生的,企业“中人”概念诞生也已经20多年了,而企业“中人”的过渡期规定,也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在过渡期间,企业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计发,按规定必须进行新、老计发办法相比较。现在,企业的过渡期业已结束,企业现时退休人员中的退休“中人”仍占较大比例,其基本养老金计发,随着老计发办法寿终正寝,已经不需再按过渡期规定进行新、老计发办法相比较了,现在只要按新计发办法即“中人”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直接计算执行即可了。
很显然,随着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因制度模式、基本框架、费用缴纳、计发办法等核心要素与企业现行办法完全一致,企业“中人”概念也就自然而然被借鉴“拿来”了。这也就是,以2014年10月1日并轨开启之日为临界时点,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即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中人”无疑!
止目前,机关事业退休“中人”的10年过渡期,已过去将近整整5年时间了。在过渡期间,机关事业退休“中人”必须进行新、老计发办法相比较,也就是必须进行原老计发办法与“中人”计发办法相比较,进而再按保低限高要求确定机关事业“中人”所应享受的基本养老金数额。从2024年10月1日起,由于机关事业退休“中人”的过渡期结束,基本养老金计发只按“中人”计发办法计算执行,也就可以了!
时移世移。企业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计发依然如故,也就是企业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即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补偿办法没有任何变化。而机关事业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己今非昔比,主要表现就是已经把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进一步分解细化了,由职务指数、级别指数和调节指数这样3个小指数所组成,也就是已将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的补偿方法与指数范围,做了适度的调整与改变!
“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事实上,“中人”这个词是一个民间术语,其对应的是“老人”和“新人”;回想2014年9月30日,为了缓解养老保险金的压力,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合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此后,事业单位的职工,如企业职工,开始参加养老保险,有的事业单位有职业年金等养老保障;
为确保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福利不减,已经建立了10年的过渡期。从2014年10月1日到10月24日,事业单位有三种退休人员。
第一个是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已经退休的公共机构的退休人员。我们称之为“老人”,养老金支付的方法被称为“老年人的旧方法”。
二是参与改革前的工作。过渡期退休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属于“中人”,相应的养老方式是“中间人过度法”;
第三是2002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属于“新人”,相应的养老金计划发放方式是“新人与新办法”;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计发养老金真的很乱,很多“中人”想不明白,先退休的“老人”养老金,比后退休“中人”养老金还多几百元,这是为啥呢?
事实上,这是正常的,现在的“中人”养老金是提前退休金,当“中间”养老金再核算时,养老金也超过了“老人”,所以现在养老机构“中人”最期待的是“中间”养老金可以尽快实现;
事实上,在2018下半年,“中人”的好消息不断,前几天,四川省说,“中人”养老金在年底前重新核算,并完成了报销工作;“中人”期待着四年的退休金,终于斯特朗。挺起!事实上,除了四川省要兑现“中人”养老金,等待下半年工资增长率2018的数据外,其他省份也会有所调整,敬请期待!
“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养老金制度中提到的“中人”,指的是养老保险改革以前参加工作,改革以后退休的这部分人员,而“中人”其实又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两类。
目前我们提到的“中人”,一般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长期以来的“双轨制”,将机关事业单位也纳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它是从2014年10月1日正式开始的,从此区分出了“新人”、“中人”和“老人”。
“新人”是指改革以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在编人员,“老人”是指改革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中人”就是改革以前参加工作,改革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而企业的退休人员当然也是有“中人”的。
我国的企业的养老保险改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节点,各个省份的改革时间不同,主要集中在90年代初。
在改革以前,所有的人员都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而在改革以后才建立了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统账结合制度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那部分员工,就属于“中人”。
其实“中人”相比于“老人”和“新人”,主要区别在于养老金的构成上。
“中人”的养老金里会多一个过渡性养老金,这是按照参保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放的。
但是,其实在养老金的金额高低上,三者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改革肯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总体上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要保证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人”的概念主要还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处于退休制度改革过渡期退休的人员,“中人”的概念不但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其实企业里面也是有中人概念的,但是二者的内涵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015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发(2015)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根据该文件精神,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社保法的规定,全部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方可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由于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退休制度,和纳入养老保险缴费体系以后,在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并办理退休的人员,仍然按照原来的老办法进行,这部分退休的人于是出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退休“老人”。而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他们既有视同缴费年限,又有实际缴费年限,退休时既不能按照老办法来执行,也不能完全按照新办法的来执行,需要新老制度进行有效衔接的办法来保障新老制度的平稳衔接,所以把这部分人员称为退休“中人”。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精神,“关于“中人”的过渡,全国实行统一的过渡办法。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依次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这就是“中人”概念出台的具体依据。退休“中人”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有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等。
机关事业单位有明确的的“中人”概念,那么企业是否也有“中人”的概念呢?在企业其实也是存在“中人”的,企业中的“中人”构成相对就比较复杂。一般是在企业中既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又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指1992年之前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工作,或是2014年10月1日之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后通过调动或是自己辞职离职到企业工作的人员。他们在企业未纳入社保缴费体系或是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累计计算为缴费年限,其中视同缴费年限根据当地社保部门的规定,折算缴费指数,再加上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累计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在养老金计算时,除了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及以外,也同样要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但是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计算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十年的过渡期,过渡性养老金每月和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加后,即是每月个人领取的基本养老金。
综上所述,“中人”概念是根据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精神来确定的。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还是企业的“中人”,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要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有十年的过渡期,而企业中人不享受这个过渡期的待遇。
“中人”概念是如何确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中人”吗?
“中人”的概念
“中人”概念最早的提出,实际上源于2015年人社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
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按照这一概念,实际上我们可以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按照2014年10月1日为时间点进行划分并定义。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老人”;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叫做“中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新人”。
老、中、新三类人群退休待遇的不同(一)老人的退休待遇计算方式。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这样的:用退休前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标准乘以退休时总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再加上退休时职务所决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除了养老金之外,当然还有一定的其他住房补贴等待遇,这些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内。
(二)中人的退休待遇计算方式。
(1)新办法退休待遇。国家对中人提出的退休待遇改革后计算的新办法是这样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跟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方式完全一样。
不过,国家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
另外,过渡性养老金也有过渡系数,过渡系数是1%~1.4%,一般参照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系数执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是从2014年10月之前的工作时间,被称为视同缴费年限。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会额外被计算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时本人的职务、职称、级别、薪级等因素确定的。
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是从1995年前后各地建立统账结合养老方式之前的缴费年限。企业退休人员一般也没有视同缴费指数,上海等一些地区视同缴费指数没有级别统一按照1计算。
(2)10年过渡期。按照人社部文件要求设立的十年过渡期是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过渡期内实行的基本原则是“保低限高”。以老办法退休待遇为基础,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用10年时间从10%逐步过渡到100%。如果新办法比老办法待遇低,那么只发放老办法退休待遇。
为了保障老办法退休待遇的与时俱进,国家规定了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公式。以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资为基础计算出原始退休待遇,参加2015年退休人员的退休费调整,同时按照以后年度的工资增长率调整进行增加。如果在后面年度职务、职称进行了提升,那么会额外增加退休补贴数额,并参与以后年度的工资增长率调整。
(三)新人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
新人的基本养老金公式非常简单,实际上跟企业退休人员完全一样,都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关于计算公式,充分考虑到了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因素。“工龄”——缴费年限,将起更重要的作用。
当然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制度,企业也有企业年金制度,不过都不纳入统筹结算。领取完毕,不再有养老保险基金兜底。
结论“中人”概念,一般是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起因确定的范围。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对之前的连续工龄或缴费年限产生影响,国家通过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补偿之前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待遇。
由于企业也有过渡性养老金,所以企业也有一定数量的“中人”。不过这些“中人”都是在当地实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