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选调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问题是:选调生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作为一个曾经的选调生工作管理者,十分愿意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选调生的原则是:公平、平等、竞争、择优!

选调生,近些年来,愈发受到广大毕业生及家长的密切关注和异常青睐!

选调生,又称“调干生”、“优大生”;是省级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全日制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一、选调生工作历史

从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中断。

1980年以来,恢复选调生工作,各省级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

2006年,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充实法官、检察官后备人才。

二、调选生报考条件

并不是所有高等院校毕业生都可以报考选调生,选调生报考是有限制条件的。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政策规定,选调生报考条件:

(一)应届毕业生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2.中国共产党党员(含预备党员);

3.一定身份的学生干部,校级以上奖励;

有的省份要求满足一项既可。

(二)往届毕业生

2009年开始,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也可以报考。

(三)报考选调生户口和生源地限制

一般来说,对985、211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考不限户籍(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限生源地;

对非985、211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限制户籍或生源地。

对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限制工作地及服务年限。

(四)研究生报考选调生的政策规定

1.报考条件:应届毕业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含预备党员)。

2.考录计划实行单列。

3.博士研究生安排到市直部门挂职锻炼;硕士研究生到县区工作。

三、选调原则及考试考核

(一)秉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以前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省级党委组织部门考核录用的办法选调。

现在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省级党委组织部门组织考试(笔试+面试)录用的办法选调。

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往届毕业生,由服务基层党组织推荐。

(二)考试

1.选调生考试一般不指定专属教材。

2.选调生考试科目为:《行测》、《申论》,与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科目相同。

3.考试题型

(1)一般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2)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由招录机关确定考试方式和题型。

4.考试内容

一般为《综合知识》和《申论》两门,在综合知识当中主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采取综合知识测试、申论等多种方式,考察应试人员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面试阶段考试包括结构化面谈,和专业测试(专业测试根据单位需要进行,不计入考试成绩)。

四、选调生的身份与管理培养

选调生是公务员的一种,录用后直接为公务员编制。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领导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原则上,选调生必须的到基层培养锻炼两年,期内不准自行调动。

选调生任职起步较高,提拔速度较快,一般本科毕业定科员,硕研定副科,博研定正科。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采取岗位培训、脱产轮训等多种形式,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至少要脱产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五、定向选调生

2009年,重庆市与清华大学开创定向选调工作。

定向选调生待遇比普通选调生优越。

如有的省针对985的定向选调生:

单列“省委组织部高层次选调生专项编”,编制和职务由省委组织部单独管理。

博士选调生1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任职定级为副处级干部,2年锻炼期满后,安排挂职或担任县区政府副职;

不足2年工作经历的定为正科级干部,2年锻炼期满后晋升为副处级干部,安排挂职或担任县(市、区)政府副职。

六、选调生标志

选调生标志(LOGO),主要以“丝带”、“星星”、“划桨”等重要元素来体现选调生的整体形象。

标志将选调生拼音首字母“XDS”蕴含其中。

飘扬的丝带寓意心情舒畅,渐变色寓意阳光照耀;

星星象征着党的领导、中国梦及革命理想信念;

右弧寓意选调生之路,即选调生起步基层、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标志下方三条斜线呈现出众人奋力划桨之势,右弧寓意风满帆扬,展现选调生团结一心,艰苦创业,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生动形象。标志对“D”表现最直观,D也是“地”的拼音首字母,丝带整体形像宛如俯瞰的草书 “干”字,又如飘逸的“十”字,结合左上角“星星”,寓意着二十余万选调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精于务实,实干兴邦!

标志欢快、灵动,传递着选调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无限活力,充分展示出选调生“平凡孕育伟大、奉献谱写人生、汗水铸就辉煌”的主题口号。

选调生是中国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力量,整个标志喻示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选调生选调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在回答问题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的认识

选调生是省(市、区)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人员到基层工作,其培养目标是党政后备领导干部人选及县处级以上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是从重点院校的党员或学生干部中选拔,多为应届生,少部分为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服务期满人员。选调生使用行政编制,属于特殊的公务员。通俗来说,如果公务员比作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选调生就是211、985学校的学生,虽然都可以统称为大学生,但在未来发展和晋升上差别太大,如同一般院校毕业校招企业与985院校校招企业的差别。

选调生选调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严格标准,保证质量,选调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为各级机关选调公务员、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因选调生身份的特殊,各级行政机关在招录、使用、培养、管理上会高看一眼,厚爱一点,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方案来保证选调生从计划直至下到基层全流程的权利和待遇。选调部门的级别高,一般为省级及以上组织部门方能开展选调生招考、录用及后期档案的管理,意味着省委组织部门是选调生的娘家,这个就不得了了,要知道一般普通科员的档案及人事管理在县级组织部门。

选调生选调的依据

选调生的发展,深层次表达的是党政机关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尤其是符合国情的干部,其成长需要长时间、多岗位的历练,成长周期是比较长的。

最早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需要,《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为第一份选调生文件;八十年代,在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指引下,选调生工作中断后再一次提起并得以重视;后在2000、2006、2009、2014、2018年陆续出台关于选调生工作的文件,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为全国的选调生工作指明方向,也成为各地区开展选调生工作的依据。

选调生选调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选调生选调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严格标准,保证质量,选调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为各级机关选调公务员、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培养选调生的目的是什么?

重点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

选调生选调的对象是?

主要选调本科生、研究生中的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各省情况差别较大,部分省份只要求满足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中共党员三个条件中任意一个即可。

选调生选调原则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选调生和国考省考的考试流程是一致的,只不过选调生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会有专项的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内容差不多只不过侧重会有一些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