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干部和工人退休待遇有区别吗?
问题是:企业干部、工人的退休待遇有区别吗?
答案是:
一、企业现行的用工制度,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全体工作人员都是合同制员工,已经不存在所谓“干部”身份,所谓“干部”,实际上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干部”问题后面再说,姑且仍按“干部”回答问题。
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员工退休待遇,除外高级“干部”(高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普通员工、包括普通“干部”(普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主要是养老金待遇。
(一)养老金额度
养老金额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当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缴费额度,在同一地区社平工资相同的情况下:
一个是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体现养老保险长缴多得养老金、短缴少得养老金原则;
另一个是缴费额度越高,养老金越高,体现养老保险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又一个原则。
所以,企业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在退休养老金待遇上,原则上是一致的,取决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额度,没有什么区别,其他待遇也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其他待遇!
(二)高级“干部”
高级“干部”,既企业高级管理岗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一般的是指管理岗位2级以上(正、副省部级),至少4级以上(正、副厅局级);专业技术岗位4级以上(正教授级,行政级别对应副厅局级)的企业员工,退休后享有普通员工之外的待遇:
政治待遇,参加高级层次的活动,如重大意义节日庆典、会议,阅读相应高级领导干部层次可以阅读的文件,在指定的刊物发表文章等。
生活待遇,享受何种住房标准,配置何种车辆标准,交通出行何种乘机、乘船、火车舱位标准,工作人员秘书、警卫、服务员配置标准,特供物质标准,医疗保健标准,年考察出游标准等。
三、“干部”身份
介绍一下干部身份的前世今生,历史演变过程;
干部身份,早已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可以这样说吧,过去的干部身份,现在演变成:
党政机关称为公务员;
企事业单位称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
(一)、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后,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干部身份废除,称为公务员;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后,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机关工作人员,干部身份废止,称为公务员。
党政机关干部身份退出历史舞台。
(二)、1992年,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干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来视同干部身份的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人岗位员工。
2009年,事业单位进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勤岗位员工。
(三)至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身份全部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但是,人们仍习惯称呼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为干部,“习惯成自然”而使然。
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企业干部和工人退休待遇有区别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从退休待遇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并不区分工人待遇还是干部待遇,但是从社保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说你在参加工作期限之内所交纳的社保待遇不相同,那么对于自己今后的养老金待遇也是会有所不同。比方说自己的缴纳指数是不相同的,那么对于这两个人来讲,那么最终所获得的退休金待遇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社保的缴费指数从60%~300%之间可以不同的来选择,当然每一年调整社保缴费基数的时候都是任意的,可以调整一次自己的缴费指数。假如作为工人来讲,和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交纳的社保待遇都是按照60%的指数来进行交纳的,那么他们退休以后获得的退休金待遇几乎是相差无几的。
但是如果领导干部,是按照300%的缴费指数来缴纳社保待遇,而企业工人是按照60%的缴费指数来缴纳社保待遇的话,那么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偏差,为什么因为社保的缴费指数是决定养老金待遇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不同的缴费指数肯定会影响到自己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才会影响到自己退休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企业干部和工人退休待遇有区别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单一的从企业干部和工人退休待遇上有区别吗?是没有办法来划分的,除非我们知道,企业单位的干部和企业的工人缴纳的社保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这样的话才能够确定出他们二者之间退休金的待遇会有多大的一个差别,或者说有没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知道企业工人所享受到的社保待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最低的缴费标准60%来缴纳自己的社保待遇,所以说往往获得的养老金是比较低的,因为缴费指数相对是比较低的,所以说退休金也是比较低的。那么企业领导就不一定是按照60%来缴纳社保待遇。
假如说企业领导并不是按照60%缴纳的社保待遇,即便是按照100%的交纳社保待遇,那么和企业工人的退休金还是有很大的一个差距的,因为不同的缴费指数是直接决定今后退休金待遇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条件,所以说缴费指数是社保当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和条件,我们要知道领导干部和工人的缴费指数是多少,然后才能够确定出他们之间的退休金待遇有多大差别。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企业干部和工人退休待遇有区别吗?
企业干部和个人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没有区别,但因为个人情况不同会有区别。
养老金计算涉及到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当事人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历年缴费基数、当地历年社平工资等诸多因素,企业不因干部和个人身份养老金有所区别,但因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养老金自然有差别。
当前,企业职工退休基本养老金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构成:
1、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
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计算。
以四川省为例: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计算系数)。
企业干部和工人退休待遇有区别吗?
首先,“干部”这个称谓已经是过去式。我国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从苏联引入干部一词,一直延用到建国后四十多年。凡是搞管理的人员不论职务高低,也不分行业,都习惯统称为干部。如:党政机关干部、企业事业干部、军队公安干部、教育医务干部和村干部等等。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企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推行公务员法以后,干部这一具有政治色彩的称呼逐步被管理岗位、公务员及职务名称代替。
其次,现在所有企业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基本上实行的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条款内容和格式都是政府劳动部门统一制定,凡应聘员工都是在同一标准要求下签定合同。在这方面,不管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还是普通岗位,都没有区别。如果有差别,那也是所从事的岗位责任、职权及待遇不同的区别。
第三,企业所有员工退休时,其计算养老金公式是统一的,没有任何差别。为什么总有人感觉企业管理层特别是高管的退休养老金,比同时参加工作同样缴费年限的员工高出一块?问题的原因在于高管在职时工资收入高,同样个人部分缴纳8%,算下来个人账户积累养老金就多,计算养老金就多一些。比如:在三线城市,缴费年限都是30年,60岁退休。
高管年收入96000(月8000元)x30年x8%=230400元
普通员工年收入48000(月4000元)x30年x8%=115200元
高管个人账户230400元÷139月=1658元
普通员工个人账户115200÷139月=829元
所以说除了企业按20%(现在已降为16%左右)缴纳集体部分按当地社平工资计算老金,大家都一样,差别在于个人缴费不一样。在职工资差别越大养老金差别也越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