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怎么来的?农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知否?“春节”源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14年,历史不过百余年!

“春节”,既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古代时木有“春节”之称谓,多称为“元旦”。

农历新年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以后的事情,所以,“春节”的历史,不过百余年。

(农历,亦称夏历,民间习称阴历;公历,民间习称阳历)

一、农历新年正月初一,称为“元旦”的历史,渊源流长,历史悠久,又称年,岁,为农历新年岁首日。

(一)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元旦”的元字出现。

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元旦”的旦字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

(二)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农历新年,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元旦”称谓首现,由是自始,农历新年,称为“元旦”,较为固定下来了。

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二、现在的“春节”,农历的新年,正月初一,如上所述,古代历史上称为“元旦”;而现在过的农历“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创造的。

“春节”这一概念,是在中华民国时期首创。中华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生产的标准。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称之为“元旦”。

如此一来,1月1日公历岁首称为“元旦”,占用了农历岁首正月初一的“元旦”称谓。

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元旦”称谓木有了,怎么称谓?那可怎么办啊?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内务部呈请“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由是1914年起始,农历岁首正月初一,称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农历新年由“春节”称谓代替“元旦”称谓。

所以说,“春节”的历史,不过百余年而已!

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仍沿用中华民国时期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今年“春节”,适逢藏历新年。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