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退休以后,职务、职称,当然还是有作用的,甚至相当大的作用!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并轨,职务、职称只是在职工作时薪资高低起作用,缴纳养老保险费额度不同,当然影响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额度。

职务、职称,退休后对养老金不起什么作用了。

但是,职务、职称,退休后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作用的,简述如下。

一、职务。

(一)普通职务,原职务对退休后的作用影响不是太大。

政治待遇,受邀参加相应层级的会议、庆典活动,阅读相应级别的文件。

生活待遇,某些方面,如冬季供暖费既是按照原职务级别,核定相应的住房面积标准予以报销。

乡科级,80平方米;

县处级,110平方米;

司局级(市地级),140平方米。

(二)高级职务。

政治待遇,参加高级层次的活动,如重大意义节日庆典、会议,阅读相应高级领导干部层次可以阅读的文件,在指定的刊物发表文章等。

生活待遇,享受何种住房标准,配置何种车辆标准,交通出行何种乘机、乘船、火车舱位标准,工作人员秘书、警卫、服务员配置标准,特供物质标准,医疗保健标准,年考察出游标准等。

二、职称。

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退休后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作用相当大。

(一)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人员,再就业占有很大优势,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颇受相关专业企事业用人单位欢迎,享受相应的高薪待遇。

(二)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人员,可以享有优势的社会地位,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担任一定的职务,出席各种社会活动,风光无限。

(三)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人员,在著书立说、开班讲学 、学术活动等方面,仍然鹤立鸡群,不容小觑!

综上,职务、职称在退休后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在以前的时候,职务和职称非常有作用。2014年10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职务和职称的作用在逐步弱化。不过未来仍然会持续有作用,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办法中职称的作用

2014年10月之前的退休待遇老办法,是按照本人的基本工资乘以退休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再加上职务职称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

实际上2014年10月的基本工资水平非常低,一般只有1000到2000元。这种情况下,退休工龄确定的计发比例只是从70%到90%,相差三四百元最多。

但职务职称确定的生活补贴数额是完全一致的,而且级差也很大。副高级职务和中级职称相差五六百元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以前的时候出现过很多退休人员,喜欢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称待遇。这样能够关系到退休后永久的养老金。

新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公式导致的职称职务影响退休待遇弱化

新办法退休待遇是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部分的复杂计算公式。

这时候养老金的提升就要通过提升本人的缴费基数来影响四部分的各种待遇了。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社保基数一般都比较高,通过提升职称、职务增加的那一部分缴费基数提升,导致养老金提升效果很小。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跟缴费年限有密切关系。专业技术人员八级职称和七级副高级职称相差仅仅340元左右,即使职称提上去一年增加的养老金不会超过十元。

所以,职称职务对于养老金的影响就大大弱化了。

不过,这只是2014年10月新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职务职称对养老金的影响。

对于2014年10月之前已经参加工作的中人,职务和职称影响还是蛮大的。

因为,之前参加工作的中人,他们的职务职称确定了,视同缴费指数的高低。依据山东省的视同缴费指数计算公式,退休时的职务职称,能够决定其职称指数和调节指数。如果退休时职务提高了,这样我们的相应指数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影响养老金待遇。

另外,2014年10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还有用人单位发放的住房补贴和一些没有取消的奖励等待遇仍然会继续发放。这一部分补贴和待遇,都是跟职务职称相挂钩的。

所以,目前来看,职务职称仍然非常重要,对退休待遇影响仍然非常大。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仍然有用,有些待遇淡化了,但不会消失。

职务是任命的,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会免去职务,但职级仍然存在。

职称是评审的,按照评聘分离制度,取得职称资格后,单位聘任,即为技术职务。到法定退休年龄,单位不再聘任,但是资格仍然存在。

职务、职称有三个待遇,生活待遇,政治待遇,住房待遇。

职务、职称的高低,决定着享受其待遇的多少。

1、生活待遇

退休时,职务、职称的高低,决定了基础工资的多少。2014年并轨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是按照在职时的职务、职称增长。比如处级增加300元,科级增加200元,科员增加150元,职称级别也参照机关职级相对应的级别增长。

2014年养老金并轨后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不再按原来职务和职称增长,淡化了职务和职称,但他们的基础养老金是高的。

2、政治待遇

政治待遇体现在生活待遇上,生活待遇是政治待遇的体现,没有政治待遇就不可能有相应的生活待遇。比如,处级干部退休后,每人每年有一定数额的药费报销,每人一份省报,一份市报,一份老人世界杂志。科级干部退休后,只有一份市级报纸,一份老人世界杂志。科员退休后什么都没有。

退休后,职称用途更大,由其是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医生等等。比如清华大学齐伯力教授,聘为终身教授,和退不退休没关系。

3、住房待遇

按规定职务到一定级别,可居住公房。按任前职级享受住房面积。比例厅,局级退休后,可居住干休所等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退休以后职务、职称用处还真不少。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职务与职称可以决定工资的高低多少。但是,只有在没退休时!

职务与职称实际上就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的一种称呼,简称职务或者是职称,与工资报酬挂钩。分为员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副高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五种称呼。其对应的岗位工资级别分为十三个级别。同时,它还是确定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多少的主要依据之一。可以说,其影响范围触及到工资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这样说,职称(职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

但是,如果你退休了,无论是“老、中、新”人,现在,都已经不再按照职称(职务)等级确定养老金的高低了。

理由是什么呢?

  1. 职称(职务)不是终身制的,一旦退休,便自动取消。因为职务与工资挂钩,取消之后,当然也就不会按照职务调整工资了。
  2. 多年来,只见在职人员调整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而不见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工资的说法和做法。
  3. 最近五年来,退休人员每一次调整养老金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这三种方法,幅度在4%~6%之间。

从以上三点,可以清楚的看出来,职务(职称)在退休之后已经完全没有作用了。虽然退休人员没有按照职务(职称)调整工资,但是,在连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养老金情况下,有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绝对值要高于个别在职教师每一年调整的数额。某13教龄在职教师,2018年7月1日提高了150多元,薪级提高了50多元,而某退休教师调整的工资是240多元。也就是说,在退休之后,无论职务(职称)有没有用,只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年都有一些适当的提高,也是非常不错的。

结语:

职务(职称)在一个人退休之后就已经完成了使命。

退休之后和退休之前是完全不同的阶段了。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退休了以后,职务和职称在某些方面已经基本没有影响,但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有用的。在养老金上职务和职称就不再有直接的影响

在2014年10月以前,也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的,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这种计发方式下,只要退休前能够将职务或者职称提上去,工资涨上去后退休后的待遇就能有明显增加。这个时期职务和职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也出现了不少为了解决待遇问题而临退休前提拔的情况。

而在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后的养老金按照公式计算的,主要的影响参数是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因此如果职务或职称高的话,缴费工资肯定更高,退休后的收入也会更高。但在退休前几个月提拔这种方式,因为时间短,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影响很小。

但在其他方面,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的级别,比如省部级官员或者中科院院士,在退休后食宿、医疗、交通等方面还是能享受到特殊照顾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退休了,职务和职称还有用吗?

职务和职称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和“中人”退休工资是大有作用,可以说职务和职称直接影响到“老人”和“中人”的到手工资。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为何分“老人”“中人”和“新人”呢?

企业职工早在上世纪末就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原来的退休制度,被称为“双轨制”。2015年,我们国家作出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将双轨制并轨。改革时间自2014年10月开始,改革过程中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2014年10月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2014年10月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中人:是指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可以说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

职务、职称影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和“中人”到手的工资

退休人员的工资“老人”“新人”和“中人”,是可以直观的看出职务和职称直接影响到“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金额。但对于改革后的“新人”确没有任何的关系。

职务和职称,对于企业单位的职工退休是否有影响呢?

企业单位的职工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群体,2014年之前国家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调整上有特别倾斜和照顾,但2014年之后国家对这类人群不再特别照顾。目前,只有部分城市,如厦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在本市获得高级职称或在外地获得高级职称并经本市人社部门确认,且被用人单位实际聘任一年以上的参保个人,其用于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指数按《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提高“0.25”后仍低于“2”的,按“2”计算;高于“2”,按实际数计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