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广为流传,方腊真是被武松所擒获吗?

小说家言,近乎儿戏!只当梦呓罢了!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广为流传,方腊真是被武松所擒获吗?

武松擒方腊仅仅是民间传说,或武松演义之说,八十回本水浒传,一百回本水浒传,百二+回本水浒传相对而论,八+回本不够全面,百二+回水份过大,一百回本比较准确,从百回本水浒传来看,擒方腊者鲁智深,武松擒方腊也就只有打上凝问号了?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广为流传,方腊真是被武松所擒获吗?

感谢邀请,我是王寒,专注古文学

在民间传说和《水浒传》中,一代义军领袖方腊是被武松或者鲁智深擒获,其实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听我细细道来。

方腊,最开始是个商人,比较有钱,算是富甲一方吧,脑子也很聪明,在朝廷搞花石纲的时候,民众苦不堪言,却又敢怒不敢言,这个时候,方腊就开始召集义军,揭竿而起,没过多久手下就有几十万义军了,声势滔天啊。

那时的宋朝虽然比较堕落,但朝廷正规军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还有一个更主要的是,在那个时候,宋朝正在准备干一件大事,那就是宋金联手抗辽,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宋军就集结了几十万朝廷正规大军,但后来感觉联手金国不太靠谱,就没打。但是军队集结起来了,怎么办呢?总不能再遣散吧。这个时候,这个方腊不知天高地厚的竟然要称帝了,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硬闯啊。反正队伍没事干,就拿去灭了你吧。

几十万的朝廷正规军南下平反,你个区区农民兵,又没天险、又没精良兵器。几乎是一路凯歌的就把方腊给灭了,而真正抓住方腊的,在当时还只是个小军官的 韩世忠。不过韩世忠后来抗金的事迹,让他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宋朝“中兴四将”的南宋抗金名将。

所以说方腊是被韩世忠给抓住的,并不是武松或者鲁智深。写他们只不过是想更加美化梁山好汉的英勇而已。不过武松和鲁智深的为人还是在下深深佩服的。

关注黄山茶农伪文艺,让我们一起研究中国传统古文学,一起切磋原创古诗词。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广为流传,方腊真是被武松所擒获吗?

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南征平方腊的指挥官应该是童贯,虽说童贯比正常男人少一个器官的,但他依然能亲率大军上前线,可见赵佶对人家是多么的偏爱。跟着童贯一起征南的将领有许多,官大点的有刘延庆、刘光世、王禀等,疑似跟着打酱油的有韩世忠、折可存、宋江(我这里写宋江纯粹是为了对仗,因为他不一定真的去了)等。方腊起义闹腾的很厉害,可你再厉害你的武装实力也比不过朝廷,所以在童贯大军的层层推进下,方腊军在一年之内节节败退,而朝廷与方腊打斗的最后一战,和《水浒传》一样,也在帮源洞这里。

帮源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如果放到现代我们可以直接派大炮轰炸,但年代所限童贯军中可并没有类似轰天雷凌振那样的炮手,于是双方就这么耗着。童贯军中的裨将韩世忠运气不错,在无名老者的指引下居然找到了一条不为人知的捷径,顺着这个捷径他还就真的找到了方腊,于是平南战役就这样宣布结束了。

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人家韩世忠才是擒拿方腊的首要功臣。我们再回到《水浒传》小说中,当柴进与燕青潜入方腊内部后,宋江派关胜、花荣、李应、朱仝前去配合柴进演戏,在众人击杀方杰后,方腊身边再也没有了能靠得住的大将,梁山军开始血洗帮源洞,金芝公主自缢而死,但人们劫掠完毕却发现,贼首方腊,居然跑了!

不能活捉方腊,对梁山而言就意味着几十位兄弟白白牺牲了。就在宋江惆怅之时,鲁智深居然绑着方腊回来了,众人不解,鲁智深说他追杀夏侯成后迷路了,遇到一个老僧,老僧说这吃的喝的都有,你别乱跑,待会看见松林里跑出的人你捉住他就好。鲁智深如实照做,没想到就捉住了方腊。

所以我们同比韩世忠擒方腊与鲁智深擒方腊的过程,二人还是有相似点的,施公笔下的鲁智深,多少也有些韩世忠的影子。在韩世忠擒得方腊后,三军震动,先锋王渊建议童贯提拔韩世忠,没想到童贯却是一脸的不屑,说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让一无名小卒捡着了,我们这些大将难倒都是草包?为了让我们在陛下那里有面子,就把功劳分给辛兴宗吧。

辛兴宗是童贯的部将,并且颇受童贯赏识,于是韩世忠就成了征南胜利后最失意的人。在大军回京欢庆时,被抢了功劳的韩世忠拿着酒杯在器乐声中享受着一个人的孤单,但在宴席期间,他发现有一名舞女容貌甚是动人,并且柔美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哀愁,此女就是梁红玉。韩世忠的宴席之后找到了梁红玉,二人相谈甚欢并一见钟情,接着韩世忠为梁红玉赎身,梁红玉就以妾的身份嫁与了韩世忠。

而鲁达在开篇时也有过一段为了给金翠莲讨公道去暴打郑屠的事迹,结合这两个人物,我们发现金翠莲身上也有梁红玉的影子,只是鲁达被迫出家,并没有娶妻的可能。

也就是说单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鲁智深确实是作者从韩世忠的角度衍生出的钦定擒王第一人。但《水浒传》中的诸多情节并非施公原创,而是借鉴了许多民间的作品,比如早在《水浒传》创作之前,元杂剧和民间故事中就有不少水浒人物戏份。而在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水浒人物的形象渐渐的明朗起来,在这个期间,江南平话老艺人开始传播水浒故事,在他们口中,方腊是宋江带人平定的之,而捉得方腊的人,正是武松。

这个时期武松也有行者的形象了,但他的行者形象选取的不是僧人,而是《西游记》成书之前的美猴王,所以武松只是擒拿了方腊,却没有断臂。直到清朝时期,京剧的出现让水浒故事有了新的空间,在京剧《武松单臂擒方腊》中,武松才正式开始了他独臂的“传奇”。这个时候《水浒传》已经问世,论故事情节的接地气程度,武松明显比鲁智深更贴近人心,于是京剧的编剧们就大胆的让武松再次擒拿方腊,并且还沿用了《水浒传》中他断臂的戏份,这样一来,颇为悲壮的故事,就谱写出来了。

与小说中不会武功的方腊不同,各类戏曲中的方腊皆是武功高手,并且直接取代了包道乙的位置,但就算他砍下了武松的胳膊,杀红了眼的武二郎依旧能将其擒拿。而到了90年代初期,逻辑文史妹不记得是谁的水浒评书中再一次谈到了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书中的包道乙不是法师而是武将,他偷袭武松砍了武松的胳膊,自己也被武松所杀,后来残疾的武松在帮源洞之战后追击逃亡的方腊,半路偶遇鲁智深,三人在山坡旁邂逅,方腊跳崖逃亡,武松和鲁智深一起滚下山捉住了方腊,鲁智深主动让功,就说方腊是武松自己抓的。也大致是从这以后,各类水浒影视作品就基本让武松变成了擒拿方腊的第一人了。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武松擒方腊在鲁智深之前,但从《水浒传》原著的角度来讲,擒方腊的就是鲁大师。当然,二位僧人大可尽管去争这个功劳,反正韩世忠已经抑郁了…

文/逻辑文史妹

让一个残疾人去捉住强盗头子,这种情节能让读者感觉更加震撼,您觉着呢~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广为流传,方腊真是被武松所擒获吗?

是武松和李逵二人。擒的方腊。李逵说。是俺用板府斧订着了他的胸膛。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广为流传,方腊真是被武松所擒获吗?

事实上,方腊不但和武松没啥交际,和水泊梁山也最多是个南北呼应,没啥直接的交际。

方腊起义前是一方富户,经营一个漆园生意,但是官府百般刁难,方腊除了有钱,也没其他的关系,所以就一直被敲诈勒索,可谓苦不堪言。

朝廷争取花石纲,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作为商人的敏锐告诉方腊,机会来了,不是趁机赚钱,而是趁机造反赚天下。

宣和二年,方腊揭竿而起,不久就发展到了十万义军,而后攻城拔寨,地盘一度扩大到六州五十二县,麾下几十万义军。

几百年后的朱元璋告诉大家,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但是显然方腊不懂这个道理,在所向披靡的过程中逐渐忘了自己几斤几两,果断称了皇帝,还分封了诸臣子,叫嚣十年内灭亡北宋。

这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朝军队对付北方游牧民族不咋地,但是对付起义军还是有赢的胜算的。

与此同时,朝廷也发起了数次诏安方腊的活动。

但方腊是志在天下,肯定拒绝了朝廷的诏安,于是和朝廷军队开始死磕开来。

刚开始还比较顺利,方腊打的都是地方上疲于训练的军队,但朝廷的精锐一来,方腊立马傻了眼。

宣和三年,方腊军攻打秀州未果,退守杭州,又被朝廷军队包围,方腊因粮草断绝退出杭州,暂做修整后再次攻打杭州,依旧久攻不下。

同年四月,在一次战役中,方腊不幸被朝廷军队俘虏,手下数万军队死伤过半。

方腊是被朝廷的正规军擒获的,而后被判处死刑,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