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犯人发配宁古塔,永不叙用,宁古塔究竟是怎样的地方?
清朝人犯,皇帝一句“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不叙用”,闻听此言,莫不大惊失色,胆战心惊,虽蒙皇恩浩荡,赦免不杀得以活命,但发配宁古塔,生不如死,真的不若引颈一刀痛快!
宁古塔,既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之宁安市,清朝顺治十年时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时设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迁治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因而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宁古塔改置副都统衙门辖治。
宁古塔,与塔没有任何关系,是满语“六个人”的意思,据说,早期有清皇室先人兄弟六个人,居住生活于此而得名,你看,偌大的地方,仅有六个人!
有清一朝,东北被满清视为祖基龙兴之地,满人入主中原,大量进入北京及全国各地,但严禁汉人移民进入东北,因而导致原本就人口不多的东北人口骤降,尤其偏远的宁古塔一带,虽然不再是六个人,但也是人烟稀少,更是荒凉不堪,狼虫虎豹出没其间,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宁古塔,处于边远闭塞之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加之长达半年冬季,常达零下30度极端寒冷的暴风雪肆虐的恶劣气候,夏季出奇大的蚊虫叮咬,基础生活设施极端简陋,衣食住行皆与关内优越舒适的生活无法比拟,令人很难适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加之,人犯发配赴宁古塔,路途十分遥远,异常艰险,有押解人犯之差役,为免除遥远旅途之苦,竟然于途中做掉人犯,以人犯病死为由回去交差。
既便差役良心尚存,押解全程,沿途野兽袭扰吞食之险象丛生,甚有传言,途中饥民争相杀戮人犯食之果腹,发配人犯甚至多有未达宁古塔,而死于苍茫遥远的危险旅途,呜乎哀哉!奈何,奈若何!
因而,清朝发配人犯一听皇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与宋代人犯闻听“发配沙门岛”一样,九死一生,生还机会缈茫,令人不寒而慄,瘫倒在地,大有生不如死之感,真的是,不若引颈一刀痛快,奈何哉!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