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举人有可能清贫吗?
“穷秀才、富举人”,木有穷举人!
古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称为童生,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
既使读书至八十岁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一.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今天大学公费生,自己肚子问题解决了,老婆孩子木有人管,还是要自己供养的。
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相当于今天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相当于今天大学生保研,为贡生中的优贡;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可免除差徭。
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府州县衙为吏、代写书信诉状、修谱编志、管家账房等谋生。
秀才,虽然不一定做体力劳动了,但还是要自谋职业,养家糊口,也很不容易的呀!
二.举人:乡试,省级举行考试,生员(秀才)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人们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诸多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生活无忧的了。
举人不同于秀才,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你看,《儒林外史》中,穷秀才范进中举,乡绅、财主有送钱,有赠屋,讥讽嘲笑惯了的丈人胡屠,顿时恭敬有加,以至于范进自己闻听中举,竟然高的疯癫了!
可见,是木有“穷举人”,而只有“穷秀才”的啦!
仅供参考。
明朝举人有可能清贫吗?
举人是士,是国家基层统治基层成员,怎么可能清贫?
一、历来享有不纳税不遥役的特权。
所以,只要中了举人,就有周围的小农小商围上来,献上自己的财产,将自己降低为佃户帮工,以求不缴纳税金不服遥役。
二、政治地位高
明清时期举人数量大体8-10万人,大约相当于今天全国200万成功人士之一。
此外,举人有座师、同学、同年等一票政治资源,与地方官平辈论交。在地方上,别说知县,就是知府也未必愿意去得罪一个举人。
三、可以出仕
举人已经具备出仕资格。得到推荐,就可以出任本省九品官职,背景强、名气大的举人甚至可以得到正八品职务。
此外,举人还可以被推荐担任高级官员的幕僚。学习行政流程,积累人脉,为将来做官做好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