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是怎么考来的,难不难?
一.古 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须参加童子试,考取称为童生,取得参加科举考试资格,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读书人,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也是童生。
明、清时,科举考试的县试、府试、院试录取者为生员(秀才)。
二.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第一名称“案首”,始获得功名,取得入县学、府学学习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相当于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保研;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政府膳食供给,拔贡、入学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
秀才还有一个特权,见官不跪拜,诉状不经县吏,直接呈送县官。
秀才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入文臣武将府幕僚、府州县为吏、管家账房、代写书信诉状修谱等谋生。
三.读书人,考秀才之前要先考取童生,才取得科举考试资格,考取秀才,也是很不容易的!
但考取秀才,享受入学及特权,也是可以聊慰十年寒窗苦!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