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如何?

蔡京被罢官,之后怎样了?

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四度为相”的权臣蔡京,执政时有改革创新,亦有保守趋旧,有功有过,可能功不抵过,最后在金人入侵时,失宠贬为地方官途中病死,应该算是善终。蔡京被民间视为北宋末期,弄权误国,贪脏枉法,导致徽、钦二帝被金人北掳五国城“坐井观天”,致使北宋灭亡,弄权误国的奸臣贼子“北宋六贼”之首。

历史上,蔡京是一个功过对半的权臣,也可能功不抵过吧!

蔡京,文化功底扎实厚重,在宋代被视为正途的科举进士出身,屡任京官、地方官,得徽宗赏识,徽宗多次驾临府中,饮酒作乐,视为亲近重臣,宦海沉浮,四度为相,权倾朝野,官位高至三公之首的太师,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位极人臣。

蔡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门生故旧多获提拔重用,家世显赫,三代高官,北宋末无出其右。为官贪婪,多领薪俸官银;大兴“花石纲”,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极大。

蔡京当政时,也曾大力推广社会救济制度,扩大救济规模,设立奉养孤寡老人福利院,专事诊治贫民济民诊所等,推行救济制度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蔡京主持“崇宁兴学”,着力兴办教育,极大地促进北宋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功不可没。

蔡京,书法艺术高超,位列宋时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后人以其奸名,字以人废,以蔡襄替换之。

蔡京,在金人入侵时,追责贬官外放,最后病死于贬为地方官赴任途中,对比其他“宋末六贼”,都是获刑宰首的下场,应该是善终了。

仅供参考。

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如何?

说实话,北宋蔡京的下场不咋地,他是被活活饿死了。

不会吧?北宋可是历史上少有富裕的朝代。一个宰相,怎么会饿死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头说起。

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福建仙游人。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蔡就是指的蔡京。

蔡京在历史上号称北宋六贼之首,(北宋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宋徽宗真够昏庸的,也难怪梁山好汉占山为王,方腊起义金朝入侵呢。

蔡京从小聪慧,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然后步步高升,最后位高权重,官拜宰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蔡京为相时,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投机钻营,买官卖官,搜刮贪污,巧取豪夺,骄奢淫逸,祸乱国政。

蔡京投机钻营的表现为,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蔡京认为王安石是棵依靠的大树,积极支持变法,做了王安石的马前卒。

后来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全面废止王安石变法。蔡京见风使舵,摇身一变,又成了反变法的急先锋,马上向司马光靠拢。

蔡京的搜刮贪污,巧取豪夺的具体表现为,他专门设置了专供皇帝享乐的音乐机构大晟府,也就是御用的歌舞团吧,想必里面应该靓男俊女不少。

他还在苏杭设立专门搜集奇花异草的应奉局。

《水浒传》就记载了吴用等劫取蔡京生辰纲的故事。蔡京的倒行逆施,致使民怨沸腾,起义不断。

其实蔡京只是做好了一人之下,为一人效劳的准备了。完全没有万人之上为百姓着想的思想。蔡京不能心怀百姓,就连他的胞弟他也算计。

蔡京的胞弟蔡卞,是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女婿,受老丈人的影响,很受皇帝的青睐。同时蔡卞不忘为哥哥蔡京升职操心出力,四处活动。

后来蔡京拜相,但他独断专权。蔡卞与他政见不和,蔡京就多次在徽宗面前告状说坏话,诋毁蔡卞。蔡卞为求自保,不得不辞职不干了。

蔡京没有亲情观念的基因,他的儿子蔡攸得到了真传,与蔡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骨肉至亲如同仇敌。

有一次,蔡攸至蔡京府上拜访,一进门就抓住蔡京的胳膊,像医生一样号起脉来号了一阵,蔡攸问:“父亲脉势迟缓,应该有病。”蔡京说:“我没病。”蔡攸满面怒容,竟然拂袖而去。

客人们觉得十分奇怪,大眼瞪小眼不知这是何故?只见蔡京叹气解释说:“逆子希望我生病,要代替我的职位啊!”

过了几天,皇帝果然下诏免了蔡京,由蔡攸接替。从此父子反目成仇。

天空朗朗,日月昭昭,由于蔡京名声不佳,民愤极大,加之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不给力,皇帝第四次罢免了蔡京。但蔡京又一次东山再起,四起四落,不能不让人佩服他老谋深算,狡诈阴险。

有道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多行不义必自毙,老天何曾饶过谁?

靖康元年,蔡京被贬往儋州(今海南省),据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

【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

蔡京一路南徙,百姓一路痛骂,没有一个人卖给他任何食物。就连晚上也没有栖身之所,无奈屈身于荒废的庙宇里。

蔡京饥饿难耐,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作为北宋的一代宰相,蔡京此时悔之已晚,被活活饿死在了潭州(今湖南长沙)。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如何?

家财万贯有何用,无人卖你一粒米——饿死在路上的北宋宰相。

五次拜相的一代北宋权臣蔡京,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即使是被贬遭难时,据说也随行带有满满一船行李,多数是金银财宝。

宋钦宗即位时,群臣弹劾“六贼”,蔡京更是被评为“六贼之首”,宋钦宗下旨,把蔡京贬往岭南,八十岁的蔡京中途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蔡京之死,民间纷纷言道,是饿死的,当时年迈的蔡京和现今年轻的蔡京后人可能都不服气,但民间故事就是这么爱憎分明且顽强存在,多少次改朝换代也没有传走样丝毫,可见历史固然有皇家书写,但老百姓从来也在偷偷记账。

靖康之变

“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摘自王明清《挥尘后录》。

联想一下这个宏大的场景吧。

蔡京还没有出京城开封,一则江湖禁售令已经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遍全程,沿途老百姓全部收到,静候佳人。北宋也是法制机会,不兴打人杀人的,再说蔡相爷毕竟也还是官人,于是大家所能做到的,只有禁售了。

禁售什么?任何东西!尤其是吃的喝的。

蔡京一行人走到大街上,临街商铺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纷纷上板关门,走过店门口我们再下板开张,不做你的买卖!流动摊贩也低头躲着走。跑得慢的被蔡京一行人堵住,仍然没用,一街人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会做蔡家人的买卖,好话说尽,就是不卖!更有甚者,高声叫骂、沿路吐痰,看得人尴尬症都犯了。

蔡家人走到大街尽头,有个卖葱的妇人,蔡家人趁四下无人,好好跟人家大姐商量商量吧,有颗葱啃啃,也比没吃的强啊。

这大姐做的更绝,葱固然不卖,本来剥掉的烂葱叶子已经扔地上了,赶紧低头收拾划拉起来,可别让这帮人捡了去,影响我家的名声。

古代中国人如此淳朴的对待贪官污吏的这一招也是没谁了,有钱怎么了?一粒米、一口水、一片菜叶也买不着!

面对此情此景,蔡大人忽然想起以前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那还是没有遭贬前,他高价请来一位教书先生进蔡府做小蔡公子们的家庭教师。有一天蔡太师问公子们:“先生教你们什么学问了?”

公子们老老实实回答:“先生说了,学什么都没用,就学会逃跑就可以了!”“先生说,天下以后肯定大乱,做为您的子孙,学不会逃跑,死路一条!”

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如何?

蔡京生在北宋末年,辅佐宋徽宗,是一位老奸巨猾的文官。

宋钦宗登位后,群臣上书列出蔡京的罪状,朝廷下旨,将蔡京和家眷发配岭南,没收其人全部家当。

自古忠臣孝子人人敬,奸臣贼子人人恨。蔡京一行在去岭南的途中,乞讨无门,沿路百姓齐心一致拒绝给食,最终蔡京饿死途中。

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如何?

【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与宋徽宗一样悲惨】

蔡京为福建仙游人,1070年,24岁的他中进士,任杭州钱塘县尉,开始步入仕途,后在官场摸爬滚打20多年,经历了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等四朝,多次任相。而且,他在宋徽宗一朝,三次致仕退休,又三次被重新起用,荣贵至极。那么,这样一个权力盖天的宰相,下场到底如何?

一、与宋徽宗保持高度一致,种下祸根。蔡京虽然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这个万人之上好当,一人之下却不好当。为何?要时刻揣摩上面皇帝的好恶呀,他赞同的,自己厌恶也要赞同;他厌恶的,自己赞同也要厌恶。这就让人有点飘了。为了支持宋徽宗追慕宋神宗时期的改革思路,他顺从宋徽宗,大力打击元祐、元符年间的保守一派大臣,他把司马光、苏东坡、文彦博、秦少游等300多人列为奸党,刻“元祐党籍碑”,发至全国各地,搞臭他们。其中许多还没去世的人,他也将他们贬至南蛮海外之地,许多人因此客死于异国他乡。

二、国家有难,蔡京成为罪人被收拾。在人治时代,最难的是站队,队站得好,可以一世安稳,队站得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当金军南下侵宋后,宋徽宗将皇位传给儿子赵桓,自己逃跑了。金军围城,老百姓和朝廷大臣们便纷纷谴责当局不作为乱作为,要找出将国家糟蹋得不堪模样的罪魁祸首,其实这个罪魁是宋徽宗,但总不能找皇帝算帐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蔡京就成了替罪羊。

三、蔡京之死。1126年,也就是宋钦宗靖康元年,成为众矢之的的蔡京,先贬为秘书监、分司南京,不久又贬为崇信军、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再后又贬到韶州、儋州,一年之内,连贬五地,历史上少见。当蔡京到达潭州,即今湖南长沙时,因为病痛折磨,加上心痛交集,八十岁的他,终于死在发长沙城南边的东明寺。

死前,蔡京作过一首词《西江月》,词曰:“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没有官场险恶的切身感受,是写不出这么好的词的。是啊,“止因贪恋此荣华”,落得今天这般下场,后悔不迭。但是,世界上有两样药物是永远也不会有的,一是长生药,二是后悔药。

北宋奸相蔡京的下场如何?

北宋的奸相蔡京下场如何?说老百姓不卖吃的给他导致饿死,虽然极有可能不是真的,但,如你所愿——他肯定能算“不得好死”!

少年得志

蔡京是个聪明人。因为人品问题,聪明则表现为奸诈!

他出身于一个精英家族,一门七进士。他的堂兄,就是宋代行书四大家之一的蔡襄。

就在王安石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刚刚展开之际,来自福建仙游的两兄弟双双进士及第。那是1070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三年。

这两兄弟就是蔡京和仅比他小一岁的弟弟蔡卞。

中进士的那年,兄弟俩一个23岁,另一个22。

比他们早13年,来自四川眉山的两兄弟,也曾创下了哥俩儿同时及第的佳绩。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和苏辙,得中时比蔡氏两兄弟还要年轻,一个20,一个只有18。

千古奸臣

当然,蔡氏兄弟和苏氏兄弟大为不同。尤其是那个蔡京。

关于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后世评价多少有点褒贬不一,我们今天也不去多做评论了。而对于他的哥哥蔡京,历来看法口径斩截统一,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大恶人,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那么,这个人神共愤的坏种,他的最终下场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种说法:说靖康元年,蔡京在被贬儋州的路上,虽然带着足够的盘缠,但是没有老百姓愿意卖给他食物,最后凄惨不堪,饿死在湖南长沙的崇教寺。而且,连带他最小的儿子蔡脩,也成了他承受恶果的陪葬品。

不过,也许这只是后人表达“民愿”、“民愤”的一个情绪宣泄出口而已,不见得是真实的历史。

为官为人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分子。风往哪边吹,他往哪边倒。

1.宋神宗时他紧跟王安石的步伐积极支持新法。

2.宋哲宗即位过程中,他站在拥立哲宗的蔡确、章惇一方,大立奇功。

3.太皇太后高氏当权,他又转投保守派的怀抱。司马光提议罢黜“免疫法”,恢复“差役法”,还没定论呢,蔡京已经在他的管理范围内完成了推翻王安石这项新法的工作,赢得了当权者司马光的肯定。

4.等到八年以后,新晋宰相章惇想要再次恢复“免疫法”的时候,蔡京又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

他为官的一路,尽是小人两面三刀的丑恶嘴脸。连编写宋史的元人都看不下去,说他“天资凶谲,舞智御人”。

越是这样见风使舵的小人,越是在官场顺风顺水、左右逢源、春风得意。

宋徽宗的时代是他政治上最得意的时代。

应该说蔡京的绘画、书法还是有一定造诣的。到了徽宗时代,蔡京先是通过利用自己的作品贿赂童贯,慢慢拉拢这个皇帝身边的这位红人,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55岁,蔡京终于爬上了右相的高位。第二年正月又升任左相,从此开始了他腐朽而罪恶深重的权臣时代。

历史很有意思,大师扎堆出现,坏人也一样。

蔡京的时代,他和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六贼”。《大宋宣和遗事》上说:“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恣于上;高俅、杨戬、朱勔之党,朋邪于下。”

蔡京有7个儿子,上面提到的这个蔡攸是他的长子(据说本来8个,早亡一个)。虽然父子两个也不是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是在诱导皇帝纵情享乐不务正业上,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在他们父子以及其他奸贼的共同“努力”下,北宋政权已经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民呐喊出了:“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呼声。1119年,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1120年,两浙地区又爆发了北宋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

穷途末路

腐朽的统治终会腐烂。

罪恶的生命必遭唾弃!

七年以后的1126年(靖康之耻的前一年),北宋的气数终于被恶人霍霍尽了。

金兵压境,宋徽宗下台,山河破碎。

蔡京举家南迁,躲避灾难。此时,大势已去,迫于激愤的民意,和朝廷上正义之声的呼吁,朝廷开始对他实施贬谪。

蔡京先在南京做秘书监,然后接连贬到崇信、庆远、衡州。再然后是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儋州(今海南省)。走到潭州(湖北长沙),这个罪大恶极的老奸臣,终于一命呜呼,了结了他罪孽深重的“狗命”!

“恶人活万年”,此时他已经过了79周岁。对于他这样一个蠹政害民的祸害来说,实在是已经活得够久的了……

可以肯定的是,蔡京的死不算好死。但是不是因为百姓不卖吃的给他,把他活活给饿死的——理性的分析,恐怕不见得成立。

895年前不是今天,人民憎恨秦桧不假,但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他却很不现实。他虽然失势被贬,但是身边肯定还会有可供差遣的随从人员。至于财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说他被饿死,谈何容易?

不过也不用失望或失落,事实上他的结果远比饿死要可悲。君不见,近千年的时间,他一直鲜血淋淋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

什么样的才华也不能粉饰人品的低劣。

我唾弃你的坟墓!——灵遁者

——END——


谢谢阅读!

我是爱读书、爱历史、爱诗词、爱讲文化历史故事的襟亚,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赞、评论加个关注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