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犹太人为何要逃离巴勒斯坦?

历史上,古犹太人生活在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135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区为罗马人占领,而巴勒斯坦地区势力弱小的犹太人,不满罗马人的奴役,不断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遭到势力强大的罗马人残酷打压,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流亡世界各地,这是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逃离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犹太人信奉犹太教,不肯皈依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以及后来在中东地区兴起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倍受打压排挤,以至外流出逃,散居世界各地,成为“没有国家的民族”。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倍受欺凌,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中,遭到德国希特勒纳粹主义为首的严重迫害,丧失了几百万犹太人的生命,犹太人切感无国家民族之痛,掀起建立犹太民族国家运动,在英、美等国家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人民族国家——以色列。

仅供参考。

古犹太人为何要逃离巴勒斯坦?

犹太人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大约起源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根据《圣经》记载: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曾梦见与天使摔跤的场景,于是他的后裔被称为以色列人(意味与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其子均为一族族长,这十二个儿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雅各的幼子后来在埃及成为宰相,晚年的雅各为躲避饥荒率领族人前往埃及与幼子重聚。此后雅各的子孙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他们在部族领袖摩西的率领下走出埃及,迁徙到迦南地区(后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迦南的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便雅悯支派的扫罗成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代国王。

扫罗王在位期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屡屡击败腓力士人,但却并不擅长国家内部治理。南方的犹大支派趁机拥戴大卫为王,大卫王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国王,如今以色列国旗中间的蓝色六角星就是代表大卫王的。大卫在位的四十年中没有一年不出征: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被他打了个遍。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在大卫时代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南至埃及边境,包括了约旦的西部。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将处于松散联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塑造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所罗门王在位时期是古以色列王国的黄金时代:这时以色列的疆域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彻底摆脱部族时代,国王的权力开始空前集中——全国被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在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负责行政治理和收取赋税的各级官吏以取代原来各支派部族的首领。首都耶路撒冷的城防建设日益加强,所罗门王还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了米吉多、夏琐、基色等六座设防城邑。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农业、养马业、金属冶炼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罗门王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最远曾到达过非洲、印度等地。一时间四方邻国皆慕名前来拜访,因此留下了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传说——在旧约圣经《列王纪》第10章中记载:西元前1000年左右来自非洲的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罗门王的智慧而出访以色列王国。据考证示巴女王来自如今的埃塞俄比亚,她与所罗门王生育了一个儿子曼涅里克一世,后来曼涅里克一世成为埃塞俄比亚国王,他的直系后裔统治埃塞俄比亚直到公元1974年,国祚约2800年至2900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埃塞俄比亚历史上的所罗门王朝时期。传说曼涅里克一世在回国即位前所罗门王送给他一个复制的约柜,但曼涅里克一世设计换成真的约柜,但据说以色列政府已在1993年秘密派特种部队将约柜运回以色列。尽管约柜的传说真假难辨,但可以确定的是:历史上埃塞俄比亚所罗门王朝的皇室的确有犹太人(或白人)的血统,他们的肤色的确较一般平民要白。如今的以色列政府也承认埃塞俄比亚所罗门王朝皇室是犹太后裔。

所罗门王死后其子罗波安受到其他支派的反对,罗波安无力平息国内的反对势力,这导致以色列联合王国在他手中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中东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97年推翻了亚述帝国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大王国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属国,然而犹大王国对此并不甘心,于是在埃及的拉拢之下叛离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在经过长达18个月之久的围城战后终于将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随即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城作为自己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建立一个波斯统治下的属国。就这样犹太人在被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从巴勒斯坦驱逐走近50年后又在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帮助下重返故土。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犹太人的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部将瓜分了他的帝国,今天以色列所在的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其并入罗马的叙利亚行省,犹太人开始成为罗马治下的臣民。公元66~70年犹太人爆发了反罗马起义,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3年义军余部被彻底平定,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到136年这次起义再度被镇压。罗马人在平息起义后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从世代居住的迦南地区驱逐,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的历史。

尽管犹太人迁徙的主要方向是欧洲,但这个传承着商业基因的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参与到当时东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贸易中。大约相当于我国宋代时期一支两万人左右的犹太人来到了中国——和欧洲犹太人所不同的是这支犹太人迅速同化在中华民族大群体中:他们有的也读着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也从事小买卖,有的也耕地务农,跟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他们身上唯一保留的犹太人印记就是他们的宗教“一赐乐业”(以色列的谐音)。一赐乐业尽管源自犹太教,但同中华文明以及同样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有不少融合——他们诵希伯来文以典,行割礼,遵守安息日、逾越节、普珥节等节期;与此同时他们不食猪肉,不与异教徒通婚,春秋两季都去文庙参与祭典。他们的宗教场所和穆斯林一样称之为清真寺,也有部分犹太人改宗了伊斯兰,所以这批犹太后裔在我国目前有的登记为汉族,有的登记为回族。至十九世纪初他们的宗教活动已基本消失,逐渐与当地人民融合同化。相比这些迁徙到中国的犹太人而言:那些在欧洲生活的犹太人遭受了各种歧视、迫害乃至是屠杀,到了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理念开始应运而生。犹太复国主义者向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世界大国呼吁支持,到1917年11月2日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呼吁在英国得到了回应——这天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战败,昔日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同盟国的成员之一在战后被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彻底肢解。犹太人祖先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区被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分割出来成为英国的托管地,犹太人随即开始大量涌入到巴勒斯坦地区,这激起了和当地的阿拉伯人的冲突。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加强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程度,一时间大量德籍犹太人纷纷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使这一地区的犹太人数量由1919年的65000人猛增到1939年的45万人,而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则使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移民数量进一步飙升。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出于对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的同情普遍赞成犹太人的复国主张,这其中也包括阿拉伯人,不过他们并不赞成让犹太人在其祖先居住过的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用他们的话说:“排犹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可悲的弊病,而我们从来都不是排犹主义者,然而由西方人导致的这个问题如今却是在使我们的利益受损的基础之上予以解决。这公平吗?既然是德国人对犹太人造成的伤害,为什么不在德国割出一块土地供犹太人建国呢?”尽管如此这时已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的美国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最大的外部支持者,而美国为实现自己牵制战略对手苏联以及分化制衡阿拉伯国家的目的仍想方设法使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治理的两个国家,各自拥有原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大约55%和45%的领土。

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国两千余年、已在世界各地四处漂泊的过程中受尽白眼乃至遭遇屠杀的犹太人才在古代犹太人国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至此犹太人在四处漂泊两千余年后重返故土巴勒斯坦。然而这时阿拉伯人已在巴勒斯坦生活了近千年之久,犹太人的回归从一开始就侵犯到了阿拉伯人的利益,双方的矛盾几乎无法避免——仅仅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一天之后的16日凌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就集结了4万多军队向以色列发起进攻,此时才刚建国一天的以色列甚至还没来得及组建自己的军队。在战争的初期阶段以色列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完全不是阿拉伯国家的对手,这时以色列的美国盟友及时伸出了援手——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美国冷战对手的苏联也要求安理会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的进攻。其实这是美、苏两个新兴的超级大国联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国的局——这时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国,尽管美、苏已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然而此时大英帝国尚未完全解体,余威犹在,于是急于上位的美、苏两国就联手做了这个局。很快英国因为国内财政的问题而有求于美国,不得不向美国屈服,阿拉伯国家就这样失去了外部支持。失去外部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接受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而以色列方面抓住这一缓冲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组。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这次选择主动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备战的时期阿拉伯国家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的纷争,这回轮到阿拉伯人在以军面前节节败退了。内讧中的阿拉伯国家各自分头和以色列开启了停战谈判:其中约旦与以色列的谈判于3月2日在罗得岛开始进行,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而以色列则得以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以色列就这样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新兴的以色列国家因此得以生存。然而第一次中东战争并未能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纠纷,相反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增长导致双方在此后又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结果一连五仗打下来国土面积只有2574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只有854.7万的弹丸小国以色列是屡战屡胜,而在军队规模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阿拉伯国家却屡战屡败。尽管以色列连续赢得了五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可这并无助于阿以矛盾的解决,迄今为止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仍处于对立状态。

古犹太人为何要逃离巴勒斯坦?

古罗马军队多次血洗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聚居区),犹太人只好到全世界流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