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的地位如何?
古代科举制度,考取秀才相当于现在参加高考,录取上大学者;古时读书文化人属于稀缺的社会知识分子人才,受到广大没有文化人的尊重,社会地位相当不错的!
古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称为童生,俗称白衣;你看,《水浒》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经唐、宋不断完善,至明清时期,形成严密完备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一.秀才是童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
二.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
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这些相当于现在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三.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保研啦;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四.秀才只是取得入县、府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可免除差徭;秀才还享有见官不跪拜,直接面见地方官等待遇。
五.秀才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谋生;文笔好的,进入府州县府为吏;古时读书有文化的人少,为人代写书信、诉状,修谱、写账;为富豪财主当账房、管家;有名气、有关系的,充当文臣武将的幕僚。
不一而足。
你看,秀才相当于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有公费的、自费的、扩招的、保研的(拔贡),毕竟古时知识分子稀缺,秀才还是很有社会地位的。
仅供参考。
古代秀才的地位如何?
说到秀才,就不得不说科举制了。在古代,科举是每个读书人出人头地,鱼跃龙门的首选,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中第。而在明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秀才的,想要考秀才,那简直就是过五关斩六将,考场上的战斗,那也是惊心动魄。
在成为秀才之前,首先你要经过童试。童试的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童生需要五人结成一组,还需要廪生为其做担保,保证身家清白,没有冒名顶替。这些条件都具备后,你就可以去参加童试了。童试合格后,接下来你就要朝下一关前进了。下一关,就是府试,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知府、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这都是州府高级官员,有他们主持的考试,可想而知,考试的规格和难度是越来越大。这下你以为可以歇一歇了,别着急,接下来还有更大难度的院试。院试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才能有资格进入府、州、县的官方最高学府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至此你就有了秀才的头衔了。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秀才是参加科举,步入仕途的敲门砖和门票,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
图 明代科举考试
成为秀才,就代表了你有“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是普通老百姓比不了的。那么秀才有哪些特权呢?政府又给了秀才哪些保证呢?
封建时代,老百姓都要服差徭,也就是徭役。比如修长城,修宫殿,修河道。大家都知道,封建时代繁重的徭役,犹如捆绑在老百姓身上的枷锁。那简直就是九死一生。当年的陈胜和吴广就是在去服徭役的路上揭竿而起。而秀才可以免除差徭,官府征发壮丁的时候,你可以安然自得的在家喝这茶,看着书。所以,一旦政府要征徭役,或者要打仗,会点拳脚功夫的老白和会煮饭的李大嘴妥妥的跑不了,而秀才照应做他的账房先生。
图 明朝官员
大家在看古装电影电视的时候,会发现,如果知县老爷升堂审案子,下面站着的读书人就会说,我有功名在身,无需下跪。没错,秀才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还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到公事,秀才还可以要求直接禀见知县。
在明朝,为了限制老百姓的随意迁移,便于管理流动人口和户籍,所有老百姓出门都需要持有官府签发的路条。而秀才可以出门游学,不受限制。
最实惠的是,秀才可以免交公粮。封建时代,国家最重要的税收就是粮食,也就是公粮。如果你家出了个秀才,那么恭喜你,你家就可以不用交公粮了,这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是多么人羡慕的特权。所以你看,古代的很多地主乡绅至少都是秀才以上级别的人物。
还有,在穿着上,秀才也是有别于普通老百姓的。在士农工商等级森明的封建时代,对穿着也是有很严的规格的。比如明朝的商人,即使你再有钱,也不能穿绫罗绸缎,只能怎么朴素怎么穿,更别说平民老百姓了。而秀才可以蓝领长衫,头戴方巾,脚着长靴,俨然一副读书人的气派。
图 文人出行,相当显摆
明代吕坤在《时政录》有这样的记载:“国家恩典,惟养士为最隆。一入庠序,便自清高:乡邻敬重,不敢欺凌;官府优崇,不肯辱贱;差傜概州县包当,词讼各衙门存体;岁考搭棚、饼果、花红、纸笔,何者非民脂民膏;科年酒席、彩乐、夫马、盘缠,一切皆荣名荣利。”大概就是说,国家对士这个阶层的待遇非常丰厚,一旦有功名在身,乡里的人敬重,不敢欺负,官府优待推崇,差役、徭役有州县承当,到了年终岁末,还有饼果,红包、纸笔赠送;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县里还要组织欢送会,敲着锣打着鼓给秀才们加油,还要给他们配上仆役和车马以及所需的赶考盘缠。这待遇真是简直了。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古代真不是吹的。
简单的说,秀才就是封建时期标配的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
文:影舞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