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有几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有三种。
一.1992年,企业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干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来视同干部身份的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人身份转为工人岗位。
二.2009年,事业单位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人身份转为工勤岗位。
三.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认定职工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工人岗位呢?
国家政策
职工的岗位如何确定,国家政策原则上规定,以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岗位为准。
地方政策
各地对职工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人岗位的认定,有些地方政策性的补充规定,多是设置一些岗位变动向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制、岗位变动后需达到规定年限认定限制等,不尽相同。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业单位有几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按照财政供养份额,可以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基本上,全额改革方向是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差额是改制,事业职能为主的保留事业单位属性,企业职能改为企业管理,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分别安置;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自负盈亏,人员基本推向社会,但会考虑实际情况,不会简单处理。
按照分类改革,分为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今后不再设置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按照是否参公分类,分为参公和不参公事业单位。参公不参公,主要看垂直上级单位参不参公,没有一定之数,各地也不尽相同。
回到正题,岗位分为三类,管理(职员)岗位,一岗十级,差不多占10%—15%;专业技术岗位,占主要地位;工勤岗位。三者均使用事业编制,没有像行政机关一样,存在工勤编制,因而也可以说事业单位其实只有两种岗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也算专业技术岗位,只不过晋升的方式不同。
事业单位有几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最多有三种岗位设置,县处级以下事业单位一般只有两种岗位设置。岗位设置具体如下:
一,管理岗。分为10级,由低至高为事业管理岗十级、九级、八级、七级、六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对应公务员的办事员、科员、副乡科级、正乡科级、副县处级、正县处级、副厅局级、正厅局级、副省部级、正省部级行政级别。管理岗,目前没有职级并行制度。
管理岗级别
二,专业技术岗。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科研类事业单位高级岗较多,县级以下事业单位大多不舍正高级专技岗。其中初级专技岗包括专技十三级至十一级;中级专技岗包括专技十级至八级;
专业技术职称
高级专技岗包括专技七级至一级。其中副高专技岗,又分为专技七级至五级,正高专技岗分为专技四级至一级。初级专技岗对应管理岗九级,相当于公务员的科员级别;中级专技岗对应管理岗七级左右,但高于管理岗八级,对应公务员的正乡科级;副高专技岗对应管理岗六级至五级,对应公务员的副县处级;正高专技岗,对应管理岗五级,相当于公务员的正县处级。
工勤技能岗位考核培训
三,工勤技能岗。科级事业单位基本无存在这个岗位。工勤岗也类似于专业技术岗,由低至高依次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共五个档次。但在薪资上,同是中级,工勤岗中级工的工资要低专技岗中级工资不少。因此,工勤岗上的职称类别和管理岗、专技岗对应有差异。
事业单位有几种岗位设置?
谢谢邀请!按照国家的最新政策,事业单位有三种岗位设置。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
2006年,人社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文件,要求事业单位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同时,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二、岗位设置的具体步骤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根据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需要和现有人员情况等因素,确定主体岗位类型。
[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
以某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例,该单位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专业技术岗为主岗位。编制部门共核定编制100个,领导职数7个。
目前,尚有工勤技能人员6人。
按照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不超过20%,工勤技能岗位不超过10%的比例,以及该校实有人员情况,设管理岗位7个,专业技术岗位87个,工勤技能岗位6个。
1.管理岗位的设置
管理岗位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7个,按干部管理权限任职聘用。
2.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有关规定,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层级结构比例为25%、50%、25%(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单位结构比例规定不同),87个专业技术岗位核定高、中、初级岗位分别为22个、44个、21个。
正高级岗位:按高级岗位总数的10%核定,可核定正高级岗位2个,正高级岗位内部等级为二、三、四级岗位,规定比例为1:3:6,则核定三、四级岗位各1个,无二级岗位。
副高级岗位:20个,副高级岗位内部等级为五、六、七级岗位,规定比例为2:4:4,则核定五、六、七级岗位分别为4个、8个、8个。
中级岗位:44个,中级岗位内部等级为八、九、十级岗位,规定比例为3:4:3,则核定八、九、十级岗位分别为13个、18个、13个。
初级岗位:21个,初级岗位内部等级为十一、十二级岗位,规定比例为5:5,则核定十一、十二级岗位分别为11个、10个。
3.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
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有关规定,工勤技能人数不足30人不设二级工勤技能岗位,三、四、五级岗位比例为28%(因不设二级岗位,二级岗位3%的比例统筹到三级岗位)、45%、27%,共有工勤技能岗位6个,核定三、四、五级岗位分别为2个、3个、1个。
关注我@检验师梅子姐,请在评论区留言。
事业单位有几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中三类岗位,一类晋升空间大前景好,一类将取消编制!
近几年,随着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加入公职考试的阵营,相比竞争激烈、工作忙碌的私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稳定的铁饭碗,且工作轻松待遇好,由于公务员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很多人会选择难度较小、待遇福利差不多的事业单位。
不过考生们在报考事业单位前,可务必得了解清楚事业单位的几种岗位,可别稀里糊涂随便报了个岗位,发现现实并非理想中那么美好,入坑了一个没前途的岗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事业单位分哪些岗位,哪个待遇发展好!
1.专技岗
一般来说,专业技术岗是三类岗位中发展前景最好的,可以走职称路线晋升,因此工资也比较高,
2.管理岗
管理岗的工资通常低于专技岗,晋升空间比较狭窄,要熬年限,除非是科级单位,待遇发展才比较好。
3.工勤岗
工勤岗就是工人,这个岗位没什么发展前途,干的是最累的活,付出和收获却不成正比,更重要的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工勤岗将取消编制,所以最好不要报考这个岗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湖北中公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有几种岗位设置?
一、事业单位概念
事业单位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但不属于政府机构,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二、事业单位人数
截止2015年,我国事业单位共计126万,正式员工3000多万、退休人员1000多万,其中以教育、医疗、农业人数最多,根据人力部的统计,教育人员高达1539万,卫生人员达1069.4万,占据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三、事业单位特征
必须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而非经济利益,如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等单位,注意,这并不意味不进行营利性的经济活动,只是营利的目的不在于利润分配员,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
初始资金来源于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事社会公共服务的组织从资金来源而言,包括了国有资产,社会募捐,私人投资,而事业单位资产的初始来源是国有资产。
必须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活动——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涉及的领域有以下特点:政府和企业不能也不宜涉足、相比政府与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并非政府专属、企业难做也不愿做。
必须依法设立——事业单位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组织,成立的程序规则等同于国家机关,法人资格的取得按照民法的规定,需要办理法人登记。
必须由国家机构和其他组织举办
四、事业单位分类和职能
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提供科研开发、勘察设计或中介服务活动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研究所、设计院、会计或律师事务所等。
从改革和发展角度看,其趋势是要转企改制、走向市场,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从经费来源看,属自收自支型,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从管理模式看,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本质上属于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的 “企业”,它同时具有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双重身份,既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也接受社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且无须地方财政直接拨款。
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功能特点划分为三种类别。
公益一类: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机构。
公益二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
公益三类: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
行政管理性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
人事部规定,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1、事业单位技术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是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后,经过考评授予的资格,也就是说,前者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
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2、工人高级工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这一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工勤技能等级分为1至5级,分别对应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不属于工勤技能等级,属于没有技术的工勤人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