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明星多?

感觉东北的明星明显比别的地方多啊,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东北出产的明星多,严格上来说,应该是东北出现的小品演员明星多,如赵本山、潘长江、黄宏、范伟、黄晓娟、高秀敏、闫学晶等大腕级的,其它二流级的更多,不一一列举了,虽然后来多在影视界发展,但其成名皆为小品演员时段。

究其原因:

首先,是时势造英雄,电视的出现并在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小品这个剧种,短小精悍、题材广泛、雅俗共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因而获得了市场。

其次,东北方言的语音接近普通话,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凡使用汉语言的受众都能听得懂、听明白,包括南方方言区的受众;而且语言风格粗旷大方,直白中不乏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笑口常开,非常适合小品演出;反观之,南方方言区的小品演员不乏优秀人才,如曾在央视春晚演出《张三其人》的严顺开,其演出并未使用沪方言,如用“阿拉”之类的沪方言,效果可想而知,但其长期在沪演出必须使用沪方言,这也决定了在全国播出是行不通的,其影响仅限沪地而已。而同处北方方言区的京腔太嗲了,津腔又胯,使本来引领一朝风云的如京剧、京韵大鼓、天津快板等京津时代终结。

再次,团队精英云集,精诚合作,编创人员很主要,没有好剧本,如同无米之炊,没有拿出来评审通过的好剧本,你演出个球?所以,剧本,对于演员的演出成功与否,往往是起决定因素的!如与赵本山长期合作的何庆魁,创作提供的优秀剧本,赵本山数次上春晚其功不可没,后来不再合作,也是赵本山上不了春晚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及后来被实践证明了的其搭挡如高秀敏、范伟、黄晓娟等,也都是非常优秀的。

再其次,不可否认,这些人的天资聪颖、机警过人、临机应变,加之善于组织使用语言,以及从底层生活、演出积累的适应大众口味的表演风格,逐步上升的演出舞台层次而形成的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使其脱颖而出,趁势大刮东北风,独领一代风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