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
我本人就在银行网点工作,我可以直接告诉,只要是在银行贷的款,什么贷款都可以碰,房贷、消费贷款和生产经营性贷款都可以贷。只要是在网贷平台、民间借贷和平安普惠之类的贷款,坚决不能碰,否则后悔莫及。原因有以下几点:
合法性不同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是在银行营业网点贷的款,渠道都是合法的,贷款手续也是完备、有效的,借贷关系都是受法律保护的,贷款很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在银行贷款和银行发生了纠纷,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借款人的利益。但是如果你是通过网贷平台或者民间借贷来贷款,那么你们的借贷关系和合同内容,是你们两个提前约定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发生风险,法律很难从中调节。
贷款的费用和利息不同我们都知道在银行贷款的利率大部分都在4.5%-8.5%之间,最高的贷款利率也很少超过10%,而且基本上不收取任何的手续费用,银行只收取贷款利息。
但是在网贷平台的贷款和民间借贷则不同,网贷平台既收手续费也收利息,而且贷款利率高得没谱,我所见过的网贷利率最高的年化利率在40%左右,而且手续费也很高,贷款10000元,到手的仅有8000元,而且还要支付利息。
民间借贷就更夸张了,利率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只要双方都能接受,多高都可以,但是高于36%时,不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民间借贷的利率如果超过36%,借款人不还款,法律也管不了,但是现实中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在24%-36%之间,利率真的是高的吓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真的已经是最低的了。所以建议大家能在银行贷款一定要在银行贷,千万不要碰网贷和高利贷。
从银行贷款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很多人都会说你以为在银行贷款那么容易吗?每个人都那么容易能从银行贷到款吗?其实在银行贷款真的没有那么难,你去大街上的银行网点随便进去一个,说你想贷款肯定有人接待你,并且会询问你想要贷多少,贷款的目的是什么、个人资信怎么样、等等之类问题,银行会判断你是否符合贷款的条件。但是如果贷款之前你自己已经把自己的征信弄黑了,你就已经失去了在银行贷款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银行都不会向你发放贷款,那就只能怪你自己,有可能网贷撸的太多了,说明你的信用状况确实有问题,银行不给你贷款也是理所应当。只要是个人征信正常,去银行贷款银行都会考虑的,不会直接拒绝,所以个人的征信很重要。
我建议如果个人的征信没问题,有贷款需求一定要通过银行正规渠道办理贷款,成本低费用也少,风险小渠道也合法合规,千万不要碰网贷和高利贷。
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
贷款成为大部分人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房贷还是消费贷。那么什么贷款可以碰,而什么贷款不可以碰呢?
可以碰的贷款房贷:房贷是指在买房的时候,由于现金不足以覆盖房子的价格,而向银行贷款,贷款比例一般为房子价格的七成。
房贷实际上是一种优惠,因为贷款利率很低,大概也就只有5%左右的利率,因此可以贷。
借呗:借呗是支付宝集团旗下的小微贷款机构,利息因人而异,与蚂蚁信用有关,贷款利率在5.5%-18.2%之间。借呗背靠的是阿里巴巴集团,是国内最强的互联网集团之一,因此可以信赖。
微粒贷:挂靠在微信上的小微贷款也是可以考虑的,目前日利息在万2.5左右,也不算高,可以考虑。
不能碰的贷款校园贷:高利息而且黑幕特别多,针对智育不成熟的大学生,有些家庭因为校园贷而倾家荡产,不能碰。
网贷:网贷除非是大平台,中小平台的网贷都不要去碰,利息太高了,一旦还不上就是全家族问候,生不如死,不能碰。
总之,贷款最好还是正规途径,银行、支付宝、微信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其他小型网贷公司的最好不要去碰。
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欢迎关注头条号,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你
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
这么说吧,只要是正规渠道的贷款,都是可以申请的。
那么什么是正规渠道呢?这里给带大家了解一下。
正规银行只要是银行的贷款,大家都可以放心的去申请。正规银行的贷款,利率低、额度高,而且最近几年申请贷款的手续也简化了不少。像今年,有些银行的贷款利率甚至低至4%左右,还可以循环使用。如果需要贷款,建议第一选择就是银行。
消费金融公司这里指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消金公司是由银监局颁发牌照、受银监局监管,由银行作为大股东出资成立的。像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兴业消费金融公司等,背后都是相应的银行持股,并实际控制。相对银行来说,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额度相对就低了一些,而利率也相对高了一些。消金的贷款单客户授信不得超过20万,而利率的话,月费率一般在0.8%左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考虑到消金的还款计息方式与获客模式的不同,其真实利率,有可能比其名义利率高。
小额贷款公司这里泛指各类非银行的机构类贷款,包括P2P类、信托类、持牌小贷类、信保类等。比较出名如:平安普惠、友金普惠、宜信普惠、大数金融、阳光信保、大地信保等等。此类机构的贷款,额度低、利率高,提供的申请材料多,手续还相对更麻烦一些。部分机构类贷款,还存在收取平台手续费的情况,再加上其1%的月费率,0.5%左右的账户管理费或保费,以及等本等息的还款方式,此类贷款的真实利率会相当的高。此类贷款,要谨慎的申请。
网贷在我看来,网贷不一定都不好。像支付宝的蚂蚁借呗、微信的微粒贷、京东的京东金条等等,这类的大平台,额度一般,利率也不算高,而且大多可以随借随还,个人建议,应急使用是完全可以的。但还有一些网络上的小平台的贷款,额度在2万以内,利息极高,大多也是不正规的。
民间借贷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近期又下调了民间借贷的合法利率,那些“专职”做民间借贷的已经很少了。这里和大家讲一下,像短拆、垫资、倒贷、清尾等等这类的民间借贷,利息是非常非常高的,更谈不上正规不正规了。考虑现在的融资渠道非常丰富了,不建议再碰这类的贷款。
其实,需要用钱的时候,如果真的金额不大的话,信用卡就可以解决了,几十万可以选择信用类贷款,上百万可以选择抵押贷款。在申请贷款时,优先考虑的一定是银行,不要觉得银行的贷款不好批、麻烦,自信点,多咨询几家银行,总有合适自己的贷款产品。
现在,大家都了解清楚了,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了吧?
如有疑问,请留言询问,我会毫无保留的给大家一一解答。
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
我做过三年贷款,期间见过不少客户,根据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聊聊。
关于贷款,利息,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大不相同,大家比较关心的也是这些,但是咱们一般人真正懂这个的很少。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贷款为何能碰。
像花呗,借呗,网商贷,微粒贷,利息明码标价,其实算不上很低,以借呗来说,大部分人利息是万分之五,约为月息1.5分,年化/18左右,和银行不能比,胜在简单快捷秒到账,随借随还,额度循环,这就是一个良性贷款的代表。
如果需要大额资金,10W起的贷款,最好是去银行,以我们这里的某行为例,一对夫妻加一个单身,征信没有连三累六,提供户口本,到家里拍照,约3天左右放款,利息8厘,最长三年,先息后本,即每月只需还利息800元,三年后必须还本金10W,或者还款期间可进行提前结清。这就是银行系贷款,利息,期数,全部是大优势,除了手续稍微多点,但是既然需要大额,也不差这点事了。
大额首选银行,如果不满足银行的条件,就选择比较靠谱的,大的金融公司,缺点就是利息要高,手续要多,没办法的事。
然后,我们要知道这个贷款为何不能碰。
某平台现金贷(JX大家可以联想一下,也是大平台),贷款三万元,最短分48期,每月连本带息约1150元,正常算的话约为1.72分,年化2分左右,但是是连本带息,本金在减少,利息不变,所以实际利率约为3-4分之间,这还不算,还款八个月共计9200元,申请一次性结清,还要支付27000元左右,问客服,客服会告诉你,我们有违约金,手续费等等一系列费用,但是这些条款在合同里根本找不到。
这只是其一,包括某些金融公司车贷(押本不押车),有合同额,说是利率1.38,实际利率绝对在2.5往上。
现在严打之后,小的平台已经死了很多,套路贷,校园贷,隐藏高息,砍头息等等。我还见过我的客户在网上下载APP,然后加客服微信,被骗了一万多块,当真是哭笑不得,本来就想贷一万应急,结果被客服忽悠走了一万,我大概见过三个这样的客户,被骗金额在三千到一万多不等。
高炮,私人借贷,多为高利,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碰,利息高的能到到一毛两毛,还款期短,并且有砍头息,还上亏死,不还就骚然,报警有用,作用不大,实话实说。
排序的话,银行自然是首选,然后花呗借呗这一等级,再然后就是大平台网贷,然后金融公司,我还见过很多征信花,征信灰的客户,正常的贷款已经做不下来了,只能找不正规的,承担高息。
我只说了需要用钱的贷款,如果是车贷,房贷,利息都不会高,因为即使你拿到车拿到房,在还清之前,这些东西依旧属于银行。
不懂得可以多问问,我感觉贷款不是一件小事,不要自己捣鼓,本来一个纯白户,自己把自己玩成花户,到我这的时候基本已经没救了,病急不要乱投医,否则得不偿失。
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
我在基层银行工作很多年,见过很多因为贷款,闹的妻离子散的事情。也见过因为借了高利贷,而导致家破人亡的事情。
今天就用我在银行多年工作的经验,来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贷款可以贷,什么样的贷款碰都不能碰。
银行的正规贷款可以贷1 . 房贷
房贷对大家很熟悉,基本上现在年轻人买房子都是使用付首付,然后还贷款的模式。
现在房贷公积金贷款,利率是3.25%。商业贷款,利率是5点多。
我16年买房子的时候,因为是首套房,有贷款的优惠,贷款的利率才4.96%。那个时候,银行长期存款的利率,还有5点多的。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利率可以达到将近6.0%。
很多人会说,房贷就是一辈子的奴隶,你30年还款是你本金的一倍多。
其实你可以换个模式来考虑下,像我这种来自农村的,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年轻人。一套房子将近百万,如果不能贷款,那真的是买不起房子了。
而且,现在你每个月还款三四千,可能比较有压力。但是过个十几二十年,那时候的每个月三四千,和现在的五六百块钱差不多了。
2 . 银行的现金消费贷
银行现在五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才5点多,一两年的贷款利率才3点多,如果是小金额的消费贷,那利率就更低了。
如果是做生意或者需要买个什么东西,一时周转不开,去银行贷款几万块钱,那一年的利息也才千把块钱而已。
而且如果你是还款能力有限,还可以申请分期付款。你每个月还款几百或一两千,对你的经济压力,就会小很多。
正规平台的消费贷,也可以贷。像银行贷款都需要一个很复杂的审批流程,可能很多人会批不下去。这个时候,可以去微信的微粒贷,支付宝的借呗等贷款。
像微粒贷,现在利息是万三,就是一万块钱,一天的利息是三块钱。换算成年化利率,就是10.95%。
借呗的利率,肯定会高一些,有万四。借一万块钱,每天利息四块钱。换算成年化利率,就是14.6%。
虽然看起来借呗和微粒贷,比银行贷款的利率高出好几倍,但是审核的流程比较简单。只要你有借款的额度,一分钟钱就可以到账。
而且微粒贷和借呗的优势在于,你可以随时还款。用多少天,就付多少天的利息。
哪些贷款不能碰?1 . 高利贷
我国法律规定,贷款利率在24%以下,都属于受法律保护的单位。24%-36%之间的,需要协商。高于36%的部分,就属于高利贷。
高利贷的复利利息很可怕,比如说你借了一万块钱,36%的利率,一年的利息就是3600元。如果发生拖欠,可能两年的时间,本金就翻倍。
而且现在很多高利贷的催收方式,都是涉嫌暴力催收。很多都是第三方催款机构,涉及一些暴力行为。高利息是一方面,还可能会让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 . LD不能碰
前几年非常流行LD,专门套路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
LD不仅是高利息,而且一旦逾期,就会把你的一些LZ信心曝光,给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而且有些LD平台,还有很深的套路。你没钱还款?那没关系。这些不法平台就会套路很多人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很多的年轻人因为LD,而走上自杀的歧途。
3 . 套路贷
什么是套路贷?
就是贷款平台的利率很低,可能和银行差不多。但是你借了5000块钱,最后发放到你的银行卡里的,就只有3000块钱。剩下的2000块钱,平台解释说被各种手续费扣掉了。
这种套路贷,其实就是变相的高利贷。而且因为有套路,更容易让人上当。
所以套路贷绝对不能碰,如果你不小心遇见了,不用担心,第一时间报警,警察会处理好的。
凡是因为自己的私欲,而去贷款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消费观念就是提前消费。每个月工资只有5000,却要过每个月1万的生活。
信用卡被刷爆,借呗、微粒贷,不要命的借钱。似乎借了的钱,都是不需要还似的。
很多的人还不了信用卡,就几张信用卡来回刷,以卡养卡。这种方法,虽然一时间可以维持,但是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麻烦了。
像去年的疫情,很多人被迫在家,没有上班,也就没有工资。那些玩着每个月还利息,或者拆东墙补西墙的,全部都完蛋。
很多人都因为这个疫情,信用卡粉粉暴雷,征信一塌糊涂。
征信花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它对个人的影响很大。很多人会说,反正我就一个人,不在意。
那你是准备一辈子单身吗?
你自己可以不在意,但是对你家人的影响呢?对你小孩的影响呢?你还能不在意吗?
你影响的不只是你自己,你影响的是你子孙后代的前途。
合理消费,合理贷款。贷款轻易不能碰,必须要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
挣多少钱,就花多少。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去银行存一点钱。
要懂得未雨绸缪,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意外就发生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你银行卡里的存款,最能带给你安全感。
什么贷款能贷,什么贷款千万别碰?
银行人士:
答案要么打广告的,要么不全面,一笔款,对于个人来说,要不要贷,最重要是两个条件:利息、还款能力。我来给你一些建议:
1、一定要贷的:(1)公积金贷款、商业按揭贷款。这两个能贷一定要贷,期限越长越好,因为通货膨胀,想想20年前的钱和现在的差别。这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最便宜的长期贷款了。(2)各种随借随还类贷款。随借随还的意思是自己自助放款,用的时候才计息,不用不计息,按天算利息。和信用卡类似,但利息比信用卡更低。这种备用,即使贷款期限内不用,也不用花一分钱成本,比卡要年费划算多了。(3)信用卡,额度5万以上的,年费可以免的,适当2-4张。
2、一定不能贷的:(1)所有需要长期用款(1年以上),利息在月息2分(年化24%)以上的。短期年化在50%以上的。(2)有砍头息的,即借款100万,实际只给你90万甚至70万。(3)本金复利计息的(利息计算复利不算),即俗称利滚利,这里包括某些银行的信用卡。(4)增额以贷还贷的。即你有100万元债务,但你需要借110万去还。
(5)每月应还利息超过收入的,这个不多说,恶性循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