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我觉得李自成一生中最大失误就是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之所以这样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没有定一个问鼎中原的气长期规划,也缺乏一个长远战略。

李自成,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后来参加了高迎祥的义军后,因勇猛有识略而被高迎祥而器重,后来在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但是他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同明王朝分一杯羹,在西北划地称王,根本没想到攻占北京取而代之。在出乎意料地迅速到达北京城下时,北京已经唾手可得,可是李自成想的还是与崇祯皇帝朱由检谈判给自己在西北称王。被崇祯拒绝后,才打算攻占北京,最后因为有太监给开城门而顺利进入北京城

在农民军发展过程中,一直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虽然也制订了“均田免粮”的宣传口号,但实施的如何就不好说了。

第二,他身边几乎没有胆识过人知识分子。

李自成和另一个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朱元璋形成了鲜明对比,朱元璋身边聚拢了一大批思想深厚,文名远播的知识分子,像刘基、朱升、宋濂等都是一代大儒,为他出谋划策,制定各种战略,比如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边李自成身边知识分子少的可怜,有点名气的就是牛金星、宋献策两个落魄文人,也难怪没有大志向。纵观历史,古今中外,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哪个也不可能打江山坐江山。

第三,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没有笼络人心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

大顺军攻占北京后,李自成农民军对明朝投降过来的官僚集团不但弃之不用,而且还疯狂“拷饷”,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一般有钱人,不能幸免。而刘宗敏等大将则忙着抢女人,居然连最重要团结对象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也抢了,吴三桂能不冲冠一怒为红颜嘛。而清朝入关后则大部分接受了明朝投降官僚,保证了行政运转顺利。

第四,农民军战斗力不强、凝聚力差。

这个可能有人不同意,战斗力不强能够攻占北京灭亡明朝?灭亡明朝肯定不是李自成农民军一家的功劳,大明自己的腐败,内忧外患成堆,加之天灾人祸。而李自成农民军之所以势如破竹攻占北京,大都是各地望风而降,根本没有做抵抗。而在明朝军心尚未瓦解时,农民军并不是明军对手,洪承畴、杨嗣昌等都几乎已经把李自成农民军消灭,只是由于关外清军白救了他们。李自成农民军的战斗力再对阵清军时也可以看出,几十万大军一片石一战大败,之后一路被追着打,毫无还手之力。而关宁铁骑几万人就守住了山海关,清军始终难以逾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一下。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一、最大的失误之一。

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而是长期流寇。特别是陕西、关中应该派一支主力部队镇守,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各基层政权建设上也要同步进行,从上到下军政合一,兵源和物资统一发配管理,不至于走到哪抢到哪,尽管开仓放粮,大明朝也不是好对付的,粮仓早就搬空了。其它中小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

二、最大的失误之二,没有建立统一战线。而是以抢劫为主题,只要是有粮有钱就开抢,不分阶层党派、地主资本家还是书香门第。李自成到了北京之后,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当时他的手下对大明的大臣进行了“追赃”,原则上,中堂级别的必须要上缴十万两白银,部级领导要七万起步,就是寻常官员也要上缴个几千两。造成各阶层士大夫、地主资本家,宁可投降清军,也不愿与李自成为伍,吴三桂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三、最大的失误之三,就是小看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八旗铁骑。在信息情报和军事刺探上,非常的难以置信。而关外清军司令官多尔衮的探子早已对李自成掌握得细之又细。更何况满清贵族对抗明军主力胜多败少。

所以李自成和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一触即溃,一败千里。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误很多,比如:一,错杀李岩,重用牛金星。二,轻信张献忠。三,军纪涣散,军队没有正规化。四,缺乏信仰,不知道起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五,军权不集中等等,但最大的失误就是目标不明确,当农民起义军已经包围北京后,李自成不是想如何得天下,给明王朝最后致命一击,相反却给崇祯皇帝去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起义军无意推翻朝廷改朝换代,只要崇祯封他西北王并保留军队,就即刻撤军回西安,同时,他还愿意帮助朝廷镇压其他起义军。没想到这封近似祈求封王的要求被更奇葩的崇祯严词拒绝了,闯王恼羞成怒,旋即攻城,崇祯自缢身亡,明王朝覆灭。

李自成就不要说他最大的失误在哪里了,应该说他之所以能有所建树,一是明末可见杂税太多,地方官员层层加码,导致名不聊生,起义军越打越多,越战越强。二,关外努尔哈赤牵制明朝主要精力,主力部队都在和清军作战。否则,孙传庭,洪承畴,袁崇焕,吴三桂,他哪一个能打过?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骄傲放纵,军纪不严。

进入北京城后,轻敌思想严重,导致狼狈逃命,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所杀!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李自成一生中有四次重大失误,这才导致明未农民革命功败垂成。这四次重大失误分别是:(1)大顺政权没有建立国家税收制度,依靠追赃助饷维持政府及军队的庞大开销与支出。进入北京后依然推行这个政策。追赃助饷政策不仅逼反了镇守三海关的守将吴三桂,而且还彻底失去了绅士集团及读书人的支持。(2)大顺政权攻占北京后,没有及时发兵山海关。当得知吴三桂又复叛后,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亲征。原本只需走7天的路程竟走了10天才赶到。所耽搁的三天时间却给吴三桂勾结清军组成“满吴联军”预留了充足了的时间保障。结果导致“一片石”决战失败,大顺朝痛失好局。(3)大顺军退守太原后,原驻守河南、河北、山东的明军也先后复叛。关健时刻李自成不仅拒绝李岩分兵安抚、进剿计划,还怀疑李岩有异志,并让丞相牛金星设计诱杀李岩。导致大顺朝将相失和,军心顿挫。(4)襄樊是李自成建政宝地,亦是大顺政权经营最久的根据地。这里人心尚稳,守将白旺综合素养及军事能力也较强。大顺军以逸待劳依托襄樊城池与清军尚有一战之力。但李自成竟弃城不守。从此,便走向了彻底覆灭的败亡之路。纵观李自成的一生,他留给后人的遗憾很多。但概括来讲,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建立国家税收制度。若能建立国家税收制度,就不会有追赃助饷政策的推出,也不会有一片石大战的失利及冤杀李岩、弃守襄樊等重大失误。总之,李自成的个人悲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近300年的屈辱历史,四大失误的代价就是江山易主。这个教训极其惨重。初稿拟就,若有时间则润色细化。谢谢邀请!

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谢谢邀请。李自成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对当时明朝、清朝、张献忠集团等并存的错综复杂的形势认识不足,对吴三桂和清军联合缺乏足够防备,又错杀了想去河南恢复农民军势力的李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