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能否改革一下看病程序?
进医院,先挂号,找大夫,交费,各种化验,拍片,坐等结果,然后拿着各种手续,找医生,开药,又排队拿药,一个有病的人很难完成
医院当前需要改的不是看病程序。而是要找回30年前的办医院的性质。是怎样把身体里的病看好,而不是怎样把身体外的钱看到手。
医院能否改革一下看病程序?
把自已当上帝的人太多了。
医院能否改革一下看病程序?
专门设立一个老年人挂号窗口,因老年人不会在网上挂号,特别不方便。
医院能否改革一下看病程序?
不抱任何希望。
医院能否改革一下看病程序?
所以呢?去了不用挂号直接找大夫,谁能抢前面谁先看。再给大夫每人配个刷卡机配个药柜,写完了病例直接交钱拿药走人?医院治的是病,治不了矫情。
小病小痛,一个人完全可以搞定;大伤大病会一个人去?家里人都不心疼他/她,医院管的着吗?
医院能否改革一下看病程序?
提问者肯定对这个诊疗流程有一定的想法,不如说说看,说不定还真有可能会实现。
不只是病人,有时候医者转换成患者去看病都会出现一肚子气,为什么呢?
- 初诊:挂个专家号,贵州省最多也就一百多块钱,三天内有效,医生花一分钟的时间给你做初步诊断,没有检查结果的支持,也不敢百分百确定,医生离开检查真的不会看病吗?这里就不扯远了,我会发专题来说。
- 检查:说回来,医生做完初步诊断就开检查单,多数检查都要预约一两三天吧,做检查花半天一天的,做完检查三四天。
- 复诊:再去找门诊医生看检查结果,不同的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度不一致、诊疗的思维也不一致,所以回来看结果最好是找原来的医生看(他对你的病情最了解),那么问题就来了,专家不是每天都上门诊的,等下一次可能是一周后了。看完可能还不百分百确定,还得重新做其他检查,这样看个病花的时间就太长了,再加上检查费用高的事实,就医体验瞬间就变得极度的差了。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总是千思万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看一次病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呢?
- 首先分析一下医生的诊疗流程:医生看病肯定得先知道来诊病人的大概情况,通过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给出一个或多个方向。有些疾病表现很特别,直接就能诊断;有些则可能跟其他疾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西医的望、闻、问是没办法区分的,就只能依靠检查了。接下来开检查、等结果、再处理,是没毛病的。但是医生单独接触每一位患者的时间非常的短,为患者节约时间?患者应该不想这样节约时间。这也难以改变啊,每天门诊量太大了。
- 其次就分析检验科、影像科的流程:影像科,有病人来先预约,一两天后做检查,做完检查可能20分钟到几天不等的时间等待打印报告(读取影像图片需一小块一小块的看,会很慢);检验科:有的项目少有人做,只有特定时间才做,这为了降低成本,也没办法,有的化验或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才能出结果,就像人长大的一个过程一样,这也没办法改变的。那么影像科的为什么要预约等待几天呢?镜检需要做肠道准备,没办法改变。有病人来了直接进入给他CT、B超等检查一下扫了不行吗?片子不能加班加点的读完吗?医生平常的事都是加班加点做完的,这样不就把患者的大把等待时间节约出来了吗?
- 最后就是医院的分工合作制度:西医,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如今已经分为很多细小学科,各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技术,隔行如隔山。那么医生只管医生的事,影像的只管他们的领域,其他同样。然而在学科上有很多是交叉、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交叉的这些事总是被当皮球踢过来、踢过去。这个问题怎么能解决?不只是说说就能解决,我也就不说了。
综上所述:患者就医体验真的很差,离医院近的患者还好,很多在大医院看病的往往是来自偏远山区而经济条件又不好的疑难杂症患者,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在这里等待。那么针对这样有改善余地的情况,医院怎么不主动去改善呢?政府为什么也不诱导去改善呢?
美国新冠疫情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都有精力在别人的家事上插手,那我们国家人口那么众多,还没有人有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吗?还是说这些当事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改变。适者生存,这样的流程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总有一天这种流程的机构会被淘汰。而做出适应社会发展改变的机构将会脱颖而出。所以,建议大家有疑问先去小医院做初步评估,不要小感冒的都去大医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