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公里后,日系和美,法,德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20万公里后,日系跟美系,法系,德系之间细碎的区别还是挺多的。由于同一个车系里品牌众多,我就挑各车系里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来对比一下。日系挑丰田,德系挑大众,美系挑别克,法系挑标致,都是各车系的拔尖的。

20万公里后,日系,德系,法系,美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这四个车系开20万公里,使用寿命在8-10年之间,个别突破十年也不是没可能。这么长的使用寿命,其中的区别可不少。

第一个区别,就是颜值。

日系车油漆薄,还比较软,开20万公里车花的不成样子,油漆光泽度很差,看起来显久。德系车,美系车,法系车车漆厚,车漆很硬,开20万公里后漆面的光泽度比日系车强,看起来显新。

内饰这块,日系车配色沉闷,内饰老气,用料以硬塑料搭配少量皮料,开20万公里后,塑料被晒的脱色,在老气的内饰设计里更加显旧,颜值最差。

德系车内饰设计沉稳大气,用料以硬塑料,亮面饰板,皮料为主。开20万公里后,虽然久了点,但是商务感倒是更加浓厚了。

美系车内饰设计比较割裂。别克内饰大气时尚,雪佛兰则暮气沉沉。开20万公里后,美系车得益于用料厚道,有种历久弥新的商务感,比大众更强。

法系车内饰别具一格,用料厚道。开20万公里后,虽然内饰料子久了,但是依旧有一种自成一格的格调在,一言难尽。

总结起来,德系车开20年后颜值最高,美系次之,法系又次之,日系最差,从内到外看起来都破破烂烂。

第二个区别,是发动机。

日系车常用自吸发动机,这类发动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质量很好,用很久都不容易坏。但凡质量好的神车,比如桑塔纳,五菱宏光,飞度等车,清一色用的是自吸发动机。所以,日系车的发动机开20万公里后,小毛病少,质量不错,刚过磨合期。

德系车常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常见的投诉是烧机油,异响,顿挫,质量并不是多好。开20万公里后,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后备箱必须常备机油,还要忍受异响,顿挫等问题。

美系车跟德系车一样全面转向涡轮增压发动机。美系车得发动机故障也不少,虽然不烧机油,但是漏油,开着开着报故障码,还有抖动,无法启动等诸多问题,质量确实不敢恭维。开过20万公里,发动机不是大修,就是在大修的路上。

法系车的发动机,是PSA集团跟宝马联合研发,继承了宝马发动机漏油的毛病,新车漏油,开20万公里漏得更夸张,跟美系发动机一样不是在大修就是在大修的路上。

总结来说,日系发动机沾着自吸发动机的技术优势,开20万公里后质量最好,德系车凭借技术底蕴质量次之,美系比德系差,法系又比美系差。

第三个区别,是变速箱。

日系车使用CVT变速箱得车,开20万公里钢带磨损,打滑是不可避免的,不是在修变速箱,就是在换变速箱得路上。若是AT变速箱,那么开20万公里基本没啥毛病,终身免维护。若是日系混动车,用了E-CVT变速箱,质量也是很好的。

德系全系用DCT双离合,低端用爱信。理论来说,德系变速箱30万公里免维护,只要开车正常点,大修不至于,但是顿挫,异响是需要随时忍受的。常年的故障是离合器片磨损,滑阀箱故障,修起来不算特别贵。

美系车变速箱质量不是很好,因为太杂了。既有DCT双离合,也有AT手自一体。美系前两代的6AT,被誉为“金属搅拌机”,体验是灾难级的,换挡顿挫、异响、故障率高,购买搭载这款变速箱的车主,被坑的不轻。新款的9at,10at变速箱,改进后质量好了很多。但是都在中高配上面使用。

DCT双离合变速箱体验也不是很好,开起来顿挫,异响是难免的。质量也比不过大众,毕竟大众死磕双离合。美系只在中低配上用双离合,质量比美系的at变速车略差一些。

法系变速箱质量不错,因为法系车的变速箱用的是爱信的6at,8at,口碑,质量都好。

总结来说,同样是开20年后,法系变速箱比日系变速箱质量好,德系比美系好。

第四个区别,是底盘。

开20万公里后,日系车底盘最松散,开起来感觉底盘不是一个整体。表现最好的是法系车,底盘游刃有余,滤震良好。德系车,美系车平分秋色。

开起来的时候,日系车转向手感最差,虚位大,指向性一般。德系车最好,开20万公里指向依旧精准。美系,法系转向手感有些浑浊,不够精准,但是比日系好。

刹车的时候,日系车刹车性能全面下滑。前半段灵敏的刹车脚感变差,刹车力变弱。后半段刹车力的全面下跌,刹车距离延长5-10米。美系车,法系车刹车性能变化不大,德系车次之。

悬挂滤震这块,日系车开20万公里后,滤芯已经由偏软变得特别软,有些拉不住车身。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会猛的一沉,失去了韧性,只剩软。德系车悬挂由偏硬变得特别硬,滤震几乎消失了。美系跟法系滤震性能有衰减,但是开起来还能保持70%的水平。

高速稳定性方面,日系车开到130㎞左右就能感觉明显的发票。德系,美系,法系上限更高,基本感觉不出来,因为开不到上限就不敢加油了。

总结起来,同样是开20万公里,日系车的底盘性能最差,德系次之,美系,法系最好。

第五个区别,是故障率。

日系,美系,法系,德系开20万公里后,故障率最低的是日系,除了换一些易损件外,基本没有太大的毛病。虽然看起来久了点,动力差了点,开起来真的没问题。德系车开20万公里后,需要时常操心异响,还得去处理一下漏油,积炭,烧机油,奇门室盖垫漏油,底盘油泥等问题,后期是比较操心的。但是跟美系车,法系车比起来,德系车还算省心。

美系车,法系车全车上下都能出问题。小到基本的车身生锈,轮胎偏磨,大到发动机漏油,还有蓄电池,轮胎等各自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去路上看一圈,会发现能看到不少年份长的日系,德系车。虽然破破烂烂,但是跑的挺欢。看到的美系,法系车,则比较新,很少见到长车龄的。原因就是法系,美系小毛病多,车龄越长毛病越多,开不下去的都卖二手处理了。

总结来说,日系车故障率最低,德系次之,美系,法系最差。

第六个区别,是保值率

开20万公里后,日系车买的人依旧很多。一台十年车龄的飞度,落地价10万块,开20万公里还能卖4万块钱。德系车就略差一些,除了桑塔纳,捷达这类神车,像朗逸,帕萨特这种街车,已经有些卖不上价格了。一台落地价23万的大众迈腾,开23万公里后,只能卖6万块钱不到。

若是美系,法系,保值率更加惨淡。一台落地价21万的别克君威,开22万公里后,残值只剩3万块钱。一台标致508,中型轿车,当初落地19万,开20万公里后只能卖到2.2万。

以上数据,都来自于二手车市场的报价,车主实际的收车价格会更低一些。

总结起来,开20万公里后,日系车能卖掉,还能卖个好价钱。德系车能卖掉,价格不大美丽。法系,美系就惨了,会被二手车贩子压价,卖不上好价格不说,一言不合人家车都不收了,不小心会砸自己手里。

第七个区别,是年检

开20万公里的车,年检比较频繁。最好过的车系是日系,总有法子紧跟排放标准。年检最难的尾气,无非是把92油换成95油,能很轻松的过尾气检测。德系车次之,年检前要加燃油宝,大多数能过。若还是不能过,一般需要去清洗积炭了,相对来说比较折腾。

美系,法系就比较困难了。这二个车系的发动机技术,比起来德系,日系来说略输一筹,技术也相对粗犷,过年检的时候可能需要请黄牛。

最后,想要买一台开得久的车,日系确实是不二之选。但是要会选,优先选择自吸,AT变速箱,油混动力,价格越贵,质量越好,就能开的越久。如果嫌弃日系动力差,那么德系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各方面比较均衡。美系,法系向来没有质量口碑,靠底盘,隔音做宣传点,跟质量完全不搭边,全靠堆料。

20万公里后,日系和美,法,德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20万公里后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法系车,有哪些区别。20万公里是汽车的一个大限,平常家用车一年开个2万公里就算多的了,20万公里基本上就是10年以上车龄了,这个年头的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问题产生。

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日系车是众多车系中稳定性最好,因为我也有一台11年车龄的老皇冠,它如今的状态还保持的非常不错,发动机杂音小,换挡依旧平顺,只是底盘方面略显松散了一些,这也是日系车的通病,不管是锐志,凯美瑞,还是卡罗拉,多开几年底盘总有一种稀里哗啦的感觉,不够紧致,当然这个可以后期通过加装一套加强筋的方式改善,单从故障率和保值率的角度说日系特别是丰田都更能让人满意。

再说德系,德系车其实小毛病不算少,当然桑塔纳捷达之类的紧凑级车就另说了,稍微高档一点的帕萨特,迈腾,或者更有逼格的3系,5系,A6等,7年就是一个大限,德系车还是更强调性能,操控,底盘质感这些东西。它们的发动机,变速箱的损耗程度要比日系高很多,基本上老的5系,A6不是烧就是漏,十台里边至少有8台都是如此。后期用车成本会陡然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开个7,8年就卖车的原因,三天两头的修确实很麻烦。从保值率的角度看,8年车龄的凯美瑞能比迈腾多卖两三万甚至更多,这就是稳定性的差距。当然德系好的一方面就是开起来底盘更整,质感比日系更好。

美系车开的不太多,不过具我的观察,路面上几乎没有多少10年以上的老美系车,从侧面可以看出美系的稳定性也相当一般。接触比较多的美系车就是君越,车身厚实,隔音水平高是它的优点,缺点就是不保值,不耐用,曾经帮朋友处理过一台老款2.4的君越,发动机变速箱漏油很严重,而且换挡平顺性一般,油耗保养费用较高,最后8年车龄只卖了7万多,血亏一笔。

法系车是所有车系中最小众的一个,市场保有量很低,消费者不认可,保值率更是无从谈起,可能是因为不保值的原因,老的法系车车在路上倒是不难见到,像老世嘉,老c5,老307等。法系向来以底盘调教著称,开起来确实是比较稳健,但也并没有传说中的神乎其神,开久了也会松散,不过比日系车还是好不少的。从稳定性上说,诸如世嘉,307这类的车还是能开的住的,三大件都很皮实,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老法系车在路上跑了。不过法系车也有一个致命伤,动力太弱,开的时间越长动力越弱,本来低扭就差,再有点积碳基本上就很难让人满意了,再者就是油耗较高,经济性很差。

以上基本就是各个车系老车的主要特点了,可供参考。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20万公里后,日系和美,法,德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感谢邀请!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这是我目前的第三辆车,第一辆二手捷达是为了练手,第二个别克君越2.4L开了 18w公里,现在开的是斯巴鲁森林人已经12万了,朋友开的是迈腾,简单说一下感受吧。

买第一辆车的时候是为了练手,捷达二手伙伴,皮实耐用,里程数不详,维修省钱,就是各处都异响,空调不错,就是因为车况不明,这台车到我手里经常出故障,倒不是什么大故障,有的时候就是一点儿小问题,维修费也不贵,几十块上百块,后来果断地出售了。

买的第二辆车是别克的君越,2010年买的,本来当时是奔着迈腾去的,朋友刚买的迈腾2.0T,极力怂恿我买迈腾,可是当时迈腾的双离合正在闹召回,于是买了君越2.4L匹配的是6AT变速箱。哎,君越也是个坑啊。可过来说君越车体重,动力也不怎么突出,起步和迈腾是没法比的,朋友因为这个取笑过我很多次,但是君越的方向盘转向阻尼真的很舒服,此外就是隔音,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内饰的豪华感,我认为甩迈腾N条街。当时不买迈腾是因为变速箱的问题,可这台君越也不争气,7万公里的时候变速箱出了问题,更换的变速箱阀体,好在在保修期以内,在135000km的时候,变速箱又出了问题,4s报价两万,后来没舍得在4s店修,找了一个修理店花了5800修的。于是以后开这台君越就十分紧张,后来在18万公里的时候卖了。

顺便说一下,我朋友的迈腾2.0t,这台e888发动机在跑了3万公里的时候开始发现大量的烧机油,朋友受到4s店的蛊惑,说适当烧机油是保护发动机,于是后备箱带来一桶机油,跟我说烧烧更健康,你丫就是嘴硬,在行驶到17万公里的时候,1000公里耗一升,到4s店不解释免费更换油气分离器,可是还是烧啊。倒是他那台变速箱还是很坚挺,没出什么大毛病。

买的第三辆车是斯巴鲁的森林人,之所以买这台车是因为轿车开腻了,同时我认为美系。也靠不住,德系靠不住,于是换日系吧,当时二三十万整车进口的全时四驱城市SUV,就是只有森林人了,2.5排量匹配CVT变速箱,说实话,加速感受很一般,就是四个字“各种温柔”。隔音方面也不怎么好,高速舒适性也不怎么样,买到手之后,当时感觉各种后悔,后来在东北经历了几次冰雪路,感觉立马就改变了,这货在冰雪路上以时速80km的速度可以很稳定的行驶,这是任何其他适时四驱城市SUV所不可能做到的。目前行驶了12万公里,基本上也没出过什么毛病,换过两个刹车灯泡。

总的来说,车无完车,抱着一颗包容心去选车,拥有一颗平常心去开车,无论德系美系,日系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这就是我目前所能感受到的一些心得吧。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20万公里后,日系和美,法,德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我一发小,专门经营二手车,他从事的规模不大不小,手里的车辆估计有50辆左右,巅峰时期大约100辆,二手车贩子比较喜欢收购行驶里程较长但价格还不贵的车辆,这样的车辆价格便宜,并且非常容易出手,而买这些车的车主基本都是拿来练手用,从他手里经过的20多万公里的车辆真的是数不胜数。

日系车

20万公里后,最为稳定可靠的当属日系车,日系车以丰田居首,本田、日产都要靠边站。

丰田车辆最为出名的当属它的动力系统,以丰田凯美瑞为例,我驾驶过一2009款2.4L5AT动力系统车辆,行驶里程19.5万公里,这款动力系统现在已经被淘汰了,但是这款动力系统却将丰田的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20万公里后,发动机噪音还很正常,整体声音低沉,没有任何顿挫抖动现象;5AT变速器没有现在的6AT变速器顺畅,但换挡节奏感出色,没有漏油或异响现象。20万公里,无大修的丰田就是这么刚。

不过日系车的底盘远没有发动机优秀,19万公里后,底盘稳定性略显不足,高速行驶有种飘忽不定的驾驶感,抓地力也不是很好。

美系车

20万公里的美系车并不是很常见,现在二手车市场,也就君越还算是经常性遇到,不过君越这款车保值率很低,10年20万公里的车辆,三四万就可以拿下。我认为,老款君越比新款君越扎实很多,老款君越更商务,车辆内饰低调沉稳,做进去之后就有很浓厚的商务气息,隔音效果堪称优秀。

不过,美系车比较费油,而20万公里后的二手车,油耗就更高了,君越2.4L6AT动力系统,认证油耗9.4L/100km,实际驾驶油耗都是喷着13个油以上的水平,堪称是油老虎。这款车听说故障率也很高,像6AT变速器阀体总成会损坏,一般情况下,二手车市场对于美系车还是很谨慎的。

德系车

很多人都认为德系车比较高大上,德系车的品质肯定更好,其实不然。德系车更注重的是车辆的驾驶感,希望车辆发挥出其应有的性能,所以,对车辆的驾驶舒适度、耐久性方面就不是很重视。像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等车辆,在行驶至10万公里时,基本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比如底盘异响,转向异响,发动机烧机油、变速器漏油/顿挫等等。

现在我们大家普遍知道的内容就是大众2.0T发动机烧机油事故,我这朋友就收到了一款二手帕萨特,2011款2.0T7DCT动力系统,这款车不到20万公里,但是机油基本上2000公里能烧1L,其实,在大众看来,发动机在性能优秀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烧机油现象,他们也特别想压榨发动机的潜能,从而使车辆更好的发挥其极限水平。

大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异响现象,八成是橡胶垫老化造成的,车主只需要更换橡胶垫就可以轻松解决。

法系车

在日美德法这些车型中,最不保值的就是法系车,不仅仅是二手车市场,法系车新车问题点也很多,比如开闭件异响,像车门、天窗、A/B柱等等,可能大家都不喜欢开法系车,所以,20多万公里的法系车真的比较少。

法系车最优秀的就是底盘特性,开起来非常稳健,不过,法系车长时间驾驶之后,动力系统衰减很严重,比如发动机动力衰减,油耗增加,很多人把这种原因解释为积碳。

综上所述,在二手车领域,最受欢迎的就是日系车,日系耐久性优秀、稳定性可靠,德系车虽然新车性能出色,但10万公里后,逐渐出现各种小毛病,美系车和法系车,保值率很低,在二手车市场基本上快要被边缘化。

20万公里后,日系和美,法,德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没有过亲自开一辆德、日系车超过20万KM的经历,但我开过20万千米以上的德、日系车。这个题目,我没有把握说的准确,我只能谈谈我个人的感觉。法、美车开的少,也没什么体会,就不说了,只谈谈对德、日系车的感觉。。。

我目前开的两辆车,分别是5系(合资)与进口版的Q50。5系买的早(2014年3月),到今日已经接近5年了,里程8.5万千米,并没有烧机油、漏油的现象,但是“空调压缩机”上周坏掉了,换上了一个“南京奥特佳”(给华晨做配套的)的空压机,花了1700元(被杀熟了)搞定,实话说这几年间唯一的一次出问题。平时我只是按时保养,也没有特殊的照顾过,说实话我对目前德系的质量还是满意的,至少没有天天修理厂,4年多维修才花1700元,我非常满足。我预计跑个15万KM也不会有问题,但一些密封胶条之类的一定会老化严重。

至于Q50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皮实了,用料非常足,我多次拖底,底盘护板都已经被我磕出一个窟窿、三元也磕出个小坑,但也没有问题,发动机VQ37,十几年前的发动机,技术非常成熟,我在车友会里见到过里程32万KM的G37,没改装,动力似乎比我的3.8万KM的Q50还要强劲(G37调教更激进),所以呢对于日本的发动机,跑个2、30万KM都是轻松的。但这种轻松是建立在正常维护的情况下,像什么日系发动机无需大修之类的话都是谣言,无论德系、日系的发动机到了大修的时候都得大修!!(不大修一样出问题,日系发动机耐用,但也别传神了)说一个我经历过的事吧,上世纪80年代初,沈阳某工厂急需购置通勤客车两辆,那个年代国内车源稀少,厂子要买车也需要有“指标”,上级批了一辆(先购入第一批黄海大客),由于不够用,厂子就得自己想办法,从某渠道购入一辆“日本客车“,该车在日本已经服役17年了,不知换了多少手。结果这辆“日本淘汰客车”与“黄海(新车)”同时上岗,只两年半都不到,黄海车体已经烂出洞了,后来这辆日本淘汰车一直坚持到了98年才退休。想想吧,那个时代的工厂修汽车全是自己的修车班,修车水平可想而知,这帮修车班人员甚至根本不知道汽车需要用专用的机油,直接把“车床”用的机油就给灌进去了,这日本破车居然也能跑,不得不说是奇迹(也许有夸张成分在里面,但也足以证明日系发动机很耐用)。其实现在想想为什么会传出德系车修不好的说法?其中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修车班真心修不了德系车,现在的汽修工也不爱修“德系车”,嫌复杂、麻烦,要不然怎么到处是“德系专修”的汽修厂呢。。。就是因为德系车复杂。。不好修而已。对于老旧的德、日系车,我的感觉就是,德系车开个2、30万千米,可能到处漏油,各处密封条全部老化,但车架子还很坚实、板正,大修一下、把该换的都换了,它还是很整装的,白话讲就是“倒驴不倒架”。而日系车开个2、30十万公里,可能任何关于“漏”的问题都不会出,车子也找不到什么其它毛病,但开起来就会感觉车子如船一般(左右晃),无论怎么修、怎么换,它的架子完了。

20万公里后,日系和美,法,德系之间有哪些区别?

本人第一辆车国产车,当然只有五六万块,质量肯定非常一般,价格在这里;第二辆车是韩系A级车,九万多,性能肯定远远好于国货,毕竟不是一个级别车,价格也摆在这里,而且即使同级别韩系质量和技术还是好于自主;后来开过马六的日系……  直到这两年开过试过欧美系的车,我的理念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比如说朋友的朗逸和迈腾(欧美系),从开车门,到坐进去,到开起来,感觉同日韩车完全两个档次,这种差距就如同国产车和日韩车的差距! 这几年出差以及试过和做过朋友的欧美系的车,包括朗逸、科鲁兹、迈腾、科帕奇、英朗等,  第一:感觉地盘和车身特别扎实,刚性十足,很有一体感,而日系车确实没有,感觉松松垮垮和轻浮;  第二:欧美系开关门的感觉和声音很舒服,钣金厚实,关门时 “peng”的一声,浑然一体而紧凑。而日韩系关轻了关不上,关重了就papa的感觉松垮零散;  第三:说点细节,比如玻璃升降,欧美系平缓很舒服,而日车上的一按按钮,玻璃陡然而且非常不光顺的跳上来,感觉特别粗糙和松散。  就算是在路上开,当有啥子和小东西落在车上时候,日韩系由于钣金薄,给人感觉跟纸一样,而欧美系厚实给人感觉安全。尤其是日系车 开起来感觉特轻浮,还不如韩系! 根据我的感觉,  德系美系车用料讲究而且用料十足,车身硬实,地盘沉稳,安全性高,也因此车身较重,节油不佳;  日系韩系车车体较薄,地盘及车身松散,安全性低,但车身较轻,比较省油,但是无任何操控好感;  国产车目前发展势头较强,价格便宜,维修成本低,也有不少车型供选择。  如果从安全性、操控性、环保角度(欧美系由于发展较早,也非常注重环保)讲,建议买车首选欧系美系车、其次国产车、日韩系最后。  从车身刚性质量来说,  - 都是皮薄,有的车甚至薄到可以用手指按一个洞或者随便碰一下就陷一个大洞  - 用料差,内饰看起来很漂亮很精致(花里胡哨),但是稍微仔细看一下就知道,你会发现用料多为材质很差的塑料,相比于欧美系,一看就不是一个档次(我想大家说得日韩车内饰好,恐怕也仅仅是指其设计时尚和拉风头,要说用料和环保方面,跟欧美系差距太大) 只是 实事求是讨论下而已…… 日韩系做工和耐用性确实不行,差距太大!之前我的国产 韩系日系车,无论哪方面感觉都特别松垮,给人感觉不扎实而且偷工减料厉害~ 因为很多网友和车友的话来说  “要是人人都懂车,日本车根本就没人买!在美国,开日本车的都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一旦有点钱肯定马上换掉!”  为什么中国好多人买日本车?  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市场需要决定的,日系便宜,同级别比欧美系便宜很多;  二是日本车确实能蒙很多人,比如马自达6,单那个外观,就能让好多人心仪,但是你开过之后,你在开开同价位的德系美系,甚至韩系和国产,都比他强不少。 当然,我本人只是说得质量、操控感、安全等!  至于小毛病方面,日韩车当然基本没坏过,只是出现过中控偶尔异响、车门内把手用力拉有声音、玻璃升降不平稳,这些毛病啥子都知道是因为偷工减料惹的祸!别的毛病几乎没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