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呢?

众所周知,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20,一旦超速行驶,就要面临扣分即罚款。但是就算这样,依旧有不少驾驶员无视法令,在高速上超速行驶,每年因为超速行驶造成的事故不在少数。那么问题来了,与其设立法令限速,不如从源头上面下手,直接限定汽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20,不就一劳永逸了么?

从实际情况来说,任何写入法条的法令,都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才确立,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不这样做,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限速120会造成动力不足,汽车实用性大打折扣

从技术方面来说,若是把进口车,国产车的最高时速都限定在120,会造成不少麻烦。首先我们要知道,若是把汽车的最高车速限定在120有二个办法,第一个是电子限速,一旦时速达到120,车辆ECU就自动断油。第二种则是采用配备仅够开到120时速的小排量发动机,比如1.2L自吸发动机。

这二种办法,前者因为是电子限速,依靠程序限速,自然存在破解的可能,不实用。后者则稳妥一些。若是采用后者,问题就多了。

首先就是标准不好确立。开过车的都知道,平地跑120跟上坡路跑120所需要得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到时在设立标准的时候,若是按照爬陡坡的动力标准安排发动机,跑平地则会动力过剩,极速会超过120。若是按照平地跑120的标准安排发动机,会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小排量发动机来在平地跑120够用,但是我国西高东低,山地,丘陵,高原,谷底层出不穷,还有陡坡,盘山公路。这些特殊路况,小排量发动机连坡都爬不上去,汽车就成了鸡肋,实用性大大降低。若是跑到西藏这种高海拔地区,发动机因为缺氧导致动力下降,结果只会更加糟糕。

到时动力标准就不好确定了,需要考虑平地,山地,高原,盘山路等各种路况,保证在所有路况中时速能够达到120。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会导致技术停滞不前。

现在汽车技术从一百年前的单缸发动机,时速不过百。到现在的十二缸发动机,极速近四百,技术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若是进口车跟国产车最高限速120,那么不需要高深的技术就能达到。比如五菱之光,售价3.28万,使用1.2L 76马力发动机就能极速就能跑到120。

若是把进口车,国产车极速限定在120,需要的技术过于粗浅,很简单就能达到。现在的技术已经过剩,车企没有继续开发的动力,不需要再投入研发资金,技术就会停滞不前。技术停滞不前,除了影响汽车性能外,还会影响经济。

第三:会影响经济

要组装好一台汽车,需要大大小小一万多个零件,需要全球供应链配合,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养活了百万计的工业人口。这里头,有供应发动机的三菱以及各大主机厂,供应变速箱的爱信,采埃孚,格特拉克,提供玻璃的福耀玻璃,提供ESP系统的博世,大陆,提供轮胎的马牌,朝阳……等等等等。此外,汽车行业还有庞大的售后市场,比如机油,机滤,洗车,镀晶,座椅套,车膜等等。这些行业,从业人数不计其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若是把进口车,国产车的最高时速限定在120,那么装配一台汽车的零部件,不需要多么高精专就能做到。就拿五菱之光举例,卖三万多就能跑到120,还有五个座位,代步足够了。但是很多追求速度的车,比如保时捷,兰博基尼,想要达到更快的速度,会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风阻,造型等多方面下功夫,这些都是需要对应的技术来支撑的。远的不说,就说底盘,一款不好的底盘,速度越快越飘,是跑不了太快的。但是宾利等顶级跑车,时速破300底盘依旧是稳稳的,这就是底盘技术,博大精深。

若是把国产车,进口车的最高时速限定在120,我们会发现,豪华车市场消失了。因为家用车跑120,劳斯莱斯也只能跑120,而不是365km/h,豪车用来彰显性能的极速没法体现出来,就撑不起高昂的售价,动力带来的高昂溢价没了。试想一下,兰博基尼只能跑120,可玩性降低,买的人自然少了。

现在豪车市场消费可不低,就拿BBA来说,一个月卖3-5万辆,按照单车30万价格计算,一年就是千亿级别的市场,这还不包括雷克萨斯,红旗,凯迪拉克等品牌。若是豪华车市场萎缩了,经济绝对会受到冲击。到时经济下行,失业率升高,这就更令高层头疼了。

第四:不利于高速安全

安全角度出发,把车速限定在120也不能保证高速行驶的安全,可能还会增加高速风险。就拿常见的高速超车来说,超车要稳准狠,速度要快,切忌犹豫。若是把最高时速限定在120,到时超车超一半,速度上不去了,就会打乱超车的节奏。节奏一乱,反而更容易出事。

第五:不利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关于超速罚款有一个法条,说的是超速10%以内只警告,不罚款不扣分。之所以这样设定,是考虑到道路通行效率。

跑过高速的都会遇到一种面团型车流,一堆车挤在一起,规模或大或小。因为车流大,车速也快不起来,跑起来跟国道差不多。若是老司机则会想办法超越车流,等到超过去后会发现前方明显通畅很多,到时速度就可以提起来了,旅途的时间也会缩短。而且有些司机跑高速,未必会压着限速跑,偶尔跑快一点,确实可以更快到家。

若是把车辆极速限定在120,有时候想快都快不了,大家挤在一起开车,把高速变成了国道,开起来自然就慢了,道路通行效率就降低了。

第六:会挫伤外国车企的积极性。

我国车市上,国产车与合资车同台竞争,合资车因为技术先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虽然大部分钱都被外国公司拿走了,但是与之合资的中国企业,还是赚了些钱的。这些钱也拿出了一部分用来研发自己的国产车,也算好的一面。

若是把出台这么一条强制限速的办法,那么外国车企可能就不会进入中国市场了。因为国内的大部分车型,在国外都是有原型车的,顶多为了中国市场做出些许改变,比如BBA针对中国市场给车做加长。不过小改动可以,但是要让外国车进了国内,把车速限定在120,就要对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零部件做大幅度的修改,修改幅度不亚于重新开发一台车。这对于车企来说,是要考虑成本的,最后绝对是不划算的。毕竟合资企业又不是靠着国内市场过日子,为国内市场搞一台特供车,无法与全球市场通用,就会挫伤外国车企的积极性。

到时外国车企推出,国内又要有大批人失业了,倒逼国产车进步的动力也没有了,收入少了,税收少了,还要被国际社会扣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帽子,无法与全球标准接轨,在全球化的现在,这是不合适的。

其实道路安全这事,不是单靠限速就能解决的。虽然高速公路上事故时有发生,但是也不全是因为超速导致的,直接一刀切的做法肯定是不适合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安全驾驶的理念传达出去,深入人心,从人出发,才能更好的避免高速事故。毕竟,开车的是人。如果驾驶员不靠谱,别说限速120,哪怕限速60,该出事的依旧会出事。

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呢?

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20km,而任何的车子都不限速,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根本就限制不住,过去日本交通部门和各家车企签订君子协议,将马力限制在205kw,可那又有什么用?消费者买到手之后,稍微改装一下,动力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所以这类限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即便车企将车速进行限制,但这能难住我们聪明的改装店么?取消限制就好了。。。

想真正对车速进行限制,就必须从硬件下去下手,比如当年鄙人开过的一辆奥拓王子,只有36匹马力,鄙人将其拉到过110km,但实在是上不去了,这就叫硬件限制;现在的车子也同样拥有限速,电子限速一般在200km左右,换句话说有些车子跑到了这个速度,即便动力储备充裕,也没办法继续提高了;不过这个限制也可以取消,所以就更不要提车企限速120km了,不要小看车友们追求速度的信念,如果一个人想超速,骑自行车同样能超速!限制是限制不住的。。。

车企限速,会对工业发展造成重创

为什么如今的汽车产业如此多彩绚烂?还不是因为竞争么?追求的就是更快、更强,所以车子才成为了每一个所追求的工具,现在如果车企限速120km,那么众多车企也就失去了竞争的动力,想要车子达到120km太容易了,随便给家用车装上一台摩托车发动机都可以(只是比喻),那么主机厂还研究内燃机干什么?所有的产品休息限速120km,那么好车、豪车还有存在必要性么?在高速上一辆法拉利追不上卡罗拉,这样健康么?好看么?当然卡罗拉车主心理倒是美了,花小钱办大事对么?所以这个世界的发展,只要就是因为不同,如果世界大同,也就失去了进化的能力。。。

超速问题在人、而不在车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是本末倒置、带有极强的误导方向!因为有些驾驶者,不守交规、超速行驶了,就要将所有的车子进行限速120km,这样好么?菜刀本身并无伤害性,因为一些使用者的错误使用、导致伤害,难道也把菜刀给禁了么?汽车是工具,工具没有生命、没有思维判断逻辑,所以工具永远不会错,而出错的永远是人;而人出错、犯错超速了,为什么要给车子限速?交规上已经作出了各类超速的惩罚条例,难到这还不够么?难道非得将车速限制在120km么?还是那句话,限不住!所以车企绝对不会限制车速在120km,如果人想超速,无论怎样都会超速,这不是给车子上一个电子限速装置就能解决的,所以车企真这么做完全是在得罪消费者,所以车企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换句话说车企将决定车速的权利留给车主,也是对车主的一种尊重!还是那句话超速行驶错在驾驶者,而车子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给车子来限速是愚不可及的;而在未来的房展方向是不断提速的,即便现在限速120km,但在未来咱们的限制也会随着发展不断提高,高铁都可以不断提速、高速公路也会的,但需要一个周期!

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呢?

我们知道,国内的高速公路都有限速,限速从80km/h~120km/h不等,最快的限速就是120km/h了,相当于我们在国内的高速公路上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120Km/h,那么为什么在高速公路都有这样限速的情况下,市面上的小汽车大部分都可以超过120km/h的速度行驶呢?就像题主说的,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

我想说的是,虽然法律上规定最高车速不能超过120km/h,这并不能代表车辆的最高车速不能超过120km/h,因为汽车需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动力储备,以此来应对依稀突发的情况,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车不管多大排量的都把极速限制在120km/h的话,那么高速公路上面的车都以120km/h行驶的话,虽然不会存在超速的可能性,但是这样子的话也超不了车,如果有一些意外情况需要短时间加速的话,由于有限速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加速,有可能这样发生了事故。

从汽车的性能上来说,如果车子的极速设置在120km/h的话,那么如果我们在跑高速的时候也按照120km/h来跑的话,相当于行驶起来就是车辆的极限,如果我们把内燃机的车辆开到转速和动力的极限的话,短时间还没什么问题,但是长时间这样行驶的话,就会造成车辆水温过高,并且油耗也会比平时驾驶的时候要高很多,这样的设置是不科学的。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驾驶的车辆,在120km/h巡航的时候,转速一般在1500~3000转/分钟之间,这样的转速下发动机没什么噪音,而且油耗和震动会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巡航的话不管是车辆还是车上的乘员都会是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也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有限速的话,那么车辆在速度到达120km/h的时候,就会出现断油的现象,车子会一顿一顿的,这样不仅比较危险,还影响驾驶的体验,所以完全没有限速的必要。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国内的高速公路来说,虽然说在行驶速度上是有限速的,但是这样的限速只是对于路面进行限速,对车辆的话其实没有限速的必要,因为如果是将所有汽车的极速都限制在120km/h的话,不管是从安全性还是从舒适性上面都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有些车辆属于特种车辆在一些情况下是要以超过120km/h的速度来行驶的,如果有限速的话将会影响其用途。

请关注:明说汽车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呢?

现在的燃油车都可以轻轻松松跑到120kph,如果车辆限速乃是国家法规要求,所有的车辆必须控制在120kph一下,这样还可以,否则如果企业单方面限速,估计这样的车辆一点儿市场也没有。现在都规定汽车最高车速必须控制在120kph以下,但是在高速上行驶的老司机,几乎99%以上车速都有超过120kph精力,可能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但是为了赶时间,同时为了高速超车加速,车辆速度上120kph很正常。

车辆如果有最高车速120kph速度限制,高速上超车会一点儿劲也没有,车辆动力特性会大幅下滑,大排量发动机更没有市场。

车辆最高车速衡量车辆动力

在国外,尤其是德国,车辆是没有最高车速限制的,只要你敢驾驶,车辆允许的速度范围内,尽可以任意驾驶,所以,现在的车辆,最高车速都是没有底线的。但是对于一些轿跑,发动机排量达到3.0T以上,这样的车辆最高车速是由最大值限制的,最高也就可以达到250kph左右吧。

最高车速其实是车辆动力特性的重要指标,查看一辆车的动力潜能究竟如何,可以参考汽车的最高车速指标,最高车速越高,车辆动力越大,可开发的动力潜能也就越大一些。

特殊车辆

对于中国本土,其实有一些车辆必须要达到120kph以上,比如交通救援车,警车,救护车等这些特殊车群,对于这部分车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车辆在安全范围内,必须尽可能提高车速,完成快速紧急救援任务。

“汽车概况”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限制车辆最高车速,即使通过发动机控制程序限制车辆最高车速,但是通过ECU刷写,完全可以修正程序,使得最高车速没有限制,车辆行车安全完全靠车主本人控制,与最高车速无关。

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进行最高车速限制?欢迎留言评论!

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呢?

国内应当整顿80公里以下的限速公路,国内公路我们自驾游跑了大半,很多省公路路况甚至超过高速公路,限速60,这是在折磨开车人的耐心,也是严重浪费资源,还有的人口希少省份,公路质量超过内地公路,沿途很少碰到交会车辆,限速60,还是区间测速,我只好定速巡航设在65,这种公路在甘肃、青海、新疆较多,其他省也有,高速与国道、省道之差就是限速,国家在铁路上一再提速,为何公路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限速,即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效率,利国利民,随着国家公路建设越来越好,路况比过去大幅度提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不同的道路,车流量,人口密度,制定不同的限速。

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为什么国产车和进口车都不限速呢?

从车子的性能上来看基本上进口车也好,国产车也好,最高时速都能超过120km/h,我觉得这是福也是祸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汽车定在最高时速120那么,司机的福就是永远不会因为超速而去罚款!那么祸在哪呢?对于一些特殊车辆比如救护车、警车、消防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是福也是祸!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采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