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想听资深人士的见解。

目前国产车跟合资车比起来,形容起来就是不断追赶,试图追平甚至超越。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国产车跟合资车还是有些差距的。而且,这里的国产车,指的是一线国产品牌,比如吉利,长安,哈弗,奇瑞,比亚迪这几个。其它的二线自主品牌,还差的挺远。

国产车现在与合资车的差距,主要在一些零部件的耐用性上面。像合资车吹的天响的三大件,国产车并不虚,有的还表现的更好。

拿我那宝骏560来说,16年买的手动精英版,开了四年多,经常停在马路边日晒雨淋的。但是这么多年来,三大件愣是没出问题,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稳的很。

国产车发动机与合资车不相上下

很多合资车主一提到国产车就拿发动机说事,但是你要他说细点他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好,就会重复质量差,容易坏,油耗低这几个点。要他举例?说不上来的。

可以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合资车潜移默化有意宣传来的。国产车刚开始,确实是靠买,靠仿制发动机过日子。但是到了今天,仿制已经走不长远,所以各家国产品牌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发动机。其质量过硬,动力强,油耗低,已经不虚合资品牌了。

吉利,自主品牌老大,销量连续几年拿了第一。现在拿着收购沃尔沃的技术,旗下有1.0T,1.5T,1.8T,2.0T高低功率各排量发动机,拿奖拿的挺多。

长安,自主品牌老二,国企。现在有了蓝鲸系列发动机,有1.4T,1.5T,2.0T三个主力排量。其中1.4T 160马力,比大众EA211 1.4T 150马力强。

长城哈弗,算是老三。目前有1.5T和2.0T二个排量发动机,都拿过中国芯十佳发动机。

奇瑞,技术实力强。目前有1.6T和最新的2.0T发动机,性能参数属于国际一流水平。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燃油车不是重心,但是也有1.5T骁云发动机,以及1.5L插混专用发动机。无论是专为燃油车打造的1.5T发动机,还是1.5L插混专用发动机,都跟合资品牌打得有来有回。

现在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发动机对比,差距不大,互有胜负。合资车技术实力强,都是先发新技术。国产车则是摸着合资车过河,但是也能吃透大部分技术做技术储备,做出来的东西都可以算的上自主自研。

从这些一线国产品牌发布的发动机为节点,国产车跟合资车算是打平了,未来也拉不开很大的差距。因为燃油车已经是明日黄花,新能源汽车才是未来主角,发动机已经不再值得大投入了。

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变速箱各有特色,差在调教

因为变速箱技术壁垒的存在,国产车搞AT要承担高额的专利费。绕过这些专利则不合算。所以,发展DCT双离合变速箱,就成了国产车的共识。

DCT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理解为二个手动挡加上一套液压控制系统跟换挡机构,最后再把换挡逻辑这些软件层面上的东西跟上就好。而且没有AT的技术壁垒,兼有换挡速度快,稳定性好,油耗更低的优点。所以,国产车基本在发展双离合变速箱。

以前,国产车的双离合,都是粗糙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这种干式双离合,没有变速箱油辅助散热,若是碰到拥堵路段,需要频繁换挡,低速跟车时,离合器会因为长期半联动发热。为了防止变速箱因为离合器半联动过热影响寿命,在换挡时,控制离合器快离快合,减少摩擦发热。这样一来,低档位因为齿比变化大,换挡太快容易顿挫。虽然能用,但是驾驶感受不是很好。

现在,国产车都用上了最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种变速箱,离合器是泡在变速器油里面散热的。在换挡的时候,可以控制的更加精细,有效改善换挡顿挫,容易热保护的问题。

比如吉利有与沃尔沃联合研发的七速湿式双离合,还有专为插混车打造的混合动力变速箱。

长安有自研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核心部件来自一线大厂。比如离合器模块就是博世提供的。

长城在17年就有自己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到了20年,已经宣布搞出了9速DCT变速箱,以及为插混车准备的,全球首款前置前驱混动同轴P2架构, HEV插混9速双离合变速箱。

奇瑞在变速箱领域技术沉淀更加深厚,早就跟格特拉克搞出了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实际性能不俗。

比亚迪则另辟蹊径,作为最早量产自研双离合变速箱的国产品牌,燃油车这边,有自研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插混车则有E-CVT变速箱,专用插混车量身打造。

所以,国产车在变速箱领域,自研的变速箱有,技术实力也到位。差在调教经验,相信过了一二年,再找些资深调教专家主导一下,这些都不是问题。比如长城现在变速箱调教就做的不错,请的技术大牛是曾经为奔驰开发过9AT、为大众开发过DSG的格哈德•亨宁。

底盘是国产车的弱项,但是能用,差距不大

底盘跟变速箱一样,国产车跟合资车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在调教方面。

就车主感受最直接的底盘悬挂来说,同样是减震弹簧,软一分舒适度上去了,但是要损失抓地力和支撑,到时高速不稳,过弯姿态夸张。硬一点抓地力强,过弯信心更足。但是车主会觉得这车舒适性差,太硬了,滤震不好。

所以,软硬之间如何调是个问题。要做到软中有硬,初始软,可以滤震。到了中后段就是硬一些,拉的住车子。这些东西,从选材,到实际装车,到一次次组合试错,都需要时间积累。

合资车因为造车时间长,对于底盘悬挂的选料,调教都有更加深厚的经验和数据累计,所以大部分的合资车都比国产车悬挂要强一些。

从悬挂看整个底盘,也是累计经验不够。仔细想来,国产车也是这几年才刚刚出头,你看以前路上跑的,一抓一大把都是合资车。所以,时间沉淀后,国产车的底盘已经没那么差。跟合资车比,有差距,但是没那么夸张的差距。比如说国产车开几年底盘就烂了,就散架了,烂底了之类,这就是无稽之谈了。

国产车与合资车主要的差距,在细节

国产车价格低配置高,外形出色内饰也是各种高级材料,那么,国产车企不用赚钱吗?不是的,要赚钱。既然要赚钱,那只有从别的地方省钱了,也就是易损件这些。

拿我那车来说,用了二年,左前门锁失灵,时好时坏。后摄像头进水起雾,好在保修期换了新的。蓄电池三年就坏了。但是,三大件很稳,没毛病。

可以说,这些易损件,是大部分国产车企用来扣利润的点。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依靠外购得来的。比如我那左前面锁块,我一说,修车的就知道是锁块坏了,说明是通病,寿命到了。但是,可以用更高寿命的零部件吗?可以,但是要钱。

这些零部件,需要厂家给你做配套,做寿命测试,还要开模,生产之类的都要钱。如果你要寿命更长的零部件,加钱就好了。但是加钱这事,对于利润本来就不高的国产车来说,就没必要了。反正是易损件,坏了也不保修,还能赚一笔,多好。

合资车这边,如果不是碰到幺蛾子,一些零部件的寿命是比国产车高的,因为价格贵,可以使用寿命更长的零部件。同时,合资车出货量大,就算用了寿命更长的零部件,采购量大,实际采购价格也比国产车低得多。所以,合资车有能力使用寿命更长的的零部件。

那么,我下部车还会买国产车吗?肯定会的。因为易损件这些东西,跟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差价比起来,还赚了。反正,国产车的三大件稳得住就好。易损件坏不坏,也是看人看车型的,也未必是所有的国产车易损件都容易坏。

最后,国产车跟合资车比比三大件是没有问题的,稳的很。但是在细节上,跟合资车还有些差距。但是这点差距,在我看来,完全可以用更高的配置,更低的价格抵消掉。

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修车师傅都知道国产轴承3万公里就会异响,进口轴承可以用到汽车报废,大家不要盲目自信,表面上的差距在缩小,核心技术之间的差距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自主品牌这几年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外观设计愈发成熟,抄袭、山寨的影子少了,众泰之流已经被市场淘汰。

吉利、比亚迪、长安都有了自己的家族设计语言,高度原创的外观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说国产车难看已经成为了历史,倒是合资车的外观设计显得越来越中庸。

广为诟病的三大件技术同样取得了质的飞跃,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的鲲鹏动力、比亚迪的骁云动力、东风的马赫动力、吉利的雷神动力等国产动力全面崛起。

蓝鲸NE1.5T发动机全程保持每分钟5500转全油门高速运转工作状态,全负荷运行259小时46分45秒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耐用性、耐久性、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鲲鹏2.0T发动机各方面参数全面超越大众EA888 2.0T发动机;吉利发布的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实现了43.32%的热效率,创下了世界量产混动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记录。

不久前,星途凌云S 取得了零百加速6.29秒,麋鹿测试成绩85.9km/h的优秀成绩,体现了国产车在动力匹配、底盘调校上的巨大进步。

从产品的角度出发,现在的国产车无论是外观、内饰、配置,还是动力、操控、底盘都不比合资车差了,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国产车与合资车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难感知到了,甚至让很多人误以为国产车型已经超越合资车了。

产生这样的误解不是坏事,反而是体现了大家对于“国产”的自信,大家就应该保持这样的自信。

但自信归自信,如果从汽车工业的角度出发,那么就涉及到工业制造的方方面面了,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差距就开始显现了。

一、关键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我们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出优秀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是核心零部件、核心的软件技术以及控制系统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比如,长城7速双离合是博格华纳提供的离合器模块,德国大陆提供的变速箱控制单元;吉利7速双离合还是要依靠沃尔沃的技术。

奇瑞自主研发的CVT变速箱,已经具备了高度知识产权,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很激动地说奇瑞实现了我国CVT变速箱领域零的突破,大家听着热血沸腾。后来了解到CVT变速箱的核心零部件钢带还是要从“博世”进口,心里瞬间感到很失落。

不仅是变速箱,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同样依赖进口,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零部件,它的作用关乎到耐久性、动力性,以及动力响应速度。

这不是一两家车企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涉及到材料学和高精度的机床,这些技术掌握在日系企业和德系企业手中,并且处于技术封锁状态。

由于机床精度不足,国产的涡轮增压器在耐久度上表现糟糕,国产涡轮增压发动机要想得到稳定的质量,就必须依赖进口。

轴承是汽车上最常用的零部件,大到发动机和变速箱上的轴承,小到车轮上的轴承,或许大家都觉得不起眼,但是同样依赖进口。

修车师傅都很清楚一个事实,如果汽车用的是进口轴承,可以做到汽车报废时轴承都是好的,可要是因为事故或其他原因换了一个国产轴承,可能使用二三万公里以后就会出现异响。

轴承这种问题与机床精度有关,也与行业标准有关,认识一位国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人员,他在谈及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差距时,很惭愧地说:“国产变速箱零配件的要求是万分之三的故障率,而丰田的爱信要求是百万分之一的故障率,国产加工领域在质量管控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不过,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很多时候不是国产轴承故意降低标准,而是采用高标准就没有办法收回成本,目前进口轴承的成本要上千元,而国产轴承成本只要二三百元。

价格决定了质量,质量决定了价格,国产轴承卖不上高价,只能通过降低标准来控制成本,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不利于国内汽车工业供应链可持续的发展。

经常说合资车皮实耐用,但是存在溢价,溢价是有的,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使用了优质的轴承和涡轮增压器也是事实。

当然了,随着国产车的利润率上升,近年来国产车也都使用上了进口零部件,与合资车一样的供应商,质量表现也差不多了。

根据J.D.Power发布的《2021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上面写: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由2020年的10个PP100缩小到了2021年的5个PP100。

二、核心的电气件同样依赖进口

汽车除了硬件,软件也同样重要,汽车上的传感器、控制软件都掌握在国外品牌手中,就比如当下最热门的辅助驾驶系统。

自主品牌基本上都采用了英伟达的辅助驾驶方案,虽然华为、百度也有这方面的技术,但是英伟达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可以说是保姆级的,直接量身定制,车企连调校都省了。

并且在技术方面确实领先,已经成熟运行多年,随着行驶里程越来越长,系统就会优化得越来越成熟,我们的企业再想要追赶,单靠一两家公司太难了。

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控制单元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供应厂商有德国的博士和大陆、法国的法雷奥、日本的松下和电装。

这些控制器就像是汽车的大脑,即使我们的发动机、变速箱设计得再优秀,用了再多先进的技术,没有这些控制单元,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都无法保障。

控制单元和辅助驾驶系统依然进口,大家或许可以理解,我要是说大灯都是进口的,会不会打击大灯的信心呢?

目前国产车使用的大灯主要来自“小系”和“海拉”,“小系”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KOITO牌大灯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是丰田直属企业。

可能有些人觉得大灯有什么技术含量呢?目前国产大灯只能作为副厂件售卖,连直接供应主机厂的机会都没有,可见差距是非常大的。

三、同样用的供应商技术,凭什么说国产车与合资车存在差距?

国产车与合资车都是用的供应商技术,这倒是不假,比如,宝马自己不生产变速箱,基本上都是用的采埃孚和爱信。

日系车和韩系车就不一样了,他们擅长使用自己的技术,比如,现代起亚可以自研自产AT变速箱;我们经常说的6AT、8AT爱信变速箱也是属于丰田控股的。

丰田、现代起亚都是市场上数一数二的汽车生产商,他们不会在核心技术上依赖别人,也不敢依赖别人。

广汽传祺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曾经GS8的销量一度接近汉兰达,而GS8使用的是爱信的变速箱。

相信大家猜到结果了,爱信变速箱由于产能不足,只能优先供应丰田,导致GS8没有变速箱无法及时交付车辆,最终流失了很多客户。

这几年所有的车企都陷入了“缺芯”的状态,国内造车新势力更是严重依赖芯片,芯片的价格涨了几百倍,被迫延迟交付和集体涨价,这背后依然是核心技术被掐脖子所带来的后果。

四、国产车缺的不是造车技术,而是缺乏优质的造车供应商

汽车工业非常考验综合工业能力,从音响、座椅、刹车卡钳、悬架弹簧、轮胎轮毂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从国外供应商进口的。

我们与合资车的差距不是在于造车技术上的差距,而是汽车供应商上的差距,目前我们唯一能够拿出手的只有“福耀”玻璃。

只有越来越多像福耀玻璃这样的国产汽车供应商,自主品牌与合资车之间的差距才会真正地缩小。

我们现在鼓励自主品牌向新能源车发展,就是因为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引进特斯拉就是为了引进完整的电动车供应链,有机会培养本土的供应商,优化本土供应链的技术水平。

目前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和第四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电驱和电控也可以实现自研自产。

我们经常说的弯道超车,并不是单指造车技术,而是完整供应链体系的弯道超车,燃油车领域国产车与合资车之间的差距已经有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电动车领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全新的赛道,我们已经有了技术和体量优势,在未来,自主品牌在电动车技术上一定不次于大众、丰田等合资车,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国产与合资车对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随着近些年国产车的进步,无论是整车的质量还是性能表现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同价位的车型在配置和车身尺寸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因此也出现了国产车水平已经达到合资甚至赶超的说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其实在这里可以反过来问一下,如果真是国产已经超越合资车,说出这个观点的人自己能相信吗?以前提到过国产车近些年在进步的同时合资车并不是原地踏步,一些技术上也是有所突破,而国产车由于之前基础较为落后,即使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同样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并且不止是在一个方面,下面就来看看国产车具体还有哪些不足。第一是三大件的核心技术,发动机方面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受制于人可以自主生产,但有了并不一定代表着好,况且也是刚刚从无到有不长时间,缺少真正的核心技术,比如本田的地球梦、丰田的VVT-i等,而且排量主要是在2.0L以内,大排量虽有尝试可效果不佳,当然按照现在的大方向来看以后是小排量的天下,可是缺少大排量发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往高端发展,到时又会被技术所限制。变速箱比起发动机是一个更大的不足,虽然好的国产发动机还算不上顶级,但是起码在各方面用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了,可是变速箱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普遍的在走双离合路线,实实在在的说整体效果表现并不好,尤其是双离合本身又不太适合国内拥堵的路况,在CVT和AT方面的发展同样也不理想。底盘在感受上相对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么明显,尤其是在低速城市代步的前提下,很难真正体会到底盘调校上的差距,但车速起来以后就是考验底盘的时候了,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操控性,现在国产车貌似没有操控在同价位中特别出色的车型,这大概就能看出地盘调教水平如何了。第二是整车的耐久性表现,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质量怎么样,这是一辆车方方面面因素来决定的,发动机可靠不出问题是一,那新车的油耗和动力能保持多长时间呢?现在的国产变速箱耐久性差不仅仅会出现顿挫等问题,是真有可能会坏,还有底盘会不会变得越来越松散、高配置的情况下能不能保证各类元器件不出故障等等,从整体的表现来看比起合资车还是有差距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某辆国产车一定不如合资车质量好,毕竟有些合资车也不见得多省心。第三更多的是人而不是车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么一种感觉,很多自主品牌在造车上显得比较浮躁,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如有的一年自己都不知道出多少新车型,还有的看到新能源市场好很快就“研发”出来了,这看起来更多的像是资本运作了,而不是踏踏实实造车,一款车卖的不好不是去找问题原因在哪里,而是停产换个外壳再当新车型卖,随着消费者对车认识的提高,现在这种办法已经不好用了,那对应的结果就是新车型卖的还不好,然后真正的停产,一些经典的合资车,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升级完善出来的,这多少也是造车上的一种差距。

总之国产车现在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华丽,想要真正胜过合资达到一流水平,未来在造车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还没有飘,但是有些消费者早就飘了。认为我们国产车已经可以与合资车媲美了,甚至还有人会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已经超越了部分合资车,例如韩系车。自主品牌汽车真的这么强悍了吗?

昨天我逛车展,听到一个朋友与丰田销售在聊天。这个朋友说20万的丰田汽车,配置这么差,还不如我们自主品牌汽车厚道。这个销售说,国产车在看得到的地道做的不错,但是看不到的地方不够好;丰田汽车看到的地方比较一般,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做的挺好。鄙人听了这话,觉得销售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丰田汽车配置不好,内饰也不够精致,这都是看的到的。而看不到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做的非常不错的。丰田的专利和技术储备是全球顶级的,这是目前任何自主品牌汽车不可比拟的。

不可否认我们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和壮大,但是与合资车的差距自然比较的大。我们自主品牌汽车成长的同时合资车就止步不前了?不可能,合资车在拥有更多技术的基础上更有了不错的发展。爱信和捷特科的变速箱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媲美。本田的发动机,更是吊打国内一众发动机。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车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依旧是很大的,甚至再给自主品牌汽车一些时间,依旧很难达到现在主流合资车的水准。

很多朋友觉得韩系车已经不行了,被自主品牌汽车冲击坏掉了。但是韩系车也不少好惹的,举例来说,现代集团一年可以卖掉八百多万台汽车,并且买到了欧美汽车大国,自主品牌汽车能做到?还有沃德十佳发动机,韩系车可以说是拿到手软,自主品牌汽车又在哪里呢?韩国的摩比斯变速箱,都用在国产车上,国产车的变速箱被合资车使用了吗?

不要自欺欺人了,自主品牌与合资车还是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车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一台好的汽车,并不是各种配置堆积起来的,造车不是东拼西凑,更不是通过忽悠就能换来好口碑的。自主品牌汽车还是有比较长远的路要走,不在技术方面下狠心,不改变造车心态,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首先我是一名国产车的车主,我觉得跟合资车差距还是有很多地方,第一,国产车的人机工程设计不够人性化或者也可以说不好,坐姿很难调到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还有变速箱跟合资比也是显得比较笨,总是感觉差那么点意思,不够理解你的意图,底盘也是显得的有点生硬,油耗市区比合资高2个左右,高速的油耗差不多。总之,国产车在进步,那些说买国产三天两头进修理厂的都是键盘侠,我的和我兄弟一起买的3年了,没动过,就正常保养正常开。

目前的国产车是否真正能与合资车相比?

很多人说国产车比不上合资车,估计说这话的人停留在旧观念上,还有就是没开过国产车,一直在开合资车,近几年的国产车有了质的飞跃,说国产车差的人就好好开合资车吧,别搞的像专家一样。说国产车油耗高福特油耗不高?大众除了小型车型捷达和双塔纳不耗油外,其它车型不耗油吗?我开的就是奇瑞艾瑞泽gx,网上老是说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咋就没看到奇瑞修车排队?奇瑞质量确实可以,价格便宜,尤其三大件没得说,细节品控确实弱了点,不可能几万的车开出几十万的车吧,我的艾瑞泽gx城市综合油耗7.7高速定速巡航100码油耗5.8

有些喷子见不得国产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