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12万新车租给单位,月租八千合适吗?
员工12万的新车以八千一个月的价格租给单位,初看是非常划算的。
月租八千,一年就是9.6万,单以车本身的价值来说,绝对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要想把这件事真的变成一笔划算的生意,细节方面要谈到位,不然可能会亏本的。
一辆车,除了落地价这种一次性的开销,养车的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而租给单位的话,日常用车这些费用怎么算?毕竟用车成本是随着里程的增加而增多的。
保险一辆车,每年的交强险和车船税是强制缴纳的,以普通五座家用车为例,分别是950元和360,合计1310元。
除了交强险和车船税,车辆还需要投商业险补充交强险的不足之处。按最简单的三者险和车损险加不计免赔来算,大概需要3000左右。
交强险和商业险每年总计4000元左右,这笔费用谁出?是车主出还是单位出?这点要谈好。
免责协议要签好大家看过新闻,车主把车借给别人开,结果借车人出了重大事故,车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的甚至赔的倾家荡产。
原因是根据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你是车主,将车出租给单位,如果车辆发生事故,车辆使用人不愿意或者不够能力赔偿时,你需要提前跟单位签署免责协议来免责,让单位承担责任。
保养按现在的车辆保养周期,基本上是5000/半年一次小保养,大保养时间长一点。
小保养一次在五百左右,大保养1000~3000不等,这笔钱是你出还是单位出?
而且单位用车,使用肯定很频繁,保养的次数肯定更多,保养这块是很费钱的。
这里要跟单位谈好,保养由单位负担。
坏件维修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部件的老化,零件的寿命到期,出现损坏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现在车辆的零整比太高了,维修费动辄几百,几千,这笔费用如果自己出,是要亏本的。
这里要谈好,单位负责车辆的维修费。
员工12万新车租给单位,月租八千合适吗?
如果这事是真的,这公司的管理者就是傻子,一个傻子带领下的公司,在如今商场如战场的环境下,只能是倒闭了度。公司都倒闭了,租金自然就付不起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不但租金拿不到,连车也可能被套进去。
1一部12万的车,月租金8000元。一年租金收入96000元。96000/12万=80%.年回报率80%,这是打算抢劫吗?啥投资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所以从回报率的角度,这肯定不是问题的。
2题中提到了事故认定。事故认定,这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要是出借或出租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属于该机动车一方的,由保险公司在强制之内赔偿,超过的部分由使用人赔偿。注意,一定要有出租或出借协议,并且要明确规定,该责任由租入法承担。另外商业保险买高点,这样商业保险也会赔。这样就能规避掉绝大多数的责任了。
3题中提到了折旧程度与租后卖车。这个不好说,看怎么开,一般考量的是有没有事故,如果有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是大事故,那就是事故车了。另一个就看里程数,开了多少公里,开的越长折旧越多。我想说的,一个12万的破车,你考虑啥折旧,能租1年就快回本了,然后随便开,也能开过好几年吧,当报废车卖也不怎么亏了。再说,有这么傻的傻子公司愿意租,你不会多租几个吗?再租几年就可以买几台新车了,12万的破车都可以换成法拉利了。
这些到不是细节了,我觉得8000元的租金,是不是包含了其它东西,比如油费是不是车主出?过路费是不是车主出?车坏了是不是车主修?出事故了是不是车主负责?如此这些都是由车主负责,不要说8000元一个月,就是8万也不能租。因为这些开支是不确定的,并且是无上限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解,燃油费,过路费,特别是交通事故的责任一定是租入方负责。车主只负责车是好的,因为车本身的原因坏了修好,以及为车买保险就可以了。
为什么单位要租你的车?难道12万的车单位买不起?付不起12万,还不能付个首付3.6万?一个单位连3.6万都拿不出的话,又如何保证能给你租金?
总之,12万的车,租金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何况是长租。如果是短租按天算的话还有可能,比如租一天200-300元。
员工12万新车租给单位,月租八千合适吗?
除非领导脑子坏掉了,或者说你给公司创造了大利润,领导就是想贴补你钱。
这么好的事情我咋没遇上?有没有公司要租车的?我的车比他的好很多,而且是大牌,上海市区随便跑,要知道上海的破铁皮有钱还不一定能拍到。
这价钱看的我心动啊,求被租车,价格我还能便宜一点,呵呵,要是租出去了,感觉我又能多一大笔收入,小日子就能嗨起来了。
万能的头条圈,有没有公司要租车的啊?价格合适还配司机,呵呵……
发现自己又开始财迷了……
员工12万新车租给单位,月租八千合适吗?
谢谢邀请,现在一般公司都是千奇百怪,很多公司都不自己买车,而是选择租车,租一辆车的价格还不低,不知道老板是怎么想的。
博主所说,员工12万的新车租给公司,一个月给8000元的月租,这个合适吗?试问我们来算一笔账,一个月8000元,一年就是96000元,都能从新买一辆新车了,这个肯定是能做的,肯定是划算的。
我们单纯从租车的角度来看,你有你的想法,公司有公司的想法,没有哪个人傻,公司考虑的是租一辆新车车的车况好,而且需要自己保养,不需要自己修车,不远自己出油钱,需要自己买保险,公司一切不用操心,可能也不用出这个司机的人力。
记得以前,我一个哥们就是新车自己开了没多久,他一个朋友是开公司的,说刚开始公司买车压力大,你车平时又不开,都快成僵尸车了,天天找我那哥们聊,最后终于说动了,平常要是租他这种国产车基本3000元就能租到,那个朋友给了4500元一个月,然后保养,保险,车坏了什么的都是公司自己处理,因为熟,朋友也没多想就直接租了,也没签个合同,也没有一个证据,有一点就是答应付年租。
刚开始一切都好,朋友时不时去看看,刚开始车子都是按时保养,还是时不时的洗一下,有的时候剐蹭了都会给朋友报备,然后及时去修,等过了几个月再去看,车子就不怎么洗了,车里也是比较乱,而且脏,朋友会督促处理,然后那个朋友才去处理,必须朋友说一些狠话。
后面朋友比较忙也没时间去看了,时间慢慢过去,差不多快一年的时候,朋友准备去收租车的钱,顺便看看车,发现车子后面都瘪了,油漆也掉了,然后找那个朋友问,他说是才刮了没多久准备去修,还没来得及,问钱的时候说外面的款还没收回来,等等就打给你。。
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朋友一发狠话,说再不给钱,就直接把车开走了,朋友当时就给了一把钥匙,朋友才直接打钱一共给了56000元,多给了2000元,朋友才没有说什么,车也修好了,朋友也就放心了。最闹心是后面这事。
朋友也就放心把车子租给朋友,也一直没有去,有一天接到交警队的电话一下子蒙了,说朋友肇事逃逸,车现在还扣在交警队,让朋友去自首,朋友一听就知道是那个开公司的朋友搞出来的事情,而且还不去处理,等朋友去交警队处理,还好人没有太大的损伤,只是轻微的伤,最后警察又找到事发地的监控,但是朋友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赔钱了事,买个人做牢了,朋友再也没干这样的事情。
如果真的想赚这样的钱,我个人觉得应该做一下几点:
第一,签订好相应的合同,租凭合同,责任需要明确,不要到时钱没赚到自己搞的一身腥,还有可能有牢狱之灾,免责条款一定要签。租车费用最好也补上。
第二,保养与维护,签订相对应的补充协议,小保养一般多少公里,大保养一般多少公里,这个都是要明确清楚,不然到时扯不清,还有保养谁出钱,都需要写清楚。然后车辆被撞,如果几次以上需要支付一定的折旧费用,不然会有人故意不爱惜。
第三,车辆的维修责任,比如平时车辆有爆胎,或者哪里有异常,各种零部件坏了,该谁出钱修理,都是需要写清楚。
第四,保险,保险也是很重要的,租车一定要买保险买多点尤其是第三责任险,有的老板为了省钱就买个交强险,还有明确这个保险谁买,谁出钱等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深圳小于,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转发,点赞,谢谢大家。
员工12万新车租给单位,月租八千合适吗?
那单位?谁家的儿子?
一个字,查!
我要买起新车自己开,为什么不租呢?没钱买。就是想买,单位老板们有公车,我也想租,没关系。
我也想租,单位老板不尿我,要租租裙带关系,各位看官,明白吗?
题主的问题很好,很切合实际,但要理解人性的弱点和贪婪,金钱人人喜欢。
财取之有道,睡觉也踏实,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年新车租金9万6;(新车12万)那就去
多去买几辆吧,这钱挣着容易。
合适,非常合适,最后看车报废或是人报废!
员工12万新车租给单位,月租八千合适吗?
车的总价120000元。
租金8000/月,一年的租金是96000元,租售比:9.6/12=80%。
从经济利益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了,要知道房子的租住比不超过5%。
如果仅租车,驾驶员的人工工资不计算在内,可以是这不是一般的好生意了,就已对是单位给你的明显福利了。
车租赁给公司后,折旧率肯定要比自己开车大很多。
自己一台车,上下班用,一年很少会超过20000公里。交公司开,一年60000-10万公里是很常见的,那么以60万公里的折旧终点计算,交公司的使用时间在6年-10年之间。
以最短时间6年计算,可实现总收入是576000元,出去成本120000元,6年净赚45.6万元,平均每年 赚到净利润为7.6万元。6年总收益为380%,投资年化收益率为25%,这已经超过股神巴菲特的21%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了。
关于保险,租给公司后,这些费用必然是由公司来承担,那么对应的事故认定也基本由保险公司来确认和赔付。
折旧基本上面已经经过计划,就算是6年报废,也可以得到年化25%的投资回报率,6年后,这福利还在就在买新车。
租后卖车也就是营业外收入了,这会提高你的收益率。
#理财厉害第三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