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笼统的概括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点太宽泛。

结合实际生活的体验与思考,我觉得可能是对国产车的不信任以及合资车莫名的优越感。

国产车不行已成为历史,别再老调重弹了

我16年买了台宝骏560。

我叔那时候还没有买车,他们搭大巴车回的晚,我开车去车站接他们。

我叔坐上车,照惯例想夸二句,结果想了半天就想起一个词:空间大!

有多大?副驾驶空间跟老板的宾利一样大!🙃🙃🙃

然后我说这车油耗低,开起来很稳。

我叔就说现在肯定了,等开久了,发动机不行了,油耗就上去了。到时再哪里坏了,修起来也麻烦。

我无语……

后来我叔在17年买了台奇骏。18年他外家侄子让他帮忙买车,最后买了台轩逸。

其实我叔的想法,可以代表大多数准车主的想法:国产车不行,跟合资车比起来差远了。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宁愿多花几万,也要选择合资车。哪怕配置,空间都没优势。

平心而论,国产车不行的时候有,不然也不会给国人造成偏执的印象。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产车无论是三大件的质量,还是耐用性,都有了长足进步。虽然跟合资车仍有差距,但是差距在缩小。

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汽车行业总体质量的表现,如下图:

通过这份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合资车的质量确实是高于自主车的。但是,这个表在我看来,对自主车有点不公平。

进入中国市场存活至今的合资车,可数的比如丰田,本田,大众,别克等品牌,都是身经百战,以质量求生存。像讴歌,雷诺,纳智捷等,要么边缘化,要么退市。

优胜劣汰之下,能在中国存活的,都是强者。

反观自主车,本身是本土作战,不管能不能打,质量怎么样,卖一台就算一台。这其中,良莠不齐,拉低了整体的质量评分。

这就好比拿尖子班跟普通班对比,不用比都知道结果了。

自主车尖子生也有那么一撮,比如奇瑞,哈弗,比亚迪,吉利等一线品牌,故障率是低于行业总体水平的,离合资车的差距很小。

所以,自主品牌一线品牌的车可以买,质量可靠,配置丰富。若是你执意要去买众泰,买力帆,那车出了问题,可不要开行业炮说国产不行。

国产车质量不行这调调,迟早会跟新车要磨合,启动要热车一样被国民遗忘。

合资车总能给车主莫名的优越感

汽车圈也有鄙视链。

进口的鄙视本土合资,合资的鄙视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内部鄙视,一线鄙视二线,二线鄙视不入流的。

中国人好面这事,多多少少有一点。不然也不会有打肿脸充胖子这句话流传至今。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二辆同价位的车开到一个不怎么懂车的人面前,他的潜意识会觉得合资车会更贵。

买了新车问候,大多数人是这么说的:买车啦?多少钱?

遇到合资车价格低了会说这么便宜啊!遇到自主车价格贵了会说国产车也这么贵?

究其原因,无非是合资车入场早,夺了第一波红利,拥有了话语权。自主车入场晚,干啥啥不行,为了活下去,只好打价格战,给人一种价格低廉的印象。

对于好面的人来说,这事不能忍。买国产车就是买的廉价货色,宁愿多花几万块买合资车。

随着国产车近些年来的发展,加上我国的新能源战略,相信未来这种宁愿多花钱买合资车也不买国产车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因此购车决定有差异不足为奇。

我们知道,自主品牌汽车的进步非常巨大,吉利、奇瑞、广汽等车企,通过大量资源的投入,通过对技术的兼容并包,无不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尤其车型的设计水平,与合资品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认为,自主品牌在中小排量发动机技术,在小型车、紧凑级车乃至中级车上的研发实力与一部分合资品牌已经没有明显差距了,只是我们还欠缺强大的品牌力。

品牌力的不足是诱发许多人购买合资车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品牌力的不足也会影响到二手车的保值率,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确实存在爱慕虚荣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也确实不得不面对折旧的现实问题。

而“为什么有人宁愿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也看不上十万块的空间大的国产车”,实际上也暴露了国内汽车市场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的不成熟。

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盲目求大求配置求外形求价低,一些自主品牌车企为了利益不得不迎合需求,不断换壳,车越做越大,价格越来越便宜,而车的品质却越做越差。

汽车上所有的组件、配置都是有成本的,看得见的地方变大了,变多了,变好看了,看不见的地方却变小了,变垃圾了。1.0T、1.3T、1.5T三缸发动机接连出现,双离合变速箱层出不穷。难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性价比?

当然,合资品牌也不全是好车,也有许多鱼目混珠的品牌车型,一些自主品牌不良的造车思想可能正是受了一些合资品牌的启发。这绝不是好事不是好现象。

我们乐意支持自主品牌,但我们的支持也应该有条件——自主品牌车企要站在消费者的利益出发,造出好车才行。

那些面包车拉皮改成SUV、MPV的,那些拿旧款车型整容后取个新名字就叫豪华的,那些推出双离合、三缸发动机车型还恬不知耻说平顺、省油、不抖动、不顿挫的车企或是车型,我们不买是理所当然。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为什么有人宁愿花十几万买一台空间小,配置低的紧凑级合资车,也不愿大空间高配置的国产车呢。这个不难理解,举个实际例子来说吧,售价差不多的速腾和博瑞你会怎么选,看一下销量就知道了,速腾月销量接近3万台,而博瑞一年也卖不了2万,十个人里九个选速腾,这就是实际情况。博瑞虽然配置高,空间宽敞,级别还大,但就是没人买账。首先国产车在品牌影响力上比起合资车还是要差一些,普遍认可度仍有待提升。再者国产车的整体故障率也普遍偏高,三大件成熟度都不及合资,买车都想买个放心耐用,当然也是优先考虑合资。最关键的还是保值率,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新车同样花十三万,五年后卖车,速腾可能能卖8万,博瑞最多也就卖个6-7万,这一下子就差出一万多块,没人和钱过不去,当然还是保值率更高的合资车更有优势。

空间和配置的诱惑力相比起品牌,可靠性和高保值率来说就变得黯然失色了。而且放在汽车成本里说,空间和配置也是不值钱的。

好的一方面是现在国产车竞争力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有不少自主品牌都取得了很高的销量成绩,国内十大热销suv中国产更是占到了7席。像哈弗h6,宝骏510,吉利博越,传骐gs4,长安cs55,荣威rx5等都属于国产的精品之作,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这不单单是一个两个品牌的成功,更多的是代表了整个自主品牌的崛起

品牌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得来说,国内市场还是合资车占大部分,不过相信国产品牌只要持续的投入,坚持更精品造车的理念,更多的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调教上下功夫,赶超合资车是迟早的事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真实案例,涉及面比较广,提供参考:

2008年我和弟弟同时买车,我买的雪铁龙世嘉1.6自动乞丐,弟弟买的中华骏捷fsv,我的车现在还丢给自己的公司给员工做运维跑现场,他的2013年就卖了,中间换过一次发动机,小毛病太多太多,空调,门窗,雨刮器,基本哪里都坏过。2013年弟弟换了荣威550的1.8自动,我买了第二部车大众朗逸现在丢给老婆还在开,省心的很!他的开了三年2016年因为故障太多,心累了,16万上路三年7万就卖了!2016年他又买了哈佛的h6,开了两年,去年就卖了,告诉我打死不买国产车,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去年他买了别克昂科威,我顺道买了君越,上个月我又提了两部gl6一个五座一个六座都顶配自己公司用!合资车不是国产车能比的,合资车那是沉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忠告1,不要忽略品牌的价值,2,买车主要看三大件,不能看电子配置什么加热按摩通风电动打孔真皮座椅?什么加热自动折叠防眩目后视镜?真的没意思的!3,买车为了方便享受,不是自找麻烦增加烦恼!4,不要看网上,网上充斥着大量只开过一部车,甚至没开过车的键盘侠误导,还有水军的误导。如果想多了解真实建议去论坛看真实车友评价!切记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我从事汽车配件行业差不多20年,把我自己知道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如果说的不正确,请包涵。

第一,合资车很多零件的设计方都不是在国内,比如大众在德国,丰田在日本,这里就多不举例了。而国产车多零件要么是自己设计,要么是完全照搬照抄。

第二,很多合资的零件都是全球采购,他们他们设计的标准有些要符合欧洲标准,有些要符合国际标准,什么美国标准,等等。对,你会说合资车大多数零件都是国内生产。图纸标准放在那里,就算是国内生产,你敢不遵守相关标准吗?而国产车零件的标准大多数采用我们的国家标准。标准谁高谁低,我想大家应该心里清楚吧!标准高,意味着零件单价也高。

第三,从事这么多年,合资车一款总成从设计研发到试制再到量产,基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候,而大多数国产车,这个过程会缩短。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如果大家买车的时候,听到一款车是同步开发,记住是同步开发,那么这车绝对不能买,这车根本不能叫成品,只能叫半成品,把消费者当成小白鼠,等消费者发现问题再接着修改,切记切记!

第四,也不能盲目相信合资,有些国产的零件虽然按照国家标准做,但是完全能达到国际标准,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就目前几家主流车企。那些小的,真的不敢恭维。

只想到这些,欢迎补充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花十几万去买一辆空间配置很紧凑的合资车?

这个问题,我感觉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五年间买了三台车。14年做点小生意,有时候拉点小货,全款7.8万买了台北汽幻速S3,看中的是北汽这款车用的是老牌发动机,技术成熟,故障率低,油耗城区八个油,也就六毛钱可以接受,后座折叠方便,七座也是够用了!外观我倒没有太多计较,结果是1.6升动力肉的要死,夏天开个空调效果也不好,老家十堰是个山城,陡峭坡度大的路多,不挂一档根本就是难为它,油耗竟然是十个多,车故障还好,二万多公里没修过,这是我最满意的。15年底卖了四万块钱,换了台吉利远景,说实在的这台车没有什么明显的毛病,各个指标都说的过去,就是大灯进水,雨天结雾!方向盘转向机间隙大!本来打算开个十年再说,做人实在点儿,车就是个代步工具,开着不丢人就行。17年初,老俵的12年本田锋范在修车店做全车漆,有事要外出办事儿,就把车托付给了我,开我的吉利走了,后来因为事情不顺得几个月才能回来,让我开他的车,12款的锋范除了空间比我的吉利小一点,其它各指标对吉利就是碾压,尤其是油耗在拥挤的十堰市,百公里油耗平均6个油不到,也就是四毛五左右,高速三毛多,看这车的维修记录,五年也就是换了个发动机底护板,炭素纤维的28块钱,坐在驾驶位置,各种操作行云流水,人机工效好,开了两个多月!!!老俵回来后,吉利通过瓜子二手车卖了五万块钱,全款九万块钱,买了台18款本田锋范!到现在。感觉国产车像个四不像,一味模仿,发动机油耗弊病多,人机工效不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