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道昰执念道是心,这话对吗?为什么?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是中国哲学里所谓的“终极真理”。你说道是执念,道是心,这话太偏隘了一点。

周文王所著《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系辞传对于周易里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孔子也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道,是阴阳变化之理,是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道理”。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什么?道在生一之前,就是一种“存在”,这是可以肯定的。那这种“存在”,到底是什么?是题主说的“道是执念,道是心”?

这话对,也不对。

说不对,是因为“道”是一种无可言说,无可辨别的存在,它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个人的“道”,都是不一样的。

说对,是因为“道”,在不同的人或地方,是可以实践的“道路”,可以施行的理论实际的本体。就比如题主认为的“道是执念,是心”。这是具体化,可描述的。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独立于万物,又内在于万物。你面向哪里,道就在哪里。你路在哪里,道就在哪里。

什么是道,道昰执念道是心,这话对吗?为什么?

这真是个难题,什么是道:老子的道德经都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开篇只说了道可道.非常道。仿佛是自从有了天地便有了道。通读后感觉没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即便道就在你身边,你也不一定认识。

那心就好理解多了,净心顾名思义是指干净的心。最无染的心莫过于婴儿的心。

人如果真的能净心放下执念,放弃一些旧的观念,以一颗婴儿的心去观道,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自然会悟出一些道理。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道是执念,道是心是正确的。放下执念,净心悟道,以得智慧。馮智学一己之见,希望你能满意[祈祷]

什么是道,道昰执念道是心,这话对吗?为什么?

老子有解说,道,强为之名,字之曰道。道乃容,容乃大,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道是公有制,曰大,曰远,曰逝,曰反。大容宇宙,反,小到精微,全抱藏。阴阳生死好坏都在其中各有所需,适者生存。体现在第一時间为所有万事万物所用。第一時间来不及统计它就消失了,因此无法说,所能说的都是先已过道的回意,非道也者,老是压在心上,念念不忘伤神伤身也,未来者没感觉到,因此不知道。道就是各取所需的容,能守住第一時间不亡于过道而去,生,生生,生,死死,长生不息也。老子有一句,死而不亡者寿,仔细悟吧。

什么是道,道昰执念道是心,这话对吗?为什么?

世界上只有一样不变,就是“道”,道就是伟大的自然力。物在人之外,也在人之内,人在物之上,也在物之下,也有物之当中。道德让人有为地对无为的自然力进行和谐分配,一旦和谐出了问题万物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这里面就是有赏善与罚恶。

什么是道,道昰执念道是心,这话对吗?为什么?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的自然规律。是无法形容也是不可说的。而悟道是通过事物的表象体会出更深层次的东西,一步步接近本源,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每个修道之人悟道的途径不同,感悟出的理论也不同,但同时都是在无限的接近宇宙的本源,所谓万法归宗。举个例子,乔达摩悉达多菩提树下成佛成为大智者,他悟出的是因果。从而奠定佛教理论。而我们看《太上感应篇》里提到的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有报,如影随形。说的不也是因果么。看来在释迦摩尼和太上老君在通往本源上又一致的感悟。大师南怀瑾说儒释道为一家就是这个道理吧。道,真是玄之又玄啊!

什么是道,道昰执念道是心,这话对吗?为什么?

老子讲的道是什么?人们要想真了解,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先明白老子看世界的方法,不是大多数人的普通方法。因此,老子视野中的世界,同大多数人看到的世界是大不一样的。简单说吧,人类有三种认识功能,一是感性认识,二是理性逻辑,三是悟性大智慧。普通人常用的方法,是第一种。科学家们常用的方法,是前两种。唯有老子用的方法,是三种,可他用的第三种方法,我们都沒有。

宇宙有两个物质世界。一个是有形有光的物体世界。另一个是无形无光的物质世界。横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是隠形无光的物质世界。

感性认识,只能识识有形世界的现象。理性逻辑,认识现象内部的本质及本质运动的规律。只有第三种功能,才可以认识到隐形与无形世界。

道字,有多种含义。道路,道理,道德(品格),道教等。老子讲的道(大道),从他的经文中看,有三重含义。一是大道无形,宇宙本原。二是根本规律,天之道即自然规律,人之道即社会规律。三是重要原则方法,养生之道,治国之道,统軍之道等。第一种含义,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老子在本原意义上讲的"大道",有六大特征:一是无形无名,或直称无。二是无极,小无内,大无外。三是遍佈全宇宙,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四是永恒,无生无死,无始无终,故称恒道。五,至柔,能穿透一切坚硬物体,内外自由驰骋,但又独立不改,不与任何物体发生反应。六,运动不息,向相反方向转化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即由无生有,复归式。我讲的这些内容,《道德经》中都有,不敢私改之。

那么,第三种认识功能,又如何开发呢?这就是老子讲的修身讲德,尊道贵德了。老子讲的德,是开大慧,得大道的法门,也全在《道德经》中,不是仁义礼智。今天,不细说了。

我研读老子快50年了,对比古今中外哲学,方识老子哲学最独特,最高超,最精深,最博大,唯一讲透宇宙本原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