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根据什么定的?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十二生肖可能是根据十二地支定的。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一个有害的东西,为何能成为一个属相呢?还能排第一?
我们细数中国古代常见的六畜(益)和六兽(害),针对庄稼和人。
分别是:
益:牛马羊鸡狗猪
害:鼠虎兔龙蛇猴
按照对列来看。“子”是“初始之态”,排第一个,那么,对应的“鼠”也就分到了第一里,时辰相应为子夜。
十二生肖是根据什么定的?
是根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定的,然后在每个的后面写上,谁先说谁就算数,唯一的规则是不能抓阄。
十二生肖是根据什么定的?
十二生肖的故事每年都在讲,为什么首位是老鼠,为什么没有猫。
没有猫是因为排序十二生肖的时候,猫这种物种其实还没有进入我国。所以自然没有猫的排名了。
其实猫这种动物进入我国,大概是汉代才慢慢引入的。但那个时候十二生肖其实已经渐渐清晰了。
真实的十二生肖先后排名来看,还是有很多科学根据的。
古人从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而后,又受十二时辰启发,发明了十二个生肖的排序。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动物的习性来划分的:
这里的“子”指的是子时,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子时和老鼠结对,是因为在子时,趁夜深人静,老鼠开始出来活动,因此称“子鼠”。这里的“丑”指的是丑时,因为是鸡鸣之时,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丑时和牛结对,是因为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这里的“寅”指的是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黑夜与白天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寅时与老虎结对,是因为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这里的“卯”指的是卯时,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卯时与兔结对,是因为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这里的“辰”指的是辰时,又称食时,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辰时与龙结对,是因为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欢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这里的“巳”指的是巳时,又称隅中,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上午9点至11点,属巳时。巳时与蛇结对是因为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这里的“午”指的是午时,又名日中,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午时”与马结对,是因为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这里的“未”指的是未时,又称日昳,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未时与羊结对,是因为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这里的“申”指的是申时,又称为哺时,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申时”和猴子配对,是因为这时候太阳偏西,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这里的“酉”指的是酉时,又称为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酉时和鸡配对,是因为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这里的“戌”指的是戌时,又称黄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戌时与狗配对,是因为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这里的“亥”指的是亥时,又称为人定,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亥时和猪配对,是因为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十二生肖是根据什么定的?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为你解答。
2020年也被中国人称作为“鼠年”,这是“十二生肖”的说法。
作为一个中国人,十二生肖的属相可谓是众所周知的,按顺序排列,分别对应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甚至传说中才存在的,一应俱全,却差别甚大。
十二生肖的由来:
现代很多人可能摸不清楚其中动物选用以及排列的规律,同时也很迷惑,十二生肖的动物里,对于中国人来说彼此间的地位差距甚大,为何还能一起被选用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又是怎么来的呢?笔者最近在研究解析天干地支的古文,无意中发现一个最可能接近十二生肖来历真相的秘密:生肖确实来源于地支,但却不是地支出现时生肖同时出现,而是在地支用于表示每天的十二时辰后附会产生。由于当时地支最初的构形本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在地支表示十二时辰后,人们为了记忆或解析天干,根据动物每天的相对活跃时间以及地支最初的字体构形,两者相互附会而产生的十二生肖。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首先,为啥生肖有十二个,而不是十、十一或者别的数字?原来,十二对于故人来说就是历法中的核心。古人观察天象发现,每一年中,月亮的盈亏要循环十二次,所以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除了月亮,古人还检测到岁星,即现在我们称的木星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以十二年为一个循环,古人为此创造了一个时间单位——纪。我们的十二生肖,就分别代表了一纪中的十二年。
出于对数字十二的信仰,古人把一天也分成了十二个时辰,采用了十二地支的叫法,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是,这十二地支的叫法就算是对能读会写的现代人来说,也属于生僻字,更别说在百分之九十多文盲率的古代了。
须知语言就是要拿出来给大家用的,为此充满智慧的古人也想尽了办法。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人人都知道的动物来对应着下地支,以方便农务劳动人民直接说动物就能对应时间。
十二种动物入选
问题来了,为何最终结果会是这十二种动物入选呢?
1、一部分学者认为,这跟佛教有关
根据汉代的佛教经文记载,佛祖菩萨曾化身为这十二种动物,以镇守四方,保人界平安。如千手观音化身为鼠,文殊菩萨化身为兔等等。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人们再用动物代替拗口的地支时马上就想到了它们。
但这个说法却被证伪,因为在秦朝出土的文物中,已经被证实在当时已经有了十二生肖的存在。
2、更多的学者认同“习性说”
因为这十二种动物在对应的时辰最能展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子时,即23点到1点,老鼠趁着人们睡着跑出来偷东西吃;丑时,即1点到3点时,古代农夫会在这时候挑灯喂草给它们吃;寅时,即3点到5点时,是老虎捕猎的时候……辰时,即7点到9点时容易起雾,古人迷信,认为这是龙在作法……
而十二生肖的排列,也是由于人们惯性思维,从十二地支引用过来的。好了,大家知道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法,比如:
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等等,但是,这并不是真的……
真实的十二生肖排序,可是大有学问。
上古人就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而后,又在十二时辰的启发下,发明了十二个生肖的排序。那我们详细来看一下生肖对应的时间。
十二生肖与时间的关系
鼠: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牛: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虎: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兔: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
龙: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蛇: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马: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羊: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猴: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鸡: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狗: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猪: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对,就是相应的时间来给排名的。
这里顺道讲讲天干
中医上也常讲五脏配五行,而这也正是古人的智慧
十天干也对指人的内外
内指: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单为腑,双为脏。
外指:甲头、乙肩、丙额、丁齿舌,戊己鼻面,庚筋,辛胸,壬胫、癸足。
当然十二地支也有对配的肝脏
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小肠,申大肠,酉为肺,辰戌胃,亥为肾,子为膀胱,丑未为脾
结合五行,行中医养生之道,祝愿大家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
十二生肖是根据什么定的?
来源于28宿,每方7宿,隔位相取第2、4、6宿,四方共十二宿。以应黄道!
十二生肖是根据什么定的?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