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大量进口椰枣?
椰枣是风靡中东的食物,是枣椰树的果实,它外形似枣但不是枣,是棕榈科(Arecaceae)刺葵属(Phoenix)的植物,又称海枣、波斯枣、番枣。椰枣可能原产于新月沃地,而另一些资料称,椰枣原产于波斯湾地区,甚至印度西部。
枣椰树耐旱、耐盐、耐高温、抗风沙,果实产量高,糖分高,耐储存,自然就成为了沙漠地区居民最主要的糖分来源,枣椰树在中东和印度河流域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在《圣经》里椰枣被提到了50多次,在《古兰经》里提到了20多次。
新鲜椰枣含有75%的碳水化合物、21%的水、2%的蛋白质和不到1%的脂肪。新鲜椰枣和干椰枣都可以直接食用,去核的椰枣可以涂上葡萄糖糖浆作为零食。
椰枣有超过400个品种,很多是地方品种,一些品种被引入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
我国两广、云南、福建和新疆也有种植枣椰树,2019年我国出口椰枣1730万美元。
椰枣含糖量很高,不适合绝大部分国人的口味,目前在国内只算是小众的零食,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大量进口椰枣,在国内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我国大部分椰枣是从伊拉克进口的,故在国内被称为“伊拉克蜜枣”。因含糖量太高,甜得发腻,吃过的人很难忘记它的滋味,成为了那一代人记忆中的零食。
我国当时为何要大老远的从伊拉克进口这种甜得发腻的食物?
主要说法有两种,一是作为糖分补充,二是回笼货币。
在我国制糖工业不发达的时候,自产的糖无法满足需求,当时伊拉克是椰枣主产国,和我国关系较好,我国就从伊拉克大量进口椰枣,只需吃几颗就能获取一天所需的糖分。60年代我国研发两弹一星时,科研人员就经常吃伊拉克蜜枣充饥,甚至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以上。2016年亚洲文明对话分论坛上,莫言就提到了伊拉克蜜枣。小时候,他从在供销社工作的叔叔那里尝到了伊拉克蜜枣的滋味,这甜美的味道在他记忆中“留存了几十年”。
伊拉克蜜枣在当时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回笼社会上多余的货币,遏制通货膨胀。
经济学者周其仁在《“伊拉克蜜枣”调通胀?》一文中写道:1962年货币流通量达到130亿元,而社会流通量只要70亿元,另外60亿元怎么办?就是搞了几种高价商品,一下子收回60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这里的“几种高价商品”,笔者当年吃一个就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字——伊拉克蜜枣。
据宋龙根1979年《伊拉克蜜枣浅谈》一文显示:伊拉克的历史文献上提到,约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已经开始种植枣椰树。伊拉克无论在枣椰树的数量上还是在椰枣的产量和出口量方面都占世界第一位。据统计,目前伊拉克拥有3200多万棵枣树,差不多平均每人有3棵,约占整个世界椰枣树的三分之一。伊拉克每年产椰枣约40万吨,70%左右出口,其收入仅次于石油。
但后来伊拉克遭受连年战争,枣椰树损失大批,到2004年时,产量下降到20万吨,2019年恢复到64万吨,但产量不及埃及、沙特、伊朗和阿尔及利亚,这四国的椰枣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但伊拉克仍是最大的椰枣出口国,2019年出口椰枣3.5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8.75%。最大的椰枣进口国是阿联酋,2019年进口椰枣4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21%。
而后来我国制糖业发展起来,通货膨胀也被遏制住,伊拉克蜜枣就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现在只有少数人会买来尝尝鲜。
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大量进口椰枣?
60年,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鼎盛期,能吃上白糖已经非常奢侈,面对老百姓对糖的需求,只能用椰枣来补充,虽然糖类是富贵病的罪魁祸首,但是缺糖也是万万不能,这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进口椰枣…
我生于61年阳历4月,据已故母亲说,当时我只有三斤八,12天以后才挣开双眼,和穿27码鞋父亲的脚一般大,难怪长大以后傻傻的…原来先天就不足,逃过了地震,受过计划生育的磨难,曾经下岗丢了饭碗,在贫困中苦苦挣扎…
16岁走进社会,做临时工赚钱,最好吃的零食是,下班吃一个半或者两个用火炉烤的焦黄,带着热气的窝头
就这样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回想起来,虽然艰苦,但是仍很快乐,毕竟日寇蹂躏中国大地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由此可见我也是个幸运儿[耶][耶][祈祷][祈祷][玫瑰][玫瑰]
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大量进口椰枣?
当时国家粮食短缺,有三年自然灾害和还苏联外债。好些人吃不饱,国家进囗了伊拉克蜜枣,老百姓买点吃能让胃舒服点。(一毛钱8个枣)
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大量进口椰枣?
听我父亲说,椰枣又名伊拉克蜜枣。六十年代大量进口以弥补国内食用糖的不足,可是也将肝炎病菌带进了国内。
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大量进口椰枣?
吸收通涨。
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大量进口椰枣?
为什么进口椰枣?原因原来不知道,现在同样也不知道。但在那个时代是实实在在地吃到了它。不是散的,是一大块一大块粘在一起的,我们叫它蜜枣。口感甜的很,非常好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