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位于中国的北边是不是更加寒冷?这个国家产粮食容易吗?
俄罗斯的粮食主产区位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平原,那里纬度与黑龙江差不多,夏季气温较高,地势平坦,黑土广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主产谷物是小麦和大麦,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农业区分布。大部分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南部。西伯利亚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光热条件差,冻土广布,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农业区只分布于最南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俄罗斯最肥沃的土地位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南部地区,也就是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遍布黑土,其中60%用于耕地,其余用于牧场。
俄罗斯欧洲部分南部夏季气温较高。
冬季作物种植季节长达近三个月。播种活动从8月开始在北部向南推进,10月下旬在南部结束。俄罗斯欧洲地区的春粮种植通常从4月份开始,由南向北进行,5月下旬或6月上旬播种接近尾声。小谷物(主要是小麦和大麦)的收成由南向北,6月下旬在俄罗斯最南部开始。收获作业在7月初全面展开,8月中下旬基本完成。玉米和向日葵的收成从九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
在春小麦区,种植通常在五月开始。先种燕麦,然后种小麦,再种大麦。6月前完成种植。春小麦在7月中旬进入成熟期,此时气温攀升至最高水平,谷物最容易受到热胁迫。谷物收割从八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俄罗斯常年有数百万公顷的粮食作物未被收割,主要原因是收割期间天气不利。
按照粮农组织的数据,俄罗斯农业用地面积21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万平方公里,谷物产量117868242吨,出口量39832780吨,自给率149.8%,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但受到纬度高、热量不足的限制,谷物单产较低,只有2.7吨/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到我国的一半。水热条件更好一些的乌克兰,谷物单产达到4.9吨/公顷。水热条件比俄罗斯南部更差的哈萨克斯坦,谷物单产只有1.1吨/公顷,甚至还不如一些非洲国家。
俄罗斯主要农产品如下:
小麦7445万吨,世界第三。
甜菜5435万吨,世界第一。
大麦2049万吨,世界第一。
葵花籽1538万吨,世界第二。
玉米1428万吨,世界前15。
燕麦442万吨,世界第一。
黑麦143万吨,世界第三。
荞麦79万吨,世界第二。
大豆436万吨。
卷心菜262万吨。
新鲜蔬菜210万吨。
苹果195万吨。
西瓜178万吨。
黄瓜163万吨。
胡萝卜和萝卜156万吨。
水稻110万吨。
鹰嘴豆51万吨。
小黑麦36万吨。
农产品种类多,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
还有个位于高纬度的农业大国,那就是加拿大。加拿大耕地面积39万平方公里,谷物产量61134500吨,出口量28619789吨,自给率高达170.67%。谷物单产2.9吨/公顷,虽高于俄罗斯,但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北边是不是更加寒冷?这个国家产粮食容易吗?
俄罗斯位于我国北部,其维度很高,其维度最低的地方位于远东,与我国吉林省相同。俄罗斯领土横跨寒带、亚寒带、温带,还有黑海沿岸很小的一部分属于亚热带。由于整体纬度高,适合农作物生长夏季很短,而且温度介于11到27摄氏度。经常性的寒潮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极为不利,所以俄罗斯虽然领土多,但是能用作农业耕种的土地其实并不是很多。
(俄罗斯农业地图)
关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温度低不利于农业生产还有一个梗,叫“赫鲁晓夫传玉米”。前苏联领导人对玉米情有独钟,当年在乌克兰时就一直酝酿推广玉米的方案。在1959年访问美国之后,要学美国大范围种植玉米,实现农业改革,这也被称为“玉米运动”。然而由于前苏联大部分低温,种下的玉米很少“结棒”,地方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从国外进口大批玉米来充数,“玉米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与玉米)
俄罗斯虽然大部分地区不可用于耕种,但是这不等于没有耕地。由于领土广阔,其农业用地还是比较多的。目前全俄可用耕地为1.23亿公顷,排名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高达0.85公顷,远高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俄罗斯可用耕地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黑海沿岸、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以及远东地区南部。历史上俄罗斯帝国时期主要对外出口的商品就是粮食,主要以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除了粮食之外还种植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
(俄罗斯温室)
前苏联虽然搞农业集体化,效率不高,还浪费农业资源,但是整体粮食产量还是很高的,只不过受政治因素影响波动非常大,有些年景不得不依靠进口,甚至还闹出过饥荒。在前苏联末期推进了农业私有化改革,俄罗斯独立后,其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就是产量方面稳定了。俄罗斯虽然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但是农作物种类有限,部分农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而且进口额大于出口。在2014年由于克里米亚事件爆发,西方开始对俄制裁,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普京视察农场)
俄罗斯对西方的制裁采取反制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不再从相关国家进口农产品。俄罗斯从那时起开始着力推进自身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称增长态势,农业成了重要的外贸增长领域。在2016年俄罗斯的粮食迎来丰收,出口额度甚至还高过了武器出口。俄罗斯成了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和第一大甜菜生产国。俄罗斯农业的发展,其本质是经济崩溃下的应急反应,农业虽然是战略性产业,事关国家安全,然而经济想要得到长足发展,还必须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然而前者俄罗斯玩不转,后者因为制裁没法玩!
(俄罗斯农民)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北边是不是更加寒冷?这个国家产粮食容易吗?
你要了解的是地理和天文的常识哦!
大部分人的刻版印象,都以为高纬度地区的东北和俄罗斯,不适合种植作物,其实恰恰相反!
尤其是五谷杂粮,除了南北极,沙漠和高海拔地区。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只知道东北和俄罗斯冬天冷,却忽略了夏天热!
比如,我们北纬44度的吉林。
今天的日出时间04:53
今天的日落时间18:23
而6月22日,日照时间15~16小时!
东北的日照时间是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还有两个因素
【平原(晴天多)】
【季风区(雨热分明)】
而欧洲不具备这两个要素,他们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天不热,冬天不冷。
这种长时间日照,是从3月2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22日。有半年的时间
气温的高低是多重因素决定的
但日照时间是比较稳定的,只和维度有关,东北每年3月22日开始,必然升温,阳光充足。
而自然灾害的因素随着全球变暖和大棚育苗技术的普及,已经降低了!
俄罗斯如果有技术和政策支持,未来也会是大粮仓,可以种植120天以内苗期的作物!毕竟植物生长的三要素【阳光,养分,水】都具备。现在的问题在于俄罗斯人口少,缺少劳动力和硬需求!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北边是不是更加寒冷?这个国家产粮食容易吗?
俄罗斯国土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但大部分都在亚洲,地跨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广袤的高加索和西北利亚地区位于高纬地带,有的还在北极地区,终年积雪不化,人烟稀少。临近我国的东北亚地区平原广布,土地肥沃,是可以种植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的,水源条件好的地方还可以种一季稻。只因俄罗斯经济中心主要在欧洲部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土地的开发利用,甚至荒芜。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有出口。如果实行开放政策,与我国一起共同开发利用,还可成为我国东北一样的粮仓,造福人类社会。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北边是不是更加寒冷?这个国家产粮食容易吗?
俄罗斯粮食一直都存在问题,但是人少好过年,其它资源丰富,也相对补足了这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粮食生产发展速度非常快。实际上苏联时期粮食相当依赖乌克兰的农业,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也多次在农业生产上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倾斜,起初效果不好,总体需要进口,但绝对产量并不算差。
历史上俄罗斯这片区域发生了好几次相当厉害的饥荒,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俄就已经打得民生凋敝,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等到苏联一建立,随即就在1918年迎接了大饥荒的挑战,列宁都为此发出了全国紧急通告:“没粮啦!我们红色的首都即将陷入毁灭的危险,以苏维埃的名义,你们得立即给彼得格勒送粮!”
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即是如此而来,面对超级难解决的粮荒,苏联施行了严峻的粮食收集制度,禁止粮食买卖,用集体分配制度取代了自由货币流通,这种逼不得已的制度之后还被别国当成了“成功经验”,拿来施行到自己的国土上。
到1932年,苏联又再次出现了大饥荒,乌克兰等“粮仓”都成片的饿死人,甚至逼得老百姓吃人,这段历史在今天成为乌克兰和历史心梗,一提到这事儿就上头,认为这是当年斯拉夫人在借故种族灭绝乌克兰人,对此俄罗斯也很无奈——你以为喊饿的就你一个吗?
第三次大饥荒发生在世界大战刚打完的1946年,苏联虽然在战争中大获全胜,但国内的农业生产也已经达到了极致,实际上战争时期苏联的农场就已经出现过许多例饿死人事件,对于饥荒的可能性苏联领导人甚至平民都有所预料,只是谁也说不清为什么矛盾的总爆发时间会出现在战后。
所幸大家心里都有个底,战后饥荒过去的还算快,而且损失大为减少,战争锻造了许多老油条,他们可以豁出命去偷盗公家的财物活命,为此苏联政府仅1946年秋天就枪毙了大群“反动分子”,有53000人因为盗窃粮食被处罚,36000人被判刑,许多人靠屋后小小的“自留地”种土豆和甜菜活命。
斯大林时期结束的时候,苏联的产量粮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只有6500万吨的年产,而苏联的人口和城市却在高歌猛进的工业化大发展中迅速飙升,这导致农村的负担不断加重,苏联也成为粮食的进口大国。
赫鲁晓夫时代的农业改革把苏联的粮食产量大大推升了一把,基本翻了一倍多,1959-1960年代大致都有12000万吨的年产水平,1962年还达到了13000万吨,但1963年因为气候变化,一下子又跌到了10000万吨水平上。
此后苏联的粮食脱缰似的飙升,70年18600万吨,78年23800万吨,继而稳定在20000万吨的水平上,直到苏联解体都没能再破纪录。
总的来说,苏联农业生产能力不算差,我们中国2019年的粮食产量66384万吨,较2018年增产0.9%,这已经是历史最高点了,而我们的人口有14亿,苏联80年代时苏联的人口为2.7亿,其中城市居民1.8亿,产量地也集中在乌克兰等地,够可以了。
今天的俄罗斯产粮能力也不能说差,因为全球温室化效应,可开垦的耕地数量变多,俄罗斯联邦在2017年将产量硬是堆到了13500万吨,达到了苏联60年代的水平,而且他们没靠加盟共和国和乌克兰的帮忙,这很能说明问题了。
实际上,虽然粮食生产受到气候影响,但苏联的畜牧业却非常发达,苏联人80年代的人均肉类消费标准达到75公斤,今天的美国也才90公斤,中国为50公斤,俄罗斯增加到了60公斤以上。
所以你看,现在还确定俄罗斯不适合生产粮食吗?当然,凡事也需要客观面对,俄罗斯农业确实受气候影响较重,无论是苏联时代还是今天的农业生产都是如此。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北边是不是更加寒冷?这个国家产粮食容易吗?
俄罗斯位于中国北方,接近北极,气候寒冷,一般种一季。俄地广人稀,俄着手与中国开发农业,俄由粮食进口国突变成出口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