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动物会用吸管,远离岸边就能喝到水,那鳄鱼的生存有影响吗?
不会有影响,鳄鱼食性广泛,主食是水生动物,比如鱼类、龟鳖、甲壳类、水鸟、无尾类两栖动物、水生节肢动物等,陆生哺乳动物不是鳄鱼的主食。
尼罗鳄是自然纪录片里出镜率最高的鳄类,纪录片里时常出现这样的镜头——一群干渴的角马和斑马来河边喝水,尼罗鳄只露出一对鼻孔和眼睛,观察着岸边的动静,慢慢地接近目标,趁其不备时突然从水中跃起,将角马或斑马一口咬住,拖入水中溺死,然后使用“死亡翻滚”从猎物身上撕下一大块肉开始吞食。或在迁徙季节尼罗鳄捕食过河的斑马和角马。这些镜头更容易被拍摄到,而且观赏性较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从而让很多人觉得陆生食草动物是尼罗鳄的主食,只要它们不靠近河边,尼罗鳄就会饿死。
实际上,尼罗鳄以及其他鳄类的猎物都是以水生动物为主,尤其是小型鳄鱼或未成年鳄鱼,没有能力捕食陆生有蹄类,基本上全吃水生动物。
一些古人通过观察古代中国分布的鳄类,就得出了鳄以鱼为主食的结论。
三国万震所著《南州异物志》记载:“鳄鱼似蜥蜴,长丈余,四足,口森锯齿,居水中,以食鱼为本。”
唐李延寿《南史》记载:“鳄大者三丈余,状如鼍……常食鱼,遇得麋鹿及人亦噉之。”(鼍是指扬子鳄)。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描述了马来鳄、扬子鳄、湾鳄和尼罗鳄的食性。
马来鳄是热带沼泽地带的淡水鳄,主要以鱼类为食。
剖检扬子鳄的胃可见鼠、鸭、甲虫、螺、蚌、鱼、蛙及节肢动物等,其中以螺、蚌为主要食物。
湾鳄通常以鱼、蛙为食,也吃螺、蚌、虾、蟹,兼吃小鳄及龟、鳖等,因其庞大,能力克大型走兽。
据1943年Weiman和Worthington对尼罗河鳄的食谱调查,鱼31%,蟹20%,螺蚌18%,草叶嫩枝10%、小鳄10%,鸟5%,兽3%。(尼罗鳄吃植物并不稀奇,目前已知有十几种鳄鱼会吃植物)。
《扬子鳄研究》中描述道:湾鳄成体主要以鱼、龟、蛇、蜥蜴、鳄、鸟、袋鼠、家畜、野牛以及走进水体边缘的哺乳动物为食。
看来连现存最大的鳄目物种——湾鳄,都是以鱼类为主食的。
其余鳄类的食性见Wiki描述。
恒河鳄:因颚部过窄欠缺猎捕大型猎物的咬合力,因此以鱼类为主食。幼鱼以昆虫、蝌蚪、小鱼和青蛙为食。
密河鳄(美国短吻鳄):捕食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幼鳄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巴尔在佛罗里达大沼泽地调查密河鳄的食性,发现有47-58%的鳄鱼胃里含有苹果螺。2008年《国家地理》推出一部纪录片叫《掠食者犯罪现场:僵尸鳄鱼》,讲述了佛罗里达格里芬湖里上千条密河鳄被淹死的事件。调查了几年才得知真相,原来是人类活动使格里芬湖水质富营养化,蓝藻爆发,以藻类为食的美洲真鰶数量暴增,湖里的密河鳄长期以美洲真鰶为单一食物。美洲真鰶体内含有硫胺素酶,能分解硫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1可致生物神经细胞损伤,严重时可失去平衡能力。所以那些死亡的密河鳄就是长期只吃美洲真鰶,导致维生素B1严重缺乏,引起脑损伤,失去活动能力而活活淹死的。
沼鳄:食性广泛,昆虫、鱼类、青蛙、蛇、水鸟以及哺乳动物等。
黑凯门鳄:捕食各种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眼镜凯门鳄:最常见的食物是螃蟹、鱼、哺乳动物和螺类,其他已知的食物包括两栖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和鸟。
其余的鳄鱼也都是以水生动物为主食。鳄鱼都是机会主义者,如果有机会捕食陆地生物它们也不会放过,如果陆生动物不靠近水边,那大不了就多吃一点水生动物,全吃水生动物都没问题。
假如动物会用吸管,远离岸边就能喝到水,那鳄鱼的生存有影响吗?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因为印象中,鳄鱼都喜欢潜伏在河边的水下,静静地等待来喝水的猎物,然后在猎物放松警惕时,突然窜出一口咬住,最后拖入水中大快朵颐。当然,鳄鱼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它在水下只能看到模糊的动物身影,有时候一口咬住了象鼻子,就会被甩得七荤八醋。那么,假设动物会用吸管喝水,远离岸边,会不会对鳄鱼的生存有影响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动物用吸管喝水的可行性?会吸管喝水,对于我们灵长类动物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含住吸管,一吸便能喝到水。但是,就是如此简单的动作,没有一种食草动物可以做到。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动物喝水,除了大象能够吸入鼻子,然后用鼻子喷入口中之外,其他的食草动物均是靠自己的舌头“卷”水的,其实就连食肉动物也不例外。
表面上看是这样
从慢动作看,动物其实不是“舔水”,而是在卷水
那么,为什么如此简单的动作,大多数动物都不会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问题就出在嘴的构造上,灵长类动物的嘴开合角度较小,而且不突出,这就造成了嘴巴很小,这种嘴巴在吸东西时,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样的嘴巴能够完全封闭,只留下一个小的开口,这样无论是用嘴吸,还是咬住吸管吸,都可以轻松的形成足够的压力差,让水“跑进”我们的口腔中。
而其他动物就不同了,它们的吻部大都比较突出,嘴向后延伸的开合较大,当需要吸水时,它们无法将如此“长”的嘴完全闭合,自然也无法形成压力差,这样根本就吸不到水。
因此,即便你给食肉动物吸管,它也喝不到水。我们再退一步,姑且认为动物用吸管是能喝到水的,但是,如果想要躲避鳄鱼的偷袭,这根吸管至少要在2米开外,一根两米的吸管,直径我们也不算它太粗,5厘米左右(太细了,吸水太少了),此时动物想要用这么一根吸管吸到水,其吸力必须要大。我们试想一下,我们在吸东西时,如果吸的时间长,还比较费劲,那么吸的嘴部肌肉疼痛是必然的。而食草动物,尤其是一些体型较大的,比如体重平均200公斤左右的角马,它们对水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吸管比较长且难吸,想要获得足够的水,估计吸几次,角马的嘴部肌肉就肿了。
所以,无论是从嘴巴的结构,还是对水的需求量看,食草动物都不会选择用吸管去喝水,它们宁愿被鳄鱼偷袭。
假设动物用吸管喝水,会不会对鳄鱼产生影响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鳄鱼的食性。鳄鱼是一类冷血、卵生的爬行动物,它们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水中。现存的鳄鱼一共有23种,其中以可以在海水中生活的湾鳄体型最大,它们有着最长7米的体长以及1.6吨的体重,而最小的鳄鱼是非洲侏儒鳄,它们的平均体长只有1.5米,体重30公斤左右。
虽然鳄鱼的体型多有不同,但是它们清一色的都是食肉动物,从食性上看,小型的鳄鱼,比如侏儒鳄(1.5米左右)、凯门鳄(1.2-2.1米)、扬子鳄(1.5-2米)等等,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来自于水中,其中以水中的鱼类、两栖类以及虾蟹为食。因此,陆地上的动物用什么喝水,对它们影响是不大的。
而中型的鳄鱼,比如美国短吻鳄(平均3米)、佩滕鳄(平均3米)等鳄鱼,它们幼年时期的食物均来自于水中,成年主要食物构成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水生动物,比如鱼、两栖类动物、以及龟类等等;一部分是水鸟和陆地哺乳动物,方法就是在岸边的水下潜伏,然后偷袭。
在中型鳄鱼的食谱中,虽然有陆地哺乳动物,但是陆地哺乳动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占比并不大。因此,对于中型鳄鱼来说,陆地哺乳动物选择用吸管喝水,对它们也构不成生存的威胁。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型鳄鱼。大型鳄鱼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湾鳄(平均5米)、尼罗鳄(平均4米)、黑凯门鳄(平均3.5米)。这三种鳄鱼在自然界中都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湾鳄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北部,是少有的可以在海水中生存的鳄鱼,在湾鳄的食谱中,占比较大的动物有:大型的鱼类、海龟、鸟类等,当然只要有机会它也会捕杀陆生的哺乳动物,湾鳄长着一张血盆大口,最关键的是它是陆地上现存咬合力最大的动物之一,一口下去接近2000公斤的咬合力,咬碎坚硬厚实的海龟壳就跟我们嗑瓜子一样简单。因此,从湾鳄的食物构成看,哺乳动物占比也比较小,所以动物用什么喝水,也不能影响它的生存。
而黑凯门鳄就有所不同了,它们的幼体主要以水生动物为食,但是成年个体的食物就主要以陆地的哺乳动物为食,因此,如果黑凯门鳄环境内的陆生哺乳动物学会了用吸管喝水,它的生存会受到威胁。
最后是尼罗鳄。尼罗鳄是我们在野生动物纪录片中最经常看到的鳄鱼,这是因为作为非洲水中的“天花板”,它们可是连狮子都忌惮三分的存在。与黑凯门鳄一样,尼罗鳄的幼体也主要以水生动物为食,成年后,尼罗鳄夏季通常会进行“夏眠”,在此期间,它们很少或者干脆不进食,当到了雨季,它们就会在水中等待猎物,而这些猎物大都是陆生的哺乳动物。
从食物构成看,如果尼罗鳄的生境中食草动物选择用吸管喝水,看似会影响它们的生存。但实际上没有半点影响,因为在非洲的食草动物,每年进行大迁徙,这是因为非洲干湿两季的气候,让食草动物不得不从坦桑尼亚大草原迁徙到3000公里外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而想要完成迁徙,就要渡河,尤其是马拉河,这是尼罗鳄密度最大的河流。因此,即使动物不去水边喝水,它们迁徙时不得不下水,也会为尼罗鳄提供足够的食物。
总结动物用吸管喝水看似是减少了潜伏在岸边水下鳄鱼的威胁,实际上大多数的鳄鱼对来喝水的动物需求都不高,因为大多数鳄鱼的食物来自于水中,而非陆地,像尼罗鳄虽然主要食物是陆生哺乳动物,但是它们不得不迁徙过河就足够尼罗鳄吃了。因此,从上面的分析看,如果动物用吸管喝水,只能威胁到一种鳄鱼,它就是黑凯门鳄。不过,动物都不傻,一旦它们来自陆地上的食物减少,就会转向水中,况且南美洲的淡水流域中,有足够的鱼蟹供它们捕食。
综上,动物用吸管喝水,它们的嘴巴就已经不允许了,而且即使允许了,它们对鳄鱼产生的威胁也是微乎其微的,反而会加大自己喝水的难度。
假如动物会用吸管,远离岸边就能喝到水,那鳄鱼的生存有影响吗?
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