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雨水充沛,还有众多蓄水池,如果马来西亚断供,它可以做到自给吗?

不能,新加坡官方的估计是,到2061年实现淡水自给,摆脱对马来西亚淡水的依赖。

Wiki上面的新加坡条目里写道:新加坡依赖四大水源,即“四大水龙头”——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水、收集雨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新加坡宣布,到2061年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供水协议到期时,将实现淡水的自给自足。不过,根据官方预测,2010年至2060年间,新加坡的日需水量预计将翻一番,从140万立方米增加至280万立方米。预计增长主要来自非生活用水,2010年非生活用水占需水量的55%,2060年非生活用水占需水量的70%。届时,再生水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50%,海水淡化的需求量将达到30%,而内部集水区的需求量仅为20%。

新加坡是热带城市国家,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靠近赤道,常年高温多雨,年均气温24℃-32℃,年均降水量2345毫米。

仅从这些描述看来,新加坡不会缺水。但新加坡面积狭小,陆地面积只有724.4平方公里,意味着集水面积小,河流短,降水量虽大,但降落到地表后不久就流到海里去了,很难存住。而且新加坡还不能过分开采地下水,因为是岛国,很容易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新加坡人口有570万,人口密度高达7894人/平方公里,仅次于摩纳哥,如此稠密的人口,生活用水量巨大。加之新加坡工业发达,工业用水量也很大。种种原因,导致新加坡淡水无法自给。

2017年新加坡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107立方米,而世界平均值是5732立方米,新加坡的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86%,属于极度缺水的国家。

为了解决淡水问题,新加坡在1961年和1962年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供水协议,一个协议在2011年到期,另一个在2061年到期,还未到期的协议规定,新加坡每天可以从马来西亚柔佛河抽取2.5亿英制加仑(约114万立方米)的生水,一千英制加仑(约4.5立方米)的生水只需0.03林吉特,由柔佛州经新马长堤引入新加坡。即使后来新加坡退出了马来西亚联邦,协议仍然有效,但马来西亚数次威胁要切断新加坡的水源,而且2061年协议到期后马来西亚很可能不会再签订,这让新加坡很没安全感,所以要早做准备。

新加坡通过修建蓄水池、淡化海水和回收废水来提高淡水自给率,以求在2061年马来西亚断供淡水之后能够自给,但能否实现还是未知的。

新加坡雨水充沛,还有众多蓄水池,如果马来西亚断供,它可以做到自给吗?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就在赤道边上,属于赤道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为2400毫米,降水已经算是非常丰沛了。做个对比,广州的年降水量也不过1750毫米,而北京的年降水量还不到500毫米,但在华北地区已经算是降水比较多的地方了。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新加坡的降水量非常多,这里从来都不是缺水的地区,但今天新加坡的淡水供给却真的不够,必须从马来西亚购买。

新加坡的淡水不够用,并非是降水不够多,而是因为人太多了。新加坡陆地面积为719.1平方公里,还不如北京通州区面积大,但人口却有564万之多,反观通州区的面积有906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只有157万,对比之下可见新加坡人口密度之高。

因此新加坡即便是降水很丰富,但由于面积不大,没有什么大河大湖去储存降水,无法供应数百万人的需求,因此新加坡只能去马来西亚买水。

许多人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但你可能不知道,新加坡还是一个岛国,其国家主要坐落在新加坡岛上,而在新加坡岛的东部地区,正冲着马拉西亚的柔佛河河口。于是在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两份购水协议,从柔佛河口买水。

(柔佛河口正冲新加坡,根据双方协议,新加坡出资在河口建坝取水,新加坡每天可从马来西亚柔佛河取水不超过2.5亿加仑,约94.6万立方米)

根据1962年水供协定,新加坡以每千加仑3分令吉的价格从马来西亚买水,换算成美元,一吨水连一美分都不到,十分便宜。

不过作为回报,这些淡水在新加坡进行处理后,会以每千加仑0.5令吉的价格再卖回马来西亚,中间的净化成本由新加坡承担。

新马供水协议的有效期是25年,到1987年两国原本要协商新的水价。但不知何故,马来西亚最终选择不调整水价,到2011年双方签署的第一份供水协议到期,而二份协议的期限是2061年。

目前新加坡仍以极低地价格从马来西亚买水,而马方则多次要求提高水价,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曾在电视采访时抱怨买给新加坡的水价太低了。

不过马来西亚要求涨价的提议遭到新加坡的拒绝,为此马来西亚多次威胁将切断对新加坡的淡水供给,但新加坡也是态度强硬,坚决不与马拉西亚谈判供水价格。

新加坡态度如此强硬,难不成新加坡有底气做到淡水自足?

答案是是新加坡做不到。

截止到2019年,新加坡的淡水依然达不到完全自给,如果马来西亚断水,新加坡就跪了。对此新加坡也是积极筹划,在全境建了17个大型储水池,用于储存雨水。

(新加坡建设的蓄水池)

除此以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动再生水和海水淡化。再生水是经过处理的生活废水,可以达到饮用标准,而海水淡化则是向大海要淡水,现在新加坡已经建有五座海水淡化厂,其海水淡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在新加坡政府的努力下,新加坡的淡水自给率正在不断提高,但目前来看新加坡的淡水还是要依赖马来西亚,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不过即便如此,新加坡政府在于马来西亚打交道时仍旧处于强势地位,因为马来西亚在经济上非常依赖新加坡。目前仅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人就有10万之多,打击新加坡无异于也是砸自己的饭碗。因此即便是狠话不断,但马来西亚始终不敢给新加坡断水。

(凭借着发达的经济和科技,让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得以在强邻中欣欣向荣)

新加坡雨水充沛,还有众多蓄水池,如果马来西亚断供,它可以做到自给吗?

个人知道有一种大型的核电船,据说这样一条船的一天的发电量能满足四十万人的日常使用电量。在发电的同时,每天还能生产四十万立方米的淡水。

这种核电船原本是军用舰船,据说俄罗斯能制造这种船,据说我国也有设计建造能力。

倘若新加坡买下几条这样的核电船,应该能极大的缓解水荒的问题。

至于说马来西亚断新加坡的水,那会引发地区争端,马来西亚会很慎重。

1,新加坡是美国铁杆盟国,西方会支持新加坡。

2,我国也不会倾向马来西亚,因此俄罗斯也不会大肆介入。

总之,马来西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跟新加坡开撕,也不会去断新加坡的水。

新加坡雨水充沛,还有众多蓄水池,如果马来西亚断供,它可以做到自给吗?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面积才720平方千米,还不如我国一个县城大,虽然年降水量高达2400毫米,但本国面积小,不足以发育成一条河流,因此这个国家用水可是一件发愁的事。我们先看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上图中可以看出,新加坡北面紧邻马来西亚,四面环水,是一座岛屿,只有北面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像一个婴儿依偎在中南半岛这块母体大陆怀抱中,因此这里才是新加坡的水源。

陆地对于人类而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提供生存的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意义非常重大。

马来西亚这块国土上,发育着一条对两国非常重要的河流——柔佛河,遗憾的是这条河流也不是很大,河长才122公里,年径流量约11.8亿立方米,两国高度依赖这条河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用水。

新加坡扼守在马六甲海峡这条海洋生命线上,这些年来由于东亚经济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连年增长,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坐收天时、地利,经济发展迅速,沿岸的城市迅速崛起,人口急剧增长,新加坡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马来西亚就业也因此受益。

历史上的原因,1962年马来西亚曾与新加坡签署了供水协议,每天供应给新加坡2.5亿加仑的用水,折合110万立方米,年供水4亿立方米,2061年到期,当时供水价格非常低,每加伦只有3分钱(当地币种),可是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马来西亚的用水也在逐年增加,而新加坡港口用水量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原来协议供水也不能满足新加坡的需要,据推测到了2018年新加破由原来每天2.5亿加仑增加到4.3亿加仑,增长幅度达70%,很显然马来西亚这是不愿意做的事情。

其次1962年的供水价格,与现今比较,相差非常大,马来西亚认为,供应本国的水价比供给新加坡的高出很多,出现了价格倒挂,为此怨气也很大,协议到期后(2060年)对新加坡供水可能出现一些纷争。

问题之争:柔佛河有没有那么多水可用?新加坡的找水出路在哪里?

柔佛河年径流量才11.8亿立方米,2018年新加坡从柔佛河用水增长到每天4.3亿加仑,年需求7.1亿立方米,给马来西亚剩余了11.8-7.1=4.7亿,是否满足了马来西亚的需要,还不好说,从上图来看,沿柔佛海峡岸边,马来西亚城市也在崛起,也眼巴巴只望着柔佛河供水呢。

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这条海洋石油生命运输线,才导致了对水的需求猛增,否则两国依赖柔佛河供水还是绰绰有余,这都是东亚经济快速发展惹的祸。

对于新加坡而言,找水没有更多的出路,只能依靠天降水,岛内年降水2400毫米,理论上计算可得到年17亿立方米径流量,目前新加坡修建了17个大蓄水池,如果把其中10%截留,才有1.7亿水量可用,缺口还是很大。

当然新加坡还可以向大海要水,实施海水淡化,这要看海水的处理能力和成本高低,究竟会给新加坡提供多少淡水,还让人存疑。

如果仅凭截留降水和海水淡化二项,还不能达到解决新加坡的用水问题。还得向马来西亚乞讨,因此如何处理好两国外交关系,解决好用水问题,才是一件头等大事。

新加坡就业市场广阔,为马来西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应坐在谈判桌前,协调好柔佛河水分配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解决:

一是如何开源节流,积极从内陆地区给柔佛河的调水,上图柔佛河北部有一座大的湖泊,是非常好的水源地,这要新加坡搞好与马来西亚的关系,才能做好调水之事。

二是利用经济杠杆,重新修订水价,60年前的水价远远不适应现在市场价格,水价提高一些,也让马来西亚眼前见点亮儿,如果新加破手头大方一些,加之两国以前有较好的关系,相信两国还是互惠互利结盟,能解决好两国用水问题。

从长远来看,真正解决好的两国用水争端问题,还是比较难的,如果处理不好,最终倒霉的还是新加坡。由此看来,资源才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新加坡因缺水受制于人,一直是他们心头大患啊。

新加坡雨水充沛,还有众多蓄水池,如果马来西亚断供,它可以做到自给吗?

谢谢邀请,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城市国家,地处中南半岛南部马来半岛的南端,主要的领土由新加坡岛组成,全国总面积约为720平方千米,还没有我国一个县的面积大。截止2018年,新加坡的人口数量约为564万人,人口密度高达7833人每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国家,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城市建成区,除了少量的公园绿地之外,很少有可供涵养水源的区域。

新加坡地处扼守马六甲海峡的优越地理位置,有着优越的港口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在20世纪后半叶,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临港工业发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注定了新加坡是一个需水量很大的城市,那么新加坡的水资源能不能自给自足呢?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大的气候类型,所以新加坡的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就属于“湿润区”了,新加坡是一个降水极为丰富的地区。但是,我们之前说了,新加坡的面积只有720平方千米,受水面积太小,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可提供蓄水的区域很少,目前新加坡建设有17个雨水蓄水池,来收集雨水。此外在新加坡的中心位置建设有“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占地约为三千公顷。

不过,通过收集雨水的方式只能解决新加坡的部分供水需求,为此新加坡还利用靠海的优势,发展“海水淡化”,来淡化海水从而补充水资源,新加坡目前总共有五座海水淡化厂,其中大泉海水淡化厂是规模最大的一家,每天大约可以提供30万立方米的淡水,目前海水淡化供水,约占了新加坡供水总量的四分之一。此外,新加坡还致力于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也就是污水治理,补充水资源,虽然新加坡致力于淡水资源的自给自足,并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新加坡的淡水自给率大约为60%,所以如果马来西亚断供,新加坡还是会有较大的麻烦。

新加坡雨水充沛,还有众多蓄水池,如果马来西亚断供,它可以做到自给吗?

1、新加坡地处偏季风性的热带雨林带内,年均降水量高达2400毫米,平均湿度高达65%左右,这样的降水量和湿度,维持一个561.2万人口的城邦日常生活,还是勉强够用的。

2、新加坡并非完全没有径流淡水。熟悉新加坡典故的朋友大多知道,小小的新加坡有12条大小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新加坡河全长3.2公里,提问主提到的蓄水池,绝大多数并非直接承接降水,而是接纳河流注入,蓄水以备不时之需,如新加坡河在注入大海前,就先流入著名的滨海湾蓄水池。事实上新加坡开埠首先是从河港(新加坡河港)开始的,大多数主要历史建筑也位于新加坡河两岸,著名的鱼尾狮雕塑则矗立在河口附近。因此如果谈及新加坡淡水问题,应该首先提这些小但重要的河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各蓄水池最稳定的淡水来源,毕竟新加坡如今是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面积仅721.5平方公里,是不可能专门辟出大量空地来接雨水的。

3、尽管如此,但新加坡城市化程度太高,且这个城邦国家偏偏还在大力发展诸如重化工这样的重工业,而不像另一些城邦国家那样以三产服务业为主,众所周知,这些重工业都是淡水消耗大户。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尽管雨水丰沛且有径流和蓄水池“保底”,但也仍然需要外来供水的源源补给,否则日子还能勉强过,但很多产业就要大受影响,。因此吵归吵,新加坡政府还是努力和大马维持相对良好的关系,以免对方怒而断水。

4、万一真闹僵了怎么办?新加坡曾几次讨论过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无外乎厉行节约和向南边隔海相望的印尼买水两条,不过无论哪一条都意味着各种生产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