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吃了极毒的蛇为什么不中毒?
一般来讲,只要保证牙龈、口腔和肠胃没有溃疡和破损,喝下蛇毒是没问题的。
蛇毒除去水之外,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毒蛇用毒牙刺破猎物皮肤,将毒液注入猎物和对手体内,让其进入血液循环,对猎物造成伤害。如果蛇毒进入消化道,其肽链会在胃酸及消化酶的作用下断裂变性,胃液喙破坏分子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去活性和功能,转化为无毒物质,经过肠道吸收,不会直接参入血液循环,是比较安全的。
但如果口腔和消化道有溃疡和破损,那就惨了,蛇毒会通过溃疡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中毒。而且也不排除蛇中的蛋白酶可能破坏口腔或消化道粘膜,所以喝蛇毒仍是很危险的。电视剧里主角被毒蛇咬了,男/女二号不顾危险,用嘴为其吸出毒液,导致自己死亡,多半是肠胃不好或者不注意口腔卫生。
猛禽的消化液比人类强得多,消化蛇毒毫不费力。猛禽吃蛇之前会先把蛇杀死,再整个吞下或者撕咬后吞食,这时蛇已经失去注毒能力了。如果猛禽在捕蛇过程中被毒蛇反击咬伤,那也会被反杀。猛禽被毒蛇反杀的例子非常多,大型无毒蛇也可以反杀猛禽。
人类喝蛇毒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印度的某些地区,人们会把蛇毒当作酒的替代品。由于严厉的禁酒令,这些人喝不到酒,就喝蛇毒,不愧是三哥!果然厉害!俄罗斯人拿防冻液、沐浴液当酒精替代品,印尼人喝M巾煮过的汁,伊朗人喝工业酒精,三哥直接喝蛇毒,高下立见啊!
据称,眼镜蛇毒劲很大,喝一次可以上头1个月,一连两周都不想喝酒。但像三哥这样喝肯定会出事,比如《印度心理学与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一个案例,一个33岁的印度男子长期饮用眼镜蛇毒,最终失明了。居然没死,看来三哥的抗毒能力果然不是吹的。
据传广东有道美食叫“蛇咬鸡”,味道非常鲜美。高温可以让蛇毒失去效果,所以吃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谁中毒。
总结一下就是,把毒蛇杀死,使它失去注毒能力后,吃下毒蛇一般不会导致中毒,除非差,嘴里或消化道有伤口,导致蛇毒进入血液了。猛禽吃蛇一般会现将其杀死后再吃掉,中毒几率非常低。
老鹰吃了极毒的蛇为什么不中毒?
在自然界中,蛇最怕的动物之一就是老鹰了。老鹰有着敏锐的视觉,而且它们在高空盘旋,让蛇无从防备。而且老鹰在捕杀蛇类时,从来不管你是不是有毒蛇类,只要还是蛇,被它发现,体型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它就会毫不犹豫的一个俯冲下去,让蛇免费体验一把飞天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老鹰吃剧毒的蛇类不会中毒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老鹰是如何抓蛇和吃蛇的?老鹰是鹰科下所有鸟类的总称,它们体型有大有小,最小的鹰是雀鹰,它的体长仅有35公分左右,体重仅有200克左右,而最大的鹰是角雕,它的体长可达1米以上,有着2米多的翼展和8公斤左右的体重。
虽然鹰科下成员的体型相差较大,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肉食性的猛禽,只不过它们的猎物大小不同而已。所有老鹰的主要猎物有三种:老鼠、野兔以及蛇。
无论是老鹰在抓哪种猎物,它们的方法几乎都是一致的。首先,老鹰会在天空中盘旋寻找猎物,它们有着“千里眼”的能力(10公里以下距离范围内的移动物体尽收眼底),在高空之上,它们也能看到地面上移动的老鼠、野兔或者是蛇。之后,老鹰会以200-3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俯冲向猎物,最关键的是,老鹰还能够准确判断猎物奔跑的路线在空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最后,老鹰用自己尖利的爪子将猎物瞬间抓住带上天空,之后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抓住了猎物,带到安全的地方,老鹰就要准备大快朵颐了。通常,老鹰在进食时,会用爪子牢牢的抓进猎物的身体内,然后用自己尖利的喙撕开皮毛,之后,再将猎物一口一口的生吃掉。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会问:老鹰是怎么吃毒蛇的?它不会被毒蛇咬伤吗?
对于老鹰来说,它也是血肉之躯,一旦被毒蛇咬伤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在吃毒蛇时,老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老鹰的爪子上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当按住毒蛇时,即使被毒蛇咬上一口,也不会受伤,更不会被毒液侵蚀。其次,老鹰身上有着厚厚的羽毛,毒蛇压根就咬不到它的皮肤。当然,仅仅是有防御还是不行的,老鹰在吃蛇这种灵活的动物时,通常两只爪子一只压住它头稍微靠后的位置,一只压住它的尾部,这样毒蛇想要咬它,难如登天。并且,老鹰在吃蛇时,最先下嘴的位置就是头部,当把头部吃掉以后,毒蛇与一条无毒蛇类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老鹰吃毒蛇为什么不会中毒?虽然说老鹰能够无损的吃掉毒蛇,但是毕竟毒蛇的毒牙和毒腺中早就有了毒液,也就是说老鹰吃毒蛇的同时也吃了它的毒液。那么老鹰为什么不会中毒呢?
毒蛇的毒液
首先,毒蛇的毒腺都隐藏在它的颅腔内部,平时整个毒腺中是充满毒液的,当遇到危险或者捕猎时,它们会通过毒腺将毒液传送到上颚空心的毒牙中,然后注入对方的体内。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神经毒素、肌肉毒素和心脏毒素,这些毒素能够作用于对方的神经、肌肉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
科学家们将不同毒蛇的毒性做了划分,根据毒蛇毒液的致死程度,用LD-50(半数致死量,也就是能够导致单位死亡过半最小的剂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来代表,其中LD50数值越小,毒液越致命。就目前来看,LD-50数值最小的是内陆太攀蛇,它的LD-50的值为0.0021mg/kg,按照内陆太攀蛇每次平均200毫克的排毒量看,它的一口毒液就能杀死约10万公斤左右的活物。
毒液的成分以及毒理
虽然不同的毒液的毒素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一种缩氨酸(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物质)的复合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蛋白酶、核酸酶以及神经毒素。说白了就是一种蛋白质的复合物质。
而这种物质想要影响其他的生物,必须要靠血液的传播,这是因为毒素只能通过血液来抑制生物体内的神经传递物质。当毒液以液体的形式被生物喝下之后,其中的酶和毒素都会在消化液的催化下失去活性,而且会被胃液分解。但是,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喝毒蛇毒液的生物,它的口腔、食管以及胃部都没有溃疡,因为溃疡面是有血液的,如果让毒液在没有被消化分解时,进入血液中,生物还是会中毒的。
因此,老鹰吃毒蛇之所以不会中毒,是因为毒液在吞入体内后就被消耗分解了。但是,如果老鹰体内有溃疡,那么它中毒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总结老鹰是自然界中的捕蛇高手,它有着一套对付毒蛇的方法,首先在进食时,它会用尖利的爪子按住毒蛇的头部靠后的位置,再加上它本身的防御就好,所以很少能被毒蛇咬到。其次,毒蛇毒液无论多强,只能通过血液来发挥它的威力,一旦进入胃中,很快消化液就会把它当成普通的蛋白质给消化掉,所以,老鹰吃了毒蛇也不会被毒死。不过,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鹰体内的消化系统没有发炎,不然也有被毒死的危险。
老鹰吃了极毒的蛇为什么不中毒?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专门捕蛇的鹰,翼展大约有两米,它们是蛇雕的一种,视力非常好,即使在数百米高空仍然可以看清地面上的蛇,一旦发现合适目标蛇雕就会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
接下来的操作就超出大家的想象了,在大家的印象中,一定是射雕张开双爪抓住蛇然后飞向高空,但你错了,这完全不是射雕的操作,它会以俯冲下来的速度展开翅膀拍打蛇,直接将其打到七荤八素,几下反复蛇已再无反抗之力,此时的蛇雕就会直接将其啄食,当然蛇头为第一攻击目标,首先将其啄烂,保证其再无抵抗力。
然后你以为蛇雕会将其一一啄食吞下,但它的操作又将超出你的想象,它会将其整条吞下,记住是整条,而且边吞会边看着天空思考一会“人生”,其实是没有死透的蛇在腹部绞动,而鹰也在用腹部的肌肉和它对抗。
一直到最终吞下很久,蛇雕都需要思考很久人生,因为蛇这种变温动物不太容易死透!当然如果这只蛇雕有一个小家要照顾的话,那么接下来你将会看到非常令人恐惧的一个场景,为了小鸟们能吃到蛇,它会将蛇半吞下,也就是会露出一个尾巴在嘴巴外,然后飞回窝,让小鸟们拉出这条蛇,然后啄食!
因此你要是在外面看到一只鹰吞了一条一半的蛇,那不是它吃不下,更不是蛇跑出来,而是它有一个家要负担,你看看这养家多辛苦,连吃下去的食还要被拖出来!
蛇雕吃毒蛇,难道就不会中毒吗?
其实有朋友已经考虑到了蛇雕吃的根本就是无毒蛇,所以根本就不会中毒,但事实上非洲的蛇雕连黑曼巴都吃,这种满口乌黑的蛇,看起来就不是一个善茬,而事实上也是非洲大陆上大名鼎鼎的毒蛇!所以哪来的无毒蛇之说?
黑曼巴毒液的LD50值为0.0256,LD50值是杀死一半动物的致死量,黑曼巴达到了0.025毫克,直接算得上剧毒蛇,这蛇雕一点事没有?
毒液到底是什么成分,它是怎么置人于死地的?
一般毒蛇的毒液主要成分是毒性蛋白,还有各种酶类和毒素约二十多种,另外还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等,蛇毒的成分非常复杂,不过一般分为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凝血毒素、出血毒素等。
它们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比如金环蛇和银环蛇属于神经毒素,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但很快会出现全能神症状,病人兴奋不安,肌肉颤抖,呼吸困难,抽搐最后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凝血毒素则会导致大出血,混合毒素则各种症状都有,一般会死于窒息或者心力衰竭等。
但这些蛇毒有一个特征,必须进入血液循环才能能让人体中毒,而进入血液循环的方式有几种,比如伤口毛细血管吸收,皮肤黏膜吸收或者口腔等其他部位黏膜吸收,因此给被毒蛇咬伤的人伤口吸血排毒,确实存在中毒危险。
不过如果从口腔摄入蛇毒,而在口腔中停留时间不久,口腔和食道黏膜以及胃部又没有明显伤口时,蛇毒并不能使人中毒,因为到了胃内后,胃液强酸即可分解蛇毒中的毒性蛋白,变成氨基酸,最后被吸收!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马失前蹄、蛇雕翻车
蛇雕捕蛇的技术高超,而且方法得当,蛇几乎毫无反抗之力,比如浑身羽毛,这蛇根本无处下口,而且蛇雕的足部表面覆盖了一片片坚硬的鳞片,像盾甲抵御蛇的毒牙的进攻,而且蛇雕捕蛇,鹰爪会抓着头尾,再将蛇啄死!
但老司机也有翻车的时候,在南非的国家森林公园禁猎区就发生过一起棕色蛇鹰(蛇雕的一种)捕蛇失误,鹰爪未能一击即中,被黑曼巴缠住无法起飞,结果被赶到的花豹母子捡了个大便宜!
蛇雕捕蛇还算是比较保险了,发生这种案例也不至死得太惨,但不小心捕猎了蛇鳗的白鹭就惨了,因为特拉华州一名业余摄影师萨姆·戴维斯拍摄到了白鹭吞吃了蛇鳗后,却反而被蛇鳗从腹内打洞钻出的视频!
实在是太惨烈了,看到从白鹭体内的钻出的蛇鳗在空中探头探脑的画面,浑身就一阵恶寒,实在是不适,蛇鳗这种浅海洋底的生物,生命力很顽强,被其他鱼类吞食,也是体内各种打洞,有时候还真能跑出来,不过大多数时候是死在了猎物体内,被其分泌的大量物质包裹最后形成了“化石”。
自然界的竞争是非常惨烈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很多时候在社会上不也是如此吗?
老鹰吃了极毒的蛇为什么不中毒?
在很多动物纪录片中,都可以看到,鹰捕蛇的场景:
老鹰锐利的眼睛发现蛇后,毫不犹豫向蛇俯冲直下,再用尖利的爪子抓住蛇,一起带到空中,有时也会突然放开,蛇就从高空中掉落在岩石上,摔死,最后享用美食。
作为猛禽,老鹰中有很多种类都以蛇为食,有的甚至可以吃黑曼巴这样的剧毒蛇。
那为什么老鹰吃了毒蛇,不会中毒?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长睫毛高颜值的捕蛇高手:蛇鹫
一、老鹰的先天优势和高超的捕蛇技巧
首先,在和蛇较量的时候,一般来说,老鹰是不会害怕被蛇咬的,因为蛇基本没有下口的地方,老鹰羽毛厚重,脚虽然是裸露的,但覆盖着厚厚的角质层,哪都下不去口。
其次,每一个捕蛇高手,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捕猎技巧。
就以捕蛇高手蛇雕为例。
蛇雕在老鹰家族中,体型并不大,成年后的体长也就70厘米左右,体重也就差不多4斤左右,在老鹰中也不算突出。
但是,它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它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非常奇特。
在空中飞行发现蛇后,蛇雕就会悄悄落下,爪子抓住蛇的身体,嘴巴钳住蛇的头部。
一般来说,体型较小的蛇,就会瞬间被制服,对于体型较大的蛇来说,往往还会奋力挣扎,不停扭动身体,试图用身体缠住蛇雕。
而此时的蛇雕不慌不乱,扑打着翅膀和蛇进行力量拉锯战,直至蛇耗尽最后一点力气,不再动弹。
蛇雕吃蛇的方式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没有撕扯,没有细嚼慢咽,而是整根吞下。
蛇雕会先攻击蛇的头部,一口就能将蛇头咬碎,然后依次将蛇头、身体和尾巴吞进肚子。
有时候蛇还没有死透,在吞咽的过程中,还会蠕动,这时候,蛇雕就会昂头抻抻脖子,就像我们被食物噎住时的动作一样。
有时为了喂养雏鸟,蛇雕并不会将整个蛇吞下,会留小半截尾巴在嘴巴外,带回去,雏鸟只要一拉尾巴,就能将蛇整个拉出,并吃掉。
二、蛇毒,只有进入血液才会起作用
从蛇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老鹰吃蛇,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即使是毒蛇,也能安然无恙吃下。
但毒蛇毕竟是有毒液在头部,老鹰吃下了毒蛇,也就意味着吃下了蛇毒,那老鹰为什么不会被毒死呢?
这就要从蛇毒的性质开始说起,一般来说,蛇毒只有进入血液系统才会有效果。
蛇毒的成分非常复杂,不同种类的蛇,在不同的季节,产生的毒液成分也是不同的。
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蛇毒的主要成分都是毒性蛋白质。
新鲜的蛇毒中,水分含有50-80%,其余的物质中,干重的90%是蛋白质。
作为蛋白质,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还原剂等等,都能让其变性,导致失活去毒性。
蛇毒进入老鹰的胃里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蛇毒会失活,会被当作蛋白质被分解,老鹰自然也不会中毒。
但若老鹰体内食道和肠胃本身带有暴露性伤口,那还是有可能会中毒的。
老鹰吃了极毒的蛇为什么不中毒?
不要把老鹰想得那么神,中毒了一样得乖乖等死。至于老鹰为什么吃了毒蛇不会中毒,是因为老鹰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拥有了对付毒蛇的制胜法宝。
老鹰基本伴随着我的童年,那时在农村经常能看到在天空盘旋的雄鹰,有好几次还遇到它飞下来抓我家的鸡。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鹰蛇相斗的事情。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暑假期间,天气闷热,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去离家不远的小河里洗澡。走到河边一片杨树林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啁~啁”的声音,声音听起来非常凶狠,有很强的穿透力。
我和小伙伴听到这声音都很害怕,但又非常好奇。简单的商量之后,一个胆子大的伙伴走在前面,慢慢地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快看,是只老鹰,还有一条大长虫(老家对蛇的方言叫法),打起来了。”走在前面的小伙伴转头轻声说道。
我们缓慢地往前凑了凑,就看到一只鹰和蛇正激烈地缠斗。那只老鹰比我家里最壮的公鸡还大,双翅展开,不断拍打着,一只爪子按住毒蛇的头部,另一只利爪不断抓向毒蛇的尾部。
那条蛇是我长那么大,见过最大的一条,和我家里的擀面杖差不多粗,蛇身表面花里胡哨的,一看就知道有很强的毒性。
毒蛇不甘心沦为食物,挣扎中身体缠向了老鹰的脖子,我们正打算帮忙,弯腰捡石头功夫,老鹰翅膀一拍,从地上跃起,躲过了毒蛇的缠绕。
然而躲过蛇尾,却没有躲开蛇头。由于老鹰跳起松动了利爪,蛇头利用机会,瞬间咬住了老鹰的爪子。
正当我们为这只老鹰担心的时候,蛇头再次被老鹰抓住,这一次毒蛇没有挣脱,没多久就被开膛破肚,彻底沦为老鹰的午餐。
战斗结束,我们准备往前看个仔细的时候,老鹰发现了我们,瞬间抓起大蛇,飞上了天空。
当时非常疑惑,明明看见老鹰被咬到了,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在河里玩够之后,我们去请教了村里的一个老猎户。
这个老猎户和我爷爷一辈,我们都喊他大爷爷。大爷爷从祖上起,就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有名的猎人。近几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上山的次数也就少了很多。只有在冬天,才会去山里打个野鸡野兔改善伙食。听说了我们的疑惑,大爷爷乐呵呵地说:
“老鹰的爪子上有层鳞片一样的皮,非常的硬,蛇的毒牙是咬不破这层皮的。蛇毒不能进入身体,自然也就放不倒老鹰了。”听了大爷爷的解释,我们恍然大悟,从此对老鹰又多了一层崇拜。
后来的一个夏天,我还在路边捡到一只鸡仔大小的鹰,大概养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后来开学了,鹰仔也长大了,就在门口放走了它。根本没有所谓的绕三圈、点个头之类的眷恋动作,那真的是一往无前、展翅高飞……
后来了解到,老鹰虽然是蛇的天敌,但在和蛇的争斗中也并不是所向披靡,阴沟里翻船的例子也有很多。
前两天曾在头条看到一个问题,把2只蜜獾放到大连蛇岛上,多久能吃完岛上的2万条蛇?这里的蜜獾也就是常说的“非洲平头哥”,虽然两者都有把毒蛇当辣条吃的本事,但二者是不同的。
老鹰并不像蜜獾一样具有免疫蛇毒的体质,老鹰能在争斗中取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老鹰利用技巧取胜
鹰科的鸟类被统称为老鹰,老鹰的种类很多,小的有二三十厘米的雀鹰,大的有翼展2米的角鹰,但不管大小,它们都以肉类为食。
独特的眼睛构造,使老鹰能轻易地看清10公里以内的事物,最远甚至能看到30多公里,所以地面上任何猎物的动静,都逃不脱这一双鹰眼,这也使它们为什么在空中盘旋却能精准捕获猎物的原因。
确定猎物之后,老鹰会以接近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高速俯冲,并可在途中微调方向,接近猎物后,便用尖锐的利爪捕捉猎物。
在捕获毒蛇时,老鹰会用一只利爪精准地按住蛇的七寸部位,然后用另一只按住尾部完全压制住毒蛇之后,便用利喙将毒蛇啄死。
在争斗中,有时老鹰也会将毒蛇抓到高空,然后将其摔死。通常情况下,老鹰抓住猎物之后,会带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品尝食物。
二、蛇毒需要进入血液才能生效
蛇毒分为“血液毒素”和“神经毒素”,但不管是哪一种毒素,本质上蛇毒是一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会被胃液分解。所以也有人认为只要口腔和体内没有伤口,人类饮用蛇毒也是安全的。
也就是说蛇毒必须进入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毒腺位于毒蛇的颅腔内,在毒蛇捕咬住猎物时,毒液会通过毒牙,进入猎物的体内。这既是毒蛇的捕猎手段,也是它自我防卫的一种手段。
老鹰在毒蛇的争斗,第一步就是用利爪按住蛇的七寸,这就导致蛇头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对老鹰构成威胁。
即使毒蛇偶尔挣脱,老鹰的爪子上还具坚硬的角质层,毒蛇的牙齿不能咬透角质层,毒液无法进入老鹰的血液中,自然也就对老鹰构不成威胁。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鹰的身体被毒蛇咬到,但这种情况下的结局大多都是同归于尽。因为蛇毒的发作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老鹰依然能将毒蛇杀死。
所以,虽然老鹰和狮子一样,都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但被老鹰和狮子被猎物反杀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后提醒大家,虽然蛇毒会被胃液分解,但千万不能以身试险,遇到毒蛇更要及时躲避,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老鹰吃了极毒的蛇为什么不中毒?
2017年9月1号,浙江诸暨44岁的马先生在散步时碰到了一条眼镜蛇。耐不住好奇心的马先生,打算凑近去看看,没想到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晚上7点多,马先生因右眼被眼镜蛇毒液溅到,被紧急送往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
普通人认为蛇是靠咬住生物才能进行毒液的注射,这种想法是不够严谨的。大多数毒蛇都是具备喷射毒液的能力的。上文中的马先生便是被眼镜蛇喷射的毒液伤了眼睛。无独有偶,类似他这种被毒蛇喷射而造成身体损伤的例子非常多,并不罕见。
回归话题,老鹰与平头哥蜜獾的免疫蛇毒的体质有着明显差异,对蛇类的毒素并不能像蜜獾一样无动于衷。老鹰之所以吃了极毒的蛇却没有中招,与蛇类喷射毒液是有着莫大关系的。其实在蛇喷射毒液之后,进入老鹰身体的蛇毒并没有多少,与石沉大海无异。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详细分解老鹰进食毒蛇的过程来一探究竟吧:
一,老鹰与蛇搏斗的过程中,大部分毒液已经喷射出去,之后难以对老鹰造成实质伤害:老鹰逮住蛇类的时候,都要经过一系列长时间的搏斗。它会按住蛇的头部和尾部,用鸟喙进行啄击,这是一种有效伤害,但并不致命。而蛇往往与之颤抖良久,不停地翻滚试图用长长的身体来卷住老鹰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蛇会在这时候拼尽全力的喷射毒液。蛇类的牙齿不足以咬透老鹰的羽毛与鹰爪的角质层,做到有效伤 害。它只有更远的攻击才能产生效果。只好如上文对马先生一样,进行远距离的喷射攻击。(蛇类面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物和对手,有着喷射毒液的本能。)
国外也有类似的实验,一名科学家带上护罩面具,试图挑衅一只毒蛇,没等走到近前,蛇类喷射的毒液便将面罩整个覆盖,几乎倾尽了所有储备。
那蛇毒存储在什么地方,每次喷射的量是多少呢?大部分是在蛇的头部,眼镜蛇的毒液在它眼睛下面有个袋囊。蝰蛇的毒液则是在它眼睛两侧的上部长有两个棱形的角里 蛇的种类不同毒液也是根据蛇的进化需要而适当存放的。
拿眼睛蛇举例,每次可以排出350毫克以上的毒液。面对强敌更是将身体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毒素喷射出去。在与老鹰进行搏斗的过程中,面对如此厉害又让自己无能为力的对手,蛇类倾尽所有也不一定能保证逃生,只好一遍遍的重复喷射的技能,做着无谓的挣扎。
然而,它并不知道,这个过程中已经将所有毒素用得干干净净,而蛇类的毒素短时间又无法复原,只能无力的面对接下来老鹰的进食过程。或许只有靠物理缠绕住老鹰的脖颈,才能逃过生天。
二,老鹰独特的进食方式,确保蛇类窒息且无法行动,无法继续释放毒液:经过观察大量纪录片,我发现老鹰进食的过程,除了前面长时间的搏斗,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便是吞咽。当然,老鹰也会用鸟喙啄击蛇类,但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挑逗行为。联系上面所说,这可能是千百年来,老鹰进化的一种捕食技巧,目的是让毒蛇将毒液喷射出来,把危险降低。
而老鹰吞咽的进食方式,则是为了确保蛇类的死亡和稳妥食用。蛇类有个特性,即使头部与身体分离,也还是会条件反射地叮咬生物。在经过老鹰的消化道挤压后,蛇类面临的是黑暗和窒息,而如皮囊一般的消化道,更是像一层薄膜紧紧箍住蛇类的身体,使本来奄奄一息的蛇类再也没有反抗挣扎的力气。只好面对被消化的命运安排。
这期间,消化道的空间狭小,紧贴蛇身令被老鹰撕咬破碎的蛇头无法张嘴,即使还有蛇毒也无法释放。这种方式比蛇类放在外界更稳妥。个人认为是老鹰长时间进化出的对待蛇类的经验吧。
三,即使蛇类还有剩余的蛇毒,面对老鹰的消化系统,也无法起到作用:英国自然网站杂志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科学家布里安弗里比对24种蛇毒的蛋白质,进行基因分析,发现这些蛇毒都与器官中的蛋白质相关。
蛇毒分为血液循环,神经,混合以及细胞毒素。但科学家发现,它有效作用的部分仍是毒性蛋白质。分别作用于上述几种方式。但有一点,所有蛇毒进入胃部以后,不论老鹰还是其他生物,胃部都会分泌胃蛋白酶(它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所分泌,是辅助消化用的,其适应pH值为1.5~2.0),它会将蛇毒蛋白质分解成小肽片段。
现在经过研究实验,可以证实小肽是一种安稳、无有害作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兽药制剂,经常用于动物免疫工程,性质无害甚至还有益处。这对于老鹰来说自然也并无大碍。
由此可以得知,即使有剩余的蛇毒被吞入老鹰腹中,只要胃里没有小伤口,因为老鹰消化系统的关系,也会被胃蛋白酶所分解,成为无害的小肽片段。这也是毒蛇泡酒可以喝,广东名菜蛇咬鸡也可以吃的原因。因为进入胃部的蛋白质,终究会变成营养成分。
小狠有话说:经过搏斗前毒蛇的喷射,老鹰的吞咽过程,蛇毒已经寥寥无几。即使还有剩余,面对老鹰胃部的消化,也变成营养成分了。这些蛇毒称得上是石沉大海,并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保证了老鹰虽然不免疫蛇毒,但是也可以安然无恙,大快朵颐的进食蛇类。
蛇类的特性让小狠有点建议对大家说,一是不要挑衅毒蛇,即使它在笼子中,也可能喷射毒液,伤害到你的身体。二是,蛇头即使与身体分离了,它也会条件反射的咬人。因为这个进医院的人每年都会有,不要大意。三是,人类身体条件毕竟不如老鹰,还是要谨慎食用蛇类吧。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你被蛇咬过吗?如何处理的?(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