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蛇毒是以蛋白质为主的复合物质,储存在毒蛇体内的毒腺里,毒蛇通过体内的管道,把毒素传送到上颚的空心牙齿里,大多数毒蛇都能通过牙齿注射毒液。几乎所有蛇毒都含有“玻璃酸酶”,这是一种会令毒素迅速扩散的酶素。蛇毒的主要成分有细胞毒素(如出血毒素)、神经毒素、肌肉毒素等,这些毒素会直接攻击猎物的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可导致猎物导致流血不止、呼吸衰竭、肌肉麻痹等症状,毒性猛烈者最终导致猎物死亡。
但几乎每种毒蛇的毒素症状都不会完全相同,就拿我国比较致命的毒蛇对人体的影响来说。1、短尾蝮,我国伤人最多的毒蛇。
短尾蝮以血循毒为主,并含有突触前神经毒素。被咬后会造成伤处水肿、疼痛、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呼吸肌肉麻痹导致死亡。短尾蝮咬伤多,因为分布在我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和中部,但综合致命率不超过10%。
2、舟山眼镜蛇,又称中华眼镜蛇,我国南方最常见的一种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的蛇毒当中神经毒素含量不高,细胞毒素含量约为50%-70%。细胞毒素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所以被舟山眼镜蛇咬后截肢率很高,综合致命率也可超过10%。
3、竹叶青。
竹叶青是我国著名的毒蛇,有数十种,毒素以血循毒为主,毒性较大的是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咬伤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由凝血异常导致流血不止、皮下淤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血、脑出血、急性肾衰竭、休克、消耗性凝血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等,致命率接近20%。4、五步蛇。
五步蛇学名尖吻蝮,在民间传说中被此蛇咬中五步必死。五步蛇毒性主要有抗凝血功能、溶血等,可造成流血不止、水肿、血泡、剧痛、组织坏死、溃烂、全身广泛出血、血液失凝、血压下降、尿血、消化道出血、休克、心肺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综合致命率20%出头。
5、金环蛇,绰号减速带。
金环蛇毒液中突触前神经毒含量极低,它含有大量类心脏毒素以及突触后神经毒。其咬伤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腹痛腹泻、肌肉疼痛、关节疼痛、上睑下垂、呼吸衰竭等,综合致命率不到20%。
6、银环蛇,中国及北半球最毒蛇。
银环蛇是金环蛇的兄弟,但毒性比金环蛇强很多。银环蛇以突触前神经毒为主,银环蛇的突触前神经毒(β环蛇毒素)含量高达40%-50%,突触后神经毒含量为25%-30%,其中长链神经毒仅占6%左右。2005-2009年广东河源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银环蛇致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衰竭平均时间为2小时40分钟,最快70分钟,最慢4个半小时。综合致命率接近30%。
7、眼镜王蛇,最长最重的毒蛇。眼镜王蛇咬伤致命率极高,中国第一,世界前三,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毒素是很难对付的混合毒素,另一方面它的排毒量高的可怕,平均排毒量421mg干毒,超过了大部分毒蛇的最高排毒量。眼镜王蛇毒液主要造成局部肿胀、疼痛、坏死、胸闷、呼吸急促、呼吸衰竭、呼吸停止。神经毒是眼镜王蛇蛇毒的主要致命成分,但部分患者也会因血循毒并发循环衰竭,最快可在30分钟内死亡。眼镜王蛇咬伤综合致死率高达60%以上,在部分地区高达100%。
中国主要的毒蛇当中,金环银环两兄弟以神经毒为主,短尾蝮、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以血循毒为主,各种眼镜蛇和眼镜王蛇以混合毒为主,所以最好对毒蛇敬而远之,有时候就连抗毒血清都没用。好在我国热带范围小,毒蛇并不多,像位于热带的印度每年蛇咬死亡人数占世界总数的一半,非洲、东南亚和拉美也是以万为单位的。
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谢邀,没敢研究,怕到时候说不清。[流泪][流泪][流泪][呲牙][大笑][捂脸]
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大多数的有毒物质的本质都是神经阻断剂,人类的大脑通过神经信号调控集体运动和基本的代谢活动,而这中间的神经信号需要通过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进行传递。毒素的作用就是阻断这种传递,使得人类神经麻痹,长时间神经麻痹后,大脑无法调控,同时联系不上身体,从而出现肌肉无力,心脏或者呼吸等器官衰竭,严重时死亡。
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毒蛇是所有具有毒液的蛇类的统称,虽然毒蛇都有毒,但是不同的毒蛇的毒性、毒素、致死量都是不同的,从整体上看,毒蛇的毒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神经毒素、出血性毒素以及混合型毒素。这三种主要的毒素在杀死动物时的原理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说三种符合以上毒素特征的蛇类虽然毒蛇的毒液有多种类型,但是所有毒蛇的毒液均为以蛋白质为主的复合物质,这些毒液是由毒蛇体内(颅腔内)的毒腺生产并储存的,而毒液的“导体”是连接毒腺的导管和上颚中空的牙齿。当遇到危险或者捕猎时,毒蛇先咬住猎物,然后通过毒腺肌肉的收缩将毒液通过导管进入中空的牙齿中,再进入猎物的体内。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下面介绍四种不同毒素的毒蛇。
第一是出血性毒素的毒蛇
出血性毒素简单的说就是可以让伤口流血不止的毒素,通常被这一类的毒蛇咬伤口,伤口会明显的肿胀,溃疡,同时会流血不止。拥有这样毒素的毒蛇大都集中在蝰蛇科下,比如一些竹叶青蛇(白唇竹叶青蛇例外,它是混合型毒素)。通常拥有出血性毒素的毒蛇毒牙相比较其他三类毒蛇要长一些。
第二种是神经毒素
拥有神经毒素的毒蛇比第一种毒蛇的毒牙要短很多,由于在咬住生物体时毒牙较短,所以被咬伤的部位通常没有明显的肿胀,也不会出现溃疡。但是这种毒蛇的毒液会直接作用于生物的神经系统,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主要的症状有全身疲乏、运动能力失调,严重可导致呼吸麻痹、肌肉痉挛,甚至是死亡。
拥有神经毒素的毒蛇要比出血性毒素的毒蛇要多,我们常说的眼镜蛇、环蛇都是神经毒素的毒蛇。
第三种是混合型毒素
混合型毒素是指毒液中混合多种毒素的毒液,不过,不同的混合型毒素混合的毒素不同,有的毒蛇混合了肌肉毒素和出血毒素,有的毒蛇混合了神经毒素和出血毒蛇,也有的毒蛇甚至混合了三种以上的毒素。
在自然界中,拥有混合型毒素的毒蛇是最多的,比如世界上毒性最强的蛇-细鳞太攀蛇就是混合了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世界上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也是混合了神经和心脏两大毒素。
不同毒素对生物的作用和危害程度上面我们说了三种主要的毒蛇毒素,这三种毒素在作用于生物体时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一点从毒素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显然是神经毒素比出血毒素要更强一下。
从整体上看,混合型毒素的毒蛇对生物体的危害是最大的,其次是神经毒素的毒蛇,最后是出血毒素。
当然,以上的毒素危害大小只是从宏观上看,其实决定毒蛇厉害程度的有多个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点:半数致死量、单次排毒量以及上面我们说的毒素的类型。
最后一点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所以单独的来说一下前两点。首先是半数致死量,我们通常用半数致死量来表达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弱,因为半数致死量的数值是通过将该毒蛇的毒液皮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然后计算出可以杀死一半以上的小白鼠所需要的最小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的英文缩写为LD50,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数值越小,证明毒性越强。在所有的已知的毒蛇中,毒性最强就是细鳞太攀蛇了,它的半数致死量为0.0021(mg/kg),简单的说就是要杀死1公斤重的生物体仅需要0.0021毫克的毒液,可见其毒性之强。
其次是单次排毒量。不同毒蛇的LD50不同,这就导致了同等剂量的毒液不一定杀死同样体重的受体,因此单次排毒量对于毒蛇来说也很重要,简单的说就是毒性不够,毒量来凑。最典型的毒蛇就是眼镜王蛇了,眼镜王蛇的毒性(LD50为0.35)远小于体型较小的银环蛇(0.08),但是眼镜王蛇有着所有毒蛇中最大的单次排毒量:平均400毫克,这就让眼镜王蛇对生物有着很大的生命威胁,而且不亚于比它毒性强的其他蛇类。
总结不同的毒蛇因为其毒素不同,所以在杀死动物时的原理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毒蛇杀死动物主要是靠血流不止、神经紊乱以及二者结合的方式。当然,不同毒蛇根据半数致死量以及排毒量的不同,对动物的威胁程度也不同。
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谢谢!抱歉了。谢谢!
不同毒蛇毒液,杀死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一般常见的有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导致中毒者体内生物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一般小动物被毒蛇咬了,会在短时间内失去行动力或死亡,毒蛇以此获得猎物。人类被毒蛇咬了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或留下后遗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