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这种说法不对,忽视了概率问题,无论是男是女,溺亡之后尸体面朝下(俯卧)的概率更大。
此说法最早出自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其中《卷之三·二十一章·溺死》中记载: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仆卧又称俯卧,就是面朝下,仰卧就是面朝上,如果没有概念的没有想象一下“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宋慈被誉为“世界法医学之父“,尽管他都是七百多年前的人了,但在今天还拥有很高的名气,这和《洗冤录》、《大宋提刑官》等电视剧的推广功不可没。
在现代《法医病理学》中也有相关解释:
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全身重心随骨盆的性状略有不同,人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时骨盆倾斜度,男性约50-550,女性约55-600,倾斜度增大,导致脊椎前倾和人体重心前移,男子重心偏向前方,浮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这里的说法用了两个“多”字,“多”也就是概率较大的意思,但这也只是基于男女身体构造差异所得出的理论,具体情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分析。
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的李旭、林斌等人对2003-2013年间的700具浮尸的俯仰姿态和性别进行分析。结果整理如下。其中男性481人,俯卧303人,占比80%;女性219人,俯卧172人,占比78%;男女合计700人,俯卧555人,占比80%。
由此可见,无论是男是女,还是不分性别,浮尸俯卧和仰卧的概率都是相差无几的,也就说明,浮尸的姿态与性别无关。
我们还可以来看看其他相关的研究。
2002-2004年间236具浮尸的性别、姿态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的俯卧比例都在70%-90%之间,因为样本少,所以比例有差异,如果样本足够多,差异就会变小。
所以,浮尸的姿态与性别无关,无论是男是女,俯卧的概率更大些。
那为何连某些权威书籍都认为“男子浮尸多俯卧,女子浮尸多仰卧”呢?因为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人体解剖学,而忽视了实际情况,比如死后身体重心的改变、吸入溺液等情况导致人体比重分布变化等。说白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差异。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的确,溺死的人多数男人背面,女人仰面,这是男女身体特点决定的。
先看人溺死后为啥先下沉又漂浮。
水的比重是1,人的比重男约1.052,女人约1.049,也就是说人比水的比重稍大一点。加上人体內大量进水,比重增大了,造成了人体比重大于水比重的悬殊,所以刚溺死的人体会沉在水里的。但是人死后,体内的微生物会分解尸体组织,产生气体,使尸体澎涨,当澎涨至尸体比重小于水时,就会浮起来了。
浮上水面的尸体为什么男的面朝下,女的面朝上?
这是男女的体型特征决是的,女人的骨盆比男人宽大,所以在性第二特征上表现为,男子臀小肩宽,女子臀大肩削。再加上臀部肥大,也就是俗说的膑大,臀肥腚大分量就重,所以溺死的女人在上浮重就面朝上了。反之,男子呢,腚轻肩宽,后轻前重,所以在上浮中就变成了背朝上面朝下的姿势。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溺水死亡的人,男的背朝上,女的仰天朝上,一直以来都是这个说法,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是出自哪里的说法?有朋友搬出了《周易》的说法:“男为阳,女为阴。男子背面为阳,前面为阴,女子则相反,前面为阳,背面为阴。阳则有向上的性质,而阴具有向下的性质”!听上去就在扯淡,就像古希腊时代水、火、土、气的“四元素说”,还死守不改?
这个男朝上,女朝下的说法,最靠谱的说法是来自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宋慈,在其法医学著作《洗冤录》的《卷之三·二十一章·溺死》中有记载:“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头面仰,两手两脚俱向前。口合,眼开闭不定,两手拳握,腹肚胀,拍作响,落水则手开、眼微开、肚皮微胀;投水则手握......”!
记载非常详尽,还有溺水和抛尸如何鉴别等详细说明,这是宋慈经过观察以及结合四次出任广东、江西、广西、湖南四处刑事长官的大量实际经验中得出的结论,这应该是中国古代最科学的法医类著作,尽管和现代法医学相比谬误甚多,但仍不失为一部古代法医学经典之作!
《洗冤录》中的判断有科学依据吗?
人体密度和水非常接近,根据2006年全国男性25-29岁上臂皮脂厚度监测值为10.8,肩胛皮脂监测15.8;女性25-29岁上臂皮脂厚度监测值为17.5,肩胛皮脂监测17.5。那么可得人体密度计算
男性=1.0913-0.0016*(10.8+15.8)=1.0487*10**3kg/(m**3)
女性=1.0897-0.00133*(17.5+17.5)=1.0431*10**3kg/(m**3)
男性和女性差不多,只比水大大约4%,因此正常情况下人只要稍稍踩踩水就会浮起来,但不会游泳的人往往适得其反!溺水大量吞入水后是会慢慢沉底的,但时间一长,体内的的微生物腐败,会产生气体胀气,密度渐渐小于水,那么又会重新浮起来!
男性和女性生理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男性和女性肌肉和骨骼性质上微有差异,但女性胸腹部脂肪偏多,男性则背部肌肉宽大,有比较多的容纳气体的空间,因此在理想状态下,女性胸腹部积累的气体比较多,此处会上仰而浮起,男性则背部浮起!现代法医学也认为,男女骨盆差异导致人体重心的轻微差别,男性重心偏向腹部,女性重心则偏向背部,所以男仆女仰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看起来这宋代的《洗冤录》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嘛!
溺水死亡的尸体,真的是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吗?尽管从科学角度分析,这种情况确实很有道理,但溺亡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挣扎之后身体状态与重心的改变,吞水量的差异以及人体胖瘦程度差异等等,实际情况和理论状况相差是比较大的。
广州市公安局的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
关于浮尸姿态,那么来自公安局的数据肯定是最具说服力的,那么这个数据如何呢?
751具浮尸俯仰姿势观察分析
数据有点让各位大跌眼镜,因为差异可不是一般的大,如下:
数据表明男性大致符合男性仰卧的比例,但女性数据基本和男性一致,两者仅仅只有1%的差异,两者出奇的一致,因此前文的理论科学分析就不对了!
这些因素主要和落水者都会经历的剧烈挣扎所引起,这个阶段内还会因为后期的痉挛造成中心前移,很少会有经历这个过程重心却反向移动,另一个则是大量吞水造成的改变!
因此光有理论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大量的观察相结合!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溺亡也有多种,有自然溺亡也有人为,只能说自然溺亡的人或许是男性面朝下、女性面朝上,但是也有很多的偶然性,而且刚溺亡的甚至在水下沉着,没有所谓的面朝哪。
人体内有坚硬的骨骼和牙齿组织,它们的密度是明显大于水的,也有肺部这样的组织,因为肺泡和气管支气管可以储存一定的空气,肺组织的密度肯定是小于水的;人大多数的身体组织都是细胞构成,因为含水量在60%左右,加上糖分、脂肪等,密度可能稍大于水如肌肉组织,也可能稍小于水如脂肪组织。所以整体上人体的密度基本上接近淡水,淡水的平均密度稍大于纯净水的1000kg/t,和海水相当,人在水中死亡首先是要沉到水底的,尤其是不会游泳的人。
溺水发生时,由于人在水中挣扎,不懂得换气的方式,也不知道正确的肢体发力方式,所以会吞下很多水,胃里灌满水,肺也因为呼吸而灌满水,这就导致人的密度整体上提升,所以人刚溺亡是会沉到水底的,尤其是那些身上携带着重物的各种各样的溺亡者。溺亡后,没有了免疫系统的作用,体内的微生物活动使人体组织分界,会产生气体,灌入人体原有的空腔中,使人体膨胀,最终密度又小于水,因此会漂起来,极端的时候人体膨胀到原有体积的两倍左右,但是质量却没有明显的增长,自然会漂浮起来。
男性和女性由于激素的差异天然地存在生理差异,男性相对而言肌肉的纬度和量更大,体质含量(正常状态下)只有155-18%,骨骼更坚韧,而女性体脂含量更高,在20%~25%,肌肉量更少,骨架子更小,因此男性的体重会更大一些,平均密度也高一些,溺亡后也相对更迅速地沉入水底。可接下来就不一样了,虽然都会经历分解充气再次浮起来,女性因为本身提前就有几处脂肪含量高的组织,这些组织本身就密度更小,受到更大的浮力,加上肚腹等处聚集的气体,使得身前这一面受到的浮力更大,或许在遗骸漂浮上来的时候自然地翻过身来,也就是面朝上。
男性则不大相同,男性在雄激素的作用下肌肉量更大,密度也更大,上身整体上呈现倒三角,肩背部的肌肉等因素使得男性的重心相对更集中于身体的上部和前部。而且男性的背部显得更宽大,皮下膨胀后背部承受更强的浮力。因此,从底部浮起后,身体的重心将向前移动,而背部自然朝上。这种男性面朝下女性面朝上的溺亡姿态都是比较常见的,但其实人不就这两面吗?基本上不是背朝上就是背朝下,只有少数因为天然的障碍物阻挡或者被卡住了背部的朝向会发生变化。
但是人体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瘦骨骼占比更大,有的人更胖脂肪组织大量地集中在肚腹处,这就使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发生了变化,原本有的是胸背部因为体积更大受到的浮力更大,却变成胸腹部受到的浮力更大,加上分解时肚腹中充入气体,导致溺亡上浮到水面后姿态的不同。且溺亡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有的是因为陷入泥沼或者流动的沙坑,遗骸被直接覆盖了,这样的遗骸可能就没有机会上浮到水面,就保持着溺亡时的姿态一直被压在水底无法翻身,有时候需要很多人慢慢地排查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遗骸。
而且也有的溺亡时人为因素导致,比如在身上绑上重物或者捆绑成一个特殊的姿势,都可能影响人体受到的浮力,造成上浮起来后姿态的不同。男面朝下女面朝上只能说在自然的溺亡上浮中较为常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形,还是那句话人不就前后两面吗,溺亡后的姿态本身就比较有限,要么背朝上要么胸腹朝上或者身体侧面朝上,而且不同年龄和营养状态下人的脂肪分布不同、骨量不同,有很多影响因素。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其实在生活实践中的确如此。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种角度来予以解释:
第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周易》认为,男为阳,女为阴。男子背面为阳,前面为阴,女子则相反,前面为阳,背面为阴。阳具有向上的性质,而阴具有向下的性质。所以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第二,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当物体在水平面处于漂浮状态时,物体的重量等于物体的浮力。换言之重量越大,浮力越大。一块木头漂浮在水中,重量轻的一头总是容易浮出水面而重量大的一头则是沉入水中就是因为轻的一头所需要的浮力小。
就人体来说因男女两性身体结构特征的不同,男人与女人相比较男人胸部肌肉较为发达结实所以重量较大,而女人臀部肌肉较为发达结实所以重量较大。因此,溺水死亡的男子面部向下,而女子则面部向上。
为什么有人说溺水死亡的人,男的面朝下,女的面向上?
这个问题带有偶然性又专业性,题主说的不一定科学。
男女溺水死亡时,男面朝下女面朝上,据了解,也不尽然。以图为证:
上下两图都是溺水死亡女子,看画面衣着打扮你能说女子死亡时是仰面朝上的吗?再说了,不管是会游泳的不会游泳的;跳水寻死的还是失足落水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使然:体质的原因或气侯变化、水的温度、着衣的厚薄等等,都可能影响人在水中挣扎的程度,从而导致死亡时的体位。
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坐轮船到南京,站在甲板上扶着栏杆眺望江面的景色,突然发现江面漂着一具穿红衣服的溺水肥胖女尸,吓一跳仔细看,印象是身体脸面朝上的,头发随江水在脸侧面晃动,因轮船开得快,被江水浪冲走远离不见了。
查了下资料,据《洗冤录》记载“生前溺水尸首,男俯女仰”“口鼻内有水沫及有小淡色血污”。现代法医指出,男性骨盆的结构和肌肉组织在身体中的分布不同有关,男性盆骨较小,耻骨弓呈V型,臀部肌肉不发达,而胸廓较宽,胸肌较发达,就使得身体的重心偏于身体的前方;女性骨盆较大耻骨弓呈U型,臀部较发达,其身体的重心偏于后方,身系重物者除外。鉴于以上,你的问题可印证如此。
但也不全然都是这样,据亲眼目睹水上打捞救援队员提供消息称,正好相反,溺水男女面身朝下朝上都是客观原因,有所不同的:
以上是我个人之言,不喜勿喷;另外图片取之于网络,不适之处,勿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