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除了蝙蝠会飞,还有哪些?
真正拥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只有蝙蝠这一类。蝙蝠不是一个物种,而是对哺乳纲翼手目的统称,包含了上千个物种,是哺乳纲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占哺乳动物物种总数的22%左右,而啮齿动物占38%。还有一些哺乳动物经常被认为是会飞的,比如鼯猴、鼯鼠、袋鼯等,但它们那只是滑翔,从高处落到低处,利用特化的飞膜减缓下降速度,提高滞空能力,以便在高大的树木之间快速穿梭。它们的飞膜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可以滑翔但不具备真正的飞行能力。
关于蝙蝠的来源,民间传说中认为它是老鼠偷吃盐后变成的,也许是蝙蝠与老鼠长得有点像,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蝙蝠与老鼠关系很远,它们之所以这么像,是因为都保留了原始哺乳动物的外貌特征。哺乳动物起源于2.2亿年前的晚三叠纪,起源并不晚,但在前一亿多年里没啥大作为,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原本认为最早的真兽是发现于我国辽宁的始祖兽类,模式种就是1.25亿年之前的攀援始祖兽,听这名字就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但2009年也是在辽宁发现的中华侏罗兽却生活在距今1.6亿年前,表明真兽类最迟在1.6亿年前就与其他哺乳动物类群分化,中华侏罗兽的拉丁学名意为“来自侏罗纪的母亲”。中华侏罗兽的外形类似现存的鼩鼱,体重估计为13克左右,拥有攀爬的前肢和适于食虫的臼齿。中华侏罗兽的外形像鼩鼱,攀援始祖兽的外形像老鼠,早期的哺乳动物都是这种形态,蝙蝠和老鼠的外貌特征就继承自原始的真兽类。▲鼩鼱
6600万年前绝大多数恐龙遭受灭顶之灾,被压制多年的哺乳动物在这次灾难里受损很小,迎来了翻身的机会。翼龙灭绝之后天空中的生态位出现了空缺,翼手目约在6000万年前从哺乳动物当中分化出来,向天空进发,但此时鸟类已经兴起,基本霸占了天空,鸟类起源于1.5亿年前,演化史比翼手目更长,优势更大,于是鸟类霸占了白天,翼手目在夜晚活动。
如今鸟类有近万种,蝙蝠只有上千种,哺乳动物在与鸟类的争夺战中算是输了。不过另一个勇于开拓的哺乳动物类群却获得了成功,它们就是下海的鲸豚类。
哺乳动物除了蝙蝠会飞,还有哪些?
飞行是生命最神奇和迷人的演化成就,我们通常所说的飞行其实都是主动飞行,也就是有动力飞行,比如鸟类、蝙蝠、昆虫,它们能够通过拍打翅膀或者翼来产生升力达到在天空中飞行。
如果以有动力飞行作为飞行的标准的话,哺乳动物中只有蝙蝠具有飞行能力。从分类上看,蝙蝠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翼手目,包括有19科185属962种。种类如此繁多的蝙蝠也是哺乳动物之中,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二大类群。
实际上飞行是可以分为两大类的:有动力飞行、无动力飞行。无动力飞行,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滑翔,是通过利用空气的浮力不依靠动力,在空中滑行的过程。在哺乳动物中,能够滑翔的动物包括有袋鼯科(Petauridae)、鼯鼠族(Pteromyini)和鼯猴。
蜜袋鼯蜜袋鼯属于有袋类双门齿目下的袋鼯科,包括有3属11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袋鼯的前后肢之间连着多毛皮翼,袋鼯正是靠着皮翼滑翔,身后的尾巴用于控制方向。袋鼯科的结构和飞行方式与鼯鼠很像,是趋同演化的结果。
鼯鼠鼯鼠族其实属于啮齿类下的鳞尾松鼠科,鼯鼠族包括有13属34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温带和寒温带森林中有少量分布。在中国有7属16中鼯鼠,其中复齿鼯鼠、沟牙鼯鼠和低泡飞鼠为中国特有。
鼯鼠的前后肢之间连有多毛的皮膜,它们会爬到树上然后张开皮膜滑翔,身后的尾巴控制方向。鼯鼠的滑翔距离约50米,也有150米的记录。
图注:最大的鼯鼠——红白巨鼯鼠,体长超过1米,图片来自网络
鼯猴鼯猴是非常独特的动物,其在灵长总目之下自立一派,那就是皮翼目(Dermoptera)。目前鼯猴只有两种,分别是菲律宾鼯猴和马来西亚鼯猴。与鼯鼠相比,鼯猴的皮翼面积更大,不仅在前后肢上连接皮翼,甚至在后肢与尾巴之间也连着皮翼。
由于鼯猴的皮翼面积更大,因此拥有更好的滑翔能力,它甚至能够带着小鼯猴飞行呢。
图注:菲律宾鼯猴,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马来西亚鼯猴,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带着幼崽飞行的马来西亚鼯猴,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蝙蝠家族,哺乳动物之中还有三个家族也有飞行能力,尽管是滑翔,也是在天空中飞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哺乳动物除了蝙蝠会飞,还有哪些?
没有了,所有会飞的哺乳动物都是蝙蝠。
图示:鼠尾蝠,如果您小时候听说过老鼠吃盐就变成了蝙蝠的故事,那一定是鼠尾蝠惹的祸。
至于其他一些哺乳动物最多也就会滑翔,还不能主动飞,如:
鼯鼠、鼯猴、飞鼯等,它们的名字都有个鼯,是因为我国古人观察到过鼯鼠,在康熙字典中对它的描述如下:似蝙蝠........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这就是只会滑翔不能飞翔的差别。所以,在命名我国没有但别国存在的一些能滑翔不能飞翔的哺乳动物时,都使用鼯字。
图示:中华鼯鼠的粪便在中药里是五灵脂。由复齿鼯鼠的粪便、尿液和少量砂石干燥凝结而成。
那为什么所有会飞的哺乳动物都被称为蝙蝠?是不是人们偷懒,把所有会飞的哺乳动物都命名为蝙蝠,所有会飞的非哺乳脊椎动物都称为鸟,其它会飞的就叫飞虫。这个嘛,之所以所有会飞的哺乳动物都被称为蝙蝠,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因为偷懒,懒得想更多的称呼来区别会飞的哺乳动物。
图示:世上最大的蝙蝠,巨型金冠蝙蝠。这是菲律宾森林中的特有种。体重1.2千克,翼展1.7米,以果实为生。
图示:Kitti"s hog-nosed bat(凹脸蝠)不仅是最小的蝙蝠,还是体型最小的哺乳动物。
图示:著名的吸血蝙蝠,也是西方民间传说里吸血鬼会化身千万蝙蝠的观念根源。
可是这些食性不同,如吃果、吃虫,吸血、甚至抓鱼的蝙蝠,体型大小差异极大的飞行哺乳动物,为啥都是蝙蝠呢?
图示:抓鱼吃的蝙蝠
- 难道就因为它们长得有点像,然后又都喜欢倒吊吗?
图示:巨型倒吊蝙蝠挺吓人的。但巨型蝙蝠通常都是食果的,真吃肉喝血的蝙蝠都是小蝙蝠。
差不多就是这个原因,它们彼此长得像,在其它一些行为模式上很相似,所以就被统称为蝙蝠了。而科学研究也证实,这些蝙蝠有一个最初飞上天的老祖宗,初始物种,从这个最初飞上天的物种开始分化,发生了一次适应性辐射【1】的过程,去填补天空这个巨大的生态环境,由此形成了各种各类,体型不同,食性不同的蝙蝠,但它们都来源于同一始祖蝙蝠,所以把它们都称为蝙蝠的确也不算错,当然对于研究蝙蝠的专家们来说,蝙蝠世界就复杂多了,在经过数千万年的时间后,
图示:大蝙蝠亚目(最上面蓝色分支)和小蝙蝠亚目(黑色分支)在很早以前就分叉了,小蝙蝠亚目又分叉出鼠尾蝠科和Yangochiroptera科(绿色竖线,包括鬼面蝙蝠、斗牛犬蝙蝠等)。这张图显示几大类常见蝙蝠的系统进化树。从同一祖先开始不断分叉,这个过程就像人类的家族一样。
注释:1、适应性辐射在进化生物学中指的是,某一生物类群,从最初原始的单一物种,演化出多种多样、并各自适应于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物种(相互之间不能彼此交配)的过程。虽然,这些新物种彼此间有许多差别,但它们又都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足够多的最初原始物种的特定构造特点,对蝙蝠来说就是它们的前肢特化出的飞行翼——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适应性辐射之意。
欢迎关注裸猿的故事(曾用名 三思逍遥),谢谢点赞。哺乳动物除了蝙蝠会飞,还有哪些?
谢邀:企鹅浑身是毛,如能飞起,也算是会飞的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除了蝙蝠会飞,还有哪些?
没了耶,会飞的哺乳动物,就只有蝙蝠。我们印象当中,也是通常所指的蝙蝠,可能都是上图这种。
但其实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是一个很庞大的类群,单是我国就有81种左右的蝙蝠类动物,世界范围内更多,总共900多种。蝙蝠类动物大体上又可以做一个划分——大蝙蝠和小蝙蝠,这其实也是翼手目动物分类下的两个亚目。
其实从名字就能区分这两类蝙蝠了,大蝙蝠体型要远大于小蝙蝠,它们的食性也不太一样,大蝙蝠是素食主义者,大多数是吃水果的;小蝙蝠则会吃虫子、肉、血……当然也有吃素的小蝙蝠。
和鸟不同,蝙蝠是没有翅膀和羽毛的,它们所谓的“翅膀”,其实是只是一层皮膜。不过蝙蝠的胸肌也很发达,而且也像鸟一样有龙骨突起。最重要的是,它们起飞的时候虽然要依靠滑翔,但是飞翔的时候也是像鸟一样扇动翅膀(皮膜),所以它们是真正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依靠扑翼动作来提供升力和推力,让自己能够飞行前进。至于蜜袋鼯,还有其他一些种类的鼯鼠,它们的前后腿儿之间也有皮膜,伸直四肢之后就像展开了个滑翔伞,超级萌。
和滑翔伞的原理相同,鼯鼠依靠着它们的翼膜可以在树啊、陆地之间进行滑翔,远的话大概能滑翔一两百米。
但是这种滑翔,和鸟类、蝙蝠类动物通过扇动翅膀产生升力的主动飞行还是有区别的哦。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嘻嘻。
哺乳动物除了蝙蝠会飞,还有哪些?
真正会飞的仅翼手目900多种蝙蝠,不过算起来这已经是哺乳动物第二大目了,比例也不少。
会滑翔的兽类不多,但是分在几个目中,啮齿目鼯鼠一类,有袋动物的袋鼯一类,特化的皮翼目猫猴鼯一类等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