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可能会对海龟造成极大危险的原因是什么?

多数海龟的主要食物是水母和头足类动物,海洋里漂浮的塑料袋外型很像它们的食物,让海龟无法辨别,误食之后危害很大,其中受害最深的当属棱皮龟。海龟现存共有7种,体型从大到小依次为:棱皮龟、蠵龟、绿海龟、平背龟、玳瑁、肯氏龟、丽龟。棱皮龟属于单独的棱皮龟科,其余6种属于海龟科。

棱皮龟是现存最大的海龟,也是现存最大的龟鳖目动物,最大个体记录916公斤。1981年在加利福尼亚蒙特利湾捕获一只体长2.54米,体重865.45公斤的雄性棱皮龟。棱皮龟除了大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口中的尖锐角刺,从口腔和食道里全都密布这种角质倒刺,目的是撕碎食物和防止食物逃脱。棱皮龟没有牙齿,捕猎基本靠吸入,张开嘴巴将水母、海鞘和软体动物吸入口中,再依靠角质倒刺将其撕碎传送到胃里。棱皮龟最爱的食物是水母,水母营养很低,导致棱皮龟不得不大量进食,一天可以吃下自身体重73%的食物。棱皮龟无法辨别水母和塑料袋,导致其经常误食,这些塑料袋进入体内无法排出,会阻塞食道,令其死亡。2017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海滩上出现了一只长达2米,重达700公斤的死亡棱皮龟,死因正式误食了塑料垃圾。▲公益图片:海龟无法辨别水母和塑料袋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距今不到118年。动物们在此之前从未见过塑料袋,更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危害,将其误食之后后果严重,很多以水母和软体动物为食的海洋动物基本都有误食塑料袋的案例,比如很多种海豚、须鲸和喙鲸。2017年一头2020公斤重的喙鲸搁浅在挪威卑尔根索特拉岛。将其解剖后发现其胃里塞满了大大小小30只塑料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海洋污染是全世界都需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全人类都要承担的责任。

塑料可能会对海龟造成极大危险的原因是什么?

周一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塑料可能会对海龟造成极大的危险,因为这些生物会将塑料的气味误认为是食物。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Joseph Pfaller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发现海龟对生物污染塑料的气味的反应方式与对食物气味剂的反应方式相同,这表明海龟不仅会被其外观所吸引,而且还会被其气味所吸引。这种‘嗅觉陷阱’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海龟如此频繁地摄入塑料或被塑料缠住。”

当藻类、植物、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积聚在潮湿的表面上时,就会发生生物污染,就像海洋中的塑料一样。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龟会将塑料误以为是水母之类的猎物,但是人们对气味如何吸引它们的了解却很少。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研究合著者,斯坦福大学霍普金斯海洋站的马特·萨沃卡(Matt Savoca)表明,海洋掠食者用来寻找食物的好地方的空气中气味物质也从海洋调节的或生物污染的塑料碎片中释放出来。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这对海龟意味着什么。

他们围捕了15只龟,并通过一个实验区域的管道将几种空气中的气味散发出去-包括去离子水和干净的塑料(作为对照),以及乌龟的食物和生物污染的塑料。海龟对生物污染的塑料及其食物也有类似的反应。

“我们惊讶的是,乌龟对生物污染的塑料发出的气味具有与食物相同的反应强度,” Pfaller说。“我们希望它们对对照的反应更大,但是海龟知道食物的气味,因为它们已经被人工饲养五个月了,一直在闻和吃东西。我希望它们对食物的反应更强。”

未来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塑料释放出哪些化学物质以吸引海龟。 Pfaller表示:“海洋中的塑料问题比看起来像水母的塑料袋或在海龟鼻子上的吸管复杂得多。重要且令人不安的碎片是造成困扰的重要原因,所有塑料制品都对海龟构成危险。”

塑料可能会对海龟造成极大危险的原因是什么?

1、塑料会被龟误为海藻而食,吃进去不能吸收和排泄,导致不能进食而饿死。2、会被缠绕,不能活动而被其上端食物链吃掉!

塑料可能会对海龟造成极大危险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在世界上的不少地方,陆陆续续发现了大量海龟不正常死亡。通过解剖海龟的尸体,科学家发现,海龟的胃中有许多塑料袋,最多的一只海龟体内竟然有15只塑料袋。正是这些塑料袋,导致了海龟无法正常取食,进而死亡。那么,海龟为什么要吃塑料袋呢?

原来,海龟最喜欢的食物是美味的水母。别看水母身上有很多带有毒刺的触手,能够吓退大部分敌人,但是海龟一点都不怵它。一只海龟一顿甚至能吃下几十只水母。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大批塑料袋扔进海洋中后,漂浮的塑料袋就会膨胀,就好像水母一样,正在觅食的海龟就辉错把这些塑料袋当成水母,误食下去。塑料制品是一种很难分解的物质,需要100-200年才能够完全降解。可以想象,这些塑料袋在海龟肚子里既不能消化,也不能排除,轻则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重则造成死亡。因此,塑料对海龟有很大危害。

塑料可能会对海龟造成极大危险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密苏里州一只名叫“花生”(Peanut)的乌龟,被人们随意丢弃的塑胶套缠住多年,身体因而变形,行动力也受到影响,如今它已经成了教育人们不要乱丢垃圾的最佳实例。

1980年年代,“花生”还是一只悠游在密苏里河的小乌龟,有一天不小心游进一个装饮料瓶罐的塑胶套里面,不料就这样卡住多年。这期间他继续长大,但塑胶套使他的身体变为葫芦状、行动不便,也大幅提高被猎食者攻击的机率。

到了1993年,“花生”被人发现而且获救,威胁它生命的塑胶套终于被取下。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它变形的外壳与身体永远都无法复原。它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环境教学范例”,让许多人知道乱丢垃圾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美国密苏里州自然资源保护部(Missouri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的工作人员威尔金森(Amy Wilkinson)表示,“花生”的照片已传遍网路,而且被当作“不乱丢垃圾”的最好宣传范例。什么都不用多说,光是看“花生”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在该部工作人员的照顾之下,“花生”成为活生生的范例,而且充当全州“不要再丢垃圾”(No More Trash)活动的吉祥物,提醒人们一小片垃圾都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